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商人帶着資金,在資本主義大本營振興建廠,並與美國工人階級鬥智斗勇。多麼魔幻的劇情,而它就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最近,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夫婦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在 Netflix 播出。該紀錄片講述了中國福耀玻璃老闆曹德旺到美國投資開廠後發生的種種故事。
《美國工廠》海報
曹德旺的工廠坐落於俄亥俄州的代頓市。2008年12月,通用汽車在這裡的工廠正式關閉,造成當地2000多名工人失業。2014年年底,曹德旺來到這裡接手舊工廠,開辦了福耀玻璃美國工廠。這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希望。
《美國工廠》的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
福耀集團在美國的工廠
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
曹德旺太有名了,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即使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
人們好奇一個中國人為啥非要到美國開廠子,而曹德旺最初的目的很明確賺錢。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曹德旺就已瞄準了美國市場。當時,他發現美國市場上玻璃的零售價格是自己賣給美國大批發商的好幾倍。於是,在美國建倉庫的想法出現在了曹德旺的腦中。
實幹型的曹德旺,有了想法就要付諸於行動,美國設廠的事情馬上被提上日程。為調查國外的投資環境,他讓團隊做了中美稅收比較分析,一張表分兩欄,中國繳什麼,美國繳什麼,對比差多少,一目了然。
身為商人,自然是在商言商。然而,他在美國開工廠的行為卻被人們看作是跑路。一時間,曹德旺跑路的新聞鋪天蓋地。
面對爭議,這位老人掰着手指頭給大家算賬:美國能源比中國便宜,天然氣價格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電費是國內三分之一,水費連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運輸成本低,賦稅還能省下一半,算起來總利潤會差40%。總的來說,在美國能多賺百分之十幾。
可當初口中的多賺百分之十幾,曹德旺用了好幾年時間才實現。
曹德旺曾公開提到過,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一千萬美元(1美元=7人民幣)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我才下手。
很長一段時間內,福耀在美國的發展以貿易為主。隨着中國製造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加上美國政府支持製造業迴流,福耀才選擇在美投資建廠。
2013年,福耀在美國的幾個州同時尋找80英畝以上的投資項目。當時,曹德旺接觸了好幾個州:俄亥俄、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喬治亞和密歇根。最終,俄亥俄州政府說:嗨,我們有一個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工廠,有上百英畝,你要不要來看看?
就這樣,1年後,由福耀投資的位於俄亥俄州代頓地區南部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國有限公司汽車玻璃工廠,在2014年10月正式竣工投產,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工廠。
福耀不僅是莫瑞恩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近年來美國獲得的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能獲得的優惠力度自然不同。福耀目前已經投入至少700百萬美金來引進機器、設備及生產玻璃的原材料等,建立了至少24條生產線。
曹德旺在美國辦工廠的事吸引了導演史蒂文博格納爾和朱莉婭賴克特。他們是代頓本地人,長期關注當地工業退潮和勞資關係等議題,曾跟蹤拍攝了通用汽車俄亥俄州代頓工廠倒閉關門的過程。
最初,曹德旺本打算邀請外部團隊拍攝一部宣傳片,但和兩位導演溝通後決定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並給予紀錄片足夠的自由,將公司高牆內的秘密公開。
於是,一部耗時3年、收集了長達1200個小時的素材、內容有關全球化並對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給予了很多關注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由此誕生。
主動放棄綠卡
作為商人,外國市場的低成本自然對曹德旺有着吸引力。但他也沒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
1994年,曹德旺獲得了美國綠卡,但到了2005年,他又拿着綠卡跑到美國大使館,說要把綠卡還了。那時候我發現,福耀將成為中國未來汽車玻璃的代名詞。移民不是大人物做的,是小人物做的,大人物真正有抱負,不能移民。
正因為有這樣的胸襟和氣魄,曹德旺才有了成功的基石。而這些都離不開他自小的家庭教育和奮鬥經歷。
1946年,曹德旺出生於福建省福清市。由於家裡貧困,他14歲就輟了學。不過從小苦大的曹德旺,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母親常常鼓勵他,要抬起頭,要微笑,要有骨氣,有志氣!父親教育他,人可以死,但信用不能死。
曹德旺一直銘記父母的話,這些對我以後做生意很管用。
年輕的時候,他四處謀生,放過牛,賣過煙絲,販過水果,修過單車30歲時,什麼生意都做過的曹德旺已經有了5萬元巨資。
1976年,福清市高山鎮成立了一家異形玻璃廠(福耀玻璃前身),曹德旺到廠里當了一名採購員。憑着吃苦耐勞的做事風格和得體的待人接物,他在短短几年內就將玻璃供銷做得有聲有色。
1983年,37歲的曹德旺承包了該玻璃廠,並立下軍令狀:一年上交6萬元。當時,沒人相信他能做到。但結果是,他通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人工資和工作效率,當年便實現盈利20萬元。
3年後,因不滿中國只能進口昂貴汽車玻璃的現實,曹德旺開始轉戰汽車玻璃。他以超低的價格一下子讓汽車維修廠家趨之若鶩,工廠投產半年就賺了70萬元!福清人終於服了:曹德旺會弄玻璃,更會印鈔票。
曹德旺的腰包鼓了,也招來了一些非議。
1986年,曹德旺被舉報貪污等問題。他直接去縣委攔住書記,自報家門:請讓我把高山玻璃廠的情況具體彙報一下。如果我做錯了什麼,您可以拿法律來處理我,我毫無怨言,但您不能製造冤假錯案,我這個人不接受道歉。
於是,他用不到20分鐘的時間,把廠里的情況跟縣委書記說了一遍。幾天後,曹德旺接到通知,要他去縣裡開會,他便帶上所有材料,針對自己所有的罪名做了一番說明,一口氣說了兩三個小時,然後甩手而去。
縣委肯定了曹德旺的成績。告他的人從縣裡告到市裡,從市裡告到省里,從省里又告到了北京,最終的結果依然是曹德旺沒有問題。因為這件事,曹德旺也更加堅定地相信最初的信念聽黨的話,嚴格按照政府的規章辦事;按章納稅;尊重所有官員,但保持平等距離;一起吃飯可以,但僅限於吃飯,絕不給官員送禮;如果有盈利分紅,除用於家庭和自身生活的費用之外,皆用於社會公益。
曾有媒體報道,曹德旺理解企業家的定義有三條:國家因你而強大,社會因你而進步,人民因你而富足,這才是企業家。
1987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曹德旺持續擴大經營規模,興建中外合資福建省耀華玻璃工業有限公司,這就是福耀集團的前身。他在股東大會上宣布:我預計一年能賺500萬!但股東們都覺得太不切實際。
4年後,福耀集團成為內地首家上市的民營企業,從此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如今,福耀集團已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汽車玻璃生產企業。它生產的汽車玻璃,取得了奧迪、大眾、賓利、奔馳等諸多國際知名汽車廠商的認證。
怕和恨什麼都解決不了
曹德旺生產的是玻璃,他的發家史也如玻璃一般透明。他曾說:我的企業是乾淨的,我掙的錢也是清白的。
2019年,曹德旺以22億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
錢賺得多了,新麻煩又找上了他。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一年,曹德旺便接連打了兩場官司。
先是加拿大國際貿易法院向包括福耀在內的中國汽車玻璃行業發起反傾銷調查。經過8個月的艱苦應訴,法院裁定來自中國的汽車玻璃在加拿大的銷售不構成侵害。這是我國入世後贏得的第一起反傾銷案。
沒多久,美國商務部也應幾家本國製造企業申請,對福耀進行反傾銷調查。作為民營企業的福耀,顯然不符合美國人拿了中國政府的補貼,再低價把產品拿到美國來傾銷的說法。為了反擊,曹德旺花費數百萬美元的律師費請來了全美國最好的律師,反過來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起訴美國商務部和幾家美國企業。
歷時4年,福耀終於勝訴並一戰成名,成為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並贏得勝利的中國企業。2006年美國時任商務部部長訪問中國時,還曾點名約見曹德旺。
曹德旺後來回憶說,感謝這些官司,不僅讓他代表中國在世界面前獲得尊嚴,也保證了企業的持續發展。之後,他還以個人名義在中國的一所大學成立了福耀反傾銷研究中心。
在不少中國企業面對國際競爭尚覺膽怯的時候,曹德旺做出了表率。反傾銷官司是一個貿易條約國唯一允許的行政保護手段,但是企業必須站出來講清楚。只有通過積極應對來解決,怕和恨什麼都解決不了。
2016年,曹德旺獲得玻璃行業國際最高獎鳳凰獎,成為46年來獲此榮譽的第一個中國人。一位玻璃行業從業人員說: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福耀,而曹德旺也改變了汽車玻璃行業的世界格局。
做產品做成玻璃大王,做企業做成行業龍頭老大,做人做成了明星企業家,這就是曹德旺的商海人生。
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背後,是中國企業家在當今經濟大浪潮下的冒險精神和勃勃野心。這條路註定曲折,規則、文化以及某些隱性的政治成本皆為障礙。而曹德旺正在用他自己的方法逐步解決問題,稱得上是中國企業全球化拓荒者的小小勝利。
未來,曹德旺還將面臨更多問題,也會繼續向世人講述他的美國往事。(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