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戀:離婚後我在溫哥華找到新的幸福

加拿大都市网

 

異國之戀,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就是浪漫美好的代名詞。雖然在當今當世,地球已經演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但跨越文化、種族、語言隔閡的異國戀情要保持戀愛的甜蜜和婚姻的幸福依然是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如果說婚姻需要經營,跨國婚姻則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去經營。人人都知道只有平等又互相欣賞的婚姻才能長久和幸福,但要做到這點卻不容易。

 「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孤獨。」當Anna Lin輕輕說出這句她老公曾經對她說的話時,臉上洋溢的是幸福的微笑,那種微笑的魔力瞬間就感染了對坐的記者。

Anna來自台灣,擁有文學博士學位,在台灣因為種種的婚姻問題,不得不走上了離婚一途。而一般在台灣離婚,母親很難得到獨生兒子的監護權,捨不得兒子也無可奈何。

「我就是這麼一個人,吃得了苦,受不了氣。」她說。這種精神上的自由,人格上的不再受踐踏,是她以極大的勇氣和代價去爭取獲得的。在Anna重獲自由的那一刻,她甚至暗下決心並且堅定地告訴自己:「婚姻這條路,走過就好了!不需要也不必要再走一回,因為,太痛了!」

告別過去最好的方式是離開過去越遠越好。

告別傷心地 移民加國 

2004年,Anna申請移民到加拿大,2005年登陸溫哥華,2007年正式來加拿大居住,期間在溫哥華和台北之間來來回回多少次,都是因為放不下年幼的兒子。

2009年的國慶節,是Anna要記住的日子,因為在那個國慶節,她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 來自歐洲的Piotr。

Anna和Piotr的相遇頗具喜劇性。那天,是加拿大國慶日,Anna已經訂好了一周後回台灣看兒子的機票,趁着好天氣到外面感受做加拿大人的驕傲和節日氣氛。溫哥華的格蘭湖島上,處處客滿,她常喝咖啡和看書的老位子,已經有人了。

整間咖啡廳內只有一個桌子上有位褐發碧眼的男子單獨而坐,並欣然答應共桌。Anna實在是又累又餓,就坐下了。兩位健談的老師,很快就聊開了。Anna在大學裏教中文,Piotr在中學教化學,倆人雖然教的科目不同,學生也不一樣,但交流起教學方法和對付學生的竅門來,卻是滔滔不絕,太有得說了。於是,第二天再約在咖啡廳里聊天,感覺可以聊的越來越多,互相之間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同是教師 偶然邂逅成知己

Piotr是歐洲人,二十幾年前移民到加拿大,但他的藝術家妻子不能接受沒有藝術的日子,他們只能分道揚飆。他不怪前妻,找到在現在的中學的工作後,他一直在學校教書,等到孩子離家去讀大學後,他開始感到自己的寂寞。

七天後,Anna按計劃回台灣,是Piotr從高貴林驅車到溫哥華接她再送她去列治文的國際機場,一大早奔波勞頓,她心裏充滿感激,他心裏卻充滿歡喜。互相留了電郵地址和Skype帳號後,西人在台灣和溫哥華也搭起了溝通的橋樑。通過視頻,Anna看到了他單身漢的家,他也看到了Anna可愛的兒子。真實的信息和真誠的交往開啟了真愛的大門。

從台灣回來,他們倆正式開始了交往。Piotr學校組織的娛樂參觀活動,他邀請Anna參加,表明了他願意讓他的同事知道Anna,他們常常去外面郊遊,牽手去看日落,他還讓他的兩個女兒也見面了,但有時候他們倆在一起時也會遇到別人不斷打量、似乎不可理解的的眼光,這樣的打量和眼光讓Anna難受和不自在。

Piotr卻笑笑說:「 他們可能聽多了人與人互相利用的故事,所以難以再相信還有簡單真實的愛情存在。無論別人怎麼說,怎麼看,過日子的人是我們自己。」

曾經滄海 恐懼婚姻

Piotr堅定地相信Anna是自己最佳的人生伴侶,但是Anna也一再表明自己不打算再走入婚姻的決心。哪知道,Piotr聽後只是微微一笑:「那我就珍惜現在我們相處的每一刻!但是,我仍然在等待,等到你完全放心把你們母子交給我的時候, 哪怕得用我餘生所有的時間。」

半年後,為了縮短戀人間相思的距離,Piotr邀請她從溫哥華搬去他在高貴林的家居住,才能更深入也更全面地了解彼此。但Anna有言在先,她是會照樣付房租的,因為他們只是戀愛關係的時候,她不想單純的感情關係扯上複雜的金錢問題。

一年後,Piotr求婚道:「我們結婚,好嗎?人生還有多少年可以用來等待?即使等待,也不一定就能再遇到『是的那個人』。來吧,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孤獨。」

「無論多麼相愛,我想我不會再結婚了!只要彼此真心相待,又何必在乎那張紙?」Anna總這麼回答。而且她也不諱言不再結婚,是因為她實在無法想像,如何去處理有孩子夾在中間的感情?對愛情她曾經絕望過,但對親情她是沒有選擇的。

親情感化 終成眷屬

「我知道你是個好母親, 但是即使你犧牲自己的幸福,並不代表那部分會變成孩子的幸福。一個母親不管給孩子多少倍的愛,還是母愛,不會變成父愛。孩子需要母親,也需要父親,才有完整的成長曆程。而且繼父也是父親。」他一再耐心勸導,最後,她終於接受了他的觀念和求婚。

婚後的生活果然平淡而甜蜜。徵得前夫家的同意,他們把Anna的兒子Eric從台灣接來溫哥華念中學,學英文。對於這個外表看上去嚴肅、教師型的繼父,Eric一開始從心裏不願意接受和接近。迷戀於《西遊記》的Eric,決定叫繼父「師父」,因為他陶醉在自己是武功高強、隨時會72變的孫悟空的想像里。

Piotr欣然接受這個稱呼,「師徒」兩個一起練習英文,一起打籃球,一起去露營,一起玩電動遊戲,像師徒,也像父子,更像朋友。在角色扮演中,「師父」聽「徒弟」的;但在是非對錯問題上,「師父」 據理力爭,總能讓「徒弟」口服心服。

比如兩人打電動遊戲時,「徒弟」眼看就快輸慘時,急忙就口氣「強硬」地服軟:「師父 ,你怎麼可以趕盡殺絕!你不是說你愛我嗎?你看清楚,我是你的兒子,別這麼無情啊!」這時候「師父」開心一笑, 手下留情,讓兒子過關。

和繼子相處 師徒變父子

比如兩人在討論學校老師反映「徒弟」課堂上愛提怪問題的時候,「徒弟」異常強硬:「你又不是我爸爸,憑什麼管我?」「師父」冷靜地說:「我當然不是你的血緣父親,我也不打算替代他,別擔心。但我是另一個愛你的父親,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會一直愛你也教育你,而不是放縱你、討好你。 」「徒弟」聽完基本也可以冷靜下來,與「 師傅」平等討論該如何尊重老師,融入集體的話題。

兩年相處下來,Eric和Piotr的「師徒」關係越來越融洽,Eric在心裏完全接納了這個父親,經常單獨找Piotr說些男人間的話題,讓Anna欣慰不已。

兩年半後,Eric又被親生父親接回了台灣,挂念兒子的Anna需要經常往返台灣和溫哥華之間,對精神和經濟是雙重的付出,雖然她堅持用自己的收入負擔Eric的費用和去台灣的開銷,但就為不能為天天陪伴Piotr而內疚。

有愛才有力量往前走

Piotr卻總是寬慰她,而且只要時間和金錢容許就陪她去台灣,在心理和行動上給她最大的支持。因為Piotr了解到Anna的前夫一直對她提出離婚耿耿於懷,常常拿兒子的教育等事情來詆毀和貶損Anna,每次Piotr都會很有禮貌地告訴這位前夫:「你們過去的事情我不干涉,但從現在開始,請你學會尊重我妻子對孩子用心的付出。」一個再婚的女人得到愛人這樣有力的支持,該是何等的幸運。

「愛人之間,不是因為不愛才會發生衝突,但因為有愛,在衝突之後我們還有力量繼續往前走。」Anna這樣總結他們的異國戀和再婚生活。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