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09:44:54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心脏病

新冠疫情影响身心 抑郁症及心脏病增加

(■■有心理学家关注到,新冠疫情对人们带来的心理健康影响。CBC)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新冠疫情令抑郁症患者情况恶化,继而增加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由盐湖城山间医疗保健公司(Intermountain Healthcare)的研究人员进行,对象是4,633个在新冠疫情前和期间完成抑郁症筛查的患者。 近40%的患者表示,在疫情第一年,经历了新的或持续的抑郁征状。 山间保健心脏研究所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家、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梅伊(Heidi T. May)在一份新闻稿中称,这些发现意义重大,回首疫情爆发第一年,大家已经看到心理健康对病人的影响。 患者分为两组:没有抑郁症或不再抑郁的患者,以及那些变得抑郁或仍然抑郁的患者。研究人员发现,在抑郁症患者中,在疫情期间抑郁症的筛查分数高于疫情前。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期间,记录了疫情前的评分,而疫情期间的筛查则发生在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4月20日期间。 患抑郁症易焦虑看急症 此项研究的结果在上周六举行的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视像科学会议上讨论。 研究结果不仅指出新冠大流行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也拖累了身体健康。 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与到急症室求诊增加,跟接受焦虑治疗有关。与没有抑郁症的患者相比,抑郁症患者因感到焦虑而到急症室求诊的机率高出2.8倍。与没有抑郁症的患者相比,抑郁症患者在出现胸痛时因焦虑而去急症室求诊的机率高出1.8倍。 科学证据显示,抑郁症和心脏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数据,长期经历抑郁、焦虑和压力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跳和血压升高、心脏血流量减少以及皮质醇水准升高的情况。最终,这些生理作用会导致动脉钙的积累,并导致心脏病。 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期刊》(JAMA Psychiatry)的一项研究发现,患有4种或以上抑郁征状的人士患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的机率高出20%。 这项研究涉及21个国家的14万多个中年参与者。在本国,心脏病被视为主要死因。 梅伊在新闻稿中续道:“我们知道(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高危因素,如果人们因为疫情而变得更加沮丧,几年后,将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高”。 梅伊表示,这显示尽早筛查出病人,并为他们提供所需治疗的迫切性。 此外,梅伊还称,临床医生应该敏锐地意识到病人的心理健康,以便立即为他们提供治疗,以提高病人的整体生活质素,并希望避免将来出现随后的健康问题。这份敏锐很重要,因为疫情尚未结束。 星岛综合报道

心脏病再见!最佳降低心脏病风险食物一览

【加拿大都市网】是时候让你的心脏处于最佳状态了,这一切都要从“食疗”开始。 心脏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不少人受到心脏问题的困扰,还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在患病前有效预防心脏疾病。一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美国成年人的“心脏年龄”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要大7岁。这说明心脏健康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让你的心脏“返老还童”。那就是在你的饮食中添加能降低你患心脏病风险的食物。根据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50%以上的心脏病死亡事件是可以通过一些饮食上的改变来预防的。所以,这意味着是时候把你的心脏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据eatthis.com资料,我们总结了一份最好的食物清单,可以保护你免受心脏病,同时还能减肥。所以,当你在做更健康的选择时,记得立刻储备这些最健康的食物吧!   NO.1 日本毛豆 别只在寿司店吃!日本是很好的零食,因为它们富含镁、叶酸和钾。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支持心脏健康,并降低你患心脏病的风险。纤维可以通过增强身体产生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能力来保护心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就像保镖一样,能把“坏”胆固醇从血液中拉出来。而豆类正是一个很好的来源。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多项研究后发现,每摄入7克纤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显著降低。去吃一些干烤毛豆或加热冷冻毛豆作为零食吧!   NO.2 博士茶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对压力反应不良的人体内的炎症水平会增加——这些炎症直接与肥胖、糖尿病、癌症以及心脏病等疾病有关。当焦虑情绪高涨时,你还会受到应激激素的支配,比如皮质醇——这种被称为“腹部脂肪激素”的激素能从血液中提取脂质,并将它们存储在我们的脂肪细胞中。博士茶(rooibos tea)之所以对舒缓心灵特别有好处,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叫做Aspalathin的独特的类黄酮。研究表明,这种化合物可以通过减少引发饥饿和脂肪储存的应激激素来帮助保持心脏健康。这也是它被列入最佳减肥茶名单的原因!   NO.3 西红柿 在美国,人们吃西红柿和西红柿制品比吃其他任何非淀粉“蔬菜”都多。研究人员说,这是个好消息,因为番茄富含番茄红素,这是一种抗氧化剂,不像新鲜农产品中的大多数营养素,这种元素在烹饪和加工后会增加。数十项研究表明,经常摄入富含番茄红素的番茄有降低心血管疾病、皮肤损伤和某些癌症风险的作用。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一种浓缩的“西红柿药丸”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扩张幅度提高53%以上。   NO.4 核桃 核桃们没有辜负它们像心脏一样的形状!它们富含抗氧化剂和omega-3脂肪酸,可以显著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关于食用坚果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最全面的临床试验显示,一周五次或五次以上食用一盎司核桃(相当于每天食用少量核桃)——可以将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近40%!核桃对心脏健康的好处主要来自于核桃油,所以,你可以在干燥的平底锅中,用中火烘焙来释放核桃油,或者拿一瓶核桃油来调味和烹饪。   NO.5 黑巧克力 巧克力爱好者注意:数十项研究表明,将可可作为热饮或黑巧克力食用的人,比那些不这样做的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要好得多。事实上,一项长达九年的研究发现,每周吃一到两份高质量巧克力的女性患心力衰竭的风险比那些不吃巧克力的女性低32%。而另一项长期研究还发现,经常吃巧克力的男性——大约每周吃1/3杯黑巧克力片——与不吃巧克力的男性相比,患中风的风险降低了17%。研究人员将可可的健康益处归因于多酚和黄烷醇,这是一种有助于保护心脏的消炎化合物。你可以选择含有至少70%可可的黑巧克力来获得最大的抗氧化效果。   NO.6 亚麻籽 仅仅一汤匙亚麻籽就可以提供将近3克的饱腹纤维,而热量却只有55卡!这个比率让我们开心!更不用说,亚麻籽是omega-3脂肪酸最丰富的植物来源,它有助于减少炎症,防止情绪波动,并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糖尿病。食用有益心脏健康的脂肪,比如亚麻籽中的脂肪,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亚麻籽可以添加到冰沙、沙拉酱和酸奶中。但要注意,磨碎的亚麻籽才对心脏有好处;固体亚麻籽不容易消化。   NO.7 发芽的大蒜 “发芽”的大蒜通常最后会被扔进垃圾堆。但是科学家报告说,这种大蒜比新鲜的大蒜对心脏更有益。陈年大蒜提取物,也被称为kyolic大蒜或A.G.E.是一个受欢迎的营养补充。   NO.8 酸奶 一项针对2000多名成年人的研究表明,那些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中即使只有2%来自酸奶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也比那些不经常吃酸奶的人低31%!另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喝一次酸奶能将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6%。这要归功于两种基本营养素,维生素D和钙。一些酸奶还含有大量的钾,这是一种被证实的血压降低剂。不过要注意那些各种味道的酸奶,因为它们通常有糖。   NO.9 地瓜 地瓜是慢碳水化合物之王,它们消化缓慢,能让你感到饱腹感并且精力更持久。地瓜富含纤维和营养,可以帮助你燃烧脂肪。它们有类胡萝卜素,抗氧化剂,能够稳定血糖水平和降低胰岛素抵抗,防止热量转化为脂肪。这意味着它们能降低你患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是心脏的最大威胁之一。地瓜富含维生素(包括A、C和B6),能让你在健身房燃烧更多的能量。   NO.10 煮花生 煮花生含有白藜芦醇,这红酒中发现的有益心脏健康的植物营养素。白藜芦醇存在于我们吃生花生时通常会扔掉的苦红色花生皮中。同时,煮熟的花生比生的或干的烤花生含有更少的卡路里和脂肪。坚果是纤维和健康脂肪的重要来源,可以帮助对抗体内炎症,还能促进消化。   NO.11 野生三文鱼 野生三文鱼富含对心脏有益的omega-3脂肪酸。   NO.12 牛油果 牛油果含有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这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一种有害的胆固醇),并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炎症的风险。   NO.13 羽衣甘蓝 羽衣甘蓝每杯的热量只有33卡路里,但却含有大量的纤维、抗贫血的铁元素、脂溶性维生素K、A、C和促骨钙。   NO.14 杏仁 富含镁和抗氧化剂的杏仁可以通过降低你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促进更好的血糖水平和血压控制来保护你的心脏。   NO.15 浆果 浆果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而这些自由基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   NO.16 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食品意味着它们没有经过深度加工去麸皮和胚层,它们是膳食纤维的极佳来源,已被证明可以改善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全谷物食物还能促进饱腹感,从而降低肥胖的风险。   NO.17 珍珠薏米 珍珠薏米中的纤维可以帮助你提取和清除与心脏病相关的胆固醇。   NO.18 卡姆小麦 虽然现在藜麦似乎更受欢迎,但卡姆小麦(Kamut)值得在你的盘子里占有一席之地。它富含有益心脏健康的omega-3脂肪酸,且蛋白质含量高(每杯将近10克!),还有大量有益心脏健康的纤维——每杯21克。《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食用卡姆小麦产品代替精制小麦的参与者在短短八周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种有害的胆固醇)和引起全身炎症的细胞因子都下降了。   NO.19 姜 根据研究,姜被发现可以帮助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   NO.20 燕麦片 燕麦不仅是一种方便的早餐;还可能是对心脏最健康的食物之一。据《每日科学》(Science Daily)报道,一项综述和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发现,燕麦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这对你的心脏健康是个好消息!   (编辑:北极星) (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人们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与这点有关

【加拿大都市网】联合国周一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若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会增加。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和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机构发布这份报告之际,正值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这加速了人们工作场所变化的步伐,同时可能会让工作时间延长的趋势进一步增加。 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环境》杂志(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上,是首次全球性分析长时间工作对生命和健康造成的风险。 这个研究关注的是大流行之前的时期,作者综合了涉及数十万参与者的数十项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与每周工作35至40小时相比,每周工作55小时或以上的人患中风的风险估计增加35%,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17%。 世界卫生组织环境、气候变化和卫生部门主任Maria Neira表示:“每周工作55小时或以上对健康构成严重危害。是时候让我们所有人——政府、雇主和雇员——认识到长时间工作会导致早逝的事实了。”   男性风险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16年,在每周工作至少55小时后,39.8万人死于中风,34.7万人死于心脏病。 从2000年到2016年,与长时间工作有关的心脏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2%,而中风死亡人数则增加了19%。 有记录的死亡人群中,大多数是年龄在60至79岁之间的人,他们在45至74岁期间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已知,在总估算的工作负担相关的疾病中,长时间工作占比约三分之一,它被认为是职业疾病负担里最大的危险因素。” Neira所在的世卫组织部门的技术官员Frank Pega说,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没有区别。 然而,Pega称,男性的疾病负担尤其沉重,占死亡人数的72%,因为他们在全球工人中占很大比例,因此男性接触的风险“更高”。 Pega补充道,生活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人的失业率也更高,这些地区有更多的非正规部门工人,他们可能被迫长时间工作。   得不偿失的冒险 随着长时间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一趋势表示担忧。据悉,目前工作时间过长的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9%。世卫组织还表示,新冠病毒危机助长了可能增加工作时间趋势的发展。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显著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方式:“远程办公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标准,经常让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此外,许多企业被迫缩减规模或关闭业务,以节省资金,而那些仍在领工资的人最终工作的时间更长了。没有哪份工作值得冒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政府、雇主和工人需要共同努力,就保护工人健康的限制达成共识。” Pega援引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在15个国家开展的一项研究称:“当国家进入封锁状态时,工作时间增加了约10%。”他说,居家办公,再加上工作流程的日益数字化,使人们更难脱离工作,他建议更严格地安排休息时间和个人时间。 Pega还说,大流行还增加了工作不安全感,这种危机时期往往迫使那些保住工作的人更多地工作,以证明他们在竞争更激烈的市场中的地位。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ctvnews.ca/health/long-working-hours-are-killing-people-and-pandemic-could-make-it-worse-un-1.5430808) (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悲剧!42岁华裔建筑师踢球猝死 球友为其妻女众筹

【加拿大都市网】一名42岁华裔男子,3月20日下午3时半在烈治文山踢足球时,突然倒地不起,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其他球友特别为他设立 gofundme 众筹网页,以帮助他的妻子,九岁和两岁的女儿。 据gofundme网页所述,42岁的周性怡来自上海,2015年携妻女移民加拿大,定居大多市地区,之后二女儿也在多市出生。周性怡是注册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在网页中他被形容为“乐观开朗,善良热心,乐于助人”,是一位“人品球技俱佳的球友”,朋友及家人昵称他为“星星”。 众筹网页发起人星星足球队,希望在这个伤痛时刻为周的家人筹款,用作丧葬费用,家人生活及子女教育。筹款目标为5万元,至周四下午已筹得近$23,444 。 详情可浏览网页 www.gofundme.com/f/condolences-to-xingyis-family (图:gofundme) T11 (文章来源:星岛综合)

别太累!研究指疲劳男性更易患心脏病

【加拿大都市网】欧洲一项新研究显示,极度疲劳的男性更容易患心脏病。这里的疲劳指的是过度疲劳、情绪低落和易怒。 这些发现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在线科学会议ESC Acute CardioVascular Care 2021上被提了出来。 “这被认为是对人们生活中难以处理的问题的一种回应,尤其是当人们长期暴露在心理压力源之下而又无法适应的时候。”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的Dmitriy Panov博士说道。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离婚和丧偶男性以及那些从未结过婚的男性中,心脏病风险增加尤为明显。 Panov解释说,这可能是因为独居意味着较少的社会支持。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大约650名参加了世卫组织国际合作项目的男性,他们的年龄在25岁到64岁之间。研究人员根据参与者的疲劳度对他们进行评估和分类——从没有疲劳、中度疲劳再到高度疲劳——然后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4年的随访。 与没有过度疲劳的男性相比,中度或高度疲劳的男性在五年内患心脏病风险要高出近3倍,即使是在10年以及14年后,患心脏病风险仍大约是不疲劳男性的2倍。 研究人员发现,总体而言,三分之二的男性感到极度疲劳,其中大约一半的人至少有中度的过度疲劳。他们还发现,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都有极度疲劳的迹象。 由于心脏病发作的潜在致命风险,Panov敦促人们更多地关注那些导致过度疲劳的因素,并减轻疲劳:“努力提高幸福感,减少家庭和工作中的压力,有助于减少疲劳。参与社区团体是增加社会支持和减少压力的一种方式。再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措施应该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ctvnews.ca/health/exhausted-men-more-likely-to-suffer-heart-attacks-study-finds-1.5346818) (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安省疫情下无法及时手术 35名心脏病人死亡

【星岛讯】安省卫生厅长叶丽雅(Christine Elliott)表示,医院网络估计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有35人因没有及时进行心脏心术而死亡。 叶丽雅表示,有关报告是由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公布。 为确保安省的医院有足够急症室服务,以应付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激增,数千项手术被迫推迟或取消。 叶丽雅表示,任何因为疫情而死亡,不论与疫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都是悲剧;她强调,在疫情期间,已挽救了数千条人命。 安省财政问责办公室(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Office,简称FAO)发表报告,指已经取消或推迟进行的手术达5.2万个,虽然可减轻医院的压力,但推迟做手术的时间越长,对病人的健康会越受影响。 (资料图片) T02

万锦推广健康生活 对抗高血压心脏病

万锦市府联同青年会及本地一连锁药房推出健康生活计划,以对抗高血压及心脏病。 加国高血压患者多达750万人,高血压是导致罹患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主因,鉴于加国长者人口比率较高,万锦市府联同青年会及本地一连锁药房,推出为期半年的健康生活计划,鼓励市民透过运动、饮食协调及辅导服务,为登记参与的高危人士发展一套健康生活模式,避免血压持续飙升。 万锦市府表示该为期半年的健康生活计划,由昨起进行,主要是鼓励市民食得健康、多做运动及保持心境平和,冀透过上述3点令血压得以降低;该计划会以6个月为期,透过不同讲座及咨询分享等,向参与者介绍如何透过运动、有营饮食,以及心理辅导服务,减低本身已是血压高人士,降低血压,避免因高血压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统筹此计划的心脏及中风基金会总监Erin Kim表示,该计划早前于大多伦多地区其他城市举办了6个星期,500名参与者当中,有90%人士成功完成首阶段,即个半月运动训练,跟随营养师餐单健康饮食,以及听从辅导人员所言令心境平和,当中有20%血压读数明显下降。 希望未来3年有7千人登记参与 在大多伦多地区有参与的城市,部分已进入第2及3阶段健康计划,现时又多了超过4,000人登记参加,她形容愈多人参与该计划,证明本国人对保持身体健康愈来愈重视。加国每年有逾95,000人死于中风及心血管疾病,超过一半本国高血压患者,是超过60岁及罹患高血压逾5年。 心脏及中风基金会表示,其实高达80%初期心脏病,或中风征状是可以避免的,基金会目标是在未来3年,有7,000名加国人士登记参与此健康生活计划。 基金会称参与人士必须40岁或以上,本身可以是高血压患者,或没有高血压问题,但想防患于未然人士;参与万锦市此计划人士,可获YMCA青年会两个月免费会籍作为做运动之用,连锁药房PC Optimum分数,一名网上健身教练咨询,10元Interac e-Transfer优惠奖励等。有兴趣登记参与人士,可登入heartstroke.ca/activate网站浏览及登记。 星岛日报记者

助眠药疑诱发心脏病 温市药厂吁暂停使用

  ■贝琳达(右)认为是助眠药导致丈夫杰米(左)突发心脏病。Global News

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险 教你怎样降心率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心脏病学子刊曾发表一项研究称,针对社区人群的观察结果显示,每分钟心率增快5次,心衰风险就增加13%,死亡风险增加13%,最适宜的心率是60次/分。         关于心率与死亡率,尤其是心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过去有过不少研究。例如2014年公布的、以随访严谨和数据完整著称的弗拉明翰研究,得出了“心率每增加11次/分,总死亡风险增加15%”的结论。可以肯定地说,心率越快、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越高。由于心脏的每次跳动,都会带来一次血流脉冲和血管的被动弹力舒缩,对全身的动脉都是一种冲击。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心跳次数越多,对动脉的损伤就越大,也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另外,心率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共同结果,心率增快可能是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儿茶酚胺激素分泌过多等各种病理过程的表现。这些因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等疾病形成中的重要机制。降低心率是最重要的治疗目标,研究已证实,使用药物将心衰病人的心率降低10次/分,3年内的死亡风险可下降11%。         特定人群如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尽量将心率控制在60次/分。广大健康人群,只要心率处于60~100次/分的正常范围,就没问题。同时,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增加有氧运动等,也有降低静息心率的作用,无论健康人还是心脑血管病人,都应坚持这样的生活方式。         心跳过快的七个原因         1.压力和焦虑。这些精神因素会造成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的释放,升高心率和血压。如能舒缓情绪,心跳过速的现象就会自行消失。可尝试放松,练习深呼吸、瑜伽和太极。         2.刺激性饮料。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等具有兴奋作用的物质会升高血压,加速心跳。美国梅奥诊所的心脏病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不要超过400毫克,大致相当于4杯咖啡。         3.脱水。脱水时,有效血容量会减小,引起血压降低,进而迫使心脏更为努力地工作,加速跳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喝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和矿物质。         4.缺觉。睡眠不足也会增加皮质醇激素的分泌量,导致心率和血压上升。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晚保证7~9个小时的优质睡眠。         5.疼痛。发表在《梅奥诊所学报》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急性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会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瞳孔扩张和血液中的皮质醇含量升高,治疗后心跳便会恢复正常。         6.怀孕。孕妇的心脏承受了更多的压力。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成果显示,到妊娠末期,子宫接受了母亲血液供应量的1/5,使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增加30%~50%,导致心跳加快。         7.甲状腺问题。甲状腺分泌的多种激素对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有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心率便会降低,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升高心率。若怀疑是甲状腺问题造成的心跳加速,应进行甲功五项检查。         11种方法有助降心率         1.锻炼:实现持续降低心率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锻炼。         2.保持水分:当身体脱水时,心脏必须更努力地工作以稳定血流。每天多喝无糖和无咖啡因的饮料,如水和凉茶。         3.限制咖啡因和尼古丁等兴奋剂的摄入量:兴奋剂会导致脱水,增加心脏的工作量。         4.限制酒精摄入:大多数酒精会使身体脱水。酒精也是一种毒素,身体必须更努力地加工和去除它。         5.健康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水果,蔬菜,瘦肉蛋白质,坚果和豆类的饮食可以帮助改善心脏的健康状况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富含抗氧化剂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和补充剂可以降低血压,使心脏更易于跳动。心脏健康的营养素包括:ω-3脂肪酸,鱼,瘦肉,坚果,谷物和豆类中比较多;酚(适量),茶,咖啡和红酒中比较多;维生素A,大多数绿叶蔬菜中比较多;膳食纤维,全谷物,坚果,豆类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中比较多;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和豆芽中比较多。         6.充足的睡眠:长期缺乏睡眠会给整个身体带来压力,包括心脏。大多数成年人每晚睡眠7至9小时。         7.保持健康的体重:额外的体重也会给身体和心脏带来压力。         8.减少或解决大量长期压力的来源:由工作,照顾家人或经济负担造成的压力都会使心脏和身体其他部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保持正常的节奏和流动。         9.寻求心理辅导或心理服务:创伤性的经历,悲伤和某些心理健康状况会对身体产生压力,并可能影响大脑化学,使人们难以应付日常活动和压力。         10.走到户外:研究表明,那些在大自然中度过更多时间的人,即使是在树林或公园散步的人,也往往比那些没去的人更快乐,更没有压力。         11.练习放松技巧:增强自我意识和正念的活动,例如冥想,在常规练习时有助于减轻压力。         老人要把心率当回事        ...

心脏停跳6天 10岁女童被救活

图为医院为女童换心手术现场。网上图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于5月底接诊一名10岁女童,这名患儿存在胸闷、气促、呕吐和低热等不适症状,经心电图检查后发现,这是一名严重心肌炎患儿,随后被收治进了该院重症监护室。在随后的一系列磁共振、超声等进一步详细检查后,医生诊断其极有可能患有爆发性心肌炎,同时心脏停跳了6天,在经历了20余天的医护人员的努力,这名女童如今不仅有了自主心跳,她的体力也在慢慢恢复中。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医生透露,爆发性心肌炎在医学界俗称“暴心”,是心肌炎中死亡率最高的杀手。入院后不久,这名女童各类检查指标在短时间内快速恶化,心律失常越加严重,心脏极有可能出现“罢工”。医院立即启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以维持孩子的血液循环与供氧,同时等待心功能的恢复。突然,女童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尽管女童靠着ECMO仍能维系生命,但其心脏再也不能重新搏动。 随后,医院请来了心脏移植经验丰富的长海医院专家进行共同会诊,一致得出结论:心脏移植是目前状况下唯一能够挽救女童生命的“活路”。 澎湃新闻报道,院方透露,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医院心血管、危重症医学、影像诊断、麻醉、护理等多个学科围绕着心脏移植紧急开展了多番讨论与推演,并形成相关报告……最终在得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获批下,得以开展心脏移植手术。 挽救女童的“供心”,最终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用电脑系统”分配得到,但“供心”在天津。6月3日,长海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5位医生组成的“取心”团队,立即赶赴天津。按照心脏移植的常规标准,“供心”一旦离开捐献者胸腔,必须在6小时内移植入受者体内,一场生死时速的战斗就此展开。 当日下午3时30分,取心手术在天津市一家医院紧张开展,经过低温保存,“供心”由绿色通道快速登上飞机。航班于当日傍晚抵达上海,在上海机场、救护转运等多方协作下,“供心”于晚上6时45分被送进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手术室。 当日晚上,来自长海医院的2位心脏移植外科专家以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等多学科合作的专家团队共同开展这场心脏移植手术。 经历了2个多小时手术,这名女童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电子萤幕上也传来了微弱的心跳声。又过了2个小时,这名女童最终有了正常的自主心跳。截至目前,经历了术后10余天的抗感染、抗排异、强营养等治疗支持,如今这名女童已经实现了术后呼吸机的撤离,体力在逐渐恢复。

电子烟调味剂有毒!加大患心脏病风险

吸食电子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虽然电子烟引致肺癌的风险较吸食真实香烟为低,但有研究指出,电子烟的调味剂存有毒性,会引致细胞发炎,不能制造新血或不能令伤口愈合,且患心脏病风险提高。 史丹福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Joseph Wu博士表示,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研究员将健康人体血管细胞作排列,并将细胞暴露于6种不同电子烟调味剂中,观察是否会产生任何影响。 研究员抽取刚吸食完电子烟的志愿者血液作研究,以及比较不吸烟及吸食普通香烟志愿者的血液。 研究指出,即使没有尼古丁,电子烟的调味剂,亦会引发血管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指肉桂(cinnamon)及薄荷(Menthol)味调味剂的毒性似乎最大;但整体而言,电子烟的调味剂,会引致细胞发炎,不能制造新血或不能令伤口愈合。 麻省大学的Jane Freedman博士警告,这样的小型实验,仍没法证实吸食电子烟真的有害,应该要进行安全测试;但她强调,即使电子烟没有烟雾,但仍有可能产生对健康不利的影响。 而最近一次有关心脏病的研究指出,吸食电子烟的人士,患有心脏病的风险,较不吸烟的人士为高。 Wu博士表示,虽然吸食电子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吸食电子烟不仅是年轻人的问题;他担心已患有心脏病的人士,可能认为从吸食真实烟草,转向吸食电子烟,已对身体有足够保护的错误想法。 (图片:Global News) T02

每天吃点这个 就能预防心脏病和肠癌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吃少量核桃可预防心脏病和肠癌。   该研究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安娜·霍舍尔教授发起。研究人员让18名健康的成年人每日分别摄入0克或42克(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推荐摄入量)核桃,每三周为一个阶段,共六周。除核桃外,参试者的饮食清单一致。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研究人员采集参试者的血液和排泄物样本,血液样本用于测量胆固醇、血糖和炎症水平,排泄物样本用于确定肠道细菌的构成。结果发现,连续六周每天吃核桃,可以明显减少胆汁酸生成,降低坏胆固醇水平。而胆汁酸过量可导致肠癌,坏胆固醇水平低则可减少心脏病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核桃中所含高纤维可促进肠道内好细菌的生长,尽管核桃的热量相对较高(每个核桃约含0.12千焦热量),但仅有80%会被吸收,肠道内的好细菌会消耗剩余的20%。此外,每天吃少量核桃的人体内产生的次级胆汁酸较少。不同于在肝脏内生成的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在肠道内生成。在结肠癌发病率较高的个体中,次级胆汁酸普遍较多。   新研究还发现,核桃可以增加肠道中三类菌群的水平:柔嫩梭菌、罗斯氏菌和梭菌。在动物实验中,这些菌群能够减少炎症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其视为潜在的益生菌。

小心!心脏病可能被这个触发

导致心脏病的因素很多,包括不健康饮食、缺乏锻炼、有心脏病家族史等,除此之外,美国《预防》杂志网站还总结了6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风险因素,提醒人们警惕。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心脏病专家尼采·戈德堡认为,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牛皮癣性关节炎)病史,那么你更有可能发作心脏病。怀孕期间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相对更高。   外界环境寒冷。美国加州橙县海岸纪念医院心脏和血管疾病研究所的心脏病专家桑吉夫·帕特尔解释说,气温明显降低之所以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是因为当天气寒冷时,身体会试图保存其核心区域的热量,不让热量“逃离”身体,包括动脉在内的身体血管会因此主动收缩,使管腔变得狭窄,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开始一种新的锻炼方案。坚持锻炼是值得提倡的,但要注意锻炼方法。如果你是个习惯久坐的人,直接进入高强度运动,很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因此需要做足准备工作,再慢慢开始。事实上,任何一种大的、突然的变化都会引发心脏病,老年人甚至可能由于过度性生活导致。   癌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和癌症间存在相关性。某些癌症治疗方法(如胸部放疗)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治疗癌症的药物,如阿霉素和赫塞汀也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空气质量差。长期暴露在恶劣空气中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此外,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差地区的人,外出活动的机会减少,也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可能。   腿部持续抽筋。平时腿抽筋,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如果每次在短距离行走时,你都会有抽筋感,坐下来有所缓解,可能说明这是外周动脉疾病(PAD)导致的。它意味着,你的血管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外周动脉狭窄和阻塞。若不及时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就可能在未来引发冠心病。

冬日这样做 赛过喝参汤!

图片来源:Pixabay 民间有句俗谚“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但其实晒太阳也有学问。 室外最好。选择清洁、平坦、干燥、周围绿化较好、空气流通、向阳且能避免强风吹袭的地方晒太阳最好。要注意避开沥青地,因为沥青升温时会散发出有毒物质,反而污染皮肤和不利于呼吸。在室内晒太阳必须打开门窗,以避免玻璃阻止紫外线通过。 防护到位。因紫外线必须和皮肤亲密接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要充分暴露。但为了避免晒伤,要注意暴露的部位:躯干部皮肤对日晒红斑的敏感性高于四肢,上肢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下肢,肢体屈侧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伸侧,头、面、颈部及手、足部对紫外线最不敏感。因此可以选择敏感性差的部位充分暴露,而敏感性高的部位适当涂抹防晒产品。戴墨镜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眼睛损伤。 因人而异。凡患有出血性疾病、较重的心脏病、尿毒症、活动性肺结核等严重疾病者不宜多晒太阳。此外,太阳辐射太强易引起白内障、光照性皮炎、结膜炎和热调节障碍,要特别加强预防。对患有佝偻病症状或平时从未服过鱼肝油和钙片的小孩,特别是营养不良或人工喂养儿,应先服一段时间的维生素D制剂,以防在晒太阳时突然发生抽风。 注意细节。晒太阳前不宜吃芥菜、雪菜、莴苣、螺、虾、蟹、蚌等光敏性食物,以免引起光敏性药疹或日光性皮炎。晒后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时间以上午9~11时、下午3~4时为宜,每次晒15~30分钟。晒太阳时若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应立即停止。 来源:广州日报

它正在腐蚀国民的健康 尤其是留学生和新移民

■■一些家长在子女上学后,也会感到寂寞。CBC   本报综合报道   有研究寂寞感对人类影响长达30年的学者指出,加拿大每5名国民就有一人因经常感觉寂寞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但长久被寂寞感困扰者,其危害犹如日抽15支烟般严重,对生理健康构成威胁,此类人士容易出现痴肥、高血压及心脏病慢性病症,学者称国民应重视这种心理问题,勿对此普遍状况掉以轻心。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研究寂寞感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问题长达30年的约克大学心理学者露嘉治(Ami Rokach)表示,长久以来心理学家都认同,寂寞感会引致心理健康出状况,她指出长期出现严重寂寞感人士,生理上也较一般心理较健康者为差,尤其易出现慢性病症。她指出,经常有严重寂寞感人士不单影响生活质素,对所有身边事物失去动力,也因为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令寿命减短,或受到长期病患纠缠。   会令人抑郁易发怒   严重寂寞感会令人感到抑郁、焦虑、情绪波动大及易发怒,长此下去,具有严重寂寞感人士容易透过疯狂进食,导致出现痴肥;或情绪波动与生话调适不当,而出现高血压、失眠及心脏病。   有进行相关研究的心理学家指出,长期饱受严重寂寞感困扰者,对其身体之祸害,犹如日抽15支香烟般的伤害,故认为长期寂寞感对身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加拿大统计局数字显示,约有28%民众属独居人士,并相信本国独居者只会有增无减。虽然独居者未必与遭寂寞感困扰人士挂钩,心理学家承认独居者,尤其独居长者或家人身在外地的独居者,被寂寞感煎熬的情况较普遍。   独居者较多寂寞感   学者指出,本国离婚率高,导致单亲家庭也多,单亲父亲或单亲母亲照顾子女之余,安静下来时感到没有倾诉对象,所有家中琐事及子女情况都需自行解决,令单亲父母感觉心力交瘁,寂寞感油然而生。   另外过于倚赖电子产品者,由于不懂如何与人沟通,当遇到问题或情绪不稳时,只懂得埋首在电子产品上,但问题并没有解决,结果只会愈感寂寞,形成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学者认为,不单国民本身要正视寂寞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政府也应加强资源分配,早日协助有需要者应对这类心理问题,否则只会加重加拿大医疗体系负担。   新移民和留学生 属寂寞感高危族 ■家和专业辅导中心总干事黄晓莹博士   家和专业辅导中心总干事黄晓莹博士(见图)形容,寂寞感并非是独居者“专利”,即使有家人同住也可经常感寂寞,当中以国际留学生及长者的寂寞感较易影响到心理健康。她表示,很多时受寂寞感煎熬者,未必能即时觉得这是问题,但待察觉时已病入膏肓。   她认为政府应多拨资源,帮助有需要者应对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黄博士表示,寂寞感对新移民来说,并非一时三刻就可解决的心理问题,新移民来到本国,尤其当他们面对如周末的严寒及多雪气候,他们未必有驾照,未必有汽车代步,未必立刻找到工作,少朋友及社交圈子狭窄,都是令新移民容易被寂寞感侵蚀的族群。   她指出独居人士若有正常社交生活,以及有亲友定时致电或探访,独居者也不一定有寂寞感;若与家人同住者缺乏家人理解、倾谈与沟通,亦可能受到寂寞感困扰。   长者独居 易陷寂寞   据她了解,长者的寂寞感或源于子女逐渐自组家庭,搬离父母家居,出现一众“空巢”长者;或长者的伴侣离世变成鳏寡人士,他们逗留家中,欠缺社交圈子,即使本身早已出现寂寞感影响心理健康也不自知,待察觉时寂寞感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甚为严重。   黄晓莹提到另一容易被寂寞感影响心理健康的群组,是在本国读书的留学生。   由于家人不在身边,刚来时未能融入教育体制内,加上能谈心的朋友寥寥无几,令留学生倍感孤寂,从而造成抑郁与情绪失控等问题。   有学者认为,政府应该早日正视国民心理健康问题,减轻医疗负担开支。   黄晓莹博士指出,虽然政府经常强调已认知精神及心理健康对国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多年以来帮助有需要国民进行心理及精神健康服务的社区机构,仍然严重缺乏相关资源,针对协助华裔心理健康服务的资源更加乏善足陈。   她认为政府对应此问题是可以做得更好,但一直都是“只闻楼梯响”而已。

病患呈年轻化趋势 保护脊椎需防这四个误区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国际脊椎矫正学联合会中国分会会长、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博士 董安立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手机、电脑的广泛运用,更多人选择以车代步、减少体力劳动,因此脊椎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有统计表明,我国腰椎病患者超过2亿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目前的12%。 人的脊椎结构非常复杂,一旦出现异常,其导致的不仅仅是颈椎病和腰椎病,还可以出现诸多看上去与脊椎毫不相关的内脏疾病,这些疾病涉及内、外、神经、内分泌、妇、儿、耳鼻喉、口腔、皮肤及眼科等上百种疾病。脊椎一旦异常,可以出现诸多看上去与脊椎毫不相关的内在疾病,因此现代人在看待脊柱健康的问题上也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腰疼就是椎间盘突出 腰疼不等于椎间盘突出,因为椎间盘里没有敏感的神经,突出本身并不疼,80%的突出是没有症状的,只有压迫到神经时才会沿着神经的走向串痛。临床发现,一半以上的腰疼患者被误诊。其实,判断是否为腰痛的办法很简单,一般根据疼痛的部位即可区分。如果疼痛的部位在系腰带部位之上,基本上可以判断为腰痛;如果疼的部位在系腰带部位之下,多数就是骨盆痛,如骨盆骶髂关节错位,只要将错位的髂骨或者骶骨发力复位,疼痛立减。即便真的是腰疼,也要从骨盆治起,因为骨盆是基座,腰是随着骨盆走的。 误区二:头晕和头痛是血管问题 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头晕和头痛,常常被认为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所致。事实上,不管是儿童的晕车,还是中老年人的头晕目眩,常常被当作耳石症、血压高、梅尼埃病、肾虚等,其实,绝大多数的头晕是寰椎(第一颈椎)不正所致,而大多数头痛则是枢椎(第二颈椎)不正所致。寰枢椎不正不仅容易引起头晕头痛,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脊椎病。 误区三:心脏病跟脊柱没有关系 临床上许多有明显心脏病症状的人,但一切相关体检指标都是阴性,被称为“X综合征”。很多患者经过矫正颈胸椎,相关症状便一一消除。原因很简单:胸1到胸6椎的交感神经是让心跳加快的,受到轻微压迫都会刺激交感神经,有可能引起心动过速,多发生在年轻人,常常被称之为青春期心动过速;年龄较大后,这种压迫加重,神经传导减弱,就会心动过缓,严重时会发生猝死。 误区四:脊柱侧弯症病因不明 女士当中的侧弯症患者约占女性人口的15%,男性占5%,但一般看法是“原因不明”,或“特发”。其实,脊柱侧弯的原因非常清楚,预防也很简单,只要婴儿期多爬、不要过早站立行走,少儿时期多运动,基本上就可以避免脊柱侧弯症的发生。 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兴起于美国,美国帕默医生(D.D.Palmer)于1895年正式将这种自然疗法命名为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目前脊骨神经医学已成为美国医学、保健类的第二大学科,全美有20所脊骨神经医学专科大学,10万名脊骨神经医学医生。在美国90%以上的颈椎、腰椎疼痛患者会去看整脊师,脊骨神经医学治疗也早已进入美国医保体系。 近些年脊骨神经医学从欧美传到亚洲,因为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无伤害的“绿色”治疗特色,很快在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流行。2004年12月,世卫组织脊骨神经医学会议上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脊骨神经医学基础培训安全指南》,为美式整脊提供了世界法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是关于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病症及其对整体健康影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疗。 脊骨神经医学治疗脊柱疾病不同于骨科和中医推拿,是以脊椎解剖学、生物力学、X线学为基础,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矫正方法。整脊医师对脊椎结构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并精准调整位移的脊椎骨,从而恢复脊椎正确的位置和神经功能,恢复脊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放松肌肉,解决疼痛,恢复肌肉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 来源:健康报网

肥胖伤身 腰粗伤心 这类人心脏病风险大!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张芳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 吕 筠 肥胖伤身,腰粗伤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吕筠及其同事的新研究再次证实,腰变粗(中心型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腰越粗,发生和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越高。 吕筠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外这些年一直有中心型肥胖与冠心病相关性的成果,但国内缺乏类似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我们从2004年开始,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队列,目前已经随访了10多年。这个研究数据可以用于验证中心型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否与国外结论一致。” 据介绍,该研究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的42万余成年人进行了分析,年龄为30~79岁。数据显示,平均随访9.1年期间,新发缺血性心脏病2.69万例,急性冠心病事件4320例,2787例死于缺血性心脏病。 在划分中心型肥胖状态后(即非中心型肥胖为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80厘米;中心型肥胖前期为男性腰围85~89.9厘米,女性80~84.9厘米;中心型肥胖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研究人员分析发现,与腰不粗的人(即非中心型肥胖)相比,腰粗的胖人腰围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就会分别增高16%、21%和26%;即使体重指数(BMI)属于正常,与腰不粗的人相比,腰粗的人(包括中心型肥胖前期和中心型肥胖)发生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研究同时显示,男性腰粗者冠心病发病风险比女性更高;腰粗的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发病和致死风险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吸烟会影响脂肪分布,更易让脂肪“爬”到腹部。 过多脂肪对健康不利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但脂肪分布位置不同,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也有不同。吕筠说,皮下脂肪和肌肉间脂肪对健康的损害通常不会非常大,真正危险的是脏器间脂肪,主要表现为腹部肥胖。本项研究虽然没有直接涉及中心型肥胖导致冠心病风险升高的原因,但过往研究认为,这可能与腹部脂肪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有关。 由于身体结构等的差异,亚洲人比欧美人更易发生腹部脂肪堆积,出现中心型肥胖。这也是为什么对欧美人而言正常的BMI值,会导致亚洲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吕筠特别提醒,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新陈代谢变慢,腰部会明显增粗,特别是人到中年,摄入量尚未减少,运动量却在降低,再加上代谢速度减慢,腰围增长幅度会更加显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自己的腰围,调整生活方式。 来源:生命时报

心脏好不好 捏捏脚踝就知道!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南京市第一医院 王 敏 心脏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大多数人认为到了中老年才需要去养心、护心。爱护心脏要从年轻时做起,通过日常检查身体表征,比如捏一捏脚踝,就可能发现疾病的潜在征兆,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人的脚踝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是脚部与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流经静脉回心血液。当心脏不能好好工作时,静脉血液就不能顺利回流,从而会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具体表现为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水肿症状。如果水肿的同时还伴有呼吸困难、心慌、一活动就累等症状,那么一定要当心,因为心脏很可能出了问题。 简便的检测方法就是用手指按压脚踝或小腿,手指松开后按压部位会呈凹陷状,如果凹陷不能立即恢复,须及时就医做下肢超声检查。 同时,每天不妨抽点时间做做踝关节运动,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保护心脏。具体方法是:站立旋踝,一脚站立,另一只脚旋转画圈,双脚交替进行,每次10分钟左右;交替踮脚:或者可以尝试两脚脚尖前的1/3脚掌着地,其余的2/3悬空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再踮起来再放下,如此每天重复20次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脚踝时切忌用力过大、过猛,以防踝关节软组织的损伤。 自测心脏年龄 有些人觉得自己还年轻,所以自己的心脏也很健康年轻,但实际上心脏年龄可能比生理年龄要老。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心脏到底几岁了。 首先静坐5分钟,测得每分钟脉搏数A;然后 连续做20个标准鞠躬(频率适中),测出脉搏数B;休息1分钟,再测脉搏数C。将三次脉搏数相加,用总和减去200,再除以10,即(A+B+C-200)/10,得数与标准对比,判断心脏的健康程度。 1、得数在0~3之间,表示心脏强壮; 2、得数在3~6之间,说明心脏状况良好; 3、在6~9之间,心脏状态一般,多加关注; 4、在9~12之间,心脏不是很健康,应关注心脏问题; 5、12以上,心脏状况堪忧,应尽快去医院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血压一路飙升 竟因保健品中暗藏…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陈辉 简文杨 今年55岁的张女士因为患有红斑狼疮长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由于她一直接受规范治疗,病情控制得很稳定,会按医生的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就在两个月前复查时,医生发现她的血压升高了,超出正常范围,而在此前,张女士的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也没有高血压的家族史。 接诊张女士的是风湿免疫科教授黄建林,他从各个方面帮张女士排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都没有找到“病根”所在。黄教授让张女士仔细回忆,在血压升高的这段时间,她有没有吃什么以前没有吃过的东西。张女士这才想起,就在几个月前她开始吃一个朋友推荐的一种保健品。 血压飙升,就是找不到原因。第二次就诊时,张女士把这个保健品带到了诊室。黄建林教授仔细阅读这个保健品的说明书,发现它的主要成分竟然是“盐”! 盐保健品能排毒养生?适合各种体质? 记者在网上搜索张女士正在吃的“某某某盐”保健品,这个产品的宣传号称能“排毒养生,调理身体酸碱度平衡,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告别酸性体质,调理糖尿病、痛风、肠胃病等多种疾病,适合各种提示的人吃!”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国人每日摄入食盐量仅仅是6克(普通矿泉水瓶一瓶盖约为4克)。记者查看了“某某某盐”保健品的成分表,每袋保健品至少含盐2克以上,按照保健品的宣传,每人最好每天吃2到3袋,按照这个量计算,一个人只吃这种保健品,摄入的盐就已经超标了。 关键是张女士为了效果好,还加倍服用这款保健品,难怪血压升高了。 真相是:盐吃多了,更易得高血压、心脏病…… 黄建林教授介绍,之所以会有6克这个的推荐量,是因为盐的过多摄入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这就是为何医学界一直呼吁“减盐行动”。研究发现,如盐摄入量减少一半,每年全国可减少脑卒中、心脏病、慢性肾脏病死亡50万人,广东可减少5万人。 此前有调查显示,一直以口味清淡著称的“老广”,每日盐摄入达到9克,也是超标的。如果再额外服用含盐保健品,那无异于雪上加霜。 来源:羊城晚报

胸部突感不适?用这个可以测出是不是心脏病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张健 日常生活中,当你突然感觉胸部不适,出现胸闷、憋气、压迫感、紧缩感等症状,如何能知道是否与心脏病相关?有一个小的试验可以帮上忙,医学上称作“硝酸甘油试验”。 发觉胸部不适时,可含用1~3片0.5毫克的硝酸甘油,观察5分钟,看胸部或胸部以外不适是否有所减轻,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出现了心肌缺血问题。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舌下含服,不可吞服。如果含用第一片硝酸甘油后,症状没有减轻、缓解或消失,可在5分钟后含用第二片,再观察5分钟,假如这片硝酸甘油起效,也证明胸痛症状与心脏病有关。否则,还可以用同样方法含服第三片,验证是否为心脏问题所致。如果三片硝酸甘油均未起效,可初步认定为心源性胸痛的概率很低,建议到医院排查其他原因。 需要提醒的是,该方法不是所有人都适用,过敏体质者不可应用硝酸甘油;患有青光眼的人不建议使用硝酸甘油;血压过低的患者(血压低于90/60 毫米汞柱),尤其是年轻女性,建议谨慎使用。因为硝酸甘油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敏感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降幅可达20~30毫米汞柱,易引发低血压风险。此外,服用硝酸甘油时最好坐下,以免因血压下降,造成跌倒意外。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