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金尺土的多伦多 建后巷屋也许是出路

加拿大都市网

加建巷道单位可能成为通往可负担房屋的「快行线」。 星报资料图片

■加建巷道单位可能成为通往可负担房屋的“快行线”。 星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在多伦多这样寸金尺土的城市,房价难以负担几成为所有人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兴建可负担房屋的一种探索,选区位于多伦多老城区的两名市议员联合多个社区团体,于去年召开一系列社区会议,并在今年3月提交报告,探讨在现有房屋的“后巷”(laneways)加建可居住房屋的可能性。据CBC报道,市议会本周将对于报告提出的建议作出考虑。CBC指,对于某些居民而言,“后巷”可能是通往可负担房屋的“快行线”。

多伦多的许多房屋目前都是“前临街、后临巷”的格局。后巷目前一般只用于泊车、放置垃圾箱及做为市政服务车辆的通道。根据有关报告提出的概念,“后巷住宅”(laneway suite)是在住宅基地的后半部加建、独立于主住宅建筑之外的小型住宅单位。后巷住宅的所有设施,包括供水、废水排放、供电、天然气、垃圾收集及邮信服务等,都来自于前街的主建筑。后巷住宅可以用于房屋主人自住,也可以作为出租物业赚取收入。但是它们不能做为与主住宅分割的独立住宅。后巷住宅根据其主屋所处的位置和格局,可以设计为经由主建筑物后园进出,或是直接由后巷进出。

社区开会听意见

多伦多第32区(湖滨-东约克区)市议员麦克马红(Mary-Margaret McMahon)、第15区(Davenport)市议员贝罗(Ana Bailao)联合社区团体于去年11月及12月在各自的选区内及在全市范围内共召开了3场社区会议,探讨开发多伦多市住宅后巷加建房屋的可能性,并听取民众意见。他们于今年3月在社区大会的基础上提交了报告。

报告显示,居民对于后巷加建存在一些担心,包括挤占园林绿地,令铲雪车、消防车无法进入居民区而造成市政服务缺失甚至造成危险,遮挡邻居房屋或后园的采光,对邻居的隐私形成冲击,造成社区内交通流量增加、泊车位不足等。此外,由于居住人口密度增加带来的噪声、垃圾问题,以及学校、公园、社区服务资源紧张也成为人们的担心。

报告指多伦多市目前有2,400多条后巷,总长度超过300公里,总面积有超过300英亩,相当于海柏公园三分之二的面积或是7个Trinity Bellwoods公园的面积。不过要开发这一块潜在的土地资源,即使对这一设想抱有积极主张的民众也存在一些担心,包括申请及实际兴建的费用过高(即使远低于新建房屋),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附例的规限不清晰,在建筑、设计上的刚性要求,以及来自邻居的“不要在我的后院”式的反对。

报告指社区咨询的主旨是同市民分享兴建后巷住宅的可能性与潜力,同时收集民众对此的意见和关心。所有民众及专家的意见,均可作为市府日后制定后巷住宅设计建筑规则的参考。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野生金银花入侵多伦多 和本地品种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