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07:57:22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大肠癌

女子腹痛3日揭患大肠癌三期 3种肚痛高危须求医!

【星岛都市网】轻视肚痛症状,后果可以很严重。有医生分享病例指,一名女子持续3天腹痛,求医后证实患大肠癌第三期,满肚是血。医生提醒,肚痛时若伴随3大症状时,就有可能是腹膜炎,甚或是癌症所致。 腹痛揭患大肠癌三期 肿瘤破裂满肚血水  腹痛有多严重才须求医?家庭医学科医生王健宇在节目《健康2.0》分享病例指,该名女子求诊时严重腹痛,痛致弯腰、无法挺直身体。经问诊后发现,她腹痛情况已持续2至3天,痛至难以进食;检查期间更无法躺平,按压其腹部时,硬如木板,更明显有反弹痛。 王健宇医生发现,该女子情况严重,整个下腹也出现问题,怀疑是腹膜炎。进行详细检查后3星期,确诊为大肠癌第三期,肿瘤破裂,腹腔满是血水。 下腹不适是大肠癌症状之一,留意病发初期12种症状,有助及早发现大肠癌。根据香港癌症网上资源中心资料,大肠癌病发初期常见病征如下: 大肠癌常见症状 大便带血、或呈黑色、带黏液,或直肠出血。 排便习惯突变(持续便秘或腹泻) 粪便形状改变(幼条状) 大便后仍有便意 无故体重下降 下腹不适(腹部发胀或肠绞痛) 手脚冰冷 疲倦 心跳加速 气喘 面色苍白 头晕   肚痛出现3情况勿忍 恐是腹膜炎癌症先兆 持续腹痛勿强忍,出现3种情况务必求医!家庭医学科医生王健宇提醒,当腹痛至需要蜷缩身体、按压时发现腹部僵硬,并有反弹痛等症状时,可能是患上腹膜炎,需尽早求医。他续指,该女子体内的肿瘤导致肠穿孔,因而引发腹膜炎。 除了肿瘤,胃溃疡也会导致腹膜炎。王医生引述台湾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的资料指,腹膜炎常见成因有以下10种: 腹膜炎成因 胆囊炎并胆囊破裂 肿瘤造成肠穿孔 阑尾炎破裂 卵巢扭转 胃溃疡穿孔 胰脏炎 小肠阻塞 大肠憩室炎 宫外孕   腹膜炎10大成因 肝硬化并腹水感染、胆囊炎并胆囊破裂、肿瘤造成肠穿孔、阑尾炎破裂 卵巢扭转、胃溃疡穿孔、胰脏炎、小肠阻塞、大肠憩室炎、宫外孕 什么是腹膜炎?可如何及早发现症状,以免引发癌症?根据Mayo Clinic资料,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疾病,若不尽快治疗,可能会引致严重感染而致命: 什么是腹膜炎? 会出现在腹部,即胸部与骨盆之间的部位。 腹膜发炎时就会出现腹膜炎。 腹膜炎通常是由细菌或真菌感染所致。 2大类别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多出现在肝病(例如肝硬化)或肾脏疾病患者 继发性腹膜炎 需要尽快治疗 腹膜炎有什么症状? 腹痛或压痛 腹胀或腹部有饱胀感 发烧 胃部不适 呕吐 食欲不振 腹泻 排尿减少 口渴 无法排便或放屁 感觉疲倦 意识混乱   异常腹痛、腹胀要小心!若出现以下12种症状,有机会是患上腹膜炎: 腹痛或压痛、腹胀或腹部有饱胀感 发烧 胃部不适、呕吐、食欲不振、腹泻 排尿减少、口渴、无法排便或放屁 感觉疲倦、意识混乱 6种腹痛情况可致命 须立即求医保命 腹痛严重起来会威胁性命!外科医生陈荣坚曾发文强调,不能轻视腹痛症状,若出现以下6种腹痛情况,应尽快求医,减低风险。 6种肚痛须求医 肚痛腹泻伴随发烧 痛到全身无力 电解质不均衡引致抽筋 休息1至2小时仍无好转 排出大量血便 腹痛到肚子无法放松 可能是消化道穿孔或盲肠炎破裂   持续腹痛恐患大肠癌 防癌宜少吃2类食物 大肠癌是香港第2大致命癌症,不良饮食习惯是成因之一,例如吃太多动物脂肪、高纤食物吃太少。根据香港卫生署资料,大肠癌常见成因有5种。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习惯,有助减低患上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癌成因及预防方法如下: 大肠癌成因 高动物脂肪饮食习惯 低纤维(如蔬果)饮食习惯 缺乏运动 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肠癌或遗传性肠病 结肠长期发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或长出息肉 大肠癌预防方法 多吃蔬果 多吃五壳类食物 少吃肉类 少吃动物脂肪 多做运动 戒烟   100%防大肠癌食谱 多吃膳食纤维最有效? 预防大肠癌,宜吃什么食物?营养学博士吴映蓉表示,有一种食谱有助100%预防大肠癌,膳食纤维是防癌关键: 100%防癌食谱 姜黄沙律 全食姜黄沙律 粟米 生菜 苹果(连皮) 枝豆 坚果 乳酪 姜黄粉 姜黄沙律做法     延伸阅读:腹痛或是肠易激综合症? 1种饮食法有助改善 肠易激综合症常见症状 腹痛 腹胀 肚泻 便秘 感到排便不清 大便过硬或呈水状 大便时有黏液排出     T03

肚子常咕咕叫恐患大肠癌 伴随8症状高危须求医

【加拿大都市网】腹部经常鸣叫,可能是患癌警号?大肠癌为香港第2大致命癌症,有肝胆肠胃科医生指,肚子发出的“咕咕”声是肠胃蠕动时发出的声响,这种情况被称作“肠鸣”。肠鸣单独出现时,一般只为正常生理现象,但若伴随8种症状一同出现,就可能是患大肠癌先兆,须立即求医。 肠鸣5大原因 最严重恐生肿瘤患肠癌 肝胆肠胃科医生詹宜学在其Facebook专页发文指,肠鸣是肠胃道蠕动时发出的声音,肠鸣原因主要有5种: 肠鸣5大原因 饥饿时肠胃蠕动 肚子里食物、空气、水所造成的蠕动,例如:暴饮暴食、产生胀气的食物等 肠易激综合症,由于肠道过度敏感,因食物、情绪、压力等因素所造成的肠道蠕动异常 肠胃炎造成的蠕动异常 肠道阻塞,例如手术后造成的肠沾黏,或肿瘤造成的肠阻塞等原因 肠鸣伴随8大症状 最危险须求医 詹宜学医生提醒,虽然大多数肠鸣都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伴随以下8大症状一同出现,就需要立即求医,让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安排检查。 肠鸣伴随8大症状最危险 腹痛 食欲不良 体重减轻 便秘 腹泻 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型态改变 腹胀 【同场加映】肠鸣与蔬果有关? 14种高浓度FODMAP蔬果易致胃胀 香港注册营养师Jim Lau曾表示,14种水果含高浓度短链碳水化合物及糖醇(FODMAP)易致胃胀​​​​​​​,容易胀气人士宜少吃。 ...

吃肉易患大肠癌?喝豆浆可防癌?医生教6大防癌饮食法

【加拿大都市网】大肠癌是香港第二大致命癌症,常吃肉类风险大增?喝豆浆有助预防?有医生引述日本大胃王患上大肠癌菅原初代的病例指出,饮食习惯是诱发大肠癌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预防大肠癌,他建议大家调整饮食习惯,指出有三类食物容易增加患大肠癌风险,并教预防大肠癌的三大饮食方法。 吃肉易致大肠癌? 大肠直肠外科医生陈威佑在其facebook专页指,日本著名的大胃王菅原初代因大肠癌于今年3月逝世,从她的病情公布到逝世仅八个月,令不少人感到震惊、伤心。在比赛中,她常常挑战限时内吃下大量高油脂的肉类或料理,增加了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常吃3类食物 增加患大肠癌风险 陈威佑医生指出,饮食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过量摄取以下3类食物,都会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3类食物增加患大肠癌风险 增加患大肠癌风险食物1:高油脂食物 原因:摄取过量油脂会刺激胆囊分泌更多胆汁,进入十二指肠以吸收和乳化脂肪,但部分的胆酸在大肠中转变成致癌物质,提高罹患大肠癌风险。 增加患大肠癌风险食物2:加工食品 原因:在制造过程中,加工食品经常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来抑制肉毒杆菌污染,大量食用会对胃部黏膜造成伤害,提高罹患大肠癌风险。 增加罗患大肠癌风险食物3:酒精 原因:肝脏主要代谢酒精,但少量酒精也会由下消化道代谢。肠道细胞会与肠道菌种一起代谢酒精成乙醛,但肠胃黏膜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差,无法完全代谢毒性高的乙醛,导致乙醛在肠道黏膜堆积,破坏大肠细胞组织,增加罹患大肠癌风险。 预防大肠癌3大饮食习惯 饮豆浆也有效 陈威佑医生表示要预防大肠癌,建议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他指出,“无肉不欢”、“不醉不归”变成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导致罹患大肠癌的人数上升。陈医师建议,建立以下3个饮食习惯,远离大肠癌: 调整饮食习惯 3招预防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方法1:细嚼慢咽 建议:细嚼慢咽能够使食物变成细小的食糜,方便肠胃消化,也可减少食物刮伤肠道内壁和黏膜的机率。建议吃饭时每一口都至少咀嚼15-20下,让食物变得细小再吞下。 预防大肠癌方法2:增加膳食纤维摄取量 建议:许多全谷类、蔬菜、水果都含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细菌,将抗性淀粉发酵成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可以调节细胞免疫力,降低发炎反应、抑制癌细胞增生,维持肠道健康。 预防大肠癌方法3:补充钙质 建议:钙质可以与肠道中的胆酸、游离脂肪酸结合,减少致癌物质。但若已经有吃肉的习惯,建议可以先从豆类、坚果类、蔬菜类食材中补充钙质,再考虑是否需要多吃肉来补充。 为了有效预防大肠癌,陈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粪便潜血检查和大肠镜检查。由于大肠癌初期的症状不明显,这些检查有助及早发现病变,让治疗更容易,也能够提高成功治疗的机会。 内容获“大肠直肠外科 陈威佑医师”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大肠癌成因 大肠癌为香港第2大致命癌症。卫生署指出,大肠癌是在结肠或直肠内的细胞异常生长所形成的癌病,而癌细胞会持续生长,并逐渐扩散和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有5个主要成因。 大肠癌5大高危因素包括: 高动物脂肪和低纤维(如蔬果)的饮食习惯 低纤维的饮食习惯 缺乏运动 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肠癌或遗传性肠病 结肠长期发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或长出息肉 延伸阅读:大肠癌症状 便秘疲倦5大警号 大肠癌有1个症状容易被人忽略,据香港卫生署资料,大肠癌多由一颗细小的息肉开始形成。息肉通常为良性,但有些会慢慢演变为癌症,这种变化可以历时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疗,癌细胞会侵入和破坏附近的器官,还可经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至身体各部位。 大肠癌在病发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病征往往与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大肠癌常见征状如下: ...

肠息肉10年可变大肠癌 便秘疲倦或为先兆 专家教5招减患癌风险!

【加拿大都市网】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研究,大肠癌是香港最常见癌症第2位。在2020年,大肠癌新症共有5,087宗,男性有2,905 宗,女性有2,182宗,大肠癌占癌症新症总数的14.9%。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3 比 1。除了老年人外,现在更有越来越多年轻人罹患大肠癌,可见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性。 大肠癌高风险族群 曾生息肉高危 大肠癌成因仍正在研究中,统计显示,年纪越大患上大肠癌的机会也会越高。另外饮食习惯与大肠癌也息息相关,进食大量红肉及加工肉食,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患上大肠癌的机会。此外,缺乏运动、肥胖、饮酒和吸烟也会增加风险。高危人士还包括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肠癌尤其是直系亲属(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或遗传性肠病及结肠长期发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或长出息肉。 同场加映:大肠癌成因 大肠癌症状 留意便秘疲倦5大警号 大肠癌于病发初期病征可能并不明显,常见病征包括: 大便带血或带有大量黏液 大便习惯改变,例如大便变稀或便秘,并持续超过两星期 刚大便后还有便急的感觉,但不能排出大便 腹部不适,例如持续疼痛、腹胀、饱胀或绞痛 体重无故地下降和疲倦 鉴于大肠癌征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因此若发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进行评估。 预防大肠癌5大方法 宜多吃菜少吃牛肉 透过实践健康的生活模式,可预防或减低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肠息肉10年可变大肠癌...

大肠癌盯上青年白领 防控关键做到这两点!

“临床上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年轻人多坐少动、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许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据科技日报报道,在“2019年天津市结直肠肿瘤防治宣传周”上,天津市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主任孔大陆介绍,预计未来大肠癌发病率仍有升高趋势。 据了解,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30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公布的结直肠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每年新发病例37万。 当前青年人的食谱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快餐红肉等高脂饮食不断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缺乏有助于消化和分解脂肪的膳食纤维,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年轻白领,更容易减缓肠道蠕动,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乱,使毒素在肠道内延长滞留时间,对肠道造成更重的负担,也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增加大肠癌风险。 “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可防的关键在于饮食和运动,可治的关键则在于早期发现。”孔大陆介绍,目前大肠癌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发现晚,约20%—3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性病灶。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也提醒大家如果出现排便规律改变,比如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腹泻交替,原因不明的贫血、便血、消瘦及腹部肿块等情况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 特别建议有结直肠息肉史或结直肠癌病史、慢性肠炎、长期饮酒或高脂饮食、长期坐位工作且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可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和肛门指检。如果发现有肠息肉则必须高度重视,因为80%的大肠癌都是由息肉演变而来。从息肉到癌变大约需要3到5年时间,如能在癌变之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肿瘤。

加拿大患大肠癌年轻人激增 最新研究成果与建议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加拿大年轻人罹患大肠癌(医学上标准称法是结肠直肠癌)发病率继续上升,研究人员认为因饮食生活方式导致体重增加和患病率之间有关联。 在医学期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这项研究,调查了1969年至2016年间被诊断患有大肠癌的所有加拿大人的数据。 研究人员发现,最年轻的男性群体(2015年时年龄在20到29岁之间)患大肠癌的风险,是1936年同年龄组风险的两倍多。而对于女性来说,年轻群体的发病率也更高,虽然差异度较小。 研究显示,过去20年,加拿大人50岁以上罹患大肠癌的比率逐步下降,但50岁以下的人患病率增加了。 与遗传和饮食生活方式有关 另一个国际研究亦呈现同样趋势,今年早些时候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澳洲、加拿大、丹麦、挪威、新西兰、爱尔兰、英国等1.43亿人的大肠癌比率,发现这种疾病在过去10年中总体上是下降的,但50岁以下的人患病率却明显增加。 这项研究是由卡加利大学布莱纳博士(Darren Brenner)领导的,他在报告中写道:“有可能的是,与体重增加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推动了年轻人大肠癌发病率的上升。” 研究普遍显示,大肠癌和基因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都有关系。 加拿大消化内科协会建议,若有父母或兄弟姐妹被诊断患有大肠癌的人,应在40至50岁之间进行筛查,或者比他们的亲属被诊断出的年龄早10年为准来进行筛查。 加拿大预防性保健预防性特别工作组建议,每两年对50至74岁的人进行筛查。民众可自行观察肠蠕动的变化、直肠出血的迹象,或腹部肿块,这可能是该疾病的征兆。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据加拿大癌症协会的数据,2017年,有26,800名加拿大人被诊断患有这种疾病,男性的5年生存率估计为63%,女性为65%。

减低患肠癌风险 点评神效通便食材

文:严琼音 部分图片:何健勇、星岛图片库 香港政府早前公布扩大肠癌的筛选资助计画,令更多市民受惠,强调防患此症的重要性。港人生活忙碌,经常食无定时及饮食不均,很易有便秘问题,而这更是罹患肠癌的高危风险因素。营养师指,长期欠缺高纤膳食、喝水不足,可造成便秘,肠内累积的宿便,有机会增加成癌机率。今日特推介富含膳食纤维食材,助大家远离肠癌的威胁。 纤维宜从饮食摄取 家营营养中心营养师陈筠霖(下图)说:“膳食纤维的重要功效除可减肥、通便外,还能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控制血糖,甚至对预防肠癌都有裨益,例如成人每天应摄取约不少于二十五克膳食纤维。” 但如本身未能摄取充足分量,是否该通过服用纤维粉来加以补充? 陈筠霖指:“虽然助通便产品所含的大部分是纤维,但所含纤维量或会超过身体所需,突然吃下过量膳食纤维易令肠胃难以适应而引致腹胀、腹泻、腹痛等不适,同时亦会影响矿物质如钙、铁、锌及铜等的吸收。所以尽可能别额外服用纤维粉或纤维丸,而是应从日常饮食中摄取。”   八大高纤食物佳选 番薯 番薯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纤维含量比菠菜、苹果、橙还要高,一个二百五十克的番薯相等于一个中形生菜的纤维量,既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排便,同时能带走粪便中的毒素。陈筠霖指:“人体在消化番薯期间会产生气体,有可能引起胀气及肠胃不适等,因此容易胃气胀或肠胃较差者须注意。” 虽然番薯皮纤维高且有益,但不太建议连皮吃,因泥土内可能藏有细菌。黄心、紫心番薯的纤维量差不多,但各含不同抗氧化物,宜两款番薯轮流食用。 热情果   热情果又名百香果,体形细细却有 “高纤之王” 之称。相比其他水果,热情果的膳食纤维尤其高,每一百克热情果有十点四克膳食纤维,大约是三条半香蕉的纤维含量,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其水溶性纤维更有助降低胆固醇,减低血管栓塞风险。陈筠霖提醒,进食时谨记把果籽及果肉同吃,别把核吐出,因果籽和果肉均含多种抗氧化营养素,如隐黄质、维他命C、多酚等,具抗老化、美白,甚至防癌等功效。 黑木耳 黑木耳的膳食纤维含量高,每一百克已浸发的黑木耳含二点六克膳食纤维,大概等于一个奇异果的纤维含量。黑木耳所含的植物胶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在短时间内吸附肠道内残留的不健康物质,达到洗涤肠道的作用。不过,手术前后及女性月经期间则不宜食用黑木耳,因它含抗凝血物质,有可能造成凝血功能不佳问题。 生薏米 薏米分生薏米、熟薏米及洋薏米,不是所有薏米均可通便。陈筠霖表示,生薏米是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谷物,每一百克生薏米便有二克膳食纤维,建议可以加入米中煮成饭或粥食用,以增添膳食中的纤维量。坊间出售的薏米水多数生、熟薏米兼用,并添加了糖分,建议不妨自制,以控制养分,而生、熟薏米比例约8:2。 西梅 西梅除富含纤维,更含有一种天然轻泻剂——山梨醇,其不易被人体吸收和分解,具刺激肠道功效,适量进食有助通便及改善便秘,但高浓度则会将肠壁细胞的水分带入肠道,造成肚泻。市面上的西梅干和西梅汁已将西梅的山梨醇浓缩,故轻泻效果较新鲜西梅强。西梅干本身含有果糖,建议选吃无添加糖的西梅干,避免摄取过多糖分,每次可食用二至三颗。 乳酪 乳酪含有乳酸菌,该菌可平衡肠道内的 “好细菌” 和 “坏细菌”,有助抑制害菌生长,从而改善肠道环境,促进健康。市面上不少乳酪产品的糖分及脂肪含量高,陈筠霖建议,选购低糖的脱脂或低脂乳酪产品,以控制糖分及脂肪的摄取量。 奇亚籽 奇亚籽是优质的纤维来源,每一百克便含有四十四克的碳水化合物,其中有三十八克属膳食纤维,约占40%。陈筠霖指,奇亚籽所含的水溶性纤维在大肠内吸水分后会形成啫喱状,可令大便变软及较容易排出,但其高纤维不易消化,肠胃较弱、消化不良人士应避免过量进食。奇亚籽的纤维不含热量,也不会造成血糖上升,还能被肠内的好细菌当作食物,有助促进肠胃功能。 燕麦糠 燕麦糠含有丰富水溶性纤维及非水溶性纤维,当中的非水溶性纤维在肠内吸收水分后会变大,帮助刺激肠脏蠕动,有助预防便秘。因此进食燕麦糠及高纤食物时,必须配合饮用充足水分,以助肠道蠕动。 勿依赖药物 圣雅各福群会惠泽社区药房注册药剂师林奕希(下图)说:“部分标示草本配方的通便产品,含有Senna/Sennosides(番泻/番泻苷),这成分源自草本植物,属刺激性通便药,用于舒缓偶发性便秘。吞咽困难、肠道阻塞、急性炎症性肠病、严重脱水患者和粪便嵌塞者应避免使用。医生或药剂师一般会建议患者有需要时才服用,若长期服用会引致药物依赖及减低肠道功能。长期过量服用更有机会造成肠道黏膜病理性改变,临床称为『结肠黑变病』,此症目前被视为癌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冲调纤维粉注意事项 1. 宜于睡前服用。 2. 饮用足够开水。 3. 使用冻水或温水冲开,不应使用热水。 4. 纤维粉应与药物相隔二小时才服用。 清爽开胃菜 陈筠霖为大家示范制作两款味道清爽,又含丰富膳食纤维的开胃美食,适合一家老幼食用。 甜薯乳酪沙律伴西梅干 材料: 番薯一条、西梅干半杯、原味低脂乳酪三汤匙。 制法: 1. 番薯去皮切粒,蒸熟至软身,待凉。 2. 西梅干切粒,连同乳酪与番薯粒拌匀即成。 香橙热情果梳打水 材料: 香橙半个、热情果一个、梳打水一杯。 制法: 1. 橙去皮,橙肉切件放入杯中。 2. 热情果洗净切开,挖出果​​肉,倒入杯中。 3. 加入梳打水拌匀,即可饮用。

远离大肠癌 饮食多纤维还要重视筛查

■ 专家指出,远离大肠癌除少吃烟肉、香肠和红肉,民众也要注意多吃蔬果,增加纤维摄取量。 CTV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台湾大肠癌发生率世界第一,每年有超过10万人罹患癌症,又以大肠癌人数最多,1年有超过1.5万人确诊。专家表示,除了和饮食、基因、家族史有关之外,约有40%的台湾人从没做过肠癌筛检是主要原因。 中时电子报报道,包括《心海罗盘》主持人叶耀星、秀场天王猪哥亮、戏剧大师李国修、导演杨德昌、法医杨日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夫人陈万水等人都相继因罹患大肠癌辞世。中央社报道,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邱瀚模指出,欧洲国家定期接受大肠癌筛检的筛检率约70%,但台湾每两年定期筛检率仅有40%,即便政府提供免费筛检,仍有40%民众从未做过。 凡年过50岁就应做肠癌筛检 邱瀚模表示,台湾民众观念常认为,没有征状就毋须筛检,而且对于癌症普遍存在迷信,许多人宁可信偏方也不愿好好治疗。邱瀚模提醒,年过50岁若从未做过筛检,约有7%机率罹患大肠癌,等于15人当中就有1人会罹患大肠癌,不可轻忽。 过去几十年来,加拿大和美国的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在内的大肠癌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肠癌筛查制度的实施,加上早发现早治疗的医疗实践。去年年初发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显示,大肠癌患病率在加国中年和年轻人中间上升,其中90后患大肠癌的风险超过50年代出生人士的一倍左右。 加国年轻人近年大肠癌患病率趋升 研究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13年,加国20-39岁组的结肠癌患病率增加了1-2%;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3年,40-54岁组的结肠癌患病率增加了0.5-1%;而在过去40年中,55岁及以上人士中结肠癌患病率则一直在下降。 研究还指出,从1974到2013年,加国20至29岁组的直肠癌患病率增加了3%,从1980到2013年,30至39岁组的直肠癌患病率也上升3%;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3年,40至54岁组的直肠癌患病率增加2%。 医师就此呼吁,想远离大肠癌,应少吃香肠、腊肉、培根等加工肉品及猪、羊、牛等红肉,改吃鱼肉、瘦鸡肉等白肉,平时也应养成运动习惯,多吃新鲜蔬果、增加纤维摄取量,最重要的是,年过50岁一定要定期接受筛检,若出现癌前病变,只要能及早发现并切除,根本不会导致大肠癌,即便是0期、1期的大肠癌,也很有机会根治。

“日光浴”做太少 罹患大肠癌乳癌几率大增?

■■研究指出,晒太阳时间长短与罹患大肠癌、乳癌的比率息息相关。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讯 大肠癌也算是现代人的其中一种文明病,由于今天人们的饮食习惯经常高油、高盐等,在不健康饮食影响下,容易因为生活压力大导致肠道健康出状况,不过日本就做了一项研究,原来晒太阳与罹患大肠癌息息相关,假如不常晒太阳罹患大肠癌的机率就会大增。 《中时电子报》根据《退休好幸福》报道指出,日本做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东京和大阪等大都市具有较高的大肠癌罹患率,而北海道和东北地区也列入高发病率区,反之四国、九州和冲绳等地区患者却相对较少。 大肠癌常被视为一种文明病,摄取过多脂肪的饮食习惯被认为是直接元凶,反之多摄取食物纤维则可达到预防效果,但对于日本各地区的饮食习惯来看,应该不会造成这么大的差距。因此专家发现南北日照状态明显不同,研究也显示了日照时间的长短与发病率之间确实有关,日照时间较短的北海道和东北地方,发生大肠癌的机率较高,且随着纬度由北往南发生机率随之递减,这也显示出,“多晒太阳可减少大肠癌的风险”。 日照时间长短与患癌比率相关 其实美国也曾做过类似调查,加州大学的葛兰德博士比较了美国大肠癌、乳癌发病率的地区性差别,结果显示北部的发生率比南部高,经过分析比对后,包括各地区饮食内容在内的所有资料后,得出了“日照时间的长短与罹患大肠癌、乳癌的比率息息相关”的结论。 临床实验上也得出,人体若缺乏维他命D,将引起钙质不足并导致大肠癌。葛兰德博士深入研究后发现:“每天晒10至15分钟太阳,让40%以上的肌肤暴露在阳光下,即可获得充分的维他命D,不仅能预防缺钙,也能预防癌症。” 另外葛兰德博士也在美国著名癌症期刊《肿瘤》上发表论文,提出除了大肠癌、乳癌以外,膀胱癌、食道癌、肾脏癌、胰脏癌、直肠癌、肺癌、胃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以及淋巴癌共13种癌症,也都与紫外线有关。全世界也都开始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不晒太阳的人比常晒太阳的人更容易罹患癌症,因此偶尔让自己晒晒太阳,也是不错的选择。

岑信棠专栏:了解息肉保健康

作者:岑信棠 50多岁的云妮最近要找大肠外科医生进行内窥镜。虽然她一直知道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但在商界打滚多年,她因工作关系要经常应酬,实在无法保持健康习惯。花了数十年拼搏事业后,眼见3位好友先后患上肠癌,如今她自觉要好好关注个人健康。 大肠内窥镜的检查结果显示,云妮有3粒息肉。大肠息肉是由大肠黏膜长出来的组织,有蒂息肉(Polypoid polyps)的外形有如冬菇,以一条幼茎与大肠黏膜相连;另一种则没有幼茎,名为无蒂息肉(Sessile polyps)。显微镜下,息肉分为两种,较常见的是腺瘤(Adenoma),它们较易变成肿瘤,风险取决于息肉大小,数量和所在位置。如病人长有3粒或以上的息肉,尽管显微镜下它们未恶化成肿瘤,但将来其他息肉变成肿瘤的机会较高;另一种是增生性息肉,它们的变癌机会小。 大肠息肉很常见,60岁人士当中,至少三分一人带有一粒或以上大肠息肉,但绝大部分人的息肉不带症状,只有少数会出现大便隐血,贫血,晕眩,皮肤苍白等。犹幸云妮一向有先见之明,50多岁时已自行决定检查,还真发现有息肉。医生向云妮解释,大肠黏膜细胞每隔数天会进行新陈代谢,正常细胞会按序成熟,然后在最表层脱落并凋亡。但是,当大肠黏膜细胞基因变异,便会阻碍细胞成熟和凋亡,反而让不成熟及基因变异的细胞继续生存,最后可演变成恶性细胞,患上大肠癌。 虽说绝大部分的大肠息肉都不是恶性,但是大多数的大肠癌却由息肉演变而成。大肠内窥镜是诊断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还可同时切除息肉,如息肉过大而内窥镜无法完全切除的话,病人则要以手术切去一段大肠。接受一次大肠内窥镜后,一般跟进做法是10年内毋需再做,但视乎病人的息肉类别,大小及家族史,部分情况短至3年后要再次接受内窥镜检查,云妮虽没有肠癌的家族史,她仍接受医生建议,每3年做大肠内窥镜检查。 事实上,最近政府推出大肠癌筛查,先验市民的大便隐血,当结果呈阳性则再进行内窥镜检查。筛查目的是尽早诊断并治疗大肠息肉,以免让其恶化成癌症外科。医生也提醒云妮,要避免肠癌风险因素,例如红肉及腌制肉类,烟酒等不健康饮食习惯,应减少沾染,避免肥胖及患糖尿病,且应多做运动,奉行健康生活习惯。 有次,云妮一位朋友陪她复诊,朋友问医生这些避免肠癌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又或者可否预防大肠息肉?肿瘤科医生解释,她俩只有50多岁,离平均寿命还有30多年日子,而这些风险都是与肠癌有关的已知因素,从肿瘤学角度看,致癌因素会一直累积,所以不论是预防肠癌或大肠息肉,聪明的做法是避免任何高风险的致癌因素,好处不但是免除息肉生长,同时可减低患心血管及脑血管病风险,还能保护认知功能,避免过早患上认知障碍。在愈见长寿的年代里,这些更显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