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設置在紐約時代廣場的新冠測試點標識。法新社
【加拿大都市網】全美新冠疫情爆發已經27個月,累計死亡人數突破100萬大關,數字在全球居首,和第二位的巴西相比多出足足30多萬人,目前平均每天的死亡人數仍維持在360人左右,情況令人憂慮。
綜合NBC及CNN報道,最近數周的疫情雖然有所放緩,但死亡數字依然慘重,現在的過百萬總數也遠超最初想像。對此,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及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所長默里(Christopher Murray)表示,雖然死亡人數已朝着這個方向進發多時,但事實仍然令人震驚,而且疫情結束也遙遙無期。白宮前任抗疫協調專員伯克斯(Deborah Birx)則說,南部各州應為夏季的疫潮做好準備,假期前後也需嚴陣以待,現在每次疫潮大約相隔4到6個月,意味着民眾感染後,自然免疫力在4到6個月後便會減弱。
結合人口基數計算的話,美國的新冠死亡比例在全球排名第18,排在首位的是秘魯。部分輿論質疑,聯邦政府從一開始就應對失策,特朗普政府淡化疫情,也需為此負責。紀錄顯示,2020年2月28日,也就是病毒已在亞洲等地傳播一段時間後,特朗普在南卡州的集會上依然宣稱,疫情只是民主黨的「新騙局」,偏偏到了翌日,華盛頓州發現全美首宗病例,現在100萬人因此喪生後,數字相當於全美第10大城市加州聖荷西的人口總數,和66萬人死亡的巴西相比,也多出1/3。
在過去2年來,疫苗爭議也越演越烈。賓州的17歲少年蒙特羅(Nico Montero)表示,父母一直拒絕讓他接種,因此他2月時只能前往費城,利用當地准許11歲以上孩子,可以獨立決定是否接種的規定而打針,最後消息登上了新聞。蒙特羅慨嘆,美國原本可為全球樹立榜樣,卻因無謂紛爭而失去良機。
西北大學的專家墨菲(Robert Murphy)也說,美國率先研發出疫苗,不少人都相信這個國家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偏偏有人不肯接種,白白浪費了資源。本身曾在洛杉磯擔任急症室職員的華人史蒂文.何(Steven Ho)則說,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CDC)的指引朝令夕改,導致公眾困惑,固然需要負上責任,但社會也因疫苗與口罩之爭付出了代價。隨後在大批醫護人員離職期間,史蒂文去年也辭去了醫院的工作。
研究曾經顯示,在疫情來襲前,每月約有3.2%的從業人員離職,但在2020年4月到2020年12月,也就是新冠肆虐期間,比例躍升至5.6%。勞工部的報告表示,與2020年2月相比,醫療界已經流失了近30萬名員工。
在染疫死亡的100萬人當中,超過一半的病例發生在拜登任內。CDC的數據縣市,在2021年4月到2021年12月期間的死者,超過80%沒有接種疫苗。截至今年2月,未接種人士死於新冠病毒的風險,是完全接種並補針者的20倍。墨菲表示,醫學界知道疫苗、口罩、社交距離、聚集人群管制等措施有效,執行的難度也並不大,但同胞似乎無法跟隨,現狀令人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