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當天坐車看望支持者。路透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4年前當選被稱為「黑天鵝事件」,執政期間雖然出現眾多爭議,甚至新冠疫情造成嚴重後果,但今年選舉依然奪得大量選票,使得世界上出現「美國民主已死」的聲音。但有學者認為,這次選舉恰好反映了選民的智慧及美國政治制度的完善,可以防止權力過度擴張。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戈特裡布(Stuart Gottlieb)在《國會山報》撰文,形容民主黨選前深信能奪回白宮和參院,結束共和黨的執政局面,因此黨內有人倡議在最高法院增設席位,擴大進步派大法官的影響力,同時將首都華盛頓和波多黎各升級為州,讓當地也有參院議事權,種種構思似乎希望「拯救美國民主」。然而最後的結果是,民主黨雖然拿下了白宮,但在參眾兩院都無法達到目標,不但無法成為參院多數黨,甚至在眾院流失多個席位,而且在幾乎每個州的地方政府都處於劣勢,考慮到州議會可以劃分國會選區,因此影響同樣深遠。
對於這個現象,戈特裡布形容「民主已死」的論調過於誇張,其實只是反映了美國奉行獨有的共和制度,一方面向特朗普路線說不,但也拒絕讓民主黨過度攬權。特朗普在位時雖然擁有總統權力,但礙於政治體制和民主制衡,多項政策都受到挑戰,他這次敗選後,國家將回到立國230年延續至今的傳統,也就是進行選舉,允許政黨競爭,同時讓朝野共同辯論國家未來的路向。
文章又表示,東西岸地區的國民傾向認同進步派立場,將特朗普崛起的原因歸咎於政治恐慌,而漠視了內陸保守地區的民意,同時犯下的另一個錯誤,以為共和黨內的反特朗普陣營會轉而支持自己的政策,因此貿然提出激進理念,最終遇到反彈。
戈特裡布認為,開國先驅制定憲法時設立的制度,就是為此而設,某一方權力過大時,另一方就會出現反制力量,因此在後特朗普時代,政治人物需要在不同派系間尋求共識,透過政治結盟擴大民意基礎。
戈特裡布(Stuart Gottlieb)在1999年至2003年間,曾在參議院擔任外交政策顧問,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國際事務和公共政策教授。 星島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