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Clinton漫遊愛麗絲仙境:追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芒羅居所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都市網

芒羅住宅。

加拿大都市網

愛麗絲坐在後院邊鐵軌(網絡圖片)

加拿大都市網

愛麗絲寫作用的小桌子(網絡圖片)

加拿大都市網她叫愛麗絲芒羅(Alice Munro),是加拿大的本土作家,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據新聞報道稱,芒羅目前居住在安省Clinton,她在那裡從事寫作,享受她半隱居的安靜生活。

當秋色降臨,我多了個心愿,就是到芒羅所居住的小鎮Clinton去看一看。

從多倫多出發,一路或是秋雨瀟瀟,或是傾盆大雨。當經過Kitchener到達莎士比亞戲劇小鎮時,看到早早到達準備賞楓的同胞們撐着雨傘漫步街頭時,幸好,當我們抵達來到200公里外的Clinton時,沒有雨,只是多雲。

世上最富情趣的地方

Clinton是標準的南安大略小鎮,是Central Huron市府駐地。不大的商業中心就位於交通幹道交匯的五叉路口。從建築的式樣和外飾來看,許多店面房應該有些年頭了,很有古樸雅緻的感覺。其實,Clinton的歷史在加拿大已屬不短,始於1831年Jonas Gibbings, Peter和Stephen Vanderburg曾到此清地定居;然而要到 1844年William Rattenbury建廠後才獲得快速發展,並設為村子。

早期叫「Rattenbury Corner」;Peninsular War期間Sir Henry Clinton用自己名字命名了小鎮。
Clinton的鎮政府(Town Hall)和圖書館非常漂亮,所組成的小廣場豎有戰爭紀念碑。街頭有描繪小鎮歷史的巨幅壁畫。最特別的是,被稱為雷達之鄉的小鎮,在街頭展示着一座巨大的雷達天線,這曾為RCAF Station Clinton在二戰中所用。在訪客中心的花園裡有一個微型火車浮雕。這就是著名的The School on Wheels,一所列車上的流動學校,它曾為許多無法入學的孩子提供教學,退役後就永久陳列在此。

在街頭閑逛,自然是要尋找芒羅的住所。然而,就是連訪客中心的服務人員也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還是不願告知,那就不清楚了。有篇報道寫到:Nobody in Clinton knows who she is, she said, 「or if they do, they』re a little embarrassed」。但是,也有報道說,她喜歡過隱居的生活,很少接受採訪。不過,我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人。雖然找不到任何一張芒羅居所的照片,但隱約記得有記者寫過,其住所是一座19世紀的平房,在一條死路上,園子後面就是鐵路。於是就拿着地圖驅車篩查。開開停停許多次,沒有結果。這時,人跡稀少的小鎮有一座房子的門打開了,便急忙停車趨步上前相問。當女主人獲悉我要尋找「女作家芒羅」的家時,她不但很熱心地為我指點了路,還再三強調「白色」和「平房」,並且不忘問我來自何處。

來到目的地一看:死路盡頭恰是鐵道,不過有兩座白色木屋平房(Bungalow)。一座太過簡陋,前院堆着雜物,還停着輛皮卡,似乎不符合獨居高齡女作家的身份。另一座,敞開式車庫沒車,前院和屋子外觀非常整潔,不是這個是哪個?雖然找不到鄰居確認,還是_嚓_嚓勐拍一陣。正當心滿意足走向車子要離開時,木屋的狗叫聲讓我有點清醒,因為在我記憶里,從未有文章提起過芒羅家的狗,況且如今芒羅在卑詩省居住,狗總不會長時間空關在家吧?

眼見該房子外轉角草地有位瘦長的男子在掃落葉,帶着疑惑,我向他請教:這是不是作家芒羅的家?男子似乎早就等着我上前:我遠遠走去時,就停止幹活看着我;我結結巴巴還沒問完,他就脫口送我一個「No」,並且雙手捧着耙子,頭朝着他身旁的那所有皮卡的房子說「是這個」。那刻我不覺從心底滋生起最後成功的喜悅。經許可後,便把房子的前後及園子拍個夠。因為不是狗仔,只是人文旅遊愛好者,所以我沒有問這男子的身份(估計是看家的),更沒有請求登堂入室。除了閑談了幾句芒羅榮獲諾貝爾獎的「Big News」外,這位男子還告訴我:芒羅目前常住這裡,去維多利亞只是探訪她的女兒,因為那兒冬天相對暖和很多。

說真的,這棟位於十字路口,有着閣樓的假平房,要我自己找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的。不過再想想,這不華麗卻精美的房子才該是芒羅的仙境。況且後院很大,一直到鐵軌。園子里非常整潔,草地,高高的樹,還有一些形狀古怪的雕塑,包括一個塗色的浴缸。網上有一張照片,是高齡的芒羅坐在鐵軌上,這其實不是刻意的尋景擺拍,而就是在自家的園子邊。

這屋是她的丈夫Fremlin出生和成長的地方。70年代中期,芒羅在西安大略大學任駐校作家時,兩人墜入情網。76年結婚後,他們便移居Clinton鎮郊的農場;後來又搬來鎮里,為了照顧丈夫年邁的母親。這是芒羅的第二段婚姻。

曾有記者描寫過芒羅住所的內部:「居所裏面既無裝飾也不時髦﹐但非常舒適。餐廳里甚至還掛着一幅維多利亞女王的畫像﹐畫像旁是一個小書架﹐有一本字典和各種芒羅母親和Fremlin先生收藏的小玩藝。Fremlin先生是一位退休地理學家及加拿大國家地圖集( The National Atlas of Canada )的編輯﹐這間屋子是他的辦公室﹐芒羅用於寫作的桌子﹐則在餐廳的一角﹐書桌靠着窗子﹐能夠看到屋子外的車道。」

看來,芒羅是在餐廳的角落裡寫下許多名篇。就是書桌和書架,也非常簡陋。不過,她從沒抱怨過,因為喜歡這氛圍,就象喜歡這南安省的鄉鎮。她曾對記者說過: 「對我而言,這是世界上最富情趣的地方」(To me, it』s the most interesting place in the world)。

女皇所說的加拿大最美小鎮

芒羅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隱居在小鎮,很少與媒體接觸,更不願意公開自己的住處。直到2004年接受紐約時報記者的採訪時,她才第一次對自己走過的人生、家庭、寫作,以及生活的環境作全面的對話。當時,所有的工作都是在西邊不遠處的市鎮Goderich進行,該記者為採訪特意住在那裡。芒羅那天心血來潮,在記者要離去的時候,才提出要在家接待記者,並匆匆去採購食材。

Goderich也是芒羅經常到訪的市鎮。每次來,都要在The Square的Bailey』s Fine Dining用餐。有記者寫道,當與女作者約好在餐館初次見面時,她早就在自己常坐的餐桌邊等着了。可惜的是,這家酒店在2011年8月17日的特大龍捲風中吹塌了,同時遭受破壞的還有許多商業和民用建築。

加拿大都市網

■Town Hall

加拿大都市網

■紀念雕塑

加拿大都市網

市鎮Goderich
在幾個星期前,相信就算加拿大人,對她都不會給予特別的矚目。她叫愛麗絲芒羅(Alice Munro),是加拿大的本土作家,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據新聞報道稱,芒羅目前居住在安省Clinton,她在那裡從事寫作,享受她半隱居的安靜生活。
 
Goderich的The Square,這可以講是市鎮的中心,也是在加拿大獨一無二的。廣場呈八角形,八條道路呈米字形對稱放射狀延伸出去。很大的中央圓形廣場里矗立着莊嚴的郡法院,這裡正是1959年審判Steven Truscott謀殺同班同學Lynne Harper之處。這是一件著名的冤案。當14歲的Steven被判終生監禁後,依然一直做無罪申訴,直到2007年48歲時才申訴成功,被判無罪釋放,可惜已蒙冤坐牢34年。安省政府為此賠償650萬元,但已不能換回Steven人生最美的時光。廣場四周儘是各色店鋪,非常熱鬧。這些老房子均為文化遺產建築。古色古香的Bedford旅館,是芒羅曾介紹記者入住的地方。
 
緊依休倫湖的古鎮
廣場西邊不遠處有兩個地方值得一訪。Huron County Museum是一個綜合性地方博物館, 除了有關休倫縣的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史的永久陳列和政府檔案外,還有火車、坦克和本地鹽礦開發的特展。
 
Huron Historic Gaol則是一座八邊形的精美監獄,共三層,石頭建造,堅固且戒備森嚴。在1842-1972年間共使用了130年 , Steven在蒙冤期間就在此度過,也是加拿大最後一次絞刑實施處。Gaol是監獄的古英語。監獄北側一路之隔的觀景台,是瞭望Maitland河谷秋色的好地方。橫跨河谷之上的Menesetung長橋,原是鐵路橋,在鐵路廢棄後,於1992年改為健步線路的一部分,是瞭望休倫湖口的好地方。
Goderich緊依休倫湖東岸,親近大湖是訪客必做的。首先來到Lion Harbour Park。這裡有一塊銘牌解說了市鎮的起源:1826年皇室特許建立的殖民地公司Canada Company獲得一大片叫Huron Tract的土地;次年,William “Tiger” Dunlop被公司委派為Warden of the Forests,並來到這裡建立西部基地;1828年開始劃分地基,建立居民點,名字源於曾任英國首相的Frederick John Robinson為第一代Goderich子爵;1850年正式建行政鎮。
 

市鎮其實是建設在懸崖之上,懸崖之下便是渺渺茫茫的休倫湖。驅車而下,首先見到的就是世界最大的鹽業公司之一的Sifto Canada Corp。這可是加拿大最早的鹽業企業。1866年,當時的石油勘探人員發現這近岸湖床地下有300米厚的鹽層,便進行開採,從而建設成世界最大地下鹽礦。直至2012年,已生產1.5億噸鹽,廣泛使用於工業,畜牧業,食品及其它生活方面。據說其地下隧道長度比小鎮全部街道總長還長。

懸崖下的湖濱共有3個公共沙灘,穿行其間的木板道有一英里多,是觀賞最壯觀的休倫湖日落之處。 首先見到的是主沙灘,停車場邊有一個Marine Museum,主要反映了休倫湖區的居民生活形態和文化,包括The Great Storm of 1913,這次颶風襲擊中有250人死亡,19艘船沉沒,波及整個休倫湖區的美加地域;往南一些,便是St. Christopher’s 沙灘,可以看到懸崖下剛遷移而來,正在修復的老火車站Round House,抬頭還可以看到加拿大休倫湖畔最古老的燈塔;”Rotary Cove”是最南,也是最長的沙灘,看到的休倫湖水湛藍湛藍的:遼闊,神秘,又迷人。

在Goderich,到處都有「Canada』s prettiest town」宣傳語。這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對小鎮的高度評價,儘管沒有任何一個英國君主巡訪過這裡。走過看過Goderich的遺產古建築和山水競秀的自然風光後,誰都會同意其加入加拿大最美小鎮之列的。

從Wingham走進芒羅的故事

繼續尋訪芒羅足跡的下一站是重頭戲Wingham,因為這是作家的出生和成長地。小鎮早在1850年代初就有人遷居這裡。不過,成長的故事卻簡單得如一張白紙,花不了幾行字就可以寫完: Turnberry居住區於1853年測量,Maitland River的兩個分支的合流處也規劃為集市鎮;最早居民之一的John Coryn在1861年建第一個旅館;1862年設立郵局,並命名為Wingham;1866年已成為著名農業和附近木材業集散中心;1870年代,鐵路延伸到此極大促進快速發展,並於1874年設立為行政村。看着這些,一定會覺得枯燥。

不過,卷着芒羅的小說來漫步小鎮,那是會有別樣的魅力和趣味的,因為這裡就是芒羅許多故事的發生地原型,尋找那些娓娓道來的路名和房子會非常好玩。小鎮最繁華的道路就是Josephine,位於南北向的山坡上,兩邊是南安大略小鎮都有的古老店面房,百多年前的建築和摩登時尚的裝飾非常和諧。

像Town Hall,老郵局和Canada Agra(舊時的Canadian Bank of Commerce)更可以用精美來稱讚,這些建築物都是芒羅的書中再三出現的。可惜的是,Town Hall正在修復,無法一睹其雄姿。街上的Lyceum Theater,TB Bank(舊時的Dominion Bank)和Bell』s Pizza(舊時的Red Front Grocery)等店,也為其粉絲所熟悉。而Brunswick Hotel,則因前幾年遭遇祝融而重建為面目全非的救世軍活動處。

老郵局現在已改建為Wingham and District Museum,在和南側一棟樓之間建有一個街心花園:Alice Munro Literary Garden。很小,卻布置的非常雅緻。鐵架拱門上掛着花園英文名稱的字母,前面的花草叢中有一個俯卧着讀書的少女青銅雕塑,似乎書的仙境就是她的全世界。小徑里鑲嵌的一塊塊磚頭,鐫刻着芒羅所獲的一個個榮譽的名稱和年份。

花園建於2002年,從銘牌中可以看出鄉親們對她的熱愛,也為她自豪。非常有意思的是,Clinton和Goderich的街頭,沒有一個祝賀芒羅榮獲諾獎的文字,似乎芒羅和它們無關。但是,她的故鄉卻不一樣,大膽地喊了出來。在鐵架拱門上就掛着標語:Congratulations,Alice Munro,Nobel Prize Winner for Literature 2013。顯得非常特別。但是,街上依舊如昔,沒有霎時增加的外人,除了筆者。想想去年莫言得獎後其故地的盛況,可謂冰火兩重天。也許,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在尋訪了芒羅出生的醫院,Wingham Genaral Hospital(1931),以及就讀的小學Wingham Public School(1939-1944)和中學Wingham and District High School(1944-1949)後,便前去她的舊居。這是一棟兩層紅磚屋,現有人居住。屋裡的狗不停地吠叫,讓我有點心慌。芒羅於1939年開始和家人居住在此,直到1949年獨自前往倫敦西安大略大學求學。

在鎮上居住期間,一家人也不時去不遠處的Lower Town農場老屋居住,這裡也是芒羅出生後至1939年一直居住的地方。沿着Victoria街向西,不久就有一座橋橫跨Maitland河。河對岸就是Lower Town Wingham。一過河就可以看到一塊牌子:Turnberry Flood Flain Conservation Area。牌子北側正是芒羅最早步入的學校Lower Town School(1937-1939)原址,與其隔路相望的是陣亡戰士紀念公園。

不過,來到Lower Town後,筆者卻怎麼都找不到資料所說的Victoria路。問一個散步的女子也說沒有。眼看着太陽已在緩緩落去,心裏想就再亂找一圈吧。也許是真誠感動了上蒼。當繞着邊緣道路慢慢遛車,轉過一個死角時,突然莫名有了這樣一個想法:或許就在這裡。便掉頭進入死路。裡邊是一個公司的院子,因為時值假日,沒有人。下車辨認,果然和自己印象中照片上的一樣,回家後一對照果然沒錯。這也是一棟二層紅磚屋,為維多利亞建築風格,要比鎮上的舊居漂亮,不過非常破舊,似乎很長時間沒有得到維護,園子也是一派荒蕪。當時農場有9英畝之大,芒羅的父親Robert Laidlaw曾在這裡試圖繁殖銀狐,但最終歸於失敗,只得改養家禽。多年後,芒羅在和女兒合著的「Lives of Girls and Women」一書中有許多有關的回憶,比如:

“I would sometimes think of our old house, its flat pale face, the cement slab outside the kitchen door, with a forlorn, faintly guilty, tender pain, as you might think of a simple old grandparent whoe entertainments you have outgrown.”
“The fox-farming business was finished, because the price of pelts had fallen so low after the was. The foxes were gone, the pens were pulled down, my father was switching over to poultry.”

歸途中,夕陽西斜,農田農舍一片金黃,打開車窗,南安省鄉野的味道陣陣迎面撲來,不時路過靜謐迷你的村莊。我想,時空真是一個魔術師。雖然以前不知道她,也沒讀過她的作品,但是就這幾天,我知道了她,了解了她的經歷,居然還遊歷了她出生,成長,長期生活的土地。也正是踏足了這塊土地,才理解了她性格低調,作品主題平凡和遣詞造句樸實簡潔的根源。說真的,也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這泥土味的田野:這不僅是芒羅的仙境,也是我的仙境。(原文刊於2013-10-25 加拿大都市報 )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世卫警告!美国生牛奶检测出“浓度极高”的禽流感病毒

大片来了:一部在多伦多拍摄的好莱坞电影 很多熟悉的场景

著名教练在飞多伦多航班上拍摄惊人视频!美国展开调查!

视频:大多伦多团伙连续持枪劫车!青少年犯案停车场冲撞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