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女儿派

作者:鹿角姐姐

有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中國父母這一生,都有着操不完的心。

其中操心操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

我有一個朋友昕昕,不惜辭去公司一把手位置,回家做了全職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殫精竭慮,付出一切,可孩子不開竅,成績一直在下游拍徘徊。

她親自上陣輔導孩子寫作業,但孩子可以磨磨蹭蹭地寫到11、12點;

她下血本報了很多輔導班,可孩子就是學不進去;

她精心設計了很多獎勵方式,但是收效甚微……

一說到孩子學習,她就特別的難過:「說不在意孩子成績,讓她快樂成長的都是假的,我在意的要死!」

雖然很殘忍,但是我想告訴她的是:你的付出,99%都是沒用的。

孩子的成績到底跟什麼有關?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長期跟蹤研究。

研究調查了一千所學校里兩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最終,出現了一個顛覆常識,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

先列出8個相關因素:

小孩擁有高學歷父母

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及經濟地位

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

小孩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小孩在家裏面有很多書籍(父母看的)

小孩的父母每天給他們讀書

研究發現,有4個因素與孩子後來的考試分數高度關聯,而剩下那4個因素毫無影響。

大家可以先猜猜,哪些和孩子成績有關,哪些無關?

有關:小孩擁有高學歷的父母

無關: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學歷高,孩子成績優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畢竟他們很看重教育,智商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較高。

但是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影響。這個結果對於那些為了孩子的學業選擇隱忍的父母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

想先說一個故事。

著名作家池莉曾經老公吵得不可開交,所受屈辱數不勝數,她斷定自己的婚姻已然失敗。

「婚姻本身,沒什麼可以多說的,可以簡單歸結到一個字:緣。緣分盡了就是盡了。但是婚姻一旦涉及孩子,那就是一個字,萬個字,無數個字也難以排解的矛盾和艱難了。」

為了孩子,她選擇忍耐,和丈夫簽訂了離婚協議,同室但分居。

就這樣,撐到孩子初中畢業那一天。池莉覺得可以向孩子坦白了,話還沒說完,就被女兒打斷。

「其實早就知道了,我上初中不久就在書櫃里看到了你們的協議書。

我沒有告訴你,是因為你們一定是擔心我學習分心,擔心我像別的孩子那樣鬧彆扭,既然這樣,那我就成全你們的苦心吧。」

原來懂事的她在父母面前裝了四年的「無知」。

聊天時,女兒還反過來安慰起了池莉,如果婚姻不和諧,離婚對大家都好。

後來,池莉的女兒考入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成為了克林頓、曼德拉的校友。你會發現,父母的離婚對孩子的成績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為了孩子的學業,努力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庭,這成為很多父母所堅持的偏執。

其實你們相不相愛,孩子最知道。

就像我鄰居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為了她假裝恩愛的時候,突然不吃不喝不去上學了。

有時候,光堅持形式上的完整,而喪失了溫情,其實是最傷孩子的婚姻姿勢。

有關: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

無關:小孩的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魔鬼經濟學》一書中說過這麼一段話:

「假如一名婦女30歲之後才要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學校成績好的概率會較高。這樣的母親往往是想接受高等教育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換算到中國,也是如此,晚婚晚育的好處,我們聽過太多,只不過中國晚婚晚育的年齡會比國外要早一些而已。

研究表明,26—28歲是女性生育的黃金時間,生的孩子也會更健康,更聰明。

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可達109.29。

與此同時呢,母親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都辭職在家不工作,對成績毫無幫助。

這真是扎了全職媽媽的心啊!我們犧牲自己,付出一切,竟然對孩子的成績一點用都沒有!

有部韓劇說:「孩子的成績,取決於爸爸的經濟實力和媽媽的情報能力。」

媽媽的情報能力,就在於每天了解大量的養育信息和大力搜羅好的興趣班和培訓班,為孩子規劃一個孩子將來。

而全職媽媽的情報能力,絕對是一流的。

武漢的一位爸爸在網上講述了一段心酸育兒經歷:「自從孩子出生,我妻子就辭職在家專心帶孩子。

在我的記憶中,兒子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就被他媽媽逼着上培優班,從沒有過周末。

6年來,妻子把他送進的「培優班」不下30個。

早晨6點走,在公共汽車上,妻子一手端飯,一手拿水,解決掉早餐,就去培訓班了。

晚上9點下課回家,兒子還要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12點才能休息。

有一次兒子對我說,他在學校課堂上哈欠連天,培訓班的作業已讓他筋疲力盡了,哪還有心思去聽老師的講課?

他人坐在課堂上,眼前看到的只是一個幻影。

而他母親付出這麼多,產生了自我感動,每次都跟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啊!」

然而,兒子因為精神壓力過大,白頭髮越來越多,更諷刺的是,成績沒啥好轉,還產生了厭學情。」

承認吧,那些年我們費盡心思的陪伴和苦心鑽研的教育技巧,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幫助。

有關: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無關: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公布,高考狀元出爐了,沒什麼意外,狀元大多依舊家庭殷實,家境優渥。

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軒昂說:「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不得不承認,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可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把一些人遠遠甩在身後。

而父母的不努力,不上進,可能就會讓孩子被別人遠遠甩在身後,不止一條街。

正如作家王耳朵所說:

「你不儘力打拚和賺錢,就無法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

你沒有好的學歷,就不會提前告訴孩子讀書的重要性;

你不懂得教育是一個過程,就永遠培育不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但是,孩子的成績卻與是否搬入條件較好的小區無關。

搬到好小區,甚至學區房就能讓孩子成績更好?洗洗睡吧,這只是你一廂情願的表面現象。

正如換了好鞋不會跳得更高,是一樣的道理。

有關:家中藏書多

無關: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家中藏書多就可以讓孩子成績變好?有點扯吧? 其實細想,發現很有道理。

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個愛讀書的人,家裡有很多藏書,就算你沒有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你每天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他們認字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讀書,成績也不會讓你擔心。

如果你的最大愛好是玩手機打遊戲打麻將,家裡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兩口子討論的都是哪個劇好看,哪個遊戲好玩,誰的牌技好。

就算你每天晚飯後堅持給孩子讀上一小時的書,小孩子對書的興趣也不會比對手機,遊戲,麻將大。

因為對他來說,手機,遊戲,麻將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不是書。那孩子就不會喜歡看書,成績自然不會如你所想的那樣好。

之前聽過一句話:「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6-12歲階段,是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那這個孩子的天賦就會被餓死,更別提成績了。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

「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父母學歷,經濟社會地位,家中藏書多少還是母親的生育年齡,說的都是父母本身的特點,即「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

而保持家庭完整,母親放棄工作,搬到更好的小區,費心為孩子讀書,說的都是父母的行為,即「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

而以上的全部事實表明: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重要的話,說三遍。

這個結論的意義遠比看上去深刻得多。

與其為孩子,學會在婚姻里隱忍,不妨解脫自己,也解脫孩子;

與其為孩子的成績殫精竭慮,不妨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身上押注,傾注全部了心血,而放棄了自我成長和追求。

與其逼孩子看書,監督孩子寫作業,不妨先逼自己一把,以身作則,用環境影響孩子。

記住,還是那句老話,育兒先育己,要不然你的付出,99%是無用的。

茲心批註:

(1)教育家杜威說過:「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了。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生命哺育生命,努力做成長型父母,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孩子成長的同時,自己也學會了成長。

(2)父母的付出,當然是有用的,只是要用在對的地方,用在真正利於孩子長遠發展的地方。所謂因材施教,首先你要有眼光了解和分辨手中的材料,才能把握施教的方向,不至於揠苗助長。所以做父母的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循循善誘,才是最正確育子之道。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视频:大多伦多团伙连续持枪劫车!青少年犯案停车场冲撞车辆!

加拿大油价飙升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痛苦?

警告!加拿大女子服用“神奇”天然补品 含有大量隐藏成分

大统华等华人西人超市最新FLYER!蹄膀鸡蛋鲍鱼特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