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華裔女性移民的買房故事(下)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都市地产
A woman with smartphone standing in an open door, text messaging for Gerry Hyman col. Condo Law, for homes & condos, jane vdv Uploaded by: jane vdv

2018年是加拿大女性擁有投票權的第100周年,也是以#metoo為首的全球女權主義運動頗為激進的一年。2018年留下很多值得思考和回憶的女性話題,而星島《都市地產》要帶領大家走入生於不同年代的華裔有房族女性群體。作為不同年齡段的移民女性,擁有房產是否就擁有了安全感?移民和購置房產有必然聯繫嗎?華裔女性是基於什麼原因,要在加拿大最貴的城市買房?這一年樓市變化都對她們產生了什麼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們的買房故事吧!

上周我們講述了分別生於90年代和80年代的兩位女性移民的買房故事,本期接着介紹70年代和60年代的兩位女性移民的故事。

70後女性:接連換房終買獨立屋

生於1970年後的N女士是2005年移民到多倫多的。在面對記者時,她認為自己的經歷代表了很一大部分人。「作為獨立屋持有者,這些年只能不斷換房,但不能同時擁有幾個物業。」

N女士剛移民來多倫多時並沒有買房。「從國內出來時,沒趕上中國的蓬勃發展。國內房產沒有房改或者拆遷,沒拿到什麼補貼。生於70年代的移民,出國相對不易,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態。我們這代也不是家裡的獨生子,家庭狀況不是特別好。現在每個出國的孩子家裡條件都不會差到哪裡去。我們那時不是家庭條件好的才出國,狀況和現在不一樣。我們這代人要靠自己拼搏去攢首付。」

70後N女士來到加拿大後購買的第一個物業(N女士提供)

2009年,N女士還是單身。用所有積蓄作為首付買了一個售價30餘萬位於404高速和Sheppard的condo樓花。「當時30幾萬也不是個小數目。我決定買樓花,是因為幾年以後才交接,不用一下投入一大筆錢。房子交接時已經是2012年了。後來我賣掉了這個condo。甭管賺了多少錢,我自己在樓花買賣中受益了。那時候不像現在condo會有很大的jump,但我確實是賺了。」

後來她生活穩定下來,步入婚姻。「我和老公一起買的第一個婚房是位於奧羅拉的鎮屋,當時大概38萬。那時候市場還沒有完全炒起來。2009年後到2017年買房子的,價格都是向上走的。那個鎮屋現在已經有50-60萬的價格了。隨着孩子出生長大,我們把鎮屋賣了,換了獨立屋。這一路走來不是為了炒房,純是為了兒子的生活空間能大些。」

N女士毫不猶豫地對記者表示,華人文化傳統就是熱衷於買房。但通過房產獲得安全感這件事,她卻不認為是絕對的。「對於我來說,現在的男女真的很平等(pretty even)。我沒有覺得一個房子讓我safe,因為當你的家庭關係真的不好時,說不好聽的最後房子還是要分。不是因為有房子才讓我有安全感,而是女性不論在職場也好、生活中也罷,自主、獨立、自我提升、和社會保有連接、自強才能讓你有安全感,而不是擁有房子。」

N女士認為,作為70後無法和年輕移民相比。「我的情況與土豪以及年輕移民非常不同。年輕人,父母都給他們準備好了許多東西。如今很多年輕人結婚,首付款都不用着急,兩個人只想怎麼還貸。在房價高企的今天,首付也不是一點點錢。不像我們最開始來的時候,二三十萬、三四十萬可以買套房。現在三四十萬就是一個首付款而已。你要我們這些早早移民來的去哪裡存?」

也正是因為如此,她表示自己只能不斷地換房,而不能同時擁有幾個物業。「當然生活是越來越好,所以我們還能換得起,越住越好。但我們不是有大筆資金的人。為什麼會選擇換房而不是從一個家搬到另一個家,把之前的家作為second property?因為條件不允許。必須把這個房子里的錢挪出來才能去買第二個房。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當時應該咬咬牙,要留住、守住以前的房子。但是當時情形是不一樣的。而且誰都不能夠預見以後的市場會是什麼樣。」

提及是否覺得移民和買房有必然聯繫,她給出肯定的答覆。「這個關係很清楚。移民到這裡來,中國人的傳統還是要有個自己的家。我們還沒有到老外那種一輩子可以租房子的境界,這和我們的文化息息相關。」

回顧2018年的數次加息,N女士坦言會覺得有壓力,並會為此控制日常開銷。「還是那句話,我們不是家底豐厚型的家庭。我的初衷也會想為了應對加息而努力賺錢,但錢不是說賺就能賺的。我是個比較保守的人。我會努力,但如果這時不能達到如我所願的狀態,我勢必要把生活收緊一點。有孩子後考慮的會多一些。」

60後女性:後悔買房買晚了

2008年一家三口移民來多倫多的邢阿姨一家,居住在位於萬錦市的鎮屋中。2013年成為有房一族的她,看着目前大多地區的鎮屋價格下跌,卻表示沒有任何壓力。「對於我來說,房價漲和不漲,對我壓力都不大。房子既然是個商品,長期來講會漲。因為我是自住,就這一套房,漲不了會賣,跌了也沒辦法,也不會覺得身家少了。因為還沒賣,這一刻的錢都不是真的錢。」

作為60後,邢阿姨表示自己一家人是白手起家來到加拿大,最初並沒有打算買房。「當時想過把國內的房子賣掉在這邊買房。但有個朋友勸我說,作為技術移民剛來這裡,不要因為供房給老公太大壓力。

買房以後,人就束縛住了,租房可以隨時走。那時候趕上經濟危機,我們來的時候就帶了1萬加幣,還沒決定要留在這裡還是回國。所以一開始根本沒想要買房。」

至於是什麼讓邢阿姨決定加入有房一族,她表示原因極其簡單。「當時我們的房東裝修,生活被打亂了。裝修搞得非常亂,難以再住下去。剛好我女兒從滑鐵盧大學畢業,回到多倫多生活。我就想那就買房吧。從決定買房到住進去,我們就用了1個月時間,特別快。2013年買的時候42萬餘元。現在看,房價跌了,但到今年夏天的時候看鄰居也大概可賣到67萬左右。」

60後邢阿姨家的鎮屋外景(本報記者攝)

即便已經成為房東,她還是頗為懷念租房的日子。「當時我們住在Finch和Victoria Park附近的後複式中,兩間房租金才900多,房子也大,通往後花園。我們2008年來加拿大,到現在10年時間,只搬過兩次家。那時候作為新移民,生活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後來買了房,覺得心能靜下來了。生活按部就班了。」

至於加息後的還貸壓力,邢阿姨顯得非常坦然。「我感覺有個穩定工作,還是自住房,受的影響不大,至少心理上影響不大。如果是投資或者炒房,那就另說。現在我家每月還貸數目是比原來多了些。以往幾年,最低的時候一個月1400多,現在是最高的時候一個月1600多。如果持續一直這麼加下去,肯定會覺得壓力大。但就現在來看,壓力只有一點。」

邢阿姨表自己沒有後悔買房,因為即便房價跌,現在賣掉至少還能賺20萬。「但是後悔過我買晚了。2008年剛來那會不但房價便宜,首付也少。那時候5%就可以買房。在當時60多萬可以在萬錦賣很大的獨立屋。」

除此之外,邢阿姨並不認為移民和買房有必然聯繫。「我有朋友到現在一直在租房。他們覺得租房省心,什麼都不用管,利息也不用算,住得不好再重新租。因此我認為兩者沒有必然聯繫。」

提及擁有房產以後精神上是否擁有安全感,她表示肯定。「能感覺到這是你的家了。不論走到什麼時候、走去哪裡,都會掛着。」

邢阿姨總結道,「我們剛來的時候,老公因為工作原因,還想要再回國。後來我說,女兒在這裡,父母在跟前就不一樣。我不喜歡分居兩地。我認為一家人要在一起,不管租房還是買房,影響不大。」

以60後母親的身份,邢阿姨認為,現如今單身或未婚女性,應以量力而行的心態來看待購買房產。「我覺得當你經濟能力到了,未婚也罷結婚也好,你可以去買。如果沒有這個能力 ,沒有必要為了買房把生活硬壓縮和降低,真的成為房奴。因為房子應該是給人的生活帶去歡樂。生活中還有很多應該去體驗和享受的,如果因為房子改變整個生活質量就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