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固定的“安全社交圈”难度越来越高。 星报资料图片)
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指,安省在今年6月宣布允许安全社交圈容纳最多10人。但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渐开放,人们的社交范围逐渐扩大,要想像以往那样保持10人以内固定的“安全社交圈”(social bubbles)难度越来越高。有专家指出,公共卫生部门应该对这一概念和政策进行重新评估。
安全社交圈即限制一定人数,组成一个固定的接触圈,假定在圈内的人都避免与圈外人发生密切接触,或接触时都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杜绝染病。在此前提之下,圈内人彼此之间可以不用保持安全距离及戴口罩。这种情况大多适用于同一家庭,或是有亲属关系的不同家庭之间。比如一对年轻夫妇带小孩的5口之家,与孩子的祖父母家庭,相互约定组成一个不超过10人的固定接触圈子。
现时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挑战。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登斯(Steve Joordens)表示,固定社交圈会给人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实际上这是在所有人保持居家隔离状态之下衍生的一个概念。当圈内人再不能保证只接触圈内人时,就难保圈内没有人感染病毒。这时安全圈的意义就不大了。

专家指或不再安全
他指这一概念特别不适用于年轻人。他们想要扩大交往,认识新人,不论是新朋友还是新恋人。“这令安全圈走向了其初衷的对立面。它原本应该是一个安全的空间。但现时不知道圈内是否有人感染病毒。如果有人将病毒带进圈内,它就不再安全。”
皇后大学流行病学教授伊文斯(Dr. Gerald Evans)亦指,安全圈内的人难以全部保持“纯粹”的人际接触,一定有人会经常与“圈外人”密切接触。这令安全圈内充满谜团。比如家长在居家隔离状态下可以尽量限制子女的社交圈。待9月开学之后则会面对巨大挑战。“孩子渴望社交,会变得难以控制。”
安全圈由10人扩至18,300人
一位有4名子女的全职妈妈计算后指,如果9月学童返学,她的4个小孩将前往4间不同学校,令全家接触外界的范围多4倍。这家的社交圈也会由原来的10到15人,一下子扩展到18,300人。而病毒是可以借由人际之间的接触,由一个安全圈传播到另一个安全圈的。
乔登斯指一个最令人焦虑的情况是,这些广泛接触外界的孩子是否要去探望祖父母。“如果你在一个圈子里,但是知道圈中其他人难以限制接触范围,从而会令圈内所有人有感染的风险。这种情况会造成许多令人不快的讨论和争论。”
此外,即使是在疫情高峰期,也并非所有在安全圈内的人都能够严肃对待、严格执行全部抗疫安全措施。况且一些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令自己和圈内其他人染病风险提高。“他们自己生活在安全圈里,自我感觉安全,然后参与一些行为,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令安全圈被打破。”星岛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