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23:34:19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最新研究

能夠再生牙齒的藥物開始人體試驗

  【星岛都市网】日本制药初创公司Toregem Biopharma正在进行一种前所未有的药物的人体试验,该药物在动物试验对象中成功地生长出了新牙齿。所谓的“牙芽”是在下颌中形成的牙齿,它们有潜力发展成为新牙齿,包括乳牙和恒牙。然而,这些牙芽很少发展并最终消失。大阪北野医院的牙科和口腔外科主任、该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高桥胜表示,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抗体药物,可以阻止口腔中抑制牙齿生长的USAG-1蛋白。USAG-1蛋白破坏了两种对牙齿发育至关重要的信号分子,即BMP和Wnt。 Toregem公司的总裁Kiso Honoka在公司网站上写道:“最终目标是为牙齿的生长提供先进且科学驱动的临床解决方案。”2018年,该团队开始在雪貂上进行临床试验,雪貂的乳牙和恒牙与人类相似,并观察到了新牙齿的生长。研究显示,该药物通过针对USAG-1蛋白成功地刺激了动物的“第三代”牙齿的生长,这种蛋白已被发现限制了小鼠的牙齿生长。该药物成功地诱导了小鼠和雪貂的牙齿再生。 高桥在今年6月告诉日本《每日新闻》:“新牙齿的生长是每位牙医的梦想。我从研究生时代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我相信我能做到。”在成功的动物试验之后,该团队于2021年7月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结果。该初创公司计划于2025年开始对患有无牙症的2至6岁儿童进行临床试验,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会阻止乳牙和恒牙正常生长。 高桥补充说:“儿童缺失的牙齿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下颌骨的发育。我们希望这种药物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接受治疗的儿童将被注射一剂药物,并观察是否有牙齿生长,据《日本时报》报道。如果人体试验成功,该药物可能在2030年获得监管批准。高桥说:“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看到牙齿再生药物成为假牙和植入物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牙齿再生的潜力 如果这种药物在人体试验中成功,它将为那些因各种原因失去牙齿的人们带来新的希望。这将是一个医学上的巨大突破,可能会彻底改变牙科治疗的现状。 考虑到牙齿再生药物的潜在市场,这种药物的成功可能会对全球牙科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假牙和植入物市场。(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 https://nationalpost.com/health/drug-to-regrow-teeth

為什麼新一代年輕人不喜歡喝酒了?

  【加拿大都市网】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Z时世代出生的年轻人,即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出生人士,对于酒精的兴趣度低于以往几代人。 Berenberg Research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Z世代的年轻人在饮酒方面,平均饮酒量比千禧一代少两成。澳洲亦有一份报告显示,受访的18至24岁的人士中,仅有44%的人有饮酒,远低于以往的老一辈的饮酒量。 多伦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的客席教授马里萨诺(Dr. Dominique Morisano)认为,新一代变得更加注重健康,并开始将消遣习惯转移至其他物质上。 不过,他又指,随着大麻及迷幻药的兴起,年轻人对市面上不同的迷幻药有着很大的好奇。随着大麻合法化,再加上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一些人开始远离酒精,“通货膨胀一直民生问题,酒精价格越来越昂贵,尤其是在加拿大,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很难买得起。” 根据《世界金融》的数据,虽然2021年全球酒类贸易价值达到惊人的1.17万亿元,但随着越来越少的人减少酒类消遣,可能会陷入低迷。

最新研究:人體血液中首次發現 80%樣本含微塑料

【加拿大都市网】研究人员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验出含有微塑料(microplastics)。 在科学杂志《国际环境》发表的1项研究指出,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的科学报告中指出,在接受测试的人体血液样本中,有近80%发现某些微塑料。 微塑料是由较大塑料碎片(包括饮料瓶、食品包装与塑胶袋)分解而成的微小塑料碎片或纤维。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发现,支持“人类接触塑料颗粒导致颗粒吸收到血液中的假设”;之前有研究已表明,人与动物会透过食物与水吸入消费微塑料(consume microplastics),并会透过空气吸入微塑料,而在婴儿与部分成年人的粪便中,亦发现有微塑料的成份。 根据该项研究的撰写人表示,研究结果显示,微塑料可以在体内四处移动,并可能残留在某些器官中。 但至今仍不清楚对人体长期健康会造成甚么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需要了解这些物质在人体中,以及相关的危害性,以确定塑料颗粒是否会构成公共健康风险”。 根据研究,对来自22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其中,17人(77%)的样本中,发现了“可量化”的塑料颗粒。 研究人员表示,在50%的研究参与者中,发现了主要用于装瓶、果汁及水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料;在36%样本中,发现了聚苯乙烯(Polystyrene),这种材料常用于1次过器具、杯及容器;23%样本中,发现了来自胶袋及垃圾袋的聚乙烯(polyethylene)。 该项研究指出,塑料的含量很低,每毫升血液中的塑料含量平均为1.6微克;然而,报告撰写人表示,血液中存在微塑料,已令人感到忧虑。 研究人员表示,微塑料可能在被吸收到血液中之前,是不途径地被吸入或摄入。 该项研究将塑料碎片描述为“生活环境与食物链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 鉴于这项发现,研究人员表示忧虑微塑料可能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害,但强调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研究人员表示:“若果血液中存在的塑料颗粒,确实被免疫细胞携带,那么,问题便出现了,这种接触是否会潜在地影响免疫调节(immune regulation),或对具有免疫基础的疾病容易受感染”。 (网上图片) T02

最新研究:普通感冒可能有助於預防新冠感染!

【加拿大都市网】一项涉及几十名参与者的新研究发现了证据,表明接触感冒病毒可能对新冠病毒提供一些保护。 来自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考察了在接触新冠病毒时T细胞的存在如何影响一个人是否被感染。 T细胞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抵抗病毒感染。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发现为第二代通用疫苗提供了一个蓝图,该疫苗可以预防目前和未来的新冠变种感染,包括Omicron变种。 他们也指出,该研究受到其参与者数量少的限制,只有52人且其中大多数是欧洲白人。 同样,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帝国理工大学国家心肺研究所的昆杜(Rhia Kundu)表示,虽然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但它只是一种保护形式,不应该单独依赖。 昆杜补充说,保护自己免受新冠感染的最好方法是全面接种疫苗,包括接受加强针注射。 “接触新冠病毒并不总是导致感染,我们一直渴望了解原因,”昆杜在一份新闻稿中说。 “我们发现,人体在感染普通感冒等其他人类冠状病毒时产生的高水平的T细胞,可以预防新冠感染。” 该研究于2020年9月开始,涉及52名与新冠感染者一起生活的人。 参与者在开始接触时以及四天和七天后做了PCR测试,以了解他们是否发生了任何感染。 然后对暴露于病毒后1到6天内的血样进行分析,以了解普通感冒病毒感染产生的T细胞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与其他26名感染者相比,一半未感染者的交叉反应性T细胞水平明显更高。 该研究称,T细胞针对的是新冠病毒的内部蛋白质,而不是位于病毒表面的剌突蛋白。 研究人员认为,除了现有的针对刺突蛋白的疫苗外,针对内部蛋白的新疫苗可以提供更持久的保护,因为T细胞反应比抗体反应持续时间更长。 该研究的高级作者、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健康研究所呼吸道感染健康保护研究室主任拉尔瓦尼(Ajit Lalvani)教授说:“刺突蛋白受到疫苗诱导抗体的强烈免疫反应,这种抗体会促使病毒突变体在逃避疫苗方向进化。” “相比之下,我们发现保护性T细胞所针对的内部蛋白质的突变要少得多。”(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星岛资料图) (ref:https://www.ctvnews.ca/health/coronavirus/small-study-finds-common-coronavirus-cold-may-help-protect-against-covid-19-infection-1.5733933)

新技術!石墨烯探測器五分鐘就能檢出新冠病毒

  据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Nano》杂志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使用石墨烯在实验室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可能是冠状病毒检测领域的一个突破,有望快速检测出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石墨烯是迄今已知最坚固、最纤薄的材料。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厚度仅有邮票1/1000的石墨烯薄片与一种抗体结合起来,这种抗体被设计成靶向冠状病毒上的刺突蛋白。然后,他们测量了这些石墨烯薄片在接触人工唾液内新冠病毒阳性和阴性样品时的原子级振动。此外,他们也测量了这些薄片在其他冠状病毒——如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时的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在接触新冠病毒阳性样品时,抗体偶联石墨烯薄片的振动发生了变化,但在接触新冠病毒阴性样品或其他冠状病毒时无变化。研究人员借助拉曼光谱仪,在5分钟内测出了振动变化。   最新研究主要作者、UIC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主任维卡斯·贝里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开发石墨烯传感器。此前,我们已经研制出专门探测癌细胞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石墨烯探测器。现在我们研制出了石墨烯新冠病毒探测器,这款传感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新冠病毒,而且价格便宜,与现在的很多检测方法相比,拥有诸多优势。”   贝里解释称,石墨烯是由碳组成的单原子厚的材料。碳原子由化学键相连,化学键的弹性和运动产生的共振声子可被非常精确地测量。当新冠病毒分子与石墨烯相互作用时,它会以一种非常特殊和可量化的方式改变这些共振振动。   贝里说:“在最新研究中,我们用抗体修饰石墨烯,并校准它只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反应。利用这种方法,石墨烯也可以用来检测新冠病毒的变体。”   总编辑圈点   除了速度和成本优势外,石墨烯传感器还有两个最无可比拟的特点——其一是它的便利可操作性,未来或许无须专业人员在旁,几分钟内居民就可在家自行完成检测,诊断有否感染或者全面了解感染情况;其二是它的高度通用性,这让传感器的潜在应用从检测新冠变体到查找癌细胞,甚至还可继续扩大。(科技日报,刘霞,图片来源星岛资料图)

最新研究發現冠狀病毒致命弱點 也許是疫情突破口

  据《科学》杂志13日在线发布的一篇最新论文,来自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伯尔尼大学、洛桑大学和来自爱尔兰的科克大学组成的一支研究团队找到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冠状病毒的“致命弱点”。研究首次成功揭示了病毒基因组和核糖体在“移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发现病毒对核糖体“移码”过程存在“精细控制”,这有望促进通过干扰“移码”过程而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的开发。   病毒需要感染细胞才能复制自己,然后再感染其他细胞,进一步传染给其他个体。病毒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使用细胞自身的核糖体来合成其所需的蛋白质。按照这样的“计划”,核糖体会根据病毒RNA基因组中的指令合成新的病毒蛋白质。   对于健康的没有感染病毒的细胞,核糖体“按部就班”地沿着RNA移动,一次读取三个RNA字母。该三个字母的代码定义了附着在生长蛋白质上的相应氨基酸。有时,核糖体不遵循常规读取三个字母的步骤,而是会漏掉一两个RNA字母。核糖体发生的这种错位被称为“移码”,这会导致核糖体错误读取遗传密码。   在健康细胞中发生“移码”会导致细胞蛋白功能失调。然而,某些病毒,如冠状病毒和HIV,依赖“移码”调节病毒蛋白的水平。例如,新冠病毒严重依赖其RNA折叠引起的“移码”来合成蛋白。   因此,由于“移码”对于病毒是必不可少的,任何通过靶向RNA折叠来抑制“移码”的化合物都可能作为一种治疗感染的药物。然而,迄今还没有关于病毒RNA如何与核糖体相互作用来促进“移码”的信息。   通过复杂的生化实验,研究人员设法在新冠病毒RNA基因组“移码”位点捕获了核糖体。然后,通过冷冻电镜研究发现,病毒RNA会形成一个假结结构,停留在核糖体mRNA通道的入口处,在mRNA中产生张力并促进“移码”发生,而新生的病毒多蛋白与核糖体通道形成明显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假结与核糖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移码”的发生。   以前有研究报道,氟喹诺酮类化合物能抑制新冠病毒和其他冠状病毒的“移码”效率。此次研究表明,一种叫做merafloxacin的分子是更好抑制“移码”过程的化合物。它可将新冠病毒的滴度降低3—4个数量级,且对细胞没有毒性。(科技日报 张佳欣,图片来源星岛资料图)

最新研究:降血壓葯會提高66歲以上患皮膚癌風險

【星岛综合报道】根据一项研究指出,部分血压药有可能导致66岁或以上人士,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CMAJ)发表研究报告,指长期服用被称为噻嗪利尿剂(thiazide diuretics)的降血压药,包括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与患上非黑素瘤(non-melanoma)及黑色素瘤(melanoma)等2种主要皮肤癌是有关系。 研究指出,其他血压药,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及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s),则没有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该项研究共有302,634名省民参与,参与者于1998年至2017年期间,有服用降血压药。 加拿大卫生部表示,氢氯噻嗪使皮肤对紫外线及阳光更加敏感,意味患者可以更易被晒伤。 女子大学医院(Women's College Hospital)皮肤病学专家兼研究报告共同撰写人Aaron Drucker医生表示,皮肤细胞对阳光或晒黑牀(tanning bed)的紫外线辐射所造成的损害更加敏感,这种药物可能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Drucker医生建议,患皮肤癌风险较高,且担心药物潜在副作用的患者,应向医生查询,并考虑选用其他替代治疗方法。 加拿大卫生部所于2019年进行的安全审查,结论指长期使用氢氯噻嗪,可能与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风险有关,该风险至少相当于不服用氢氯噻嗪的4倍。 报告建议,服用氢氯噻嗪的患者,应限制暴露于阳光下的时间,避免使用晒黑设备,并使用足够防护剂(例如SPF 30或更高的防晒霜,使用衣服及帽遮挡),借此减少患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风险。 根据加拿大癌症协会(CCS)的统计,癌症是加拿大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占所有死亡人数约30%。 癌症协会估计,在加拿大,有二分一人,在一生中有机会诊断出患有癌症,而有四分一人有可能死于癌症。 Drucker医生表示,即使大部分患有皮肤癌的患者不会因而死亡,因为可透过简单的手术进行治疗,但晚期鳞状细胞皮肤癌或黑色素瘤,则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皮肤癌的一些常见症状,是出现肿块、病变、斑点及疮。 (图片:Global News) T02

研究指稻米含低量砷 吃多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全球有超过30亿人以米饭作为主食,但根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和索尔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Salford)的共同研究证实,稻米中天然存在的砷与全球每年约50000宗过早死亡有关,但仍需要更完整的研究来提高结果的准确率。 来自上述两间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全面环境科学》杂志上发表新研究,探讨英国和威尔斯的稻米食用量及其中包含的砷所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与其他主食相比,稻米往往会自然累积无机砷。无机砷是众所周知的急性毒物,就算长期以较低的浓度食用,同样会引起健康问题,包括癌症及心血管疾病。 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波利亚(David Polya)在谈到分析时表示:“英国和威尔斯食用稻米量前25%的消费者与食用量最低的25%族群相比,因无机砷暴露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大。” 但是,参与研究者的心血管问题可能牵涉到其他因素,包括饮酒、吸烟、肥胖或是年龄,而非单纯大米中的砷摄取。目前仍需要更完整的研究来提高结果的准确率。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则警告,由于全球暖化导致的气温升高,稻米中的砷含量可能会在本世纪末增加到现在的三倍。 目前,专家尚未警告人们停止食用稻米,而是建议选择无机砷含量较低的其他种类。不仅如此,专家也建议大众均衡摄取主食,而不仅是以米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