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父母为什么如此“狠毒”?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26岁华裔男子Li Tian Jia(译音:贾立天)涉嫌在士嘉堡家中弒父杀母。

据2016年3月3日加拿大都市网报道:

2016年3月3日又爆出北大学生杀母被通缉的新闻,通告称,今年2月14日,福州警方发现受害人谢天琴被人杀死在福州市晋安区桂山路172号某中学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住处内。经侦查,其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已畏罪潜逃。

为什么这么多的杀母案件出现?特此编发下文,以飨读者。

孩子对父母为什么如此“狠毒”?

斯特娜夫人说:“家庭应像古代歌词中所说的那样,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然而,无情的事实表明,家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暴力策源地,一个血腥的屠场,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亲人相残的事件却居然发生在父子、母子之间。为数众多尚带稚气的孩子无情地举起凶器,让自己的亲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1999年10月,武汉未满14岁的宝儿(化名)因父亲催促其上学,对着父亲头部连续砍了5斧头,此时父亲正在为他做早饭……

2001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因母亲给自己的压力太大,用榔头将母亲杀害,最后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

2002年2月24日,南宁市17岁的中学生袁某杀死父母……

2002年9月18日,哈尔滨市16岁少年许某又向自己的亲生母亲举起了菜刀……

2005年6月7日,就在全国867万人走进考场,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绝大多数的考生满怀憧憬,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和家人的理想和愿望。但是,也有人不希望参加高考,家在青海省西宁市某中学高三的秦某(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名。不过,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最后居然是以杀死母亲这种极端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

孩子怎么了,为什么呕心沥血养育的孩子怎么一个个成了灭绝人性的弑父杀母的刽子手?

有专家认为,这些惨剧的背后都能找到目前中国“问题”家庭教育的影子。所谓“问题”家庭教育,也就是存在“问题”或“不正确”的家庭教育。

有心理学家在金华市第四中学徐力杀死母亲后,曾经多次去看望他。经过交流,徐力告之,他在家里没有一点秘密,他写的日记放在桌子里,妈妈可以随便翻看,看着不顺眼就打骂他。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他和同学去溜冰了,他妈妈知道以后把他狠狠打了一顿,笤帚都打断了,以后他再也不写日记了。妈妈对他的希望就是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妈妈总是拿他的成绩跟别的孩子比较,说你怎么那么笨呢,别人能考前三名你怎么考不到,你是猪脑子啊。他说当时妈妈那种指责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哈尔滨市许某曾经在材料中写道“我以前是班上的班委,但母亲说会影响学习,让我辞去了班委的职务。初二的时候,我入了团。我曾经是学雷锋小组的成员,经常去一位孤独的老奶奶家打扫卫生、烧菜做饭。但母亲知道这事后,说这样会影响学习,不准我再去。在家里,母亲不要我帮她做任何事,只让我学习。”

秦某在后来对记者说道:“我其实很想上大学,但我担心考不上大学。我高一时还得过“优秀学生”奖,高二时是“学生进步”奖。但到了高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就下降了。在高考前的4次模拟考试中,我的成绩都没上大专线。高考时间越临近,我越担心参加高考考不上大学,后来一听到‘高考’两个字就害怕。父亲说考不上没事,但母亲却要求我必须考上。”

很显然,这些孩子都不坏,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负,而且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在期望成功。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希望获得一片自由的空间;在于父母的生活过程中,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在他们自认为长大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帮助父母、帮助别人分担一点忧愁。但事实上,孩子这时候,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极端不成熟的,他们有苦恼,他们有挫折,他们会危惧,当他们遇到苦难时,需要父母帮助;当他们渴望表现自己时,希望赢得父母的赞赏;当他们有自己的秘密时,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然而,在我们的父母心目中,让孩子吃好、穿好,然后读好书,考上大学,就是他们对孩子的全部。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关注过多,而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却忽略不管。现实社会总是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孩子;以能否考试大学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志。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父母的全部精力都用来督促孩子的学习。在这种长期学习压力的逼迫下,孩子一旦遇到困难,从父母那里难以得到帮助,反而受到责难的时候,青春期潜伏的那种暴力心态往往会象火山一样喷发出来,这就是子女弑杀父母的深层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其说是子女弑杀了父母,不如说是父母逼迫子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所以要救救孩子,更要救救我们家长!

如何预防和防止频频出现的弑杀父母的事件,有关专家认为:首先,作好父母子女的减压工作。由于孩子是唯一的,因此独生子女家长的压力是很大的,社会保障系统的不完善,使父母对子女寄予着厚望。而孩子由于在父母及周围环境的长期期望下,本身也存在着极大的压力,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一般也很高,但又找不到减轻压力的方法。因此父母子女都要学会减轻压力。其次,增加沟通时间,注重家庭的亲密度。父母要多以鼓励、理解、尊重的方式与子女谈心,子女要把自己的压力、想法、期望主动向父母诉说。第三,要建立父母–子女互相学习的家庭环境。建立父母–子女良性的互动关系是维持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关键,在相互学习的氛围里,家庭的亲密程度和凝聚力也大为增强,家庭就成为社会的稳定器而不是震荡源。( 来源:腾讯教育 梁龙)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