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父母為什麼如此「狠毒」?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26歲華裔男子Li Tian Jia(譯音:賈立天)涉嫌在士嘉堡家中弒父殺母。

據2016年3月3日加拿大都市網報道:

2016年3月3日又爆出北大學生殺母被通緝的新聞,通告稱,今年2月14日,福州警方發現受害人謝天琴被人殺死在福州市晉安區桂山路172號某中學教職工宿舍5座102單元住處內。經偵查,其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現已畏罪潛逃。

為什麼這麼多的殺母案件出現?特此編髮下文,以饗讀者。

孩子對父母為什麼如此「狠毒」?

斯特娜夫人說:「家庭應像古代歌詞中所說的那樣,對孩子來說應該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然而,無情的事實表明,家庭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一個不可忽視的暴力策源地,一個血腥的屠場,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親人相殘的事件卻居然發生在父子、母子之間。為數眾多尚帶稚氣的孩子無情地舉起兇器,讓自己的親人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1999年10月,武漢未滿14歲的寶兒(化名)因父親催促其上學,對着父親頭部連續砍了5斧頭,此時父親正在為他做早飯……

2001年1月17日,浙江省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學生徐力,因母親給自己的壓力太大,用榔頭將母親殺害,最後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

2002年2月24日,南寧市17歲的中學生袁某殺死父母……

2002年9月18日,哈爾濱市16歲少年許某又向自己的親生母親舉起了菜刀……

2005年6月7日,就在全國867萬人走進考場,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高考。絕大多數的考生滿懷憧憬,希望通過高考實現自己和家人的理想和願望。但是,也有人不希望參加高考,家在青海省西寧市某中學高三的秦某(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名。不過,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最後居然是以殺死母親這種極端的方式實現了這一「目標」。

孩子怎麼了,為什麼嘔心瀝血養育的孩子怎麼一個個成了滅絕人性的弒父殺母的劊子手?

有專家認為,這些慘劇的背後都能找到目前中國「問題」家庭教育的影子。所謂「問題」家庭教育,也就是存在「問題」或「不正確」的家庭教育。

有心理學家在金華市第四中學徐力殺死母親後,曾經多次去看望他。經過交流,徐力告之,他在家裡沒有一點秘密,他寫的日記放在桌子里,媽媽可以隨便翻看,看着不順眼就打罵他。有一次他在日記中寫道,他和同學去溜冰了,他媽媽知道以後把他狠狠打了一頓,笤帚都打斷了,以後他再也不寫日記了。媽媽對他的希望就是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媽媽總是拿他的成績跟別的孩子比較,說你怎麼那麼笨呢,別人能考前三名你怎麼考不到,你是豬腦子啊。他說當時媽媽那種指責嚴重傷害了他的自尊心。

哈爾濱市許某曾經在材料中寫道「我以前是班上的班委,但母親說會影響學習,讓我辭去了班委的職務。初二的時候,我入了團。我曾經是學雷鋒小組的成員,經常去一位孤獨的老奶奶家打掃衛生、燒菜做飯。但母親知道這事後,說這樣會影響學習,不准我再去。在家裡,母親不要我幫她做任何事,只讓我學習。」

秦某在後來對記者說道:「我其實很想上大學,但我擔心考不上大學。我高一時還得過「優秀學生」獎,高二時是「學生進步」獎。但到了高三,各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成績就下降了。在高考前的4次模擬考試中,我的成績都沒上大專線。高考時間越臨近,我越擔心參加高考考不上大學,後來一聽到『高考』兩個字就害怕。父親說考不上沒事,但母親卻要求我必須考上。」

很顯然,這些孩子都不壞,他們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負,而且他們也一直在努力,在期望成功。但是,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希望獲得一片自由的空間;在於父母的生活過程中,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在他們自認為長大的時候,他們希望能幫助父母、幫助別人分擔一點憂愁。但事實上,孩子這時候,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是極端不成熟的,他們有苦惱,他們有挫折,他們會危懼,當他們遇到苦難時,需要父母幫助;當他們渴望表現自己時,希望贏得父母的讚賞;當他們有自己的秘密時,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然而,在我們的父母心目中,讓孩子吃好、穿好,然後讀好書,考上大學,就是他們對孩子的全部。因此,父母對孩子的物質需求關注過多,而對孩子的心理變化卻忽略不管。現實社會總是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孩子;以能否考試大學作為學習是否成功的標誌。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父母的全部精力都用來督促孩子的學習。在這種長期學習壓力的逼迫下,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從父母那裡難以得到幫助,反而受到責難的時候,青春期潛伏的那種暴力心態往往會象火山一樣噴發出來,這就是子女弒殺父母的深層原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其說是子女弒殺了父母,不如說是父母逼迫子女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所以要救救孩子,更要救救我們家長!

如何預防和防止頻頻出現的弒殺父母的事件,有關專家認為:首先,作好父母子女的減壓工作。由於孩子是唯一的,因此獨生子女家長的壓力是很大的,社會保障系統的不完善,使父母對子女寄予着厚望。而孩子由於在父母及周圍環境的長期期望下,本身也存在着極大的壓力,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一般也很高,但又找不到減輕壓力的方法。因此父母子女都要學會減輕壓力。其次,增加溝通時間,注重家庭的親密度。父母要多以鼓勵、理解、尊重的方式與子女談心,子女要把自己的壓力、想法、期望主動向父母訴說。第三,要建立父母–子女互相學習的家庭環境。建立父母–子女良性的互動關係是維持和諧的家庭氛圍的關鍵,在相互學習的氛圍里,家庭的親密程度和凝聚力也大為增強,家庭就成為社會的穩定器而不是震蕩源。( 來源:騰訊教育 梁龍)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