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15:56:39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港人回流

【學者詳解】2,222人銳減至1人 「救生艇」移民申請急跌97.2%

【星岛综合报道】根据移民部(IRCC)最新数据,香港救生艇移民途径申请签证数目近年急剧下跌,由2022年的16,195宗,骤降至2023年的455宗,按年大减97.2%。有研究移民政策的学者表示,有多个因素促成这个趋势。 据IRCC数据显示申请个案数目跌幅非常明显,2022年11月为高峰期,全月有2,222宗,但到了2023年9月份,降至仅1宗,10月份4宗,11月1宗,12月10宗。 过去3年透过救生艇移民途径申请签证全年总数计,2023 仅有455份,而2022年有16,195份,2021年该计划首次启动时则有10,403份。移民部数据显示,略高于90%申请签证的港人获批。 专家认为,新移民就业市场严峻、住屋挑战、来自英国和台湾的竞争,以及香港经济低迷都可能是加拿大救生艇移民申请突然放缓的原因。 据加拿大新媒体(New Canadian Media)报道,卑诗大学(UBC)研究移民趋势的社工系教授殷妙仲分析,据他进行的研究所得,近年香港移民在到埗加拿大后最常遇到的问题,包括难以获得高质素的职位、可负担房屋以及保健护理服务。部分人可能将情况告诉仍然身在香港的朋友,令他们打消申请念头。 香港实施进一步限制言论自由的《港区国安法》至今超过三年半,殷教授指出,一些香港人也许对此已经适应下来。此外,英国提供的BNO移民计划,可能也吸引了部分有意离港的人。 他说:「究竟是他们已习惯了在香港发生的事情,还是因为他们有其他选择,我们真的不知道。」 殷妙仲指出,移民部审批程序需时较长,也可能是因素之一,过往发出签证只需大约三个月,现在很多都要半年。 他补充说,香港的社会环境也对申请人数有影响。香港经济自2020年后变差,令许多人没有足够经济条件考虑移民。香港的住宅物业价格指数已经连续下滑了22个月。「如果香港人无法在获利的条件下卖楼,他们移居加拿大的能力就会削弱。」 殷妙仲说 : 「人们现在是否已习惯了香港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有其他选择,我们真的不知道。」 沙省香港人组织Saskatchewan Stands with Hong Kong认为,联邦政府应向来自香港的新移民提供更多支援,一些从救生艇途径前来的人士,除了要面对一般移民遇上的问题外,还要担心仍然身在香港的家人,可能因为政治问题而被当局针对和监视。 加拿大专为香港人而设的救生艇移民计划,将于2026年8月31日结束。 据移民部数据,从2021至2023年,经救生艇计划合计批出了23,684个签证。 自2021年以来,获发工作签证者(Stream B)中已有2,503人成为了永久居民(PR),4,241名获学生签证者(Stream A)亦取得了永居。     (资料图片) V20

加拿大二線城市人口大增 房價大漲

很多年轻一辈选择到像哈利法斯一样的二线城市居住。 (星报)【星岛综合报道】一场疫情,改变了加拿大人的生活方式,一些二线城市地区涌入了新的人口,令其房价大涨。根据加拿大统计局,人口增长率最高的社区是:奥沙华(Oshawa)、哈利法斯(Halifax)和基秦拿-滑铁卢-剑桥(Kitchener-Waterloo-Cambridge)。 在新斯高沙省哈利法斯从事地产经纪40年的布莱恩(Sandra Bryant)从未见过像2020年那样涌向该城市的购房者。「那是我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 布莱恩说过去这个城市的房价总在低档,但过去一年有很多本住在多伦多的年轻人,决定在大西洋地区寻求不同生活节奏,这引发了购房的高需求,房市交易买卖中几乎都呈现多组买方竞标的情况。 统计局的报告显示,哈利法斯去年的人口增长了2%,位居人口成长第二快城市,安省的基秦拿-剑桥-滑铁卢也成长2%。人口增长第一名的城市是安省多伦多郊区的奥沙华市,增长2.1%。 同时,多伦多和满地可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之间录得破纪录的人口流失。统计局表示,这种城市人口转移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监测趋势」。报告中提到:「个人健康、远距离工作环境和较高的住房成本是导致许多加拿大人决定继续(或不再继续)住在疫情最严重的大城市中心的最重要因素。」 该报告描绘了一些现象:年轻夫妇由于在家工作,所以可自由地在其他地方寻找住房,低利率使购房变得更加容易。 提供市场分析的房地产中介机构Zoocasa的行政总裁豪伊(Lauren Haw)表示,同样的价钱能在二线城市买到更大的房子,这令很多购房者感到开心。「过去人们用60万只能在多伦多市中心买到一房的公寓,但现在可以到巴里(Barrie)、安开斯特(Ancaster)、贵湖(Guelph)或伦敦买大房来住。」 房地产经纪贝尔德(Paul Baird)说,他遇上一个案例,一幢标价55万元的城市屋,收到了39个买家报价。他说,竞标的原因很简单:「需求过多,供应不足。」 (奥沙华成了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加通社资料图片)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人口增长率最高的社区是: Oshawa (2.1 per cent)  Halifax (2 per cent)  Kitchener-Waterloo-Cambridge (2 per cent)  Kelowna (1.9 per cent)  Calgary (1.9 per cent)  Saskatoon (1.9 per...

【隔洋買樓】業界教路:香港人買加拿大樓房須知

【星岛记者报道】新冠疫情肆虐整整一年,但大多伦多地区的房屋市场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在疫情和防疫措施限制的双重压力下逆势增长。大多伦多房地产商会(Toronto Regional Real Estate Board,简称TRREB)日前发布数字指,2020年房屋销量逾9.5万间,比前一年增8.4%,创出史上第三销量高峰;房屋均价接近93万元,同比增加13.5%,平均增加11万元以上。 香港经常有多伦多楼盘宇展销会,是否因楼盘滞销,卖不出,才会在香港出售?香港人想在本地买房子,就要缴付海外买家税百分之十五。如果申请移民加拿大获批准,理论上可以退还百分之十五的税款。可是,申请不到移民的话,怎么办呢?另方面,怎样才可以避免购入烂尾楼? 星岛A1中文电台访问了一间多伦多市地产公司的华裔老板Eddie,探讨多伦多地产市道与港人隔洋买楼的问题。 问:星岛A1中文电台记者 冯凯欣 答:多伦多地产公司老板 Eddie   记:香港反修例以来,是否突然间很多香港人很想查询万锦市、烈治文山市和北约克这三处的楼市情况?甚至付了款买房? 答:有,同事和我本人都有遇过这样的情况。基本上,他们大概有个买房的预算,也会告诉你。他们也大概知道是什么街道,校区好不好。他们大部分都有小孩子上学,望能入读他们想入的校区。他们通常会说,在某一个预算范围内,给他们看资料,拍视像给他们看,在门外看看房子,他们接受得到就会汇款,因为在香港汇款到加拿大比较方便。大部分人都准备充足,也就是说,不用跟他们讲解太多,他们已知道如何办理贷款,也有一些人全额付款。是的,多了很多很多人打电话查询。 记:增了多少人查询? 答:增多肯定有三至四成,很多朋友介绍,再介绍,我个人增多差不多有40%。人们打电话查询,问买哪类房子有什么费用,怎么办贷款,怎么汇钱到加拿大,怎么开户口,他们常常会问这些问题,都有增加三至四成。   记:以你接触到的客户,香港人在哪样的情况下买楼,是否很阔绰? 答:个人接触到的客户,他们以前都是加拿大人,有的基本上往来(加港两地)。多伦多比较特别,香港人很多有亲戚朋友,兄弟姐妹在多伦多,很多家庭成员都在这里。他们比较容易,很快作决定,因为他们大概知道(楼盘)在哪里,他们的家人大概在哪里,家人看过后说可以,他们又接受得到,就会采取行动。 记:刚才你提到多数身在香港而找你买房子的人,本身多是加拿大人。那麽,如果他们不是加拿大人,而又透过你置业,买房手续是否繁复得多? 答:他们不是加拿大人,买房子要多付款15%。他们会问很多事情,因为他们不是加拿大人,仍在申请移民中。他们的孩子或是准备来加读书,或者为了小孩子会买房。那些人都会买,但他们对这个地方没有那麽熟悉,就没有那麽快行动。基本上,如果本身是加拿大人,他们会颇快行动。   记:你是专业人士,收到这些查询电话,可以解答他们的问题。我也收到不少电话,关于本地置业,但我没法解答他们的问题。有时候,香港遇有楼宇展销会,有些人就会打电话问我,这些楼宇可以买吗?抑或心里怀疑,这些楼房在加拿大因滞销,所以在香港出售? 答:香港比较盛行投资外国物业,不独是加拿大楼房。新闻界知道,不同国家都向香港人招手。如果(加国楼盘)是个大建筑商,而加国亲属朋友又知道,那看清楚吧。如果建筑商不太大,买家又没有太多经验,或者对建筑商不太了解,投资就要小心一点。我不敢说人家好不好,基本上,如果建筑商不太可靠,而又没有建设太多楼房,投资时就要尽量小心一点,因为大家都知道,几年前,多伦多也有几幢大厦在出售后退款。买房子需找比较可靠,有实力的建筑商,查看清楚多一点。 记:以免购入烂尾楼? 答:对,而且丧失机会,还要汇款。如果没有亲戚朋友在这边,就没有那麽方便。   记:除了要留意发展商是否可靠,有没有建设多幢楼宇的纪录,还要注意什么事项?隔山买牛,其实有点心慌。 答:隔山买牛的朋友,应该尽量看看,加拿大有没朋友可以介绍一些比较可靠的地产界行家,可以解释清楚。因为人在香港,隔山买牛,如果本身不是从加拿大回港,就算从加拿大回去,也有不同的楼盘,有些比较熟识,有些不太熟识,应找一些比较熟悉的,熟悉每一个楼盘及税务条例,能否贷款?要不要缴付特别费用?有些不太大规模的建筑商,在收楼时有很多不同的费用,在买房子时就要小心才没有不必要的损失。 记:很多地产经纪拍摄视频,给香港人看如何买房子。其实这些视频真不真实? 答:大部分都是真实的,还是那一句话,因为买房子是最大的投资,每项都要增加1%收费,买100万元的楼宇,增多 3%至4%,就会增加3至4万元。所以,置业一定要小心一点,同时找一些自己觉得可靠的人帮忙。除非你自己很熟识,因为买房子是最大的投资,比方买100万元的物业,首期也要付款20万元,投入20万元,可说是大笔钱,所以要尽量小心一点。   记:以多伦多市中心的柏文单位为例子,人们多数买来投资,但最近因疫情关系楼价有轻微下挫,加上多伦多有计划实施空置税,这些因素会不会打击楼市? 答:在短期内可能会,人们总是畏惧税务,缴付空置税,人们都会胆怯(入市)。对多伦多市中心的柏文不应该有太大影响,因为基本上那是新冠肺炎问题,平日市中心柏文根本供不应求,一向都是。今年刚好大部分人在家工作,留学生回国,或是搬回家,所以出现一些空置单位,问题不是太多,统计数字都是很细的百分率。情况全部正常后,应该没问题。从业那麽多年,发觉市中心空置单位不多,市郊的房子可能较难租出,那里的影响可能较多,市中心的影响应该不大。 (资料图片) T10

業界詳解疫境下為何房價持續上升 香港因素勢助樓市升溫

【星岛记者报道】新冠疫情肆虐整一年,但大多伦多地区的房屋市场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在疫情和防疫措施限制的双重压力下逆势增长。大多伦多房地产商会(Toronto Regional Real Estate Board,简称TRREB)前天发布数字指,2020年房屋销量逾9.5万间,比前一年增8.4%,创出史上第三销量高峰;房屋均价接近93万元,同比增加13.5%,平均增加11万元以上。 另一方面,香港不断有人因国安法被逮捕,一些学者估计,那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就会刺激移民潮。移民多了,本地楼市会不会增加吸引力?星岛A1中文电台访问了多伦多一间地产公司的华裔老板Eddie,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伦多的地产市道。 问:记者冯凯欣 答:地产公司老板Eddie 问:楼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依然飚升,感到意外吗? 答:其实也有少许意外,那毕竟是一场疫症大流行(pandemic),世界各地均受影响。4月和5月份楼市颇为淡静,因为屋主不想外人来看房子,一些经纪也有点胆怯,不敢外出,所以没预期楼市升得那麽厉害。   问:有没有觉得,楼市升势强劲,好像在温室里面,平行时空,不受外间影响,为甚么? 答:最主要的是,近十年八年来,多伦多地产价格虽有起落,趋势仍是往上升,加上这次利息相当吸引,所以首次买房者,或是父母帮助子女置业,买柏文单位自住,都有这种情况。因为以前在市中心,或者是北约克,很多柏文往往抢offer(买卖协议)。柏文经过新冠疫情,价钱有点回落,柏文不用抢offer抢得那麽厉害,一些首次置业者不介意入住柏文,就会买柏文。另一方面,利息低,都有一些首置人士,从柏文搬进屋子,好像镇屋。总而言之,100万元以下的物业,对于首次置业者,可说十分吸引,因为以10 万元按揭计算,以前和现在的利息相差1%以上,每月可减利息80到100元。平均按揭50万元,每月少付400到 500元利息,其实节省颇多钱。 问:在过去几个月疫情期间,是否更多了首置客户买柏文,又或者多了柏文住户买屋子? 答:对,那是事实。颇多人卖了柏文,或是搬到较远的地区。基本上,是有那样的客户,因为人们需要更多空间,特别是那是高科技从业员,不少人在家工作。他们以前的生活模式是在下班后到市中心,轻松一下,享受欢乐时光,但在疫情期间,人们不能外出,上馆子,很多时候呆在家里,有时候会想闲逛一下,吸收多点新鲜空气,柏文人较多,外出也不太方便。到后花园走走,种种花,或是在屋里上下层走动,最少有点活动,不用困在屋里。人人都想买房子,到后院走走,或是两夫妻一人一个房间作办公室。人们要搬到较大的房子,这样的情况多了不少。   问:新冠肺炎来袭,其实不少人失业,没有收入。地产业者是否看到一个现象,就是一些人确实做好置业资金准备,或是换房子? 答:很多情况是父母帮忙置业,疫情对于专业人士,有点畸形发展。对高科技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完全没有流失,甚至更忙。那方面的专业人员,譬如电脑、工程等,他们的工作更多,收入也有增加,发觉他们有能力买房子,而且利息低。认识一个中国年轻人,他在深圳获聘,到亚马逊工作,他才28、29岁,已有年薪12万加元,加上花红,薪金有差不多 21万加元。对于他们这些人,人一到加拿大,基本上开始有能力买房子。   问:那麽说,贫富悬殊会更大? 答:是,那是事实。大部分商业关门,酒楼食肆,大部分人的薪金影响很大,收入好的人入息更好,贫富差距愈来愈大,是真的。   问:以地产局的数字说,去年全年平均房价破了纪录,房屋均价接近93万元,增幅13%。有没有想过,增幅会有那麽大? 答:没想过,基本上想不到。在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都不想上街。在公司里,留意到预约时间看房子的人少了。虽然看房子的人少了,但通常出动看房子的人都有诚意置业。预约看房数目少了一半左右,认真看房子的人却多了。楼价攀升,可能现在的需求颇大,楼盘供应确实不多,人们要想买幢好房子,而又想在这段期间购买,享受(按揭)优惠利率,亦即百分之一点几,很多人要买房子,所以情况不断上升。60 到70万元以下的楼盘放出,就有数十个offer,把楼价推高10万至13万元的情形常常出现。 问:你的意思是供不应求,求是人们想换房子,想有更大的更舒适的环境,而供少了,是不是卖家担心楼价不够高,不想在这个时候放盘? 答:是的,试想想,一对年轻的夫妇,想置业也不容易。虽说利息低了,买一幢100万元的房子,(首期)付款两成半,也要供按揭75万元,那是很大笔钱,一个月要几千元。一般人卖屋,加上卖屋有land transfer(土地转让税),还有经纪佣金,都是一笔开支,所以没有特别需要,都不会随便换房子,因为太昂贵了。   问:若看数字,独立屋、半独立屋和镇屋的楼价都有上升,唯独柏文单位价格下跌百分之二。在疫情下,那是不是正常?亦或有点罕见? 答:可说合理,因为柏文有三到四成以上外租,屋主为了收租而投资。租金普遍下跌,已到差不多2016年的价钱,有些更下跌两成。投资者肯定不会在这时候入市投资,少了投资,置业自住者也会较少了,下跌两成算是正常。   问:是不是此前柏文楼价升得多,现在才跌百分之二,也算正常? 答:对,在市中心买柏文,说的是1,000元至1,100元一平方呎,2%其实很少很少,只是象征式,基本上没问题。 问:地产局估计未来12个月是一个关键,例如移民数字上升,经济重开对楼市有利等因素。那麽,香港不停抓人,有学者说,那样的行动会加剧香港移民潮。对你来说,香港的情况对加拿大的楼市是否变相有利? 答:肯定有利,如果通关,更多香港人可以来加,香港人一定会。公司也收到很多电话,询问这边买屋情况,觉得会有相多当人移民。另一方面,移民名额也有增加,不独是香港,加拿大新移民数字每年增至40万。这些事情一起推动,明年的楼市肯定会畅旺。   问:多伦多的楼市不单靠香港移民支撑,其实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喜欢在多伦多置业投资,情况是否这样? 答:对,是这样。也有接触很多旅美加拿大人,他们询问公司,说计划在退休后回国,因为加拿大的医疗较好。一些人房子也没看便透过朋友向地产公司落offer,房屋买卖交易就那麽完成。美元币值较高,在他们来说,100多万元的房价相宜,加上疫情,他们不想飞回来看房子,只看视频,就决定买。很多香港朋友对万锦市、烈治文山,北约克区的地产都很熟识,只拍视频,就已足够。在这样的情况下,楼市会是好的。 (资料图片) T10

25人膺年度傑出移民 多倫多兩港人上榜

一年一度由加拿大皇家银行赞助的「加拿大移民奖」(RBC Canadian Immigrant Awatds) 公布,第12届的得奖名单包括多市两位香港女移民、卑诗省本拿比市长侯迈豪(Mike Hurley)等25位杰出移民。朱古力达人哈达德(Tareq Hadhad)更兼夺企业家奖。 拥16专业文凭 陈瑞玟勉年轻人追梦 本年度「加拿大移民奖」(RBC Canadian Immigrant Awards)得奖者中,在多伦多地区有两名华裔女性,均是来自香港的移民。其中获奖者陈瑞玟(Serena Chan)是IBM环球商务部首位华人女性晋身成为合伙人,去年荣获FinTech首50名女性。她说是次得奖别具意义,鼓励年轻一代向梦想进发。 陈瑞玟最初以留学生身份来到加拿大,后来随家人移民成为国民。在多伦多大学完成商业资讯系统课程后,第一份工作在皇家银行做临时工,然后转为全职。她忆述当时遇着经济大萧条,寻找工作甚不容易。那时在银行工作时曾向上司提问,如果有土生和移民一起申请同一职位,两人学歴相同,公司会聘用哪一位?答案是土生人士。由此她了解到,需要加倍努力才可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IBM环球商务部首位华裔女合伙人 其后陈瑞玟在多间公司从事专业顾问工作,使用科技协助客户解决营运方面的问题。她举例有美国银行因系统落后,代为重新设计至应用过程,短短一年时间由消费报告榜尾评级升至榜首。有来自美国移民本地的同事也是该银行的客户,认为使用新系统后更为方便,毋须前往分行办理服务。陈瑞玟称,她的工作是找出公司客户面对营商困难原因,如何利用科技扭转情况。她个人考取16个专业文凭,运用这些知识帮助客人解决问题,其实也是一件乐事。 在IBM环球商务服务多伦多分部工作,陈瑞玟努力不懈,成为首位华裔女性晋升至合伙人。她指作为亚裔又是女性,升到这个高位十分困难,除了业绩达到一定水平,也有其他人竞争,在人看来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她仍然向目标前进,最终能达成理想。 多年来陈瑞玟先后获得29个专业奖项,今次成为「加拿大移民奖」25名得主之一,她感到别有意义。当获悉由评判团及网上投票选出得奖者,以为登榜的机会不高,岂料得到这个殊荣,确实喜出望外。 卢咏珊(Conny Lo)表示,将继续动员家人好友,一起回馈社会。 受访者提供 卢咏珊历丧子痛重新振作  成立基金助忧伤父母 另一名「加拿大移民奖」得奖者卢咏珊(Conny Lo),孤身来到加拿大一展所长,因文化和语言障碍而未能进入主流广告界工作。婚后经歴丧子之痛,触发她与家人成立纪念基金帮助同路人,与SickKid病童医院结缘,如今成为基金会拓展部副总监,主力华人群体,其文化背景及语言反而是工作的优势。 在1997年卢咏珊提着两个行李箱和有限的金钱,来到多伦多希望闯一番事业。她说,当时年轻又天真,并满有冒险精神,以为凭天份可以进军主流广告行业发展。现实是因文化背景和语言障碍,未获大公司聘请。 后来卢咏珊做义工,没想到为日后从事筹款工作的职业铺路。婚后育有大女儿Karissa,本来开心迎接孖生儿子Caden和Jaden出生,不幸大孖Caden确诊心脏病,病情复杂,SickKid病童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已尽力抢救,6个月后儿子最终不治离世。 文化背景语言成优势 在经歴丧子过程中,卢咏珊参加该院的安宁服务队,在义工协助下重新振作,并成立纪念基金(Baby Caden Koo Memorial Fund),至今为病童医院筹募近200,000元。她表示,当家庭失去自己的孩子,其实是面对极度的悲伤,这些金钱能够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日子。 卢咏珊继续与病童医院结缘,进入基金会工作,现担任拓展部副总监,主导华人项目,特别是扩大筹款及推广工作,其国际经验与文化背景成为优势,可以接触加拿大和亚裔的群体。除了工作外,她身体力行培育子女参与义务工作,筹款帮助有需要的家庭。 她说,Karissa于6岁时剪头发筹款,为纪念基金筹40,000元,获得病童医院最高筹款者殊荣。过去从来不为孩子办生日派对,鼓励亲友捐钱支持公益。儿子Jaden 4岁时,为他办一个名为Kool Cool Splash生日大派对,有300人参与,为纪念基金筹了70,000元。 对于今次的奖项,卢咏珊表示,事前并不知道有义工朋友提名。后来进入75强名单后,基金会及众亲友大表支持。能够入选固然感到开心,并继续动员家人好友,一起回馈社会。 卑诗省本拿比市长侯迈豪(Mike Hurley),他于1983年从爱尔兰移民到加拿大,...

聯邦推臨時政策 准訪客在加申工簽

■门迪奇诺宣布该项临时政策。加通社图片 ■扫二维码浏览申请网页。 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长门迪奇诺(Marco Mendicino)周一宣布推出临时政策,身在加拿大及符合条件的访客,可毋须离开本国而申请工签,即时生效。 门迪奇诺称,随着世界各地的航空旅游受到限制,一些在加拿大的访客无法离开,而一些外国劳工由于工作许可证到期,但暂时未有工作机会,而不得不把身份更改为访客。还有,不少雇主反映,他们在大流行期间继续面对招聘和雇用所需工人的挑战。同时,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加拿大的一些访客也许能够贡献自己的技能。 新推出的临时措施现允许访客毋须首先离开本国,便可申请工作许可证。 此举有助在疫情下,建立一支更加灵活的劳动力队伍,从而利用访客的技能和经验,促进本国的经济复苏。 须8月24日在加具访客身份 在该项临时政策下,申请人必须于今年8月24日在加拿大具有访客身份,并继续留在加拿大;有工作机会(工作录取通知);在不迟于2021年3月31日,提交有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LMIA)或LMIA豁免的工作要约的支持,申请工作许可证;以及符合其他相关条件。 此临时公共政策还为符合这些条件,并在过去12个月里拥有有效工作许可证的申请人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们可以在工作许可证申请得到完全批准之前,开始为新雇主工作。为此,他们需要遵循移民部定出的程序,详情可到以下网站浏览。 https://www.canada.ca/en/immigration-refugees-citizenship/services/work-canada/permit/temporary/after-apply-next-steps.html#visitors 星岛综合报道

【視頻新聞】超低利率 購房需求釋放 港人移民潮 大溫樓市炙熱

【星岛记者张誉报道】大温地区和菲沙河谷地区地产市场火热,犹如夏日的高温天气。本报先带读者看一看2020年7月的地产数据,了解一下目前楼市状况。 大温地区7月住宅销量与上月相比,上涨28%,去2019年7月相比则上涨22.3%在菲沙河谷地区,7月住宅销售量与上月相比,上升22.2%,与2019年7月相比则升了44%。 至于大温地区三种物业的成功放售比例,独立屋为25.1%、城市屋为31.1%,柏文则是24.7%。通常情况下,如果这个比例持续一段时间超过20%,那房价就有上涨趋势。 大温地产局当选主席格柏(Colette Gerber)在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表示,楼市火爆是因为低利率和被疫情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她说:「由于疫情关系,通常火热的春季市场未有形成,所有被压抑的购房需求在6月和7月得到释放。」 此外,格柏也表示,独立屋在今次的销量中一路领跑,或许是因为超低的银行利率,让民众觉得独立屋在某种程度上,变得相对有负担性了。 与此同时,也有经纪表示低价位的上车盘很受欢迎,此外还有香港人准备回流。 麦当劳地产经纪滕莉平说,银行超低利率的确吸引不少买家,比如自己的一个客人拿到5年浮动的超低利率1.34%,真是不买白不买。其次,上楼上车盘走的很快,50万左右的首次置业盘,好多人会觉得租房帮人供房不如帮自己。 同时,疫情期间,好多人要在家办公,需要额外的书房空间,所以一些低价位的独立屋,比如200万以下的独立屋瞬间变成了抢手货。而在菲沙河谷地区,由于整体价位比较便宜,可谓货靓价平,这种负担性很强的房子成为了热销物业。最后,有一些香港买家开始视频看楼,为回流做准备。 对于未来楼市走向,怡富地产经纪李会民就指出三种可能。他说,第一种就是疫情结束,政府补贴结束,市场随之冷淡。第二种,疫情结束,政府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印钱、撒钞,给市场持续注水,令楼市继续火爆。第三种就是加美关系和加中关系出现重大改变,市场也随之发生改变。 V33

港工程師移民駕校車 暖爸為愛女喊值得

■为了女儿移民,一家生活更美满,冯家嵩说「值得」。 受访者提供 ■冯家嵩说,在本地真的能做到工作与生活取得平衡。 受访者提供 ■冯家嵩现在能时刻体验与女儿相处。受访者提供 育有一名14岁女儿的冯家嵩,曾经是香港地铁的工程师,收入丰厚,生活安稳,却在2016年的人生交叉点,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由香港回流加拿大,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为了女儿的教育和成长,二是希望能改写自己人生的下半场。」 当年面对香港的教育制度,冯家嵩认为自己的孩子欠缺了独立思想,「香港的学校和老师只会注重学业成绩,加上日常起居饮食都是工人姐姐一手包办,久而久之女儿渐渐拥有『港孩』的特质,所有事情都只会讲不会做,欠缺自理能力,更不用说会帮忙打理家里的事务。」除了不满香港的教育制度,香港的长时间的工作模式,也是驱使冯家嵩一家移民的主因。「当时为了工作疲于奔命,想抽时间与女儿共处谈何容易。虽说正常办公时间在白天,但其实是24小时候命,因夜间同事遇上甚么问题都会马上联络我,在家基本上也是手机不离手的。」 曾成了「屏幕中人」耿耿于怀 为了工作,冯家嵩曾经历过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日子,「女儿约一岁半时,我需要长时间在澳门工作,一至两星期才能抽空回家一次。平时都是靠电脑视像来与太太及女儿沟通,谁不知有天回到家里,女儿竟叫我回到电脑里,因为在她心目中我只是个『屏幕中人』,并没有丝毫亲切的感觉。」看似很好笑的一番对话,但被女儿拒诸门外的一幕,冯家嵩一直耿耿于怀。那次之后,他便尽量不再为工作离开香港。 直到2016年,冯家嵩终作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举家移民到多伦多,「在香港根本没可能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了工作实在失去太多与家人共处的时间。小朋友长大速度超乎想像,所以便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放下香港所拥有的一切,从新寻找新的生活模式呢?」 答案显然是:绝对值得。 冯家嵩曾在加国留学,对于适应这边的生活问题不大,但最大的转变却是与太太来个角色大逆转,摇身变成家庭主夫兼全职爸爸,「我本来就不期望会重操故业,因为这行的工作要求肯定是要长时间投放的。」 冯家嵩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概念已经过时,「以前劳动力的社会,是男士主力赚钱,但现今社会讲求男女平等,男人同样可在家做饭带小孩。」但当上了家庭主夫,毕竟会受到不一样的目光。「我有时也会想,如果我双亲还在世,他们或许不会认同我的做法。但面对其他亲友,却会让他们知道我并不是为别人而活,这是我自己选择的家庭生活,而且过得相当美满。」 后来找到了兼职校巴司机的工作,冯家嵩是很欣喜的,「因为工作时间跟女儿上学的时间吻合,学校假期也就是我放假的日子,能时刻都陪伴着她。」纵然自己很享受这份工作,但女儿还未能接受爸爸由本来受人敬重的工程师「降级」成为蓝领人士,「她不敢跟同学说爸爸是个校巴司机,可能她年纪还小,希望她长大后便会明白。」 赚以前收入十分一  但开心十倍 活在当下,并不需要繁华的生活。「以前放假的日子,必会一家人外出旅游。但事实上,旅游只是在待一个梦幻的世界里,并不涉及正常生活的层面。现在可不同,放假时一家都乐于留在家中,在后院享受种植花草的乐趣,或到湖边钓鱼,生活简单但写意。」 牺牲了在香港多年辛苦建立的事业,收入与从前差天共地,但冯家嵩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来到加拿大,能时刻体验与女儿相处。虽然目前收入只是以往的十分一,但是开心的指数却远超十倍。」 至于父女俩共处的时间最喜欢做甚么?答案竟是:做家务,「我会跟她一起建造些家居小工程,每一天一起成长,经历的生活,点滴暖在心头。」这位暖男爸爸表示,这个父亲节将会平淡地过,但愿一家人齐齐整整便足够了。

副總理歡迎30萬加籍港人迴流 隻字不提接受難民

(■■方慧兰周三没有承诺接收香港难民的实际数目。加通社) 随着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宣布,英国愿意向近300万香港人敞开大门后,加拿大副总理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周三亦表示,非常欢迎30万加籍港人回加,但没有承诺接收的香港难民数目。另有国会议员促请联合国设立特使,监察香港情况。 方慧兰称,目前大约有30万国民居住在香港,他们都是加拿大人,加拿大当然欢迎他们回家。她未有承诺会接收来自香港的难民数目。但强调,本国对在海外因为严峻局势而寻求庇护的人士,普遍持开放态度。 方慧兰续道,加拿大仍然是一个欢迎移民和接受寻求庇护人士的国家。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长门迪奇诺(Marco Mendicino)周三在众议院对此表示赞同,指出加籍港人有权返回家园,不过他提醒,在目前疫情下回来时,他们必须遵守本国的相关旅游限制,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总理杜鲁多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是否打算采取行动来支持香港时,没有明确提供答案。他表示,加拿大会继续非常关注香港的局势,本国有30万公民居住在香港,还有其他数百万人为正义与和平而战,本国正在密切注视著这些事情。 商鹏飞称快速部署小组就绪 此外,在周三的疫情委员会上,外交部长商鹏飞(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被追问本国是否制定了支持居住在香港的加国公民的应变计划,以及本国的快速部署小组是否已作好准备,协助加籍港人。他答道,本国会根据需要,就像之前因为疫情,在中国武汉所做的那样作好准备,联邦可以部署这些团队。 在皇家骑警于2018年12月1日应美国要求,拘捕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的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之后,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的关系陷入冰点。 其后,中国拘留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指他们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的报复行动。 促联国设特使监察港局势 还有,担任众议院外交事务委会主席的联邦自由党国会议员莱维特(Michael Levitt),联同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专责委员会主席董勤达(Tom Tugendhat)、澳洲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福西特(David Fawcett)及新西兰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奥康纳(Simon O’Connor)敦促联合国建立一个特别人权特使,监察香港局势。 他们在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的信中表示,对中国在香港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感到担忧,担心香港人享有的保障和自由受到严重限制,并称国际社会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确保建立一种机制,以观察和透明地报告新法律对香港目前法律所保障自由的影响。他们又各自向所属国家的首相或总理发信,要求这个国家领导人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施加影响,完成这项工作。 莱维特在致杜鲁多的信中,敦促加拿大领导国际努力,以确保对香港人和全世界的民主得到保障。

大量香港人迴流加拿大 地產經濟生意火爆

因香港修订《逃犯条例》引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在历经三个多月的不断升级后,冲突至今尚未平息。香港并不明朗的前途以及政局的不稳定,在民间引发移民热浪,目前居港的30余万加拿大公民,也可能有点彷徨。未来数月,多伦多、温哥华等香港人钟爱的移民城市,是否会面临大量港人的涌入,以及对本地会产生何种影响?详细报道请参阅周五出版《加拿大都市报》。 大多伦多地区王姓地产经纪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他深切地感受到从香港回流要买房的港人非常多。“1997年来到拿了公民身份,又回去的港人很多。但是现在香港的局势,令很多香港人考虑要回流,房价当然要涨。现在的回流不是1997年的回流,现在有些人是很desperate(绝望)的。几年前,我从没有过这么多香港客户。之前我一年最多有10个客人。但是最近这3个月来,就有20几个香港的客人,找我咨询多伦多的房子,下单买楼花等,我是真的被吓到了。” 可在香港直接办理贷款 王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客人都是远程买房。“我帮他们在多伦多处理买房的事宜。因为香港我很熟悉,也了解在这里如何买卖房产。CIBC、HSBC等银行在香港都有分行的。有一些香港客人不需要亲自到多伦多,就能买房的。在香港使用香港的汇丰银行直接办贷款就可以。他们还会给我POA(授权),我就可以帮他们在这里做交接(occupancy)。” 记者提出,这些人是否是有身份还是海外买家,王姓地产经纪表示几乎都是有身份但是早年回流到香港的。记者提出如果是买楼花,现在回来也没房子住怎么办?王先生回应称:“香港的房价几乎是全世界数一数二高的。他们在香港卖掉一个房子,在多伦多可以买好几个。所以他们都是比较有钱的客人。有些客人不知道具体什么时间回流,但是现在买楼花,过几年交接,免去打理投资房的麻烦;有些是很快就打算过来的,买的是现房;还有的客人是买一个现房,再投资一个楼花。因此这3个月我成交的数量很多,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有一个Midtown(中城)的楼花,周围的几个学校都非常好,很多有孩子的香港客人都关注这个楼花。” 移民自香港,目前在安省从事安居服务工作的吕小姐,在接受星岛《加拿大都市报》记者访问时表示,她和一些周围的朋友,一直在避免聊起评论香港局势的话题。“这是个很伤感的事,因为可能大家的意见很不一样。如果不聊,就可以避免一些争吵。我们都在香港出生长大,对香港都有很强烈的情感。” 针对目前港人的移民趋势,吕小姐在传给本报记者的短信中表示:“已经拥有加拿大和美国国籍的香港人已经第二次走路,离开了香港。我所知道的,包括一对夫妻,以及几个有小孩的家庭都在考虑或办理移民。” 在港部分亲友移居台湾 在与吕小姐的电话访问中,她分析称目前有能力的香港人,一定都会考虑移民这个问题,只是不同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考虑。 “加拿大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加拿大移民的门槛在财政方面比较英国、美国等其他国家并不算高,需要的钱比较少。现在加拿大那些对香港人来说容易移民的项目,吸引的也是经济类的移民。” 吕小姐的大部分亲戚、朋友目前都在香港居住。而近期香港的紧张局势让她也对亲友有所担忧,并一直在尽力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信息。“我有个朋友曾经在台湾读书,后来回到香港工作自己做小生意。他说他大概一年前已经开始倒数,要携全家移民到台湾。他最近已经离开香港了,我问他在台湾做什么?他说还是做小生意,因为他在当地也有人脉。” 此外,吕小姐在港的亲友,也有表示考虑移民东南亚。

研討會指港局勢堪憂 促渥京歡迎港人迴流

  ■研讨会吸引50多人参与。

香港局勢持續動蕩 多倫多溫哥華樓市受益

随着香港政治局势持续动荡,香港资金出走情况增加,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已获不少香港客户关注,有房地产经纪商表示,过去华人买家中,一向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最多,现在却是以香港人为主。 《星报》报道,温哥华麦克唐纳房地产集团(Macdonald Real Estate Group)总裁斯卡罗(Dan Scarrow)表示,他旗下的房地产经纪人都说,香港资金对加拿大买房和租房市场的兴趣都有所提升,其中一名经纪人本来要退休,却因为接了几个来自香港的买房案件,所以推迟了退休的计划。 斯卡罗说,过去参观房屋开放日(open house)的华人,一向是来自中国大陆背景者居多,和香港背景的买家比率是5:1,但现在情况却反转了,香港买家明显超越中国大陆买家。「这都是因为香港政治情势令人不安的关系。」 环球商业地产集团世邦魏理仕(CBRE)负责亚洲市场的经纪人何大卫(David Ho)表示:「香港的资金可能成为主要来源。因为香港一直被认为是稳定的法治金融中心,现在不同了,人们感到震惊,希望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城市,以降低风险。」 温哥华过去一年房价低迷,可能是第一个因此受益的城市。何大卫说,温哥华有大量香港移民,基于文化默契,许多香港买家很喜欢温哥华。 多伦多地房地产市场已开始有复苏迹象。何的团队正在为高净值个人和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这些公司希望从多伦多的房地产热潮中获得稳定和有吸引力的收益回报。何大卫说,多伦多的优势在于就业市场活络,年轻专业人士陆续涌入,科技和金融行业生气蓬勃。 少年时随父母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现在担任移民投资顾问的黄天乐刚从香港洽公回来,他不愿意看到香港的动荡,但苦笑说,这竟成了他的商机。 他过去一年几乎没接获几个来自香港的移民申请案,现在却是每周都有香港人向他咨询移民问题。最近他正在协助一对年约40岁的香港夫妻申办移民,丈夫在港是面包师傅,妻子也是专业人士,他们忧虑香港未来会更糟糕,不希望孩子教育受到影响,因此决定移民加拿大。 黄天乐说,不少香港人也向他咨询买房事宜,有几个例子是过去回流香港的加拿大港人,现在又搬回来居住,需要重新购置地产;还有一些是尚未获得移民身分者,就想先将资金投入加拿大,但因多伦多和温哥华对外国人买房均有额外课税,令他们犹豫。黄天乐说:「只要有能力、情况允许的,或许都想离开香港吧!」 图:星报 v01

加國移民部推中文指引 讓華人更了解難民系統

为令本国华裔社群更清晰了解加拿大的难民系统,以及重新安置与寻求庇护的难民之间的分别,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发出中文指引,详细内容如下: 加拿大的难民体制是如何运作的? 加拿大难民计划的宗旨在于挽救生命以及给予那些流离失所和遭到迫害的人士提供保护。 难民和移民是不同的。移民可以自愿选择永久定居在另一个国家,而难民则由于迫害,战争或者暴力而不得已逃离家园。 难民往往经历了各种形式的迫害,原因在于他们的种族、宗教、国籍、政治立场有所不同或者因为他们属于某个社会团体。部分难民饱经了内战或武装冲突的蹂躏,而另一些难民则长期被剥夺基本的人权。他们已不可以选择返回家园。 加拿大如何保护难民?我们的难民体制又是怎样运作的呢? 提供难民庇护是加拿大人道主义重要的部分,也是国民引以为荣的传统。它向世界展示了给予那些流离失所和遭受迫害的人士提供援助是我们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给予需要保护的人士提供援助: · 重新安置计划 (Resettlement Program) - 对像是身在境外而被担保来到加拿大接受重新安置的难民 · 加拿大境内庇护计划 (In-Canada Asylum Program) - 适用于在加拿大境内提交避难申请的人士 重新安置计划 : 加拿大依靠联合国难民组织、私人赞助团体以及其它特定推荐机构来挑选需要重新安置的难民。个人是不可以直接申请来加拿大接受重新安置的。 每一个申请都需要个别评估。所有难民申请人必须通过体检以及安全和犯罪评估。 加拿大境内庇护计划 : 庇护申请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加拿大誓言遵守的国际公约。而这些公约的其中一项主要原则是加拿大不会让申请人再次陷入危险或遭受迫害的困境。 该计划旨在为已在加拿大境内的人士提供难民庇护。他们往往: · 有足够事实证明在原居国很有可能会遭到迫害 · 如果返回原居国,会面临严刑拷打、残酷或特殊惩罚的危险 庇护申请人和接受重新安置难民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逃离压迫、暴力、战争后来到加拿大并在加拿大境内提交庇护申请,而后者则是在加拿大境外被挑选后、前来接受重新安置的。 所有庇护申请人必须接受健康和安全筛查,其中包括个人背景、生物识别 (biometric)检查以及安全和犯罪记录的初步核查。这些措施旨在确保申请人不会对加拿大造成安全威胁。安全筛查是难民资格综合评估的重要环节。 符合条件的庇护申请将被提交到移民及难民局 (Immigration and Refugee Board) 进行独立评估。评估人会依据申请人呈交的具体事实以及相应的加拿大难民法进行裁决。 被裁决认定需要保护的人士可以留下来在加拿大生活。而那些并不需要加拿大保护的人士将被迅速遣送出境。 庇护申请人并没有占用从国外来加拿大接受重新安置的难民或者是其它移民计划申请人的名额。 公平对待每一个表明遭到迫害的人士是加拿大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所在。加拿大会继续捍卫这项原则。 有关详情,可浏览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网站。 (CTV图片) V06

港人再萌移居加國念頭 傳媒人看準商機成網紅

自从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香港人移民加国人数,每年只有约千人,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年数万人移民可谓有天壤之别;不过,香港近年出现不少大型抗争运动,包括最近因《逃犯条例》修订案引发的游行和警民冲突,令不少香港人萌生离港计划,到其他地方生活,有大温移民顾问透露,近期确实收到不少香港年轻家庭查询,如何移民到加国(详另文),另有本地香港移民看准这个时机,在社交媒体设立专页,以「过来人」的身份,向这些准移民讲述移民加国的心得和经验,短时间内就有超过6,000位读者粉丝,也吸引到不少广告客户。 今年40岁出头的龙华琛(Sam Lung),2017年与家人移民到温哥华后,曾经在《星岛日报》当编辑,及至他发掘出一个商机:就是与有兴趣移民加国,或准备回流加国的香港人,分享最新的加国资讯,于是辞去编辑工作,在社交媒体当上「移民KOL(意见领袖)」。 谈实际情况 不是只唱好加国 龙华琛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强调他不是移民顾问,所以不会只唱好加拿大,会按实情及亲身经历,讲出真实的情况,让准备移民或回流人士,了解本地的最新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应该移民或回流。 他指出,2014年香港发生雨伞运动,2016年有立法会议员被DQ(取消议员资格)、其后发生港铁工程剪短钢筋事件,到近期《逃犯条例》修订案风波,令不少香港人萌生移民或回流加国的念头。 龙华琛曾经翻查1982至2018年香港人移民加国的数据,发现1994年是高峰期,有4.4万人,到1998年(香港回归后),人数大幅滑落,近数年只徘徊于每年千多人之间(见附表)。 他指出,决定以及申请移民都要花数年时间,现在的数据未必能反映实际情况。他说:「目前移民加国的门槛,比上世纪九十年代为高,要移民也不是易事。」 龙华琛坦言,自己没有想过会成为移民KOL,但未移民前,曾在香港传媒工作并且当过电台及电视主持人的他,已在社交媒体设立「我想有楼住」专页,以娱乐加资讯,论述在香港买楼的苦况。 回港办「倾偈会」反应热烈 他说:「单娱乐,观众就话无内容;单资讯,观众就话闷,所以要双管齐下。」 到了加国后,他也以「住加男人」名义在Facebook设立专页,发表自己在加国的经历和心得,累积有千名读者。今年3月,有移民顾问公司邀请他回香港主持一个「倾偈会」,本来只有50个名额,却有过百人登记。由于他向移民顾问公司表示不收任何费用,但要求将「倾偈会」透过网上直播,结果吸引约万人收看,令他发现这是一个商机。 从香港回到温哥华后,他辞去编辑工作,与拍档陈裕荣合作专心制作专页内容,更得到一些广告商赞助,再返香港举办数个「倾偈会」,题目包括移民、回流加国和加国地产,每场吸引150人,而他专页的读者,也从1,000人增加至现时的6,000人。 龙华琛称,他的专页表达都是他个人的心态,例如他说不管你在移民前是如何了不起,移民后可能甚么也不懂,都要可能重新开始,要重新适应。他又会点出那些人不适合移民加国,包括想发达、不接受多元文化、怕寂寞、不适应天气,以及那些「想避开中国人」的人。 他说,香港最近是出现移民潮,移民地点包括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英美等国,而加拿大只是其中「一个选项」。 龙华琛称透过他的专页,与不少读者都有互动,发现现时想离开香港的人,都是香港的精英,当中有公务员、管理阶层、公司东主和专业人士,这令他对香港的未来感到担忧。 本报记者冯瑞熊报道

溫舉辦「再迴流的啟示」座談會 邀3位移民分享經歷

温哥华香港协进会星期日举办「再回流的启示」座谈会,邀请3位移民分享经历,他们指再回流除退休或经济考虑外,也因为香港政治环境转变。这项座谈会,在列治文文化中心举行,大约近50个市民参加。座谈会邀请卑诗大学负责「再回流」移民研究项目的研究员黄智斌担任主讲者,以广东话进行,并在Facebook进行网上直播,邀请包括多伦多、香港及其他城市人士观看直播。黄智斌表示,90年代,不少香港移民因为政治不明朗或家庭因素,移民加拿大。但97回归后,因香港政治平稳过度,不少香港移民在取得公民身后,决定后举家回流。然而,过去几年,特别是在雨伞运动后,香港人再回流加拿大数字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不过数字就难以统计。另一方面,亦有不少年轻一代在加拿大完成学业后,选择回香港找寻工作机会。据估计,目前最少有30万加拿大公民常住在香港,其中大部分是回流香港的加拿大移民。V06

1990年代大量港人移加 為後來者創造更佳條件

有评论称,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与西方接轨的文化和处世理念,让香港移民更容易融入加国社会。而1990年代来加的大量香港移民,也为后来者铺设了更佳的适应生活条件。 也有资深评论员表示,由于高物价与房价驱使许多年轻人离开香港,来加拿大寻找机会,移民人数增加源于开放的移民政策,新移民应不断作出贡献让移民政策更开放。 时事评论员温建功表示,港人近年申请获取加国枫叶卡的人数增加,与香港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有关。此外,由于几十万港人在1990至1994年移居海外,其中一大部分选择气候温暖的温哥华市定居,为后来的移民创造良好条件,熟悉的语言环境和多种类型的粤菜选择,让许多移民觉得在加国生活并无丝毫陌生,反而觉得亲切。 部分大城市楼价 较港便宜一半 经济学人智库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显示,巴黎、新加坡和香港,成为全世界生活成本最昂贵的三大城市。温建功称,香港高昂的生活负担让许多港人选择移民。 其中住房方面,香港可谓是寸土寸金。尽管温市和多伦多的房产在本地民众眼里很贵,但比香港的楼市便宜。若去满地可、爱民顿和卡加利定居,楼价至少比香港便宜一半。 另一名时事评论员董达成认为,加国开放性的移民政策,让许多热爱加国生活的年轻人有机会在本地就业。他遇到许多刚毕业的香港移民,在加国求学数年后深爱本地文化价值观,在获得工作并汲取足够经验后申请枫叶卡。这些年轻群体不仅教育程度高,而且懂得本地生活观念,很容易在加国获得成功。 董达成也提到「二次回流」的群体,不过他认为,对于成年人而言二次回流的成本较高,许多40至50岁的人士,往往已经在香港职场获得一定的成就与地位,其中许多人是行政管理的高层人员,他们不容易在加国立刻获得同样的高薪职位,除非是国际公司派遣到加国管理本地市场。 谈及未来港人移居加国趋势,董达成指出,尽管没有相关数据支持,但未来移民数量是否会上升,均与目前移民的表现有关。先侨在本地孜孜不倦的贡献为后代移民造福,让加国移民大门为后来者打开,那么今后移民项目,都会取决于现在移民的成就。作为移民,都应尽力了解加国文化和价值观,为本地社区作出贡献,把这种奉献精神传递下去。本报记者沈雯洁

港人憂政治嫌物價貴 移民加國4年增近2倍

本报记者沈雯洁报道 有研究显示,香港居民获批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签证的人数,近年不断上升,四年之间增加近两倍;卑诗大学(UBC)学者称,港人基于政治和高物价等因素,选择移民加国。不过,很多香港移民在加国居住一段时间及入籍后,便回流香港,随后又返回加国定居,并且也成为新趋势,这应是今后统计调查的重点。有大温移民顾问称,港人移民加国与本地开放的移民政策有关,无论是卑诗省提名还是快速移民通道,都为拥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申请者提供机会。 近期数据显示,港人申请移民加国及获批的数字不断增加,2014年仅有586位港人获得加国永久居民身份,该数据在2016年已经翻倍至1,360人,2018年更飙升至1,530人。同时,申请移民的人数也不断上升,2016年有1,210名港人申请,2018年申请人数增至1,539人(详附表)。 「抗争无效只能选择离开」 卑诗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院长殷妙仲(Miu Chung Yan),周一接受《星岛日报》采访时称,香港人申请移民来加国基于不同因素,许多港人担心香港和中国未来的政治关系,对于不信任中国政府的港人而言,既然反抗无效只能选择离开。此外,香港消费和物价水平极高,生活不可负担性也加剧焦虑,许多港人为追求高质素的生活,便选择移民加国。 加国教育在全球享有较高声誉,殷妙仲指出,许多在香港打拼的家长,并不确定当地教育能否让孩子在就业市场上,保持较高竞争力,考虑到香港就业市场竞争极激烈,许多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仍面临挑战。为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不少在香港的父母建立家庭、并有孩子后便选择移居到加国居住。 加国有多种移民项目 香港入境处于去年8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持有加国护照但定居香港的双重国籍香港居民约有30万人,但在2017至2018年,其中的24,300人选择离开香港,二次回流加国,大多数人选择定居温市。 殷妙仲表示,二次回流指移民加国后回流香港工作,却在最近几年从香港回流加拿大的人,大多二次回流的港人均是拥有很强专业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专业人士。他认为,未来的统计研究应更注重二次回流群体人士的数量,该数据能描绘出更全面的图景,若目前有一人离开香港迁移到其他国家,其实也有持外国护照的港人回流,几年后又返回移居国。他说:「港人在移居加国一段时间后,不少人取得护照便会回流香港,随后又返回加国定居,这已成为新趋势,这应是今后统计调查的重点。」 本地资深移民顾问杨敏颖称,从香港移民加国人数近年呈现上升趋势,与加国提供稳定和体系成熟的移民项目有关,例如加国提供卑诗省移民提名计划(BC PNP)和特快移民通道(Express Entry),为许多拥有技能、经验及资格的申请者提供机会在加国定居。 加国移民部的快速移民通道,让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和工作后,可以通过此项目移居加国。杨敏颖指出,加国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出生在「婴儿潮」的一代纷纷退休,加国需要更多年轻人才加入,其中国际生提供极好的人口来源,他们并未消耗本地教育资源,自己付学费求学,毕业后有机会留下工作,随后也可继续留在加国贡献,本地成熟的移民项目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好的申请机会。

港人悄然迴流加國當「隱性移民」 香港移民潮是否重現

■ 乔相信是部分人认为香港太乱,所以选择回流。 冯瑞熊摄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冯瑞熊报道   《星岛日报》先后在6月和7月中,分别以香港人移民与回流加国现象,作出了特别策划及多篇专题报道,走访了多名近年才移民或回流加国的香港人、采访本地学者、以及香港和本地评论员的看法,深入探讨造成此趋势的原因及影响,并了解移民或回流本国的香港人,内心所想和心路历程。 连串报道刊出后,引起回响,为令读者进一步了解“隐性移民”的存在、食肆主打香港地道风味、年青一代到加国生活的原因,本报再次探究港人移民或回流经历。 ■ 部分在香港的加国人陆续回流。资料图片   本报上月引述资深传媒人推断,数年间已有4至5万拥有加拿大居留权或国籍的香港人回流本国。事实上,这批回流人士正悄悄地陆续回到本国定居,他们也在本地重新建立事业,子女开始在本地学校上课,尽管赚的钱不会像在香港时那么多,但他们表示,家庭相聚时间多了,子女上学也较在香港时开心,令他们确信回流的抉择没有选错。有时事评论者指他们回流定居,对本地甚至本国都带来裨益。     今年头5月612宗移民申请获批 据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最新资料,今年头5个月有636名香港居民提出加拿大永久居留的申请,获得批准有612宗,获批率是94%(见附表)。若据此推算,今年获批人数将超过1,200人,数目与2016和2017年相若。从2012至2015年,每年获批人数仅是585至775之间,至2016年,人数突然上升至1,210人,令不少感到“香港移民潮”是否会重现。 ■ 2018年首5个月香港居民 申请加国永久居留数字 不过,有一批刚到的“隐性香港移民”,却难以在官方统计中找到,他们就是已拥有本国居留权或国籍的香港加人。除了拥有加国身分外,他们多曾经在本国生活或工作一段时间,部分家人也居于本地,与本地保持很密切联系,加上他们都很熟悉加国社会,心理上有准备,在适应上不会有很大问题。 今年40岁的蒋先生,就是这批刚到“香港移民”的其中一人。上世纪90年代,他随家人到温哥华,完成中学及一些文凭课程后,便返回香港定居,从事制衣业,2010年与同是加籍的妻子在香港结婚,现时育有2名分别4岁及8岁的子女。大儿子出生后,蒋先生和妻子已部署5年后回流加国。 他向《星岛日报》表示:“由于准备回流,我们送大儿子入读香港的国际学校以方便衔接,但一年学费要11万港元(约1.8万加元),另加校车,游泳和音乐等兴趣班学费,以及家佣薪金、养车和储蓄保险等,每月家庭开支需8万港元(约1.3万加元)。” 不计住屋 在港开销每月1.3万加元 蒋先生称,他和从事时装设计的妻子都是中产人士,在香港住在祖居,不用交租或付按揭,“但香港一出街便要花钱,纵然赚钱的确较加拿大多,但开支也大很多。” 不过,令蒋先生最挂心还是与子女相聚的时间,“大儿子在香港是早出晚归,一早6时半就要坐校车上学,那时我还未起身,黄昏5时才回家,有时要参加兴趣班,由于要早起,回家后不久便要上床,就算周六和星期日,我尽管留在家中,但大家见面的时间仍是有限。” 更令蒋先生夫妇立定回流加国决心,是近年香港经济和社会的转变,特别是2014年的占中运动(又名雨伞运动)。蒋先生说:“当时日日都见到人在嗌交(吵架),就算公司同事都分成黄丝(支持占中)和蓝丝(反对占中),社会陷于分裂,该场占中带来的影响的确是很深远。” 2017年,蒋先生举家回流,现居于列治文,大儿子入读温哥华一间天主教私校,每月学费500元,“虽然仍要交学费,但比香港已经平了一半,又不需要坐校车(他亲身送儿子上学),最重要是是儿子不用太早上学,也可以早点回家,多了时间玩耍,家人相处时间又多人,他开心了很多。” 蒋先生称,回到加国后,因为大部分家人都在本地,重新适应不难,他利用以往的人脉和联系,继续以“自由身”从事制衣业务,妻子也找到与设计相关工作,“现时的收入虽然比不上香港,但支出也减少了,生活水平并未有下降,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以小朋友为先,多了很多家庭时间。” 开食肆主打香港风味菜式 蒋先生表示,除了他之外,他认识另一港人已回流加国,另外3至4个也准备稍后回流,这些人大多是有家庭和子女的。他说,其实认识的不少香港人都有移民念头,不过移民目的地是台湾、新加坡和新西兰等地,“他们通常会拣一些地方,离香港不是太远,而且现时要移民加拿大也不容易。” 蒋先生在本地的中学同学乔(Joe)对蒋回流表示欢迎,现时在本拿比开设港式食肆的乔表示,他的食肆专卖有香港风味的食物,好像庙街蠔饼和避风塘炒蟹等,将香港的地道特色带来本地,受到很多香港移民的欢迎。他说近年多了不少讲广府话的顾客,部分就像蒋先生的香港回流人士,他相信部分人是认为香港太乱,所以选择回来,而他就在本地创业,回流人士便是客源之一。

不滿香港現狀 預計5萬人迴流加拿大

部分港人不满近年政治及教育环境改变,选择再回流或移民加国。 资料图片 图文:星岛日报温哥华记者冯瑞熊 由于不满香港政治、教育环境改变,加上高楼价引致各种社会问题,近年不少持有加拿大身分的港人回流加国。更有资深传媒人指,料有4至5万港人回流加拿大。而一批30至40岁的香港年轻一代,决心离开香港移居外地,部分选择落户加拿大,也令本地社会产生新的效应。无论是回流或移民,他们都有一共同心态,就是香港近年各方面都每况愈下,希望在加国重建安稳的家园。 ■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兼时事评论员黎则奋   上世纪末,香港移民一直在大多和大温华社占主导,但随着中国大陆移民的增加,香港移民社区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但在近年,一批早年取得加籍但回流香港的加籍港人,开始返回加国定居,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兼时事评论员黎则奋就是其中一员。他在上世纪90年代移民加国,其后回到香港打拼,直至今年初,他重回温哥华。黎则奋对《星岛日报》记者表示:“今次回来,不打算再回去(香港),将以加拿大为基地。” 黎则奋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上世纪90年代来加拿大的港人,主要是来“买保险”,但当时加国经济不好,不少港人很快返回香港发展。但今次回来,是因为近几年香港政治局面越来越差,令人心烦气燥,也有不少是因为子女的教育而回来。他指出,回流港人已有居留权和加国护照,大部分都很低调,表面上的统计反映不到这情况。 居加可如常与港联系 他表示,据官方统计,香港有30万加籍港人,如果加上这些人的下一代(也可以取得加籍),估计香港有40至50万加籍人士,他相信有10%回流加国,也是说将有4至5万港人返回加国定居。他说,这回流现象除了他或他身边的朋友看到外,也从温哥华经济多了不少新资产和新人才反映到。 他说,据他观察,温哥华的经济比香港还要兴旺,加上互联网大大缩短地域距离,在这里居住的港人一样可以保持与香港的联系。以他为例,身在列治文仍能透过网络电话,主持香港的网台节目。他指出,这是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尚未完全普及时,不能想像到的。 黎则奋又表示,导致加籍港人再回流的主要原因,包括香港楼价及租金过高,经济趋向单一,基建如港铁工程错漏频生,民主发展无望,也令部分社会精英认为香港发展停滞,感到“无用武之地”,加上楼价高企,“卖了香港层楼到加国生活可以不用愁,相反继续在香港,却要担忧生活费。” 他指出,越多港人来到加国,将令本地社会产生新的效应,好像房地产的销售模式和在天车沿途发展高层柏文等,都是把香港的一些思维带到温哥华。他说,一个像加拿大的移民社会最可贵的地方,就是移民为社会带来的冲击,从而产生新的追求。他相信如果能针对这类新回流或移民的族群,可以令加国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和发展。 再回流港人为经济带来新动力 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的资料,由2012至2015年,获加国批准成为永久居民的港人数目,介乎500至800人;但到2016,获批数字升至1,210人,比2015年的630人,升幅达92%。其后每年获批人数都超过千人,单是今年头5个月,获批人数就有560人(见附表)。 香港较易赚钱 仍具吸引力 温建功 资料图片   香港较易赚钱 仍具吸引力   大温时事评论员温建功表示,香港人一向是务实,而香港在赚钱方面始终比加国容易,因此对一般香港人仍具有一定吸引力。他认为近年再回流或移民到加国的港人,主要原因是民生问题,包括贫富悬殊、楼价过高和教育问题等。 楼价高教育压力大成移民理由 温建功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称:“香港贫富悬殊情况越来越严重,以前是㓥房,现时更出现笼屋,一个单位可以住20多人。”他相信是民生环境变差,令部分港人选择再回流或移民。 除了民生问题,教育也是港人选择移民的另一原因。温建功表示,港人子女在加国受教育,较在香港轻松和便宜,因为如果要子女在香港接受与加国等同的教育,就要付出高昂学费,送子女进入国际学校。 不过,他指出,香港始终是福地,要赚钱仍是较容易,所以对年轻一辈来说,香港仍有吸引力。至于年轻人因为香港缺乏民主而移民,他认为仍是少数,更质疑如果单追求民主而移民,到头来也可能会失望,因为每个地方的民主制度都不是完美的。 他说,对于新移民将为加拿大带来新意念和冲击是好事,但他指出,加国是个保守及缓慢的社会,未必接受到太先进的事物。

迴流加國港隱性移民 賺錢雖少生活卻富足

图文:本报记者冯瑞熊报道 《星岛日报》先后在6月和7月中,分别以香港人移民与回流加国现象,作出了特别策划及多篇专题报道,走访了多名近年才移民或回流加国的香港人、采访本地学者、以及香港和本地评论员的看法,深入探讨造成此趋势的原因及影响,并了解移民或回流本国的香港人,内心所想和心路历程。连串报道刊出后,引起回响,为令读者进一步了解「隐性移民」的存在、年青一代到加国生活的原因,本报再次探究港人移民或回流经历。 本报上月引述资深传媒人推断,数年间已有4至5万拥有加拿大居留权或国籍的香港人回流本国。事实上,这批回流人士正悄悄地陆续回到本国定居,他们也在本地重新建立事业,子女开始在本地学校上课。尽管赚的钱不会像在香港时那么多,但他们表示,家庭相聚时间多了,子女上学也较在香港时开心,令他们确信回流的抉择没有选错。有时事评论者指他们回流定居,对本地甚至本国都带来裨益(详另文)。 今年头5月612宗移民申请获批 据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最新资料,今年头5个月有636名香港居民提出加拿大永久居留的申请,获得批准有612宗,获批率是94%(见附表)。若据此推算,今年获批人数将超过1,200人,数目与2016和2017年相若。从2012至2015年,每年获批人数仅是585至775之间,至2016年,人数突然上升至1,210人,令不少感到「香港移民潮」是否会重现。 不过,有一批刚到的「隐性香港移民」,却难以在官方统计中找到,他们就是已拥有本国居留权或国籍的香港加人。除了拥有加国身分外,他们多曾经在本国生活或工作一段时间,部分家人也居于本地,与本地保持密切联系,加上熟悉加国社会,心理上有准备,在适应上不会有很大问题。 今年40岁的蒋先生,就是这批刚到「香港移民」的其中一人。上世纪90年代,他随家人到温哥华,完成中学及一些文凭课程后,便返回香港定居,从事制衣业,2010年与同是加籍的妻子在香港结婚,现时育有2名分别4岁及8岁的子女。大儿子出生后,蒋先生和妻子已部署5年后回流加国。 他向《星岛日报》表示:「由于准备回流,我们送大儿子入读香港的国际学校以方便衔接,但一年学费要11万港元(约1.8万加元),另加校车,游泳和音乐等兴趣班学费,以及家佣薪金、养车和储蓄保险等,每月家庭开支需8万港元(约1.3万加元)。」 不计住屋 在港开销每月1.3万加元 蒋先生称,他和从事时装设计的妻子都是中产人士,在香港住在祖居,不用交租或付按揭,「但香港一出街便要花钱,纵然赚钱的确较加拿大多,但开支也大很多。」 不过,令蒋先生最挂心还是与子女相聚的时间,「大儿子在香港是早出晚归,一早6时半就要坐校车上学,那时我还未起身,黄昏5时才回家,有时要参加兴趣班。由于要早起,回家后不久便要上床。就算周六和星期日,我尽量留在家中,但大家见面的时间仍是有限。」 更令蒋先生夫妇立定回流加国决心,是近年香港经济和社会的转变,特别是2014年的占中运动(又名雨伞运动)。蒋先生说:「当时日日都见到人在嗌交(吵架),就算公司同事都分成黄丝(支持占中)和蓝丝(反对占中),社会陷于分裂,该场占中带来的影响的确是很深远。」 2017年,蒋先生举家回流,现居于列治文,大儿子入读温哥华一间天主教私校,每月学费500元,「虽然仍要交学费,但是比香港已经平了一半,又不需要坐校车(他亲身送儿子上学),最重要是是儿子不用太早上学,也可以早点回家,多了时间玩耍,家人相处时间又多了,他开心了很多。」 开食肆主打香港风味菜式 蒋先生表示,回到加国之后,因为大部分家人都在本地,重新适应不难,他利用以往的人脉和联系,继续以「自由身」从事制衣业务,妻子也找到与设计相关工作,「现时的收入虽然比不上香港,但支出也减少了,生活水平并未有下降,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以小朋友为先,多了很多家庭时间。」 蒋先生表示,除了他之外,他认识另一港人已回流加国,另外3至4个也准备稍后回流,这些人大多是有家庭和子女的。他说,其实认识的不少香港人都有移民念头,不过移民目的地是台湾、新加坡和新西兰等地,「他们通常会拣一些地方,离香港不是太远,而且现时要移民加拿大也不容易。」 蒋先生在本地的中学同学乔(Joe)对蒋回流表示欢迎,现时在本拿比开设港式食肆的乔表示,他的食肆专卖有香港风味的食物,好像庙街蠔饼和避风塘炒蟹等,将香港的地道特色带来本地,受到很多香港移民的欢迎。 他说近年多了不少讲广府话的顾客,部分就像蒋先生的香港回流人士,他相信部分人是认为香港太乱,所以选择回来,而他就在本地创业,回流人士便是客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