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飛人德格拉西在男子200米短跑摘金,可獲得2萬元獎金。加通社)
踏上奧運頒獎台的冠軍台階,對運動員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不過各國頒發給金牌選手的獎金卻大異其趣。
加拿大奧委會(The Canadian Olympic Committee)的運動員精英基金(Athlete Excellence Fund,簡稱AEF)向每名奪得金牌的選手提供2萬元獎金,銀牌1.5萬元,銅牌1萬元。這金額非但遠比不上金牌重賞高達171萬加元的格魯吉亞,更不及美國的一半,但總好過索性不發獎金的英國、瑞典和挪威。
反觀東南亞地區,對奪金選手都十分闊綽,新加坡(約92萬加元)、台灣(約92萬加元)和香港(約80萬加元)分別高踞獎金排行榜第二至四位。
中國獎金大起大落
中國給金牌選手的獎金近年大上大落,由2008年北京奧運的35萬元人民幣(約6.8萬加元),增至2012年倫敦奧運的50萬元人民幣(約9.7萬加元),上屆在里約奧運卻降至20萬(約3.9萬加元),一舉回落到2004年雅典奧運的水平。
除了官方發放的獎金外,金牌選手還有很多「實利」,剛為菲律賓奪得奧運第一金的女子舉重選手,除現金外,政府還送她兩所豪宅和終身免費機票。此外,很多團體也會給選手送上獎金和獎品,例如香港金牌劍擊選手張家朗獲林大輝中學基金送贈250萬港元;德國讓摘金選手終身免費喝啤酒,白俄羅斯獎勵任吃香腸,韓國豁免服兵役。
還有,像美國等國的金牌選手,一登龍門即成贊助商瘋搶獵物,從中獲得豐厚回報,相比起來,獎金僅小菜一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