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17:44:06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考古

中國出土2700年前男士面霜!古人這樣美容?

【加拿大都市网】几个中国机构和一个德国机构联合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在中国一处考古发掘现场发现了一罐2700年前的男性面霜。在他们发表在《考古学》杂志的论文中,该小组描述了他们在挖掘现场发现的物品和他们发现的面霜。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使用各种材料来美化自己的外在仪表。例如,古埃及人使用化妆品的证据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而中国女性使用红色化妆棒在脸上涂粉的传统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50年。 最新的考古,发现了最古老的中国男性使用化妆品的证据!研究人员在中国北方的刘家洼地区发现了一种2700年前的男士面霜,这是一种可以让脸部看起来更白的乳霜! 该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中国的春秋时期。该遗址曾是春秋时期诸侯国芮国的首都,芮国后来被秦穆公所灭。 研究人员在挖掘现场确定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区。他们找到了青铜陪葬武器和一个由青铜制成的罐子,里面装有研究人员认为是软膏的黄白色物质。 对材料的分析表明,它大约有2700年的历史,由动物脂肪和月乳制成(一种碳酸盐泥,干燥后会变成白色粉末);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可以用作面霜。 研究人员认为,这位贵族曾用它抹脸,或许这是这位贵族展示个性的方式;又或者是古代某些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在当地原始信仰中,那是具有神奇性质的矿物。不过不论如何,从功能上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男性化妆品。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phys.org/news/2021-02-2700yearold-cream-men-chinese-site.html) (图片来源pixabay,图文无关仅作说明使用)

意大利13世紀神秘古鎮深藏湖底 吸干湖水有望重見天日

古老的城镇是过去人们留下生活印记的地方,即使已经无人居住也可以让人重温已经逝去的古时文化。 网上图片 在意大利托斯卡尼有一座中世纪古城镇,在1946年时因政府建造人工湖而被淹没在水底,之后只有政府要进行维护时,才会把湖水抽干让小镇得以重见天日。 Lake Vagli(设计图片) 古城因为建造人工湖而被淹没(网上图片) 这座建造13世纪的神秘古镇虽然深藏在湖底,却保存得非常完整,包括石造的房屋、桥梁、教堂,甚至墓园都大致完好。根据当地旅游部门的记录显示,这个古城曾在1958、1974、1983、1994这些年份短暂重见天日,上一次出现已经是26年前了。 古城上一次露出是在26年前的1994年(网上图片) 每当古城露出都会吸引大量充满好奇心的民众前来参观,也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及经济发展。而近日当地政府有意催谷因新冠疫情而惨淡的旅游业,决定再次抽干湖水,让古城现身。 古城镇每次露出都会吸引大量观光客(网上图片) 网上图片 据意大利当地媒体报道,政府会在疫情结束之后会展开计划,如无意外,大家有望在2021年,也就是明年再度见到这座湖底古城的真面貌。 C02

古代「口香糖」取出完整DNA 來看石器時代少女長啥樣

(星岛日报报道)丹麦科学家周二公布,从一块五千多年前的桦树焦油中,萃取出一个石器时代人类的完整DNA检体。 古人将桦树焦油当口香糖嚼食,而嚼食这块“口香糖”的人可能是个黑发蓝眼、皮肤黝黑的女孩。这块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桦树焦油内含足够资讯,可确定嚼食者的性别、生前最后一餐为何,以及口中含有哪些微生物等。 哥本哈根大学的学者施若德说:“这是第一次从人骨以外的东西取出完整的古代人类基因组。”他们是在波罗的海丹麦罗兰岛一个叫做西尔托姆的地方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这块桦树焦油。研究指这名女性的基因跟来自欧洲大陆的采猎者较相近。藉这些资料,科学家重塑出这个女孩的可能外貌。

埃及20具千年木棺出土 近年最重大考古發現

埃及考古学家近日在南部古城乐蜀附近的西底比斯,发现至少20具保存完好的木棺。最古老的木棺可以追溯到近4000年前,被认为是近年来埃及考古最重大的发现。 发现这批木棺的古墓年代大约在埃及中古时期、新王国时期和晚期,即大约公元前1994年到公元前332年之间。 这些古棺大致保存良好,考古专家暂时没有透露关于这批木棺的更多细节,但向传媒展示了部分照片,显示木棺色彩鲜艳的绘画和生动的铭文。埃及文物部门将在本周末公布关于这批古代木棺更多的细节。 埃及近来旅游业有衰退的迹象,因此当局极力宣传考古文物的发现,希望重新吸引旅客到访。今次由文物部长阿纳尼领军,实地到发现这20具古棺的现场,一字排开的埃及人形棺木,相当惊人。 至于古棺发现地的底比斯,则是上埃及古城,更是埃及九朝古都,在公元前22世纪中期到公元前18世纪,曾繁荣一时,因此留有许多建筑遗迹,包括许多辉煌的庙宇,以及帝王谷附近的法老陵墓,最著名的是拉美西斯二世墓与​​图坦卡门墓。

在這個領域 中國成為新的世界第一!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图片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北京时间7月6日下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大会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得到实证,遗产地的价值以及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5处,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这是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拍摄的世界遗产大会现场。新华社发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其中遗产区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   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此外,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图片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1936年11月,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1959年,良渚文化被正式命名。 考古专家在剥剔随葬器物。(图片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江苏、上海和浙江取得了一系列接踵而至的重大考古新发现,良渚文化在物质生活、聚落形态、组织结构、等级分化、精神信仰、礼仪制度和文明化进程等方面的内涵大大丰富。 良渚古城勘探工作照。(图片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随着1986年反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反山、瑶山、莫角山、塘山、文家山、卞家山等100多处遗址点,如同一颗颗珍珠陆续浮出地面。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将散落的珍珠串成了项链,一座消逝了4000多年的史前古城初露端倪。 1986年夏季发掘坑位。(图片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随后,古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不断深入,它的空间格局、功能分区以及各类遗存的内涵日渐清晰。2010年,古城的外城得到初步确认。   良渚古城遗址西城墙。(图片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2015年,发现和确认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它成为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   2013年12月5日,新发现的栈桥码头考古遗迹发掘现场。(图片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先生认为,“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联合,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良渚古城遗址将中国新石器时代这一被远远低估的时代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诉说着来自五千多年前的文明。   第54处世界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而在前一天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已经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肯定了该项目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和中国政府采取的保护措施,一致同意将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沈阳说,这次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证明了中国致力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决心,这也是推动“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飞保护地保护的契机,中方期待该路线其他保护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鸟儿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休憩。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   在江苏盐城东部沿海的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一只白鹭和一群麋鹿(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第一期项目所在的江苏盐城黄海湿地有超过680种脊椎动物和500多种无脊椎动物,其中包括415种鸟类,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该区域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5种易危物种。同时,这里还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迁徙候鸟勺嘴鹬、小青脚鹬的存活依赖地,也是中国丹顶鹤的最大越冬地。

俄苔原地帶發現一動物屍體 已有12460年歷史

据外媒报导,生物学家日前在俄罗斯苔原地带的冻土层里发现了一只动物尸体。经过检测,生物学家们惊讶的发现该实体是一只非常完整的狗类。他们分析,它可能属于已灭绝的犬类。更多详细的情况,还要在实验室做进一步的分析。生物学家将小狗的尸体从冻土里挖出。全身覆蓋黑色泥土,初步看去外表模糊看不清。但基本的形状还是显而易见。狗的尸体还没被拿去做研究,就引来无数记者和知名人物前来观看。他们对这只小狗感到非常好奇。生物学家将小狗尸体拿到实验室进行了各项检查。通过C—14年代测定法检查,得知该犬已有12460岁的年纪了。经过一系列检查,狗的尸体和大脑都保存得非常完好,完整程度大约有70-80%,前所未有的发现让科学家们都为之振奋。将狗尸体的嘴部轻轻翻开,也是出乎了在场所有人的意外。它的牙齿同样保存的非常完整。经过进一步查看,狗的牙齿错位排列。从牙齿观测年龄,这还是一只很年轻的狗,大概只有不到一岁的样子。科学家PavelNikolsky兴奋表示,目前他们正在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来对小狗进行观测,虽然这只拥有一万多年历史的小狗已经干透,但是它小脑和脑下垂体依然清晰可见,所以非常有研究价值,图为小狗保存完好的腿部。为了解该犬吃的食物,科学家们对尸体进行解剖,取出体内的胃,他们发现了狗狗胃里的寄生虫和一些杂食。来自韩国的黄禹锡是一名克隆专家,他过往曾经致力于让早已灭绝的长毛象和洞狮复活。对于这一次巨大的发现,他认为狗狗通过复制技术成功复活的机率非常高,目前也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分析和研究。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