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倫多內港水域的水質出現超過公共安全標準的大腸桿菌。星報
昨日,據星報報道,民間環保組織Lake Ontario Waterkeepers(LOW)自籌資金,測試多倫多內陸港灣的水樣,發現該水域常規地含有超過公共安全標準的大腸桿菌。在最近幾周內,大腸桿菌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超出了聯邦行船標準的30多倍,以及超過了省級游泳標準的300倍。
環保專家湯友志博士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了多倫多內港大腸桿菌超標的成因。
首先,大腸桿菌是來自人類和動物的糞便,內港水域若出現大腸桿菌,便是來自生活污水排水管道。在西方的排水系統是分成生活污水排水管和雨雪水排水管,前者的污水要經過城市的污水處理廠才能排入江河,而後者的雨雪水則是通過管道直接排入江河。
環保專家湯友志博士
涉及基礎設施改造
那麼自然水域出現大腸桿菌的可能,一是大雨過後,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部分生活污水來不及處理就流入了水域,二是污水管道本身超負荷,特別是一些老舊的市內下水道,大雨過後可能出現生活污水與雨水的交匯,直接通過泄洪管道進入了水域。今年降雨量很大,而排水系統的能力設計都有上限,超過了就會出問題。
談到治理問題,他說這是一大難題,因為涉及基礎設施的改造,要花大錢,而在多倫多涉及花錢的問題很難做到。如果只是進行測試其實花錢並不多,只是要讓政府認識到有必要對此進行監測,也就是先證明這是一個高使用率的休閑場所,至少應滿足公眾的知情權。
家庭醫生劉秉純同時提醒公眾,大雨過後,湖水中的大腸桿菌會增多,從事水上運動的人士要多加註意,避免感染。
家庭醫生劉秉純
劉秉純表示,受到大腸桿菌感染的病患會出現上吐下瀉等腸胃炎的癥狀,如果癥狀不嚴重,可以自行在家休養及補充鹽水,如果癥狀嚴重就要及時就醫,到醫院輸鹽水,以免造成脫水。
他稱,大雨後地面垃圾也會被衝到湖中,因此水中的大腸桿菌會增多,一般情況下,雨過天晴後,在陽光的暴晒下,一兩天後會恢復正常水平,因此雨後不要在湖中游泳,更不要直接飲用湖水。如果不直接接觸湖水,則不會影響到船隻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