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06:28:21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华埠

多人華埠打架互毆 兩男中刀3人送院!

【加拿大都市网】 多伦多市华埠地区周四清晨发生刀伤事件,3名男子受伤送院,一名嫌人被捕。 周四早上7时18分左右,警方闻讯,一群男子在Dundas西街夹Spadina Avenue一带打架。 多伦多救护人员说,警方到场时,发现两名男子身受刀伤,伤势严重,幸无性命危险,伤者已送到创伤中心治理。另有一名男子送院,他受了轻伤,未知如何受伤。 警方说,一名嫌人在押。不过,警方没有透露殴斗肇因。 (图:CP24)T07

社區代表呼籲保護歷史 把唐人街列為文化遺產

(■■有社区人士呼吁多伦多市把唐人街列为文化遗产地点。星报资料图片) 有社区人士呼吁多伦多市把华埠列为文化遗产地点,以帮助保护具历史意义的地区,抵抗新冠疫情、日益加剧的种族主义,以及市中心楼房地产发展的压力。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早前本国的华人社区领袖提出制定一个全国行动计划,以帮助华埠在疫情后复原,因为反亚裔种族主义和歧视正在增加,对华埠的居民和企业带来额外的挑战。 加拿大平权会(CCNC-SJ)主席吴婷婷居住多伦多超过30年,她是其中一位寻求将华埠列为文化遗产地点的社区领袖之一。她说,无论面临哪些挑战、困难和种族主义,华埠真正象征著社区的韧性、抵御和团结。如果华埠能够列为文化遗产,将会有助于抵御发展商侵占及缺乏可负担楼房等威胁。 各城镇华埠代表共同呼吁 来自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尼辟、爱民顿、卡加利和温哥华的华埠代表,在6月时要求联邦政府制定行动计划,当中位于蒙特利尔的种族关系研究行动中心(The Centre for Research-Action on Race Relations)则是率先倡议者。 早于1960年代,这个社区曾面临另一次更大威胁,吴婷婷称,多市原来的华埠要向西面迁移至士巴丹拿大道和登打士西街,以便为建造新的市政厅和弥敦菲腊广场让路。在1970年代市中心进一步发展,也令已经陷入困境的社区增加压力。 她指出,随着伊顿中心与企业的发展,楼房地产价格上涨,华人社区为了生存而向西面发展。之后华埠见证了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移民潮,同时是众多来自东南亚和东亚新移民的家园,以及国际留学生的热门聚脚点。 蒙特利尔已允诺相关计划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华埠再次受到生存的威胁。吴婷婷认为,文化遗产的名称将有助于保护其建筑物、企业和社区。此外,希望进一步确保新发展项目及高楼大厦等不会进入区内,确保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居民,无论其移民身份如何,仍然拥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机会。 在6月,蒙特利尔市长普兰特 (Valérie Plante) 回应当地华人领袖的呼吁,称该社区具有值得保护的重要文化和遗产价值。该市宣布,将会与社区成员进行广泛协商后采取行动。其中包括增加进入该地区的行人通道,改善通往市中心和蒙特利尔老城的通道,增加绿色地带,并支持创立商会,以及发展可负担的社区住宅单位。 吴婷婷表示,希望多伦多市长庄德利作出类似回应。如果市长能够提出一项计划,以可负担及可持续的方式,为区内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提供发展计划,这是很好的事。这是需要所有政党和三级政府,给予外来的劳工有工作的权利和地位,可以保护他们的工作,保护自然环境和社区的社会结构。 该区市议员林顿(Mike Layton)说,多伦多市府职员正在评估类似社区的文化区计划,包括小牙买加。目前,该市没有任何保护机制。星岛综合报道

加拿大六城市華人社團聯合行動 呼籲聯邦振興華埠

(■■温哥华华埠此前举办华埠节的热闹场面,如今因疫情而不能再现。资料图片) 加拿大6个城市的华埠地区支持者表示,疫情对经济和社会影响,以及全国各地仇恨亚裔事件的增加都必须解决,并且必须成为国家的优先事项。在3月31日(周三)举行的虚拟新闻发布会上,华社领袖提出了在疫情加剧之下,应对经济、社会、文化和基础设施需求的建议。 一群代表满地可、多伦多、温尼辟、爱民顿、卡加利和温哥华华埠的社区领导人,共同呼吁联邦政府支持,制定一项全国行动计划,以帮助振兴加国的华埠。 卡加利小组代表鲍胡嫈仪(Teresa Woo-Paw)表示,多年来,华埠地区一直需要振兴,这项行动计划是非常及时的。卡加利的华埠,像加拿大和北美的许多其他城市一样,已经经历了搬迁、发展、城市化和中产阶级化带来的威胁,并幸存下来。 鲍胡嫈仪曾在2008年至2015年间担任进步保守党政府的省议员,并成立了共同行动华裔加拿大人组织(Action Chinese Canadians Together)。 她称,加拿大亚裔必须在整体重建计划中采取包容性方法,文化空间和社区必须平等地获得资源、工作和社会机会。卡加利华埠成立于1910年,目前有约2,500人居住。 居住在渥太华华埠的卑诗省独立参议员胡元豹(Yuen Pau Woo)也参加了呼吁行动。他表示,疫情期间,仇恨亚裔事件的增加令人感到不安。根据加拿大华裔全国理事会多伦多分会(Chinese Canadian National Council Toronto Chapter)的一份报告,疫情期间,加拿大发生了1,150宗仇恨亚裔事件。其中许多事件都涉及到身体殴打、向亚裔吐痰或咳嗽等行为。 制定国家战略应对华埠危机 胡元豹表示,全国各地的华埠正经历著不同程度的危机,我们需要一项国家战略。鉴于仇恨亚裔的种族主义的兴起,这些都变得更加重要。 卡加利管理长者住宅颐景楼的苏贺月华(Grace Su)表示,社区的吸引力在于安全和熟悉,特别是对于长者群体。她表示,大多数人到华埠是因为社区,而不是因为任何特定建筑物。无论是面包店、银行、餐馆还是发型屋,他们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家可以理解并提供服务。 她支持振兴该地区,并说安全性和可及性必须是未来计划的关键。同时,还可吸引企业、振兴旅游业、建设可负担房屋和美化社区。 根据卡城华埠促进会(Chinatown BIA)的数据,疫情导致企业在整个冬季被迫停止堂食服务,对华埠当地企业产生了广泛的经济影响。华埠促进会执行董事黄健磊(Terry Wong)表示,现在商户不能依靠收入来保持一致性,一两名兼职员工与商户的家庭一起工作的情况,不能带来业务发展可持续性。 华埠的振兴将有望吸引更多的人来该地区参观,从而有助于推动业务发展。同时,他们已与卡加利市政府一起制定“明日华埠”(Tomorrow's Chinatown )计划。 卡加利市长南施(Naheed Nenshi)表示,因为市政府目前正在与华埠的社区和企业合作,以确定该地区的拨款和项目。如果联邦政府愿意对全国华埠进行投资,市政府将对此表示欢迎。 目前尚未有关于全国性的振兴计划费用的消息,但发起者表示将与联邦官员交谈以确定这些细节。星岛讯

華裔長者不會使用英語和電腦 成疫苗接種被忽略群體

【加拿大都市网】全省开始加速疫苗接种了,80岁以上的长者本周起都可以陆续展开预约,但对于英语不通、电脑不灵光的长者来说,可能就成为被忽略的一群。例如温哥华华埠一位志工表示,许多住在华埠公寓内的长者并不会说英语,也无家人协助,其获得疫苗的进展缓慢,成了高风险的一群。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卡塔里亚(Parveen Khtaria)自愿协助华埠千禧门旁一栋老人公寓内的长者完成疫苗预约疫苗手续,她说,一些长者只会说粤语、家人不在身旁,如果没有志愿者协助,根本无法获得疫苗注射。 她认为,让某人到大楼给所有人接种疫苗是最合理的做法,但在目前条件下根本不可能。“过去我们会直接将流感疫苗送入这栋老人公寓内。令我惊讶的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计划中没有提供这项服务。” (一些住华埠的长者们只会说粤语。    CBC) 卡塔里亚(Khtaria)说,她所在建筑物中的长者年龄在70至90岁之间,这种老人公寓不被视为长期护理,因此医护人员不会提供上门接种疫苗的服务。 她表示,如果能进行团体疫苗注射预订是最有效率的做法,现在必须要为每个人单独预约时间、安排交通工具、陪伴他们到场注射,浪费了更多时间和人力资源。 虽然她已与卫生厅、温哥华沿海卫生局和该选区的省议员马兰妮(Melanie Mark)联系,他们都同意团体注射的好处,却没有人能帮得上忙。卡塔里亚说:“我们只需要有人授权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卑诗省卫生厅在一份声明中说,无法离开家接受疫苗接种的人可以在预约时与客服中心操作员共享信息。这些人会被告知有一家流动疫苗诊所会到他们所在地协助注射。 卫生厅说,流动疫苗诊所已被用于帮助长期护理和辅助生活设施注射疫苗,也造访过一些农村和原住民社区,现在将用于为独立生活在社区的居民进行接种。 卡塔里亚说,她没有得到更多信息,因为没有任何官员可以告诉她何时才可能有流动疫苗诊所到华埠来提供服务。 v01 (文章来源:星岛综合)

不只受疫情打擊 犯罪和髒亂加速華埠沒落

【加拿大都市网】要过年了,走进温哥华华埠,却没有丝毫农历新年的气氛,看不到人气沸腾、嗅不到美食香味,昔日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漩涡不再,触目所及的是关上的门窗和空荡荡的街道。老华埠居民说,不仅因为疫情,而是长年的犯罪和脏乱问题,让华埠失了光彩。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数据显示,温哥华华埠的商业空置率高达17.2%,而温市其他6个购物区的空置率只在4%至12%之间。生活在华埠多年的商家表示,多年来情况不断恶化,疫情只是雪上加霜。 Sincere Gift Shop专门出售各类小饰品,很受旅客喜爱,老板Bonnie Chen说,疫情前她一天的销售额约为2,000元。现在如果有100个人走进店门内就够幸运了。“以前,我们的客户来自游轮,还有旅行团。现在都没了,旅客下降了95%。” 根据温哥华旅游局早前的预估,2020年温哥华会迎来310艘邮轮,为城市带来120万游客。华埠曾经有6家礼品店,但疫情下只剩下两间,都是Bonnie开的店,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Bonnie Chen不知道自己开设的礼品店还能撑多久。   CBC) 中华文化中心主席郭英华说,华埠的没落脱离不了犯罪问题。根据温哥华警察局的数据,2020年华埠有2,983宗警察调查事件,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20%,但对于郭英华说仍然太高了。“人们在街上遭到袭击、语言虐待,主要针对华人。” 去年两个月中,Bonnie的商店窗户被砸了4次。她说,大多数商店老板现在在窗户上安装了两层玻璃,因为他们知道玻璃会被打破。 不只是犯罪行为,居民和商家对日益肮脏的街道环境也感到不耐。郭英华说:“到处都有大小便和垃圾。” 这些问题积久未除。温哥华市政府说,它正在积极清理华埠。2021年的市议会已批准将该地区的清洁服务经费增加10%。此外,也推出许多旨在改善安全性和清洁度的计划和举措,其中包括透过Embers公司来聘用温东居民捡针头,并与当地企业合作。 至于排泄物问题,市府当局说,每晚都会冲洗唐人街的行车道,但不是人行道。声明说:“在华埠进行人行道冲洗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水会进入商户的门内,2021年会试行一项新的排便清洁服务。”本周稍晚还将在华埠安装一个临时的洗手间拖车。 华埠商业促进会主席伍沛雄(Jordan Eng)说,尽管挑战很多,但他相信华埠可以起死回生。他期待大型发展带来人流,例如新的圣保罗医院和邻近地区的东北福溪计划,能吸引消费者回到华埠。“华埠是华人社区的心脏和灵魂,在列治文的购物中心找不到这样的东西。” 只不过这些发展都还需要5至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对于Bonnie这样的商户来说,真的不确定能否撑得住。 图:CBC v01 (文章来源:星岛综合)

加拿大華埠驚現「殺死所有」仇恨塗鴉!

(■■窗台上涂鸦写着“杀死所有”(Kill All)。CTV)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温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和骚扰明显增加。近日,位于温哥华华埠的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就出现了歧视及仇恨涂鸦。甚至有涂鸦文字出现“杀死所有”(Kill All)的内容,也发生了破坏财物行为。中心主席郭英华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消除歧视及仇恨现象。 郭英华周四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涂鸦最先出现在4月3日下午,监控录像拍到有两名男子到中心内,在玻璃窗和门框上写下种族仇恨言论,包括“杀死所有”(Kill All),“让我们禁止中国人来加拿大”(Let‘s put a stop to Chinks coming to Canada)等。翌日晚间,又有一群人来破坏了中心的数个玻璃窗。他表示,中心内此前也发生或类似的歧视性涂鸦,但在过去约两个月来情况升级,仇恨言论已出现杀死他人的字眼,这是令人无法容忍的。 华裔演员吁勿因疫症种族歧视 郭英华表示,案发后已经向温市警方报警并提供证据,警方也积极调查,并加强了中心及附近华埠地区的巡逻。 中心代表每周都与警方联系跟进,但目前未获知案件调查有任何进展。他说,案发后的第3天,中心架设起栏栅作为防护。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温哥华的仇恨犯罪率出现上升。其中于3月13日,一名92岁华裔长者在一间便利店内,遭一名50多岁白人男子袭击受伤,期间施袭者更叫嚣带有种族歧视言语,包括涉及新冠肺炎的言论。 据CTV电视报道, 温哥华亚洲电影节负责人Barbara Lee指出,难以相信此类事件在现代社会仍在发生,但就强调这并非她所认识的加拿大面貌。她同时与华裔演员Ludi Lin共同发起#Elimin8hate(消除仇恨)网上活动,呼吁人们不要因为疫情而产生种族歧视。 种族仇恨因疫情升温 关慧贞呼吁民众举报 加拿大社会正面对种族歧视上升的趋势,温哥华东区国会议员关慧贞对情况感到不安。不久前发生92岁华裔长者在便利店遇袭,便是发生在温东。居住在这间便利店附近的一些亚裔长者,更因为此案而不敢外出,家人更在市中心街上被人辱骂“不要给我传染该死的病毒”。 ...

疫情下業主卻加租 華埠商戶大吐苦水

(■■家电行东主林华泽表示网购生意翻番,他背后及图右侧地面都是准备发出的快递包裹。) 新冠疫情依然肆虐,温市华埠多数店铺虽已关闭,但仍有不少民众前往。有继续营业的家电行东主称上门顾客虽减少,但网购反而较疫情前翻番,特别是理发推剪、面包机等小家电抢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民居家生活的特点及需求。有关闭的华埠广场商户称业主温市府疫情期间非但未对店家损失出手相助,反而坚持如期在3月对她的店租增收高达65%。 温市华埠疫情之下经营及消费情况如何?本报记者周一中午前往一探究竟。当记者驾车抵达时,在打算停车的缅街(Main St.)夹片打街(Pender St.)路口附近发现停车场竟然一位难求,完全超出事先预期,兜转一圈后才将车子停在喜士定街(Hastings St.)上。 民众居家动手能力增 华埠商会前主席、丰林家电及国际水电东主林华泽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他们位于本拿比及列治文的另两家分店已经关闭,只留下华埠的门店继续营业。 他说:“疫情发生后上门客户少了,但每天网购生意较疫情前翻番,平均每天都能发出约100份快递。电动理发推剪热销,将我们此前大批库存都卖光了,可能是很多市民无法找到理发服务,只能由家人自己动手。另外,面包机也十分抢手,可能是很多市民居家无聊及希望减少外出采购,自己动手做面包。” 华埠广场眼镜店东主梁雪美接受本报记者电话访问时说,她的店铺已经关闭约一个月了,华埠广场也已经关闭。她表示,即便华埠广场继续开放她的店铺也无法营业,因为首先眼镜店不是必要服务,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时要为客人挑选、测量眼距等,这都需要较近距离的接触,不符合保持社交距离的防疫要求。 她指出,很多其他生意可以网购,但她的生意难以实现。只是有一次客户致电向她采购,因为是熟客就前去送货,后来才知道此人在医院工作,当时也未戴口罩。梁雪美说感到不够安全,此后就不再做生意了。 等重开熟客会因此生疏 她担忧即便是过一两个月疫情好转店铺重开,但很多熟客会因此而生疏,重新建立关系要花一段时间。同其他生意一样,疫情也给她带来较大损失,而且前景充满变量。 她称尤其不能容忍温市府作为华埠广场的业主,坚持要在3月开始对她店铺增加65%租金。梁雪美解释,她在华埠广场经营已有25年,市府管理方的理由是多年来从未加租,因此租金要向市场价格看齐。 梁雪美认为,这个决定虽然在疫情爆发前就做出,但是现在小商户蒙受巨大损失,不雪中送炭给予帮助,也不应雪上加霜。 她表示,已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多次交涉,但对方仍坚持如期加租,无奈之下她只好向市长甘迺迪(Kennedy Stewart)写信陈情求助,尚未获得回应。 记者在喜士定街上一家参茸行门前看到,有戴口罩的顾客排队采买。设立在一家参茸海味行店铺内的百昌西药房东主林女士表示,因西药房属于必要服务,她们疫情期间继续经营,只是营业时间略有缩短。 林女士表示,疫情使她的店铺营业额较此前少了一些,很多熟客不便外出,选择在住处附近购买处方及非处方药物。记者看到她的店门前设有窗口以便与客人交谈,每次只让一位客人入内选购,严格遵守卫生当局的社交距离安全指引。  

旅遊部長訪溫華埠 體驗申遺旅遊潛力

■ 赵美兰(中)参观温市中华会馆时,与会馆理事长姚崇英(右三)及其他成员合照。 受访者提供 星岛日报记者 冯瑞熊报道 联邦旅游部长赵美兰(Melanie Joly) 周四访问温哥华华埠。她指今年是加中旅游年,希望藉今次访问华埠,表达出本国与中国的连系,并且亲身了解小商业对本国旅游业的意见。她指加中旅游年进行得不错,年底更会赴中国参加闭幕礼,希望可以与中方进一步合作,为加中旅游年创造更好的成绩。 赵美兰周四由温哥华中华会馆理事长姚崇英及温哥华市府高级社会规划师黄永安陪伴下,参观中山公园、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博物馆、华工及华裔军人纪念碑、温哥华中华会馆,在逗留中华会馆时,与会馆成员拍照留念。其后赵美兰到华埠的小商业包括烧腊店及参茸店,与小商业经营者和市民交谈,了解华埠小商业对本国旅游业的意见。 年底赴中国促进合作 赵美兰向记者表示,据她所知,温哥华华埠是北美第三大华埠,这点她说会在将来重点推介。对于华埠小商业,赵美兰指他们生活在本国向外界展视的地方,通过他们每日的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了解本国情况,特别是文化的多样性。 当记者问她联邦政府在温市华埠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立场时,赵美兰称华埠申请世遗,有很大旅游潜力,她指这个计划很重要,她将与负责此事的联邦环境及气候变化部长麦克纳(Catherine McKenna)合作。她又透露现时加拿大公园局,正在协助中山公园进行维修,她认为维修工程将有助华埠申请世遗。 对于加中旅游年取得的成绩,赵美兰表示进行得不错,但相信如果能够与中方再加强合作,可以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故此12月她将前赴中国,参加加中旅游年闭幕礼时,希望趁机与中国官员发展更强大的关系。她说届时除了推介加拿大的冬季运动外,也会向中国介绍本国170万华裔社群的力量。

規劃總監准發展許可 華埠建600組合屋單位

■ 温市无家可归人士。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温哥华华埠附近的临时组合屋计划,周二获市府的规划总监(Director of Planning)批出发展许可,但市府表示,仍会继续向市民进行咨询和沟通。温哥华中华会馆联同华埠30多个团体,早前去信市府,表示反对该项组合屋计划,认为会对华埠的治安造成负面影响。 市府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规划总监周二批准了该项位于缅街(Main Street)898号的临时组合屋计划,将提供52个临时组合房屋单位。兴建工程预计将于12月展开,计划在2019年2月期间启用。 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指,非常高兴市府能在一年内提供600所临时组合屋,其中超过一半已入伙,其余将在未来数月内建成。 卑诗房屋局(BC Housing)已选择PHS社区服务协会(PHS Community Services Society,简称PHS),负责缅街898号临时组合屋的营运工作。PHS会为该临时组合屋的住客,提供生活技能培训、义工服务及就业辅导,并为他们提供每日两餐。 在兴建组合屋期间,市府的社区联络组(Community Liaison)及市府代表,会继续解答社区人士的疑问,市民可致电604-829-9321,与他们联络。 市府称,批准该项目的条件之一,是建立一个社区发展服务咨询委员会(community advisory committee),为各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让社区人士和项目参与者可以进行对话,包括PHS、附近居民和商户代表、华埠、温哥华沿岸卫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及温哥华市府等。

限制新建築物高度 華埠之聲指不利發展

■ 华埠之声代表反对限制华埠建筑高度,前左二为李汉英,前左一为关颖翘。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李群 声称代表逾半业主 反对市府计划修例 代表逾半数温市华埠物业业主,同时也获得逾400个生意东主及非牟利机构等支持的团体华埠之声(Chinatown Voices),周一反对温市府拟修订现行法规,限制华埠新建筑物高度,指市府做法仅为平衡反对声音,却不利华埠未来的繁荣发展。 华埠之声多位代表周一来到温市华埠片打街(Pender St.)一家烧腊店铺内,表达对温市府计划限制目前先进且运作良好的建筑高度附例的不满。据了解,温市议会计划今天(6月5日)讨论修改相关市政区划附例。华埠物业业主、华埠之声发言人李汉英表示,华埠之声代表在华埠投资及居住的第一代至第四代市民,他们经历了华埠过去逾百年的兴衰变迁,目前却对市府拟限制新建筑物高度,感到担忧。 需吸引新居民 李汉英指出,华埠南侧毗邻地区未来将有两个大型发展项目,一个是兴建新温哥华圣保禄医院(St. Paul’s Hospital),另外一个就是佐治街高架道(Georgia Viaduct)拆除后的重建项目。该两个大型发展计划涉及地盘合计50英亩,而因此新增的居民约1.2万人。 ■ 李汉英(前右)手指屏幕中的华埠商户分布图,指红色标示处的物业业主均支持华埠之声立场。 李汉英说:“我们不理解市府为何需要对早已通过的2012华埠社区计划,以及此前2011年重新审核通过的华埠历史区建筑高度法规进行修改。华埠商户及东主已面对生存困境,我们需要更多人来华埠居住、消费,为何现在要改变?” 他指出,5月24日华埠之声曾邀请市府规划师召开座谈会,40位代表参加,但因时间有限仅有24人发言,他们一致认为不应限制建筑高度。 指政策行之有效不宜再改 位于奇化街(Keefer St.)的新华中心物业经理关颖翘指出,市府解释拟作出修改的原因是有人提出意见,但又未指明他们的身分,他们只是通过电邮及社交媒体表达意见。她批评说,市府此举只为显示听取不同声音平衡政策,以获得更多支持。 ■ 位于温市华埠奇化街268号的新华中心。 关颖翘说:“新华中心1987年落成,此后铺面出租率一直没有超过35%。2012华埠社区计划为我们带来生机,去年95%的铺面已获商家租用。目前的政策很好不应修改,我们应考虑华埠未来发展及繁荣,而不是政客争取更多支持。” 华埠商会主席陈耀辉支持华埠之声立场,而温市府则回应说,若市议会决定就此展开公众咨询,稍后将确定日程。 市府职员建议,华埠南区兴建的建筑物楼高不可超过90呎,市府也不会再批出高楼层建筑物的发展提案。   陈耀辉撑华埠之声 指新建筑助吸投资者 华埠商会主席陈耀辉,周一表示支持华埠之声的立场,指出至少维持现行华埠规划政策,才有助于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来华埠消费及居住。温市府则指出,市议会将决定是否需要就此展开公众咨询。 市议会或展开公众咨询 在华埠经营参茸行逾20年的陈耀辉指出,政府政策应达到的结果是,让多些人来华埠光顾,这样华埠商家的生意才有救。他表示,保护华埠历史遗迹及文化遗产,与华埠建筑高度并不矛盾;目前不少游客来华埠,除了用餐及购物外,觉得似乎没有太多去处。如果在华埠兴建更多新型建筑,有助引入新商家及投资,更为重要的是,会吸引更多年轻一代来华埠定居,这是华埠的希望所在。 温市府在回复记者查询时指出,周二市议会将讨论市府职员呈递的华埠发展及区划更新计划,该项修改历经长达3年的利益相关方及社区咨询才作出。如果市议会认为该项修改报告有必要展开公众咨询,稍后会确定公众咨询的日程安排。   康艾琳动议促市府 提早向公众发表报告 温哥华绿党市议员康艾琳(Adriane Carr)提出动议,容许公众有更多时间审阅市府职员所提交市议会的报告。她表示,经常听到公众投诉,市府职员报告在提交市议会讨论之前6至7天,才向公众发表,公众没有充份时间去审阅。 ■...

市府逾7億元搞基建維修 中區東區2華埠均有工程

罗宾森(右一)昨日在市中心发表有关公布。 由多市府提供 星岛日报记者报道 多伦多市政府昨日宣布本年度市内基建维修季节开锣,当局将动用7.2亿元,涉及道路、桥梁及水管工程项目超过200个,其中有两个主要项目,更分别座落中区华埠及邻近东区华埠。 多伦多市议会工务及基建委员会主席暨市议员罗宾森(Jaye Robinson)昨晨在市中心国会街(Parliament St.)与芝兰东街(Gerrard St. East)交界作出公布。该地点也是其中一个基建维修地点,将于下周一至下月4日在该处进行街车路轨更换工程。 罗宾森表示,与去年情况相似,市府本年度基建维修和改进工作也很繁忙,当局要确保市内老化基建架构得到更新,藉以改善道路、桥梁、污水管及供水管的网络。当局今年内将完成修复道路总长度达140公里,改善污水管及供水管总长度就达300公里。 拨款7.2亿作经费 市府已拨备7.2亿元作为今年基建维修和改善工程经费,当中3.6亿元将用在道路、高速公路和桥梁工程,2.99亿元将用在污水管和供水管工程,6,120万元将用在土库水浸保护。 为加快工程项目进展,把施工对交通影响减至最低,当局将加长一些主要项目每天施工时间,结合多个项目同时施工,在平行路线更改交通讯号转灯时间,并在施工地点加设指示标志。 此外,也有很多其他工程项目,将会加长每天施工时间,又或者是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进行。当局今年度需要进行的基建维修改进项目有逾200个,其中60个属主要项目,包括由卑街(Bay St.)至士巴丹拿道(Spadina Ave.)的一段登打士西街(Dundas St. West),进行供水管改换及路面重铺工程,施工的登打士西街路段部分是座落中区华埠范围。另一个邻近东区华埠的主要项目,就是在登打士东街(Dundas St. East)与百老汇道(Broadview Ave.)交界,芝兰东街与百老汇道交界,以及由芝兰东街至登打士东街的一段百老汇道,进行街车路轨更换工程。 公众若要得知更多市内道路交通限制的最新资讯,可浏览多市政府网页http://www.toronto.ca/roadrestrictions。查阅市府已计划的各类基建工程地点,可浏览http://www.toronto.ca/inview。

大評台: 徹底拋掉受害人意識 讓華埠走出可喜未來

撰文:廖长仁 华埠是温哥华一个活的历史标志,既刻划了先侨饱受歧视的屈辱过去,也盛载着华人在艰困中的奋斗史,更见证温市逐步迈向多元文化的过程。温哥华市府4月22日就过往逾百年歧视华人的政策和法例,向华社正式道歉,不只是个对华裔具意义的仪式,更宣告温市彻底摆脱历史错误,全力迈向族裔共融的多元社会,而华埠就是这项宣告的活历史标志。继承先侨奋斗成果,加入创新开发的激情,才有助激活先贤落地生根精神,扫除抱残守缺的受害人意识,以枫叶国子民自立态度培育新一代独立思考,把握勤奋建设精神家园的良好契机,让华埠走出一个温哥华引以为荣的大未来。 温市华埠的出现,跟加拿大历史关系紧密。1871年7月20日,卑诗加入加拿大联邦,但附带一个条件:联邦要在10年内兴建连接东西岸的铁路。时任加拿大总理麦当劳(John A. MacDonald)1874年大选中连任失败后,兴建铁路工程因继任的麦肯齐(Alexander Mackenzie)反对,迟迟未有动工,卑诗省遂于1878年发出警告,威胁要脱离联邦。同年麦当劳在大选中获胜再度执政,旋即推动兴建横加铁路计划。由于本地缺乏工人难以展开工程,有经验的工程师翁德丹克(Andrew Onderdonk)在美国从事铁路建筑期间,体会华工刻苦耐劳特质,向麦当劳表明没有华人就没有铁路,麦当劳遂推动引入华工起铁路。 一个荣辱共存的标志 华工在恶劣的环境下,建造太平洋铁路。在5年工程期间,华工死伤者众,当时甚至有一个说法:每建筑一公里铁路,就有一个华工死亡。 1885年11月7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总裁史密夫(Donald Smith)在铁路轨道上槌下最后一口大钉,工程完成,也把卑诗牢牢地巩固在加拿大联邦,但华人不仅未有享受成果,反遭更大的困苦,沦为用完即弃的对象。 铁路竣工,大批华工即时失业,各级政府没向有助巩固加拿大联邦的华工施予援手,联邦甚至在同一年通过《华人移民法》(Chinese Immigration Act),向华人征收人头税,排斥政策初现。再加上当时普遍存在歧视言行,华人要融入本地生活,连门都没有,更有被迫执包袱之虞。部分华工开始集结在温哥华铁路总站附近,从事洗衣、裁缝,送货等行业,逐渐形成华埠。根据温市府文件,早于1887,China Town一词已出现在主流报纸上。 在不断加码的逼迫下,华人自力更生,落地生根,渐把华埠建立起来,且越见兴旺。华埠既是本地种族歧视的烙印,更属于华人奋斗自立的象征符号。 亟需承先启后的魄力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社会逐渐开放,华人竭力融入本地社群,成功“冲出唐人街”,早年华人主要聚居华埠之情不再。这其实是个健康现象,但华埠却也日渐凋零,“重振华埠”成了十多廿年来挥之不去的口号。虽然列治文市近年有“新华埠”外号,可历史深度却不可同日而语。 如何保留并发展出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社区,殊不容易。政府既有主要责任,社区的持份者也亟需承先启后的魄力。 自2014年以来,华埠奇化街105号柏文发展项目争论,成了温市华埠何去何从的风向标,也具体展示区内不同愿景的碰撞。以年轻人主导的组织如“青心在唐人街”和“唐人街关注组”,反对把社区变为发展商的“一块肥肉”,力争兴建可负担房屋。这种年青的魄力和面孔,难得在华埠出现,值得重视。 然而,除了这特定诉求外,类似新兴组织牵头人对华埠的历史脉络和利益网络,究竟了解多少?而在华埠的“老侨”,又曾否尝试与这些年轻人建立友谊,把华埠一路走来有血有肉的故事,具体向新一代传递,同时彻底抛掉受害人意识? 大家都是加拿大人,要为华埠揭橥新风格,争取可持续发展的前途,承先启后依然不可或缺,而这正是卑诗版《星岛日报》一连三天的“温市府向华裔道歉”专题,采访多位与今天华埠面貌相关人物的原因。 华埠不仅是温哥华华人标志,更是与整个社会共生的环节。能以敬畏之心传承先侨交托的成果,加上以创新的激情面对今天新形势,在多元共融氛围中坚守共享价值,相信温市华埠将可迈开大步走出,让华裔以至整个城市都引以为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