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18:25:23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发展

新冠會怎樣發展?從歷史找到答案

【加拿大都市网】新冠病毒爆发将近两年了,人们都在问:何时才能结束?或许我们可从过去一些流行病发展历史来回答这个问题。 1918年流感大流行 1918年春天,第一波致命流感开始蔓延。据估计,当时流感大流行期间,约有5亿人(当时占全球人口三分一)感染病毒。 最早被记录的病例发生于1918年3月在美国堪萨斯州,尽管流感最初看起来很温和,但很快变成毁灭性灾难。当时街道空无一人,甚至有宾州的学校呈列著死者遗体,因为殡仪馆人满为患。 与这次的疫情类似,当时的流感一波一波地袭来,1918年至1920年间发生了大约4波,其中大部分死亡发生在1918年秋季的第二次波。 当时并没有疫苗或治疗方法,人们尝试使用我们熟悉的公共卫生措施来避免染疫,包括戴口罩、劝阻公众集会、尽量从事户外活动。 最终那波流感结束的方式不是太清晰。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社会学和医学史助理教授怀特(Alexandre White)说:“通常的假设是,流感要么变得更温和,要么最终影响到足够多的人,以至于它的规模性已经产生变化。” 耶鲁大学医学史教授罗杰斯(Naomi Rogers)用很简单的方式表述:“人都用尽了。”当时全世界约有5,000万人死亡,其中加拿大有5万人死亡。 怀特警告,1918年的流感可能已经通过病毒变得温和或实现群体免疫而结束,但这不能保证新冠病毒疫情也是这样的模式。“当我们看到不断出现的变种病毒,甚至会疫苗赋予的免疫力也失效时,更需要注意。” 思考这场大流行如何终结,还需要考虑到社会角度。罗杰斯说:“当时的公众和政界人士都努力忘记它的存在。”她说:“虽然有无数的纪念碑纪念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但没有纪念在大流行期间死亡的数千万人,我认为这不是偶然。1920年,美国选出一位呼吁恢复常态的总统,不少人的想法是应该把这一切抛在脑后。” 天花 天花是人类通过疫苗接种完全根除的唯一传染病,在疫苗发明近200年后,终于实现如此壮举。怀特说:“这是疫苗消除流行传染病的一个典范。” 天花患者全身出现红色水泡,鼻子和嘴巴周围出现病变,并出现类似流感征状。在埃及木乃伊身上发现的皮疹表明这种病毒已经存在大约3,000年,感染它的人中约十分三会死亡。 第一种天花疫苗是在18世纪后期发明的。196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真推动疫苗接种运动时,天花已经在北美和欧洲被消灭,但仍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爆发。 历史经验证明,有了疫苗也不能代表大流行会很快结束。罗杰斯指出,在小儿麻痺症疫苗问世后,美国花超过10年时间才彻底消灭小儿麻痺症。 既然我们能靠着疫苗根除天花,是否也能靠着疫苗消除新冠病毒?怀特认为不太可能,因为天花是人类独有的病毒,只有人与人传播,没有动物载体,但新冠病毒却是源于动物,传播到人类后呈现新型的人类病原体。患有天花的人有明显的皮肤病症状可来识别,而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不是这种情况。 罗杰斯也说:“我们从未根除呼吸道疾病。”但他说,新冠病毒疫苗仍可有效预防住院和死亡。 爱滋病 虽然爱滋病和新冠病毒完全不同,但爱滋病凸显出社会不平等,在1980年代对美国和世界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类似于现今的疫情。 爱滋病是一种攻击免疫系统的病毒,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在3年内死亡。世界卫生组织称,约有3,630万人死于爱滋病毒。 怀特说,爱滋病危机开始时,被视为只影响男同性恋者,当局忽视这一群体。“大量资源被拒,研究进展缓慢,由于缺乏协调一致的反应,成千上万的人丧生”。围绕爱滋病的污名化也使疾病传播更深远。 爱滋病至今依然存在,没有疫苗,也没有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已经有可靠的治疗药物让患者者过上充实的生活,不必担心死亡,不过这种药物并不容易取得。 罗杰斯说:“爱滋病被认为是反映国家资源的传染病,类似现在的新冠病毒。” 怀特指出,对富裕国家或西方世界的威胁减弱时,我们通常认为这种疾病流行已经结束,爱滋病就是一个例子。“但这种疾病仍在某些地方持续肆虐,它们缺乏获得医疗保健和支持的机会。这类似新冠疫情模式,过去几个月中,较富裕的国家有了疫苗,人民一度以为疫情会缓和,但我们逐渐意识到,如果疫苗不能覆蓋世界各地,可能会继续出现令人担忧的严重变种病毒。” 新冠疫情走向何方 新冠疫情能否透过席卷整个人类,演变成足够弱以致不再是大流行级别的威胁?它会成为每年接种疫苗而无法解决的季节性问题吗?疫苗和药物能普及多少范围? 鲁蒂说,尽管有历史可鉴,却没有直接的答案。“与病毒没有和平协议。这不仅仅是流行病学或疫苗技术或科学的问题,这也与政治和人类行为有关,涉及许多重大影响的非科学问题。” 罗杰斯预测,最有可能的情况之一是类似1918年的大流行,新冠病毒最终会变成一种温和的季节性疾病。“我猜测它会变得更像流感,将成为地方病,一年中的特定季节可能潜在爆发。” 但与1918年不同的是,当时人们只能等待流感自行变弱,现在我们能掌握这种新病毒是如何运作和传播的,正开发疫苗和其他治疗方法来对抗它。 (星岛综合报道,图片来源:Pixabay,美国国会图书馆)

【視頻】用谷歌地圖看看多倫多35年的城市發展

谷歌地图最近发表一段视频,显示过去35年来多伦多的城市发展,拍摄是以每一年为间隔,由1984年开始,拍摄至2018年为止,以卫星图片制成视频。 视频展示过去35年,多伦多这个大都会在城市发展上的面貌变化。 城市发展向来都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社交媒体推特BlogTO帐户里,就有人赞叹多伦多的发展,尤其Sky Dome的出现和演变成今天的罗渣士中心。 亦有身住密市的居民,慨叹密市沧海桑田的变化,由大片农田变为高速公路等等。 (视频:谷歌地图) T01 Google just released a timelapse video of #Toronto over the last 35 years pic.twitter.com/2nyfBwIk18 — blogTO (@blogTO) April 26, 2019    

兒童語言發展 遊戲中愉快發展

儿童的学习语言发展应该透过游戏或聊天等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不应给予小孩过大的压力。 星岛周刊 撰文:文乐轩 设计:杨存孝 儿童语言发展概括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家长由小童出生开始便担心自己的儿女成长。香港养和医院高级言语治疗师徐敏仪表示,其实小童语言发展在每个年龄都有指标作参考,她说:“儿童说话最初由单字开始,同一个字表达多个意思,例如『妈』可以代表妈妈和爸爸,『奶』表示饮奶或食物。到两岁时会演变为两个字词或元素组合,好像『食饼饼』,『妈妈坐』。三岁以后更会将词语组合变成短句,譬如『我要食面包』,同时开始儿童会不断问『点解』、『点样』等问题,亦开始有抽象性的概念词语,好像是『好长』、『好大』。四至五岁便开始能描述一些不在场的事,例如刚才吃了什么;或述说某故事内的人物、内容、地点等等。五至六岁开始更懂得回答假设性问题,举例『如果没有带书本回学校你会怎样? 』。 ”虽然每位儿童发展步伐不一,但只要在每个阶段上达到目标,家长便不用担心。 儿童由第一声“爸爸”“妈妈”到逐渐言之成理,语言发展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儿女语言发展出现问题,例如与其他小童比较迟缓、咬字不清、不愿说话等等,今期言语治疗师解答如何帮助小童学习语言。 社交有助小童学习新事物,从而刺激语言发展,例如上学或与其他小童互动游玩。 互动学习新事物 先天和后天因素都会影响小孩语言发展的速度,所以家长不应该将自己儿女与其他儿童比较,“先天因素可以是脑部发展;智力影响,或是感官上的缺陷,听不到、看不到、身体残障等等,而且性别也有影响,女孩子一般会比同龄男生发展较快。后天因素是语言刺激和环境因素,例如照顾儿童时和他互动、玩耍、聊天,或是其他小朋友玩、上学、社交等等都会影响。譬如一般三岁时会明白到概念性词语和形容词,家长可以了解自己儿女能否理解这些概念,虽然句子不长,但如果能说出有意义句子和能够组合词汇就足够。 ”徐敏仪说。在后天因素上,家长可以观察小童愿不愿意和其他人互动、学习新事物等,如果家长想小童更全面地学习语言,可以尝试让小童多参与社交活动玩游戏及聊天都是好方法。 口部肌肉勿忽略 儿童语言发展除了外在环境和先天性的影响,另外一项是就是口部肌肉问题,徐敏仪表示儿童经常流口水,不愿咀嚼食物或是抗拒面部肌肉的触觉,例如不愿刷牙、不愿被触摸嘴唇,都有机会是有口肌的问题,她进一步解释:“好像是口肌过度敏感或敏感度不足,亦有机会影响到语言发展,言语治疗师会用一些工具帮助儿童强化下颔、舌头、嘴唇的肌肉运动,力量训练和协调。例如是给小孩咬的咀嚼棒、吹羽毛、肥皂泡等等,家长也应在一岁后逐渐减少吸啜奶嘴、不要将食物剪得太碎或给予太多流质食物,要按小朋友适时的能力,避免他们缺少咀嚼训练。但要注意不是所有语言问题都与口肌有关,所以单纯口肌运动并不可以改善全部发音问题,有时候小童是因为听力或辨别发音出现问题。” 家长应该避免给予小童过多的流质食物或将食物剪得过碎,否则有机会影响小童口肌训练。 咬字不清循循善诱 发音咬字不清亦在小童身上常见,有时候儿童会把发音相近的字混淆,举例是将“狗”和“手”字都发音成“豆”。徐敏仪解释:“咬字发音也应该由简单到复杂,以广东话来说,三至四岁的小朋友大致上能够学习基本的发音,到约六岁时便应与大人无异。假若小朋友没有听力问题,但发音一直不能改善,便可考虑寻找言语治疗师帮助纠正。家长亦可尝试减慢语速,针对小童有问题的发音作强调重复或提供口型提示,但不应在一个具压力的环境中指导,而是透过游戏和聊天中教导发音,也不应耻笑、模仿、指责小童错误的咬字。掌握发音其实也是有一个次序的,由简单单音节开始,例如是S音,就可以透过『蛇仔』游戏和字卡,强调当中的S音,然后再由单音节变成单字、词语,甚至是句子。 ” 寓学习于游戏 不少家长认为观看电视有助儿女学习语言,徐敏仪指虽然小童会感兴趣,甚至是模仿、唱儿歌,但是属于单向和被动的学习,而非自然正常的沟通方式,即是说小朋友背诵了内容、模仿唱歌,也不会帮助说话沟通,所以并非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环境,她强调透过游戏学习语言才是最佳方法:“游戏中不但能学习新的词汇,聆听和跟从指示,甚至有助社交和学习轮流对话的技术,而游戏要由小朋友兴趣着手,例如他们爱玩车子,就由此入手一同由玩车子及沟通,拥有共同焦点最为重要。和儿童对话要直接简单,也要减慢语速,尽量用多些生动词语,抑扬顿挫强一点,也应该积极地鼓励赞赏。尽量不要单向性由家长发问,让小童能够多元性对话,也不要固定游戏种类,男孩子也可以玩『煮饭仔』,女孩子也可以玩车子,儿童才会接触更多事物,学习更词汇。” 其实儿童语言发展应该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慢慢学习,家长也要明白每个小童的成长环境各有不同,既有长处也有短处,用更多的时间发展语言并非坏事,所以不应与其他小童比较,家长也需要参与其中,互动更多,当然最主要是自然和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观看电视能够吸引小童兴趣,但由于缺乏互动,对他们语言发展并非良好。

不到20年!中國將穩穩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中国从现在到2050年,头十三年保持6%的增速,紧接着的十年保持4%的增速,到2035年就会稳稳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之后在第二个十年保持3%的增速,就完全有可能实现2050年的发展目标。 据界面新闻10月31日报导,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论坛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表示,按照购买力平价来看,到2020年,中国发展水平会接近美国的三分之一,作为一个大国,这样的人均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届时,中国可能还未达到按照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但会非常接近。 “我们分析,到了2025年,我们将稳步迈入了世界银行所定义的发达国家的门槛。所以2020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如果20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够实现,我们就会为彻底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2020以及2025年我们的展望。”李稻葵说。 根据十九大报告,到2035年,中国将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到2050年,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此,李稻葵认为,在经济发展方面,“最有可能的是,到2035年,我们将稳稳地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老百姓生活水平、人均发展水平、富裕程度、百姓期望能过上的美好生活的程度上,在人口超过500万的中大型国家里面,我们将进入30强。” 他指出,届时,这一水平将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60%,这个数字是非常有意义的。 “根据我们的分析,如果一个国家发展水平能够达到全世界大国发展的最高水平50%以上,也就是说到美国的50%以上,这个经济体就比较稳定了。” 根据十九大报告对2050年的展望,李稻葵说,把中国目前的增长潜力、未来的发展潜力都考虑进去,同时也考虑了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路径,到2050年,我们应该能够期待中国迈入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最富裕国家的十强。届时,中国人均发展水平将达到美国的70%以上,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李稻葵对以上三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很有信心,他认为,从现在到2050年,头十三年保持6%的增速,紧接着的十年保持4%的增速,第二个十年保持3%的增速,就完全有可能实现2050年的发展目标。他还强调,“6%、4%、3%这三个数字都是比较谦虚的、比较留有余地的一个增长速度。” 此外,李稻葵还对明年的经济进行了展望。他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会略有下调,增长率可能较今年下调0.1个百分点至6.8%,但增长质量和经济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 他分析称,明年经济增长形式在消费领域可能比较平稳,延续今年比较健康的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也会比过去几年更加健康,虽然整个投资增速比今年会略有回落,但增长机制和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不管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总体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但是必须做出艰苦的努力,必须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做好充分的准备。”李稻葵说。 来源:界面 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