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盲目让孩子避开高致敏食物 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都市报

▲培养儿童进食生果习惯,应由幼儿时开始。

现代家长对过敏症有所认识,知道有食物过敏、动物过敏、尘螨过敏等,照顾孩子时小心翼翼恐怕他们受致敏原侵袭,部分家长更会选择避开高致敏食物。

然而这种食物不能吃,那种食物又不能吃,儿童食物选择范围不断收窄,这就是对儿女好吗?儿科医生警告,过度戒吃,绝不是面对过敏症正确方法,更会提高过敏风险!

撰文:陈旭英 摄影:张恩伟

谭太的儿子18个月大,到今天仍然不敢给他试草莓。 “丈夫儿时有湿疹,亦有哮喘,虽然我没有任何过敏病,但当怀孕时已经担心日后儿子可能会遗传过敏症,所以饮食一直很小心。到儿子出生后,我都尽量让他吃得清一点,不要吃得太混杂,以免当中有些食物引发湿疹或哮喘。而丈夫正是因为吃士多啤梨而引发哮喘,所以暂时我都未敢给儿子吃草莓。

现时他仍年纪小,免疫力麻麻,容易病,我打算等他大一点,免疫力成熟一点,才给他慢慢试新食物。 ”谭太说。

儿童少吃蔬果三原因

方太这天带3个月大的轩轩到养和过敏病科中心,了解儿子是否有过敏问题。

“医生,我在怀孕前曾经患湿疹,幸好很快控制到。丈夫本身有哮喘底,对花粉过敏,我们都很担心轩轩可能遗传了我的过敏体质,不知道是否可以及早检查,让我们知道是否有问题,可以及早预防呢?”方太说。

医生为轩轩进行验血检查,发现多种食物都有阳性结果,然而医生解释,这不代表他一世都不能进食这些食物,亦不代表他一定是对这些食物有过敏。

养和医院过敏病科中心儿童免疫及传染病科专科陈伟明医生说,儿童进食蔬果不足不单是香港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欧美国家很多父母都投诉儿子进食蔬果不足,背后有很多原因。陈医生指出:“原因之一,是食物多选择,小朋友的味觉偏向喜欢浓味道、较甜或较香口的食物,由他们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有甜味又香口的食物。果汁方面会倾向选非新鲜榨取、含有添加糖、色素及人工味道的精制产品。

▲陈伟明医生说,有些父母因担心儿女而戒吃高致敏食物,其实不正确。

原因之二,是蔬果含有纤维,对儿童来说是果渣、菜渣,口感不佳,所以他们会倾向选择少渣的低纤蔬果。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较多人关注过敏症,经常捕风捉影以为儿女有过敏症,家长发现儿童进食部分蔬果后嘴边泛红因而担心,以为是过敏,再不敢让儿女进食这食物。 ”

陈医生提醒家长应小心面对这问题,但不要过分紧张。他看到不少家长一发觉儿童出现上述情况,便标签为食物过敏,“某食物一旦标签为过敏就戒吃。那么,会戒吃至何时?如之后发现另一种食物出现疑似过敏征状又戒吃,是否又要无限期戒吃?家长亦不知道答案。结果小朋友可以进食的食物种类愈来愈少,造成营养不均衡。”

标签过敏一世戒吃?

事实上,当儿童在年幼时不喜欢吃或戒吃某种食物,长大后变成饮食习惯,之后要改就很困难。

“小朋友在儿童时期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如一直没有吃,长大了才要他吃就较困难。
而更重要的是,当进食后出现疑似过敏征状,其实有很多个案是假过敏。 ”陈伟明医生说。

他举例,含较丰富果酸类生果如奇异果、草莓、柑橘类等,儿童进食后嘴边泛红或痕痒,这情况可能只是果酸刺激皮肤而造成,而不是真过敏。当医生向家长查询病历时,家长说不是每次进食后都出现同样情况。

研究确认早食更安全

陈医生说,如不是每次进食后都出现红、痕等征状,有时红有时不红,就属假过敏。
“现时有较多父母知道有过敏症,亦会向医护人员查询儿童进食某些食物是否会引起过敏。但当家长询问完,他们不放心,自行再要孩子戒吃额外食物,便有很大机会超出本身的真正需要。”陈医生说。

他解释,很多时家长“靠估”为孩子戒吃很多高致敏性食物,例如含较高组织胺的海鲜、贝壳类、含水杨酸食物。他们一直为孩子戒吃,但不知道何时应该去做测试。

“靠估戒,一定比实质需要戒多了!现时全球最新医学研究发现,如果儿童不是对某种食物过敏,但于幼儿时期便戒吃,到四五岁以为安全才开始进食,儿童对这食物的过敏风险以倍数上升。相反及早引入,可以减低过敏风险。”陈医生说。

他引述2015年发表的LEAP研究指出,4个月大开始进食含花生食物的婴幼儿,患上花生过敏机会减低八成。 2016年EAT研究更进一步发现,提早进食奶类、鸡蛋、花生、芝麻、鱼类、小麦等六种高致敏食物的婴幼儿,3岁前患上食物过敏的风险降低三倍。

陈医生续解释:“自2013年起,欧美等国家已陆续修改指引,建议婴幼儿及早引入固体食物,包括高致敏食物。而去年10月,亚太儿科过敏呼吸及免疫学会达成共识:不应延迟引进高致敏食物,当婴儿开始进食固体食物时,就应该加入高致敏食物。

▲儿童大多喜欢甜度高的水果,怕吃酸度高的水果。

采用适时进食的方法,在合适时间内循序渐进地引进高致敏食物,以建立婴幼儿对不同食物的耐受性,才是现时最有效预防过敏的方法。 ”

激发测试 确认过敏

所以他建议有过敏倾向的儿童,或父母有过敏病历的儿童,应及早安排做过敏测试,真正有食物过敏时才戒口,及应考虑更早开始引入不同类型的食物,减低过敏症形成风险。

现时父母都懂得在婴儿在六个月大时,开始引入固体食物,如有过敏倾向的,陈医生建议应在大约三四个月大时咨询过敏病科医生,进行过敏测试,4至6个月大便开始引入多元化食物。

他指出,抽血检验可以知道是否对某种食物过敏,但验血报告呈阳性,只代表有过敏倾向,并不是完全不能吃。像轩轩的过敏测试报告发现对花生及鸡蛋过敏,不代表是真过敏,陈医生安排轩轩接受食物激发测试,结果发现轩轩只是对这两种食物有不耐情况,只要进食不超过某个限量,并不会引发过敏征状。

现在有不少私营化验中心可以为儿童进行过敏测试,陈医生提醒家长,切勿一见到过敏测试数字高就戒食,这并不代表对这食物过敏,应见过敏科医生再进一步咨询。

养和医院高级营养师陈劲芝亦提醒家长勿为女儿过分戒吃,“很多妈妈一见BB不适就觉得由食物造成,有理无理先戒喂这食物,其实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不适。我们会建议来咨询的家长,列出BB可以进食、不能进食及未确定安全吃的食物种类,让我们作评估。”

轻松引入食物小贴士

养和医院高级营养师陈劲芝建议给婴幼儿引入食物时,可参考以下贴士:

先引入味道较清淡的蔬菜,每种食物可观察两至三天,例如先引入黄芽白,再引入其他蔬菜如菠菜、菜心。如先引入甜味水果,婴幼儿会倾向不爱吃蔬菜。蔬菜必须磨成糊状或婴儿可耐受的质地,以免造成梗塞风险。

多试几款菜才引入生果,同样亦是由淡至浓味,例如先引入雪梨,然后苹果。

将新食物与幼儿喜爱的食物放在一起,他们会感觉有安全感,愿意尝试新食物。

要准备多种类及不同颜色的食物,例如绿黄红,让他们有选择;如今次吃了甘笋,下次便收起甘笋,加入其他食物。

过程中切忌责骂,否则容易造成阴影,幼儿或或会将菜及责骂连在一起,以后都不吃。

每引入新食物时,给婴儿多次机会尝试,研究发现大约试10至15次才成功。

父母可与婴幼儿一同进食蔬果。

当幼儿较年长,可一齐去超市选购,尊重小朋友的选择,他们较愿意吃自己挑选的食物。

亦可以一齐烹调,提升他们的兴趣。

及早让身体认识食物

家长掌握适时为婴幼儿引入不同种类食物,包括高致敏食物吗?

养和医院去年进行一项有关父母为婴幼儿引进致敏食物的问卷调查,约430名受访者包括怀孕期及育有2岁以下幼童的父母接受调查,发现超过五成受访者或配偶曾有过敏病症,即一半受访者的子女均属于过敏高危或“易过敏”婴幼儿。在引进固体食物方面,逾七成半受访者在婴幼儿6至12个月时引进固体食物,约半成被访者延至婴幼儿12个月时才引进固体食物。

养和医院高级营养师陈劲芝指出调查更发现父母倾向延迟引入高致敏食物,“我们问即将生育的父母,打算何时喂高致敏食物给婴儿,例如海鲜、花生、鸡蛋、奶,及预计何时会完成上述食物,只有11.6%家长会在1岁内完成引入所有食物,即九成不会在1岁内完成;如家长及其家庭成员有过敏病史,只有5.2%会在1岁前引入所有食物,即九成半不会。

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他们会有较大兴趣进食。

由此可知,大部分家长会在幼儿1岁以后才引入所有高致敏食物,其实不符合现有指引。

“当婴幼儿愈容易过敏父母就愈惊,以为避免不吃便是最安全,但避免进食致敏原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法,愈避反而愈容易出事。现时科研指高风险食物更不应延迟进食,反而应早些让身体知道这是食物,不是外来敌人。”陈劲芝说。

在一般情况下,她建议家长在婴儿4至6个月大时逐渐引入固体食物,每种试两三日,确定没有任何过敏反应便可以加入另一种食物,如没有问题便再加另一种食物,如是者在1岁前尽量吃多种不同食物。婴幼儿在1岁前进食的食物种类愈多,6岁时患食物过敏或哮喘的风险愈低。

陈劲芝续指,婴幼儿如能多吃蔬菜水果,亦有助2岁前减低患有食物过敏的风险。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警告!加拿大女子服用“神奇”天然补品 含有大量隐藏成分

大片来了:一部在多伦多拍摄的好莱坞电影 很多熟悉的场景

10种让你疲倦的食物 10种提供能量的食物

视频:大多伦多团伙连续持枪劫车!青少年犯案停车场冲撞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