UBC最新研究发现 大温出售海产品四分之一“货不对版”

加拿大都市网

■ 最新研究发现,鲫鱼被错贴上鱲鱼标签出售,在大温甚为普遍。图为目前市面出售的鱲鱼(又称鲷鱼)。CBC

星岛日报记者张文慈报道

卑诗大学(UBC)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大温地区目前出售的海产中,高达四分之一的标签被贴错,其中一些原本是鲫鱼(tilapia)的,却被贴上鱲鱼(red-snapper,又称鲷鱼)标签出售,而且情况甚为普遍,或存在食品欺诈。

■ UBC土地和食物系统科学博士生胡雅茜指,大温海产四分之一的标签被贴错。资料图片

 

 

据UBC土地和食物系统科学博士生胡雅茜向《星岛日报》记者表示,她是在该系副教授陆晓楠指导下,与海洋保育组织Oceana Canada合作,用基因技术对样本进行分析。她解释:“每种动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基因序列,实验室以此制作基因条形码,可确认样本的品种。”

从超市餐馆寿司店 抽取281样本

UBC食品安全实验室,是在去年9月至今年2月6个月期间,在大温超市、餐馆、及寿司店抽取281个海鲜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当中有70个海鲜样本和标签上标明的品种不相符,标签错误比率是25%。

■ 寿司所含海鲜也存在标签出错。CBC

调查结果显示,餐馆海鲜标签错误的百分比最高,达到29%,其次是超市24%,而寿司店出错比例是23%。而标签错误最多的海鲜是鱲鱼,34个样本中有31个贴错标签。胡雅茜说:“我们在超市取样包括全条鱼或鱼片;在餐馆、寿司店则是根据菜单点菜结果而定。”她指,国际货品供应链复杂,进口海鲜在到达超市出售前,可能会先经多个国家,譬如鱼类在加拿大捕捞,却送往中国切片,再送往美国裹粉,因此很难判断货品在哪个环节被错误标签。

国际货品供应链复杂 或有意贴错

此外,不同的国家及地区,或许海鲜名称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发货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无意识的错误标签产品。不过,胡雅茜说:“贴错标签的原因包括有意及无意,相信有人可能会故意贴错海鲜标签,将其作为更昂贵的产品出售,这就属于食品欺诈。”

她又说,根据10年前UBC的另一项相关研究,发现情况在过去10年并无太大改善。“海鲜欺诈不仅伤害我们的健康,也伤害了我们的钱包。”Oceana Canada的一位发言人拉文(Julia Levin)说:“身为消费者,如果你想对海鲜作出负责任的决定,必须确切地知道你得到了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被捕获的,是否属于养殖或野生捕捞。”早前Oceana Canada一项研究结果也发现,美国及加拿大有商店把较便宜的养殖三文鱼,当作价钱较昂贵的野生三文鱼出售。除三文鱼以外,该组织较早前发表报告,指美国市面上出售的吞拿鱼产品,高达三分二是冒牌货。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西班牙岸海滩停车场要收费?居民大反弹

温西Shaughnessy不能再奢豪 省府施压望增该区密度

美国边境城市油价比大温每升省约50仙 看看哪些加油站最便宜?

两名工人卡电线情况危急 本拿比消防局出动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