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11:41:13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火星

美國計劃帶火星岩石回地球 預計2030年成事

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毅力号及火星探测车,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采集火星土壤及岩石样本。NASA周二宣布,将于2028年把火星岩石样本用一枚小火箭带回地球。一旦成功,将是NASA第一次从另一个星球的表面发射火箭。 NASA计划与欧洲太空总署(ESA)合作,后者研发的火星采样车将在2026年搭载美国的小火箭一同飞往火星。该枚小火箭价值1.94亿美元(约15.1亿港元),由美国航空航太制造商洛歇马丁生产。 ESA采样车着陆火星后,会将火星岩石样本装载至小火箭容器。小火箭再从火星发射,进入火星轨道,由ESA的地球返回轨道飞行器接收返航,预计2030年将样本带到地球。 如果成功,这将创下人类首度由另一颗行星发射火箭入轨的新里程碑。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以色列沙漠模擬火星 六人小組住隕石坑一個月

【加拿大都市网】从探险基地的门口往左走几步,就有一台自动探测车经过,向右跨几大步就是一排太阳能电池板。这里的地势多岩石、多山,略带红色,这里是火星⋯⋯模拟的环境。 在以色列南部沙漠的拉蒙陨石坑,一个由5男1女组成的六人小组开始模拟在这颗红色星球上生活一个月的情况。 名为AMADEE-20项目的栖息地隐藏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下面。它们在里面睡觉、吃饭、做实验。在外面,他们穿着模拟的太空服,上面装有摄像头、麦克风和独立的呼吸系统。 “我们的座右铭是快速失败,廉价失败,学习曲线要陡峭。因为对于我们在地球上犯的每一个错误,我们都希望不要在火星上重复。” 奥地利协会正与以色列航天局和当地组织D-MARS合办这个项目。 最近的一些火星探测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比如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机器人漫游车,以及首次提供火星表面一瞥的“智慧”直升机,但载人航天任务可能还需要十多年的时间。 AMADEE-20项目原定于2020年展开,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该团队希望通过AMADEE-20带来新的见解,帮助真的需要执行任务到做好准备。 奥地利“太空论坛”的总裁格罗默(Gernot Gromer)站在这个120平方米的建筑旁边说:“现在,这个栖息地是这个星球上最复杂、最现代化的模拟研究站,建筑形状像两个相互连接的大蒙古包。” 六名队员时刻都在镜头前,监控他们的生命体征,跟踪他们在室内的活动,分析他们最喜欢聚集的地点。格罗默说,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室外,其他工程师和专家利用无人机等遥控设施,在没有GPS的情况下改善自主导航和地图的绘制。 他们将在包括地质学、生物学和医学在内的多个领域进行20多项实验,并希望在完成后发表一些结果。 “我们六个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工作,承受着做很多测试的巨大压力。”36岁的坦泽尔(Alon Tenzer)身穿太空服,携带约50公斤(110磅)的设备。“但我相信我的组员们能够克服这些挑战。” 图片:路透社 T09

火星上面什麼樣?祝融號傳回影像告訴你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影像发布,火星表面纹理清晰,地貌信息丰富。   【加拿大都市网】(星岛日报报道)昨天,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驶离坡道以及祝融号火星车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由火星车前避障相机正对火星车前进方向拍摄的图片显示,着陆平台驶离坡道机构展开正常,前进方向地形清晰。为获知火星车前进方向更大范围的地形信息,避障相机采用大广角镜头,在广角镜头畸变的影响下,远处地平线形成一条弧线。 由火星车导航相机镜头指向火星车尾部拍摄的图片显示,火星车太阳翼、天线展开正常到位,火星表面纹理清晰,地貌信息丰富。 五月十五,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十七日,环绕器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为火星车建立稳定的中继通信链路,陆续传回图像数据。 目前,火星车正在开展驶离着陆平台的准备工作,将择机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把名字送去火星!快來申請NASA火星船票

【加拿大都市网】若让你本人去火星,估计不少人不敢去。但若说把你的名字带去火星,估计不少人就会兴趣盎然。现在,就有一个让自己名字上火星的机会! 近日,NASA火星船票再次冲上了热搜。这个项目始于几年前,只要成功申请火星船票,你的名字就能在2026年被刻在芯片上,飞向火星!这真是一举三得:既满足了人们对于未知的好奇,又规避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同时还很浪漫。 目前,NASA官网显示,已经有超过1200万人拿到了火星船票,想遨游太空的小伙伴们快来申请吧! 点击这里进入官网申请   (编辑:北极星) (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火星表面原來是這樣!「毅力」號傳回最新彩圖

【加拿大都市网】人类对于未知的好奇,始终是推动人们不断发展的驱动力。相比于无垠的宇宙,人类的认知不过是沧海一粟。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头顶的这片天空怀有巨大的好奇和求知欲。最近,美国发射了“毅力”号火星探测器,试图让我们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前进一小步,而NASA方面也即时更新了探测器传回的最新信息,根据最新信息显示,“毅力”号探测器已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并且拍下了火星表面的360°全景彩色照片。照片中,火星表面呈土黄色,比较荒凉,像地球的戈壁滩,而远端的天空也呈现出一种灰蒙蒙的不透亮的感觉。 整体而言,通过这张照片,火星的表面似乎略显平淡既没有惊艳也没有可怕。不过尽管如此,这张照片依旧是弥足珍贵。这将是人类探索火星以及宇宙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毅力”号火星表面任务主管Jessica Samuels表示,到目前为止,探测器的运行情况与预期一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毅力’号很健康”塞缪尔说。也许不久的将来,火星移民将不再是痴人说梦,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因此而改变。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ctvnews.ca/sci-tech/watch-nasa-s-perseverance-rover-touch-down-on-mars-in-first-of-its-kind-video-1.5319364) (封面图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中國首輛火星探測車亮相 最快七月上天

  (星岛日报报道)中国首辆火星探测车昨日正式发布!高一点八五米、重约两百四十公斤的火星车,两侧有着深蓝色的太阳能板,整体就像一只蓝色闪蝶。火星车目前已运抵海南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于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择机实施。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火星车将在火星表面工作逾九十个“火星日”,承载火星表面巡视探测等重要使命。此次任务中,北京飞控中心将全面采用新一代飞控软硬件系统,目前中心各项飞控任务准备进展顺利。   国家航天局四月正式公布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任务为“天问一号”。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昨日正式对外发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1:1着陆平台和火星车”。   据央视新闻报道,火星车顶端的方形设备就像机器人的脑袋,上面有实施前行实时探测的全景相机,及识别矿物质成分的多光谱相机。火星车上还装有四个“大翅膀”,专家介绍,这四个翅膀是太阳能电池板。此外,火星车还配有探测雷达、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可以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的探测。   和火星车一起亮相的着陆平台,两者加起来共一千三百公斤,届时着陆平台将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火星车。   火星车将停留九十个“火星日”,开展巡视探测、火星地貌特征研究等多项任务。   按照计画,今年中国将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火星探测器,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前所未有”,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天问一号”将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个目标。   据此前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曾介绍,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较远,因此探测火星需要选择它与地球距离较近的时机,而这样的机会每隔二十六个月才有一次,叫“火星冲日”。最近的时候地球和火星的距离约为五千五百万公里。今年就有一次“火星冲日”的机会。探测器发射后,约需七个月时间才能飞抵火星。   如果此次探测任务成功,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准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个在火星着陆的国家,第二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今年,美国、阿联等国家也明确将于今年执行火星探测任务。

真闢謠還是有陰謀?NASA否認已發現火星生命

美国太空总署昨(16)日发表声明否认了其前首席研究员发现火星存在生命的说法。这名前雇员近日在美国《科学人》杂志撰文称,美国探测器在20世纪70年代已发现火星存在生命。 美国太空总署前雇员拉文(Gilbert V. Levin)本月10日在《科学人》杂志发表题为“我确信我们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火星生命的证据”的观点文章,认为一项在火星开展的微生物实验结果应视作火星目前存在生命的证据。 美国太空总署发言人阿拉德·比特尔在声明中说,美国太空总署主张,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言,“不同寻常的主张需要不同寻常的证据”,绝大多数科学家的共同观点认为,仅这一实验的结果算不上不同寻常的证据。 1976年,美国太空总署将2个“维京”号火星车送上火星表面首次探测火星,拉文参与了其中一项名为“标记释放”的生命探测实验。这项实验提取火星土壤样本,并将其与有机“营养物”混合,假定如果火星土壤中存在微生物,会代谢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拉文说,两个相距约6440公里的探测器均得出阳性结果,数据曲线标志着检出微生物呼吸。由于当时探测器未在样品中检出有机质,美国太空总署认为“标记释放”实验检出类生命物质,而非生命。拉文认为,美国太空总署忽视了这一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并中止了类似探测。 拉文在1997年也提出过类似主张。美国太空总署曾于2016年重新分析了“标记释放”项目数据,认为这一实验确实发现了代谢现象,但另外两项实验未发现土壤中存在有机分子,科学团队相信“标记释放”实验数据受到火星土壤中其他非生物因素影响,出现了错误的阳性结果。 比特尔说,尽管尚未找到地外生命,美国太空总署正在探索太阳系及深空宇宙,回答“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这一基本问题。

NASA前首席研究員:早已在火星上發現生命

美国太空总署(NASA)前首席研究员拉文(Gilbert V. Levin)近日披露,早在40年前NASA已在火星上发现生命,但不知为何在这43年期间,NASA发射的火星着陆器都没有搭载生命侦测器,让他感到非常失望。 据CNN报导,拉文在《科学人》杂志发表文章,指在1976年他担任首席研究员期间,NASA发射“维京号”着陆器上火星,并进行“标记释放”(Labeled Release)实验,把营养物放入火星土壤样本之中,结果出现土壤吸收肥料,并释放出气体的反应,代表火星表面出现有关生命现象的积极证据。 为了确定是生物作用,研究团队还把土穰煮熟后,再次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发生反应,代表有可能是生物作用。不过,拉文表示,团队在接下来的其他实验中,都无法找到有机物的相关证据,NASA也无法在实验室中复制结果,于是便称之为模仿生命的物质(Substance mimicking life),而非生命。 令他意外的是,维京号发射后的43年期间,NASA居然再没有携带可探测生命的仪器,而火星则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生命迹象,例如“好奇号”(Curiosity)火星探测车在2018年发现有机物,甚至在7日发现可能是古老绿洲的沉积物。拉文表示,“有证据可以反对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吗?令人惊讶的事实是,没有!” 拉文素来以特立独行的风格著称,与NASA官僚主义截然不同,他在数10年以来一直坚持能在火星上发现生命。但对于宇航局已经宣布,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将不会进行相关实验,他建议,当局在下一次任务中仍需继续努力,或许可以对实验进行部分修改,接着实验过后,可以由专家研究数据。

中國人:我們在火星種菜的日子不遠了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的火星计划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全方位的探测——火星卫星“绕”、火星着陆器“落”、火星探测车“巡”。首次火星任务就“三位一体”实现天地联合探测,这在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论种菜中国怎么可能落下? 马特·达蒙主演的电影《火星救援》,一位宇航员“惨遭”队友遗忘,这位宇航员不仅活了下来还在这个星球上种出了土豆。最终,他真的等来了四年后的救援成功返回地球! 2020年中国将探访火星!有人调侃:论种菜中国怎么可能落下? 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格里高利耶夫说“火星可能是除地球外,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探测的首要科学问题是探测上面的生命活动信息,期待在此领域有所突破。 距离2020只有一年,中国准备得怎么样了?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的火星计划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全方位的探测——火星卫星“绕”、火星着陆器“落”、火星探测车“巡”。首次火星任务就“三位一体”实现天地联合探测,这在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据透露,目前中国已完成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自主导航、表面软着陆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 2020年除了中国外,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还有4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印度和阿联酋,特朗普更是放言将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印度则是亚洲第一个将探测器送入火星轨道的国家。 阿联酋的火星计划更加庞大,2017年他们就宣布将于100年后移民火星,不仅要把地球的高楼大厦和购物中心搬过去,还要成为火星人。阿联酋人甚至制定了完整的城市规划,一个自地下往地面建造的火星城市。 欧阳自远院士说中国和全世界科学家都很希望看到这一幅图画: “人类通过几个世纪的卓越努力会将火星这颗贫瘠的行星改造成一个拥有蔚蓝色天空、绿色平原、蓝色湖泊和生态环境友好的新世,地球-火星将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姐妹共同体。”(综合长安剑)

【視頻】火星上看太陽?這個「日出日落」和地球的不一樣!

图片来源:Pixabay 与内容无关 新华社洛杉矶5月1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航天局“洞察”号无人探测器近日抓拍到一组最新照片,呈现出火星上日出和日落的景象。   美国航天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1日表示,这组照片是由“洞察”号机械臂上的相机拍摄的,摄于4月24日和25日,也是“洞察”号登陆火星后的第145个火星日。由于火星与太阳的距离远大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因此火星上看到的太阳大小只有地球上看到的约三分之二。   机械臂上的相机于火星时间早上5时30分左右和傍晚6时30分左右分别拍摄了日出和日落的场景。“洞察”号甲板下的相机还拍到了日落时分火星天空中云朵飘浮而过的景致。   据介绍,这些图像既有原片,也有经过色彩校正的版本。原片中更容易看到一些细节,但色彩校正的图像让肉眼能看得更清楚。“洞察”号的相机于3月2日和10日进行了拍摄练习。   “洞察”号科学团队成像负责人贾斯廷·梅基表示,拍摄火星日出日落照片是历次火星任务的一个传统。“洞察”号的很多主要成像任务已经完成,项目团队决定捕捉从另一个世界看到的日出和日落的景象。   首个发回类似照片的探测器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发射的“海盗”探测器。1976年8月,“海盗1号”首次记录下火星日落的景象。此后,“海盗2号”、“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火星车等都曾记录下火星日出和日落的场景。   去年11月26日,“洞察”号在火星艾利希平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的任务。 来源:新华社

NASA:2024年重返月球 2033年送人上火星!

美国太空总署证实,计划在2033年送人类上火星。为了实现送人上火星的目标,先让太空人于2024年重返月球的计画将加快进行。 太空总署署长布里登斯泰恩(Jim Bridenstine)说:「加快登月计画,就能加快登陆火星。月球是个实验场。」共和党籍的布里登斯泰恩曾是国会议员,后来获总统特朗普任命出任太空总署署长,上任后加紧脚步,以跟上特朗普的各项计画。 特朗普日前派副总统彭斯出马,宣布太空人重返月球的时间点,将提前4年,从2028年改为2024年。新宣布的日期有浓浓政治味,因为特朗普若赢得连任,2024年会是他第二任期的最后一年。 有鉴于距离遥远,任何火星太空任务都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光是单程飞行就要花6个月,相比之下,到月球仅需3天时间。往返火星只有在火星与地球在太阳同一侧时才可行,这个现象约每26个月一次,所以适合飞行的年份为2031年、2033年等,以此类推。 来源:巴士的报

美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成功登陸 攜240萬人名中國佔26萬

■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祝贺火星无人探测器“洞察号”于26日在火星成功着陆。路透社 星岛日报讯 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火星无人探测器“洞察号”于美国东部时间26日14时54分许在火星成功着陆,赤道附近的埃律西昂平原登陆,成为美国第八个在火星登陆的航天器,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地质奥秘的任务。 ■美国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传出如雷掌声及欢呼声。路透社   无人探测器“洞察号”在5月5日从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历经6个多月的飞行后着陆火星,用时六分半钟。该航天器有“三条腿、一根手臂”,重约360公斤,斥资9.93亿美元。 着陆之前,美国太空总署密切关注著“洞察号”的飞行状况和轨迹资料,并监测火星天气报告,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在准备着陆前做最终调整。中新社报道,由于目前火星到地球的无线信号传输需用时约8分钟,换言之,当地球收到航天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消息时,它已经降落到火星表面了。因此,“洞察号”降落任务负责人罗博.格瑞沃尔表示,由于信号传输需要时间,我们无法操纵着陆,必须依靠预先编入探测器的命令来完成,“着陆是全自动的”。 此前,美国太空总署已介绍了“洞察号”默认的着陆流程:首先,它将以12300英里/小时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层,随后弹出隔热罩,从而阻挡大气层摩擦带来的热量;在离地约16公里时,隔热罩被弹离,开启直径12米的降落伞;离地2公里时,降落伞脱落,着陆器底部的12个火箭助推器点火,将时速降至人行速度,最终缓缓着陆于火星表面。 “洞察号”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探究火星地震,了解火星的内部结构。科学家期望,在任务期间能探测到10至100次地震,这些资料能帮助推断行星地核的深度、密度和成分。 传回首张照片引沸腾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第一具设计用来研究火星深层地质的机械探测器“洞察号”成功降落火星表面,也顺利回传首张照片:一个平坦、光滑而广阔的地表。 “洞察号”登陆消息一出,美国太空局喷射推进实验室立刻传出如雷掌声及欢呼声。美国太空局任务控制操作员宣布“确认着陆”后,整室压抑已久的焦虑及兴奋情绪瞬间沸腾,数十名科学家从座位上跳起来互拥。 ■“洞察号”登陆后回传首张拍摄照片。网上图片   美国太空局长布莱登斯坦表示:“整室气氛紧绷,你可以感受到这种情绪。”布莱登斯坦也说,副总统彭斯已致贺电。根据美国太空局从火星表面收到的第一则讯息,洞察号看起来状态良好,成功登陆后回传首张拍摄照片,但正如预期,降落过程中扬起的尘埃遮蔽镜头,因此拍得的照片非常斑驳。 刻240万人名 中国仅次东道主 “洞察号”探测器将在火星至少工作2年,目的是为了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它还顺便带去了240多万人的名字,中国网友参与人数达26万,仅次于东道主美国。 参与人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印度、英国、土耳其、意大利、德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据悉,在发射前通过网络从世界各地收集到了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240多万人的名字(中国有26万人参与),然后刻在硅质薄片上,准备一起飞往火星。这是第一枚刻着众多人姓名的硅质薄片,后来又增加一枚。 ■美国太空总署的工程师们在密切关注“洞察号”。路透社   其实,第一次征集早在2015年的8月就开始了,22天内一共征集到了826923个名字。NASA工程师利用电子束在硅质微薄片上写下了所有人的名字,薄片只有0.8平方厘米,字母的宽度仅为头发丝宽度的千分之一。 此外,跟随“洞察号”一同前往火星的不仅仅是240万地球人的名字,还有两颗立方体小卫星,每颗卫星的大小均为6U(30厘米×20厘米×10厘米)。

火星上發現地下湖,水中是否有生命?

火星南极的地下湖 北京时间7月25日晚间,由意大利科学家Roberto Orosei领衔的欧空局团队宣布在火星南极的冰盖下发现了一个宽20公里的地下大湖。这是人类首次确定火星上存在液态水。 尽管这个地下湖又冷又咸,是滩“卤水”,很难有火星文明存在,但相信有了这个例子,科学家们会继续热情高涨地在火星上寻找宜居水系。 毕竟,在未来数年,火星将迎来中、美、印、欧的多个登陆探测器。而“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2030年火星殖民计划,更是这一波“火星热”推向高潮。 雷达探得的地下水 人类先后向荧惑之星派出过20多名使者,至今仍有6颗卫星在轨工作,2辆火星车在地游走,一个探测器还在飞行途中。这60多年间,为什么确认火星之水这么困难? 火星之冰 水的痕迹其实写满了整颗红色星球。疑似被水流冲刷而成的河谷、三角洲、湖床等等,都暗示着火星曾经拥有大量流动水,甚至是一片浩瀚的海洋。那时,火星的大气层可能更稠密,温度更高。 数十亿年间,红色星球的气候环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如今,火星的大气层稀薄,气压只有地球标准大气压的0.6%;另一方面,火星地表平均温度低至零下63摄氏度。 正因如此,科学家们此前在火星上只发现过固态冰。 200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奥赛德”号飞行器看到火星两极覆盖着干冰和水冰混合而成的巨大冰冠。 火星两极覆盖着巨大冰冠 2006年,NASA的火星勘测飞行器(MRO)携带的“浅层雷达”设备探测到火星埋藏着大量地下冰。 通过对MRO传回的图像十多年来的跟踪,今年年初,美国的一个联合团队找到了8处蓝色的“深井冰”。这些厚达百米的地下冰埋在远离极地的火星中纬度地区,距离地表仅有1到2米。 火星地下冰 这意味着,火星的地下冰储备可能是全球性的。 老兵不死 那么,火星可能存在地下水吗?科学家们早就猜想:有也大概率是在极地的冰盖下。根据地球上的经验,在冰川的压强下,冰的熔点会降低;另一方面,火星上盐分的存在也会降低冰的熔点。在双重因素下,寒冷的冰川也可能藏有流动的液态水。 不过,在这次欧空局的“火星快车”号用携带的火星先进地下和电离层探测雷达(MARSIS)破案之前,火星之水始终是个猜想。 说起来,“火星快车”号可是个2003年就发射的老兵了,也是欧空局的首个火星探测计划。天上的卫星勤勤恳恳转了15年,地上的科学家们也15年如一日地执着用新技术不断获得更高分辨率的数据。 欧空局2003年发射的“火星快车”号 MARSIS雷达的工作方式,就是发射电磁波,并接受反射回来的波。雷达会分析波反射回来的时间和强度,由此推断出接触到了怎样的材料。通过卫星的飞行,雷达持续描绘出火星的地下结构。 MARSIS雷达绘出的火星南极分层结构 雷达扫描了火星南极共计200公里宽的区域,找到了厚度约有1.5公里的冰层,其中有一片20公里宽的异常明亮的反射体。在排除了许多可能性后,科学家们确认这个明亮反射体是液态水与冰川的交接界面,可能混有饱和的含盐泥沙沉积物。 湖中“卤水” 当然,正如前文所说,这个地下大湖没有结冰,一定含有大量的盐分。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的话说:“零下74度都不会结冰的水,该是多么浓的卤水啊。”要知道,海水在零下2度时就会结冰。 在这样高浓度的盐分中,可能有生命不被“卤熟”吗?我们只能说希望不大,但也无法揣测宇宙的神秘。 火星南极永久冰盖和明亮反射体   好消息是,科学家们打算在纬度更低、温度更高的区域寻找更多火星地下水:那里更有可能提供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这个意大利团队不是没想过这么做,但“火星快车”号的采样频率和分辨率都实在太低了。欧空局计划在2020年发射的ExoMars火星车,会继续借助更先进的雷达设备在火星极地之外寻找波光水影。ExoMars的先导探测器“斯基亚帕雷利”号在2016年10月着陆火星的前一秒不幸失联,这次,我们要祝欧空局更加好运了。 网易科技  

火星上有沒有生命?NASA公布最新發現

图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当地时间周四(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了火星新发现——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了有机分子。 图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网站 据路透社报道,好奇号在盖尔撞击坑(Gale crater)钻入一块大约35亿年前的细粒沉积岩仅5厘米时,发现了3种不同类型的有机分子。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在NASA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学家们指出,这些分子提供给我们关于这颗“红色星球”的新见解。 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研究科学家Jen Eigenbrode表示,我们在古老湖床的岩石中发现了有机分子。她补充说,我们确认了多种分子。 报道称,NASA很想解释为什么在火星上没有发现生命,有机分子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 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太阳系探索部主任Paul Mahaffy说,“有机化合物是生命的基础,对寻找生命很重要。” 图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报道指出,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于2011年11月发射,当时被称作有史以来技术最先进的火星车。2012年8月,好奇号成功登陆火星表面的盖尔撞击坑(Gale crater),它的使命便是确定火星是否曾经存在生命。 据了解,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美国第七个火星着陆探测器,第四台火星车,也是世界上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 来源:海外网

「洞察號」飛船明年登火星收集資料

■约翰斯顿 本报记者 一艘名为“洞察号”(Insight Lander)的机械宇宙飞船,将于明年5月5日发射到火星,卑诗大学(UBC)地球物理学家约翰斯顿(Catherine Johnson)连同国际航空航天局(International NASA)其他成员会分析“洞察号”收集到的火星资料,从而研究火星的地质演变及地震活动。 据《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报道,担任UBC地球、海洋和大气科学系教授的约翰斯顿是该团队的唯一加拿大人。 无人宇宙飞船“洞察号”在2010年建造,原定于2016年发射,但因为用来保护地震仪传感器的一个容器出现泄漏,故此被迫推迟。目前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约翰斯顿形容,现时一切准备就绪,等待明年5月的发射。 由于地球和火星将在轨道上靠近,所以“洞察号”登陆火星所需要的时间,将会较平常的9个月为短。约翰斯顿称,预计“洞察号”会在明年11月26日登陆火星,即是用6个多月时间。 约翰斯顿表示,此事实在令人兴奋,无论在火星找到什么,相信当中有些是大家从未想到的事情。“洞察号”此次会配备地震仪和热流侦察器,有助了解火星地核、地幔及地壳的大小、厚度、密度及整体结构、地核为液态抑或是固体、热能从火星内部散失的速度,以及为何火星不再有磁场。 此外,“洞察号”将拍下登陆之处周围环境的照片,不过跟其他到火星的宇宙飞船不同,“洞察号”不会在周围漫游。 约翰斯顿称,UBC部分学生将协助该团队,分析“洞察号”在相当于地球两年的火星一年时间内所收集到的资料。过去,曾有人谈论火星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约翰斯顿指出,假如人类真的有兴趣移民到火星,人类需要知道更多火星的资料,例如是否会发生大地震。 “洞察号”研究是由巴内迪(Bruce Banerdt)及其他专家为首,成员还包括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员。

波音定計劃 比馬斯克快 爭先恐後登陸火星

■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米伦伯格表示,登陆火星第一人肯定是乘坐波音火箭到达。彭博社资料图片 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米伦伯格(Dennis Muilenburg)日前表示,称波音将早于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实现载人登陆火星。此前马斯克已明确表示,把人送到火星是他的主要目标之一,甚至表示这是他启动SpaceX的初衷。 据CNBC报道,丹尼斯.米伦伯格在接受CNBC专访时表示,波音正在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开发被称为“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的新一代火箭。目前该火箭处于最后组装阶段,预计在2019年将进行首次试飞。 丹尼斯.米伦伯格称,“最终波音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我坚信登陆火星的第一人将乘坐波音的火箭到达。” 有趣的是,马斯克通过社交软件推特回应了波音的挑战称,“Do it”。 据《财富》报道,这并非是波音首次发声挑战马斯克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在去年芝加哥举办的一次科技会议上,丹尼斯.米伦伯格已有表达类似说法称,他坚信第一个登陆火星的人乘坐的是波音火箭。 尽管口号很响,但波音的载人登陆火星的火箭开发过程并不顺利。据《财富》报道称,“太空发射系统”首飞时间已由2017年年末推迟到不早于2019年12月。NASA高管还表示,2019年年底首飞也是“最理想”的情况,极有可能再延迟至2020年6月。目前NASA已为该项目出资逾100亿美元。 波音的竞争对手,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于今年9月公布了一个名为“BFR”的大型SpaceX火箭的星际运输计划。该计划将用于星际旅行和地球上的快速运输。 马斯克公布上述计划的场合是在今年9月29日举办的澳洲国际太空大会上。马斯克在会上向与会者承诺,SpaceX会在2022年之前实现至少两次货船火星登陆,2024年实现货运和载人登陆,2艘载人飞船将第一批人送上火星,2艘货船负责运送补给品,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火星殖民地。

火星真的適合移民嗎?科學家:不如土衛六

        NASA和伊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正致力于将宇航员送上火星,甚至有朝一日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但火星真的值得我们如此关注吗?近日发表在期刊《天体物理学及外延》(Astrobiology & Outreach)上的一篇论文指出,人类其实应该在土卫六上建立殖民地。这颗深橙色的星球和早期地球十分相似,也许还拥有“陌生生命”存在的迹象。       这篇文章写道:       我是一名行星科学家,曾在宇航员选拔中杀入决赛。但我有些话不得不承认:我可不想住在火星上。  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火星很有意思。比如随着季节变化的极地冰盖、稍纵即逝的甲烷喷出物等等,但那里并不适合人类长期生存。  事实上,太阳系中还有另一个去处:土卫六。相比之下,那里的环境更适合建立自给自足的长期聚居地。  为何选择土卫六呢?  首先要澄清的是,虽然土卫六是土星的卫星,但它很多方面其实更像一颗行星。它有稠密的大气层,表面大气压约为地表的1.5倍。太阳系中的其它177颗卫星都没有如此稠密的大气层。此外,土卫六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唯一在地表储有稳定液体的星球,表面存在海洋和湖泊。因此,土卫六是一颗与地球极其肖似的星球。  土卫六稠密的大气层有很多好处,比方说,你不需要穿着沉重的加压太空服就能在土卫六上行走。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大气可以让我们活下去。太空中有致命的辐射。太阳发射的高能粒子和星系宇宙射线可渗透进人体组织,导致癌症和认知障碍。为了不超过NASA的致癌风险剂量上限,宇航员在近地轨道至多只能停留200天,而前往火星则可能耗费600天。但这些危险的粒子无法到达土卫六表面。它们会被大气吸收,因此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火星的大气就不够厚,无法有效阻挡宇宙射线。月球的大气更是稀薄。如果住在这些地方,人类也许要待在地下,才能躲开辐射的危害。  人们在土卫六上可以自由行走(说蹦跳可能更合适,因为那里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4%)。土卫六上很冷,地表温度只有零下290华氏度(约合零下178摄氏度),因此要穿很多衣服来保持温暖。此外,由于土卫六大气主要由氮气构成,人们需要通过呼吸器吸氧。由于大气层中有大量颗粒物,土卫六上的光线略显黯淡,和地球上日落之后差不多。住在朝向土星那一面的人还能欣赏土星的壮丽美景。  一件有趣(也许还很有用)的事情是:由于土卫六上引力较弱、大气稠密,人们只要在胳膊上装上翅膀,就能靠自身的力量飞起来!未来的人类还能在湖泊和海面上泛舟,这些水域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区。  由于土卫六上极冷,凡是水都已冻结成冰。这些湖泊和海洋中其实是液态甲烷和乙烷。这些碳氢化合物(地球上的天然气也属于此类)在土卫六上随处可见,不仅存在湖泊和海洋之中,还覆蓋了整个地表,大气中也含量很高。碳氢化合物可用来生产建筑材料。人类可以燃烧甲烷、获取能量。由于土卫六大气中没有燃烧甲烷所需的氧气,我们可以用核反应堆制造能量、进行电解水反应。乙炔氢化也可为我们提供化学能,这两种原料都可以在土卫六大气中找到。  也许风力发电也是一条可行之路。土卫六的空气密度约为地球的五倍,因此风能的储量不容小觑。虽然土卫六表面风力不大(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数据显示,其地表风速只有每秒1米左右,而地球上的风一般为每秒4米)。惠更斯号探测器的数据则显示,在土卫六海拔40公里处,风速即可达到每秒20米,意味着空中发电站可产生数百兆瓦的能量。  我知道把人类送上土卫六目前还有些异想天开。还有许多障碍尚未解决,比如,我们还不清楚人类在微重力环境下该如何进行繁殖行为。此外,由于土卫六接收的阳光较少,庄稼的生长效率也不如地球。更何况地球上的光合作用效率本就不算高。土卫六上的人类可能需要食用生物科技制造的新型食物。2014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探索之路》(Pathways to Exploration)中探讨了美国一项载人航天探索项目的合理性和开展方式,并指出“在很多评论员看来,美国政府如今开展的载人航天项目缺少坚定的目标,”具体指几任总统计划开展的太空项目主要与月球、火星和小行星有关,违背了肯尼迪总统1961年提出的“进军月球”的设想。这些项目如此激进,拨给它们的预算却几乎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显然难以持续下去。  因此若想让人类飞出近地轨道,就必须跨过这一巨大阻碍。此外还有时间问题。卡西尼号用了七年才飞到土星。而如果宇航员在宇宙中飞行七年,很可能患上辐射或低重力引发的种种疾病(更别提心理问题了)。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飞船的动力问题,必须让人类在短短一年内飞到土星。  在飞出近地轨道的征程中,我们面临政策、预算和技术等诸多挑战。 《探索之路》中指出,NASA的“关键目标”是让人类降落在火星表面。虽然这个目标有一定价值,但我忍不住要问,之后怎么办呢?在人类登陆火星之后,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呢?难道是住在火星地下吗?  我的想法是:干脆把目标设成在土卫六上建立自给自足的人类聚居地。至于登陆火星,那只是我们实现这个长期目标途中的一座里程碑。  不过我还要承认一点:我这个人可能有点乐观过度。来源:新浪科技C08

火星曾存在生命? NASA「好奇號」在火星找到硼元素

  科学家在火星上找到了生命可能曾经存在的关键证据!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导,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在火星火山口中发现了硼酸盐,这种物质在组成 RNA 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家长期假设了一个“RNA 世界”学说,认为第一个生命是由单链RNA 组成,这一重大发现可能会成为火星存在过生命的证据之一,虽然这些生命在理论上已死去数十亿年。  “RNA 世界”(RNA World)一词由诺贝尔奖得主沃特•吉尔伯特在 1986 年提出,认为具有催化性质、可自我复制的 RNA 是形成最早生命的分子。        据悉,RNA有多样功能,能在遗传编码、翻译、调控、基因表现等过程发挥作用。至于RNA和DNA最主要的区别,在于RNA核糖的2位碳是羟基(–OH),DNA是氢原子(H),这个羟基基团是臭名昭彰的不安于室,会使RNA 变得不稳定,从而使RNA 水解成核苷酸;若想让RNA 核糖稳定,需要靠另一个元素在背后扶持,这位无名英雄就是“硼”(boron)。  NASA的火星探测车“好奇号”(Curiosity)于 2012 年登陆火星,负责采集火星的土壤样本和岩芯,然后对其中的有机化合物和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这一次,“好奇号”在盖尔环形山(Gale crater)的爬坡途中发现了新元素: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