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教路:留學生如何克服孤獨感?

加拿大都市网

 

王逸飛與學生會成員合影。本報資料圖片

加拿大都市網

唐俊江(左)與同學參加社區活動做義工。受訪者提供圖片

加拿大都市網

加拿大都市網

私立高中常常會有要求全身西裝出席的活動。本報資料圖片

加拿大都市網

南加州社區內,常可見到成群的中國留學生。本報記者錢美臻攝

加拿大都市網

李錦(左4)在獎學金頒獎禮上與部分中國留學生獲獎者合影。受訪者提供圖片

加拿大都市網

李錦(左2)說,現在留學生的英語水平越來越高。受訪者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李曉謎、錢美臻等采自美國及多倫多

來自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唐俊江,在中國的大學畢業後,到加拿大留學剛10個月,現在不僅已經在學習和生活上適應這裡的環境,而且還在兩個月前,當上多倫多百年學院中國學生會會長。

談起留學經歷,唐俊江表示自己也同大多數留學生一樣經歷了興奮期﹑孤獨期和平穩期,這3個階段後,逐步適應和融入了這裡的生活。他是在國內大學畢業後,通過英語雅斯考試,馬上申請出國留學。現修讀百年學院的國際貿易研究生文憑課程。

唐俊江坦承自己在留學規划上有着明確的目標,選擇目前的專業是因為與自己過去所學接軌,所以在專業學習上不會太吃力。在修完兩年研究生文憑後,便可在此申請3年的工作簽證,有了工作經驗,找到工作後便可申請移民。

說起學習上遇到的最大障礙還是在於語言,尤其是聽和說。剛來時上專業科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講甚麼,但國際部的老師就鼓勵他再堅持兩個星期,因他可能不一定是聽不懂,也許只是不適應。果然,現據他瞭解,只要是真的考進專業的留學生,一般過兩個月後就可以適應英文上課。為了給家裡節省些費用,他還在一個壽司店做過侍應,從傍晚6時一直工作到凌晨1時,每周要上3﹑4天的班,還要上課﹑做功課,因此一天只睡3﹑4個小時。這樣堅持了3個月,他的人也瘦了30多斤。這時他才意識到不能再如此拚命,因每學期7門功課已經是很重的負擔,他必須知道如何取捨。

加上他漸漸意識到,課餘時間打工掙錢還不如多參與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擴充自己的人際網絡,為將來尋找專業工作打好基礎。於是積极參与學生會工作,也到華人社區和商會做義工,這樣不僅幫助別人,也開闊自己的眼界,使自己更快融入社會。

唐俊江來加拿大最大的感受,是兩國社會與教育體制的不同。因此,留學生剛來時,頭兩個月一般是感到甚麼都新鮮,處於一種興奮期。但在興奮期過後,就會由於各種壓力感到痛苦掙扎,尤其似他這般在此無親無故的人,找不到人傾訴,會感到孤獨無助。此時,有很多人錯誤地選擇將自己宅在家中打遊戲機或選擇其他逃避方式,便會就此消沉。那些選擇了走出去,多參與校園和社區生活的人,一定會找到突破口,度過這一關,之後便會迎來平穩期,人的心態和生活都會逐漸適應這裡了。

競爭加劇 考驗留學生自立自強

隨着中國家庭經濟實力的增強,學生競爭力的不斷提高,去美國讀書的留學生愈發年輕化,他們不僅僅是進修碩士、博士,而是本科,甚至漸漸往下,讀高中、小學。被譽為貴族學校的私立高中,不是能靠錢或關係就可以敲開大門的。

而來自國內、已經是頂尖的華人學生,每天都在經歷着自主、自立、自強的成長考驗。

距離紐約三個小時車程的小鎮山上,廣闊的草地包圍下,是花園一樣的教學和住宿樓區,還有幾個足球場、室內外籃球場、橄欖球場、冰球館、水球館、壁球館等,甚至超越不少大學的配備,這些全部屬於這所歷史悠久的私立高中。

■通過競爭進入校隊

「每天七點多起床,去做分配的工作,我負責給教學樓吸地」,就讀這所學校的華人學生王逸飛說,「然後去簽到吃早飯、回去洗澡、看書」,從早上8點25分一直上到3點20第六節課,然後就開始每天近兩個小時的體育運動。目前在參加冰球、水球訓練,同時學習各種運動的王逸飛說,這個學校所有人至少精通一種運動,通過競爭進入校隊,參加全美大賽獲獎,來為自己增加進入常春藤的籌碼。

■數學已達大學程度

每天早7點到晚上10點半熄燈,周而復始的學習練習生活,已經成為王逸飛習慣的生活。

據介紹,該校根據每個學生程度的不同,考核可以選修不同級別的課程。因此才第二個學期,但王逸飛的數學課程基本已達到大學程度,「所以你每門課的同學都不會一樣,大家都這麼學。現在有能力學完大學的必修課程,以後進入大學就可以選修更多自己感興趣的課。」

讓王逸飛覺得最不適應的,就是計分制度。他說,中國期末考試考好了就能拿個「優」。

但是在這裡,必須每一堂課、每一次作業、每次小考都要拼,咬牙堅持到最後,還不一定是個A。王逸飛笑着說,「我們學校每天4點鐘起床跑步,然後開始學習的大有人在,估計很快我也要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了」。

談到交友,王逸飛說,很多國內大人教導孩子來到美國要合群、 要多和美國孩子聊天,融入他們的集體 ,潛意識中老讓中國孩子覺得自己「等級」不夠。事實上, 美國孩子覺得中國來的學生極為聰明,他們也特別想和中國孩子打交道。

■因為觀念所礙自我封閉

不過 很多中國孩子因為觀念所礙自我封閉,導致美國孩子反而覺得中國孩子端架子。他說,只要尊重人家、同等對待,就很容易融進大圈子裡。

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統計,紐約市持有就讀高中籤證的中國學生,已從五年前的114人增至去年的638人。而美國聯邦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就讀美國私立高中的中國留學生有23795人,較2008年的4503人大幅上升。

擬「學成歸國」者越來越多

在中國留學生人數激增下,美國不少高中、大學中,都可見到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但背負着父母期許,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卻存在着許許多多的心理適應問題,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國內家長所無法瞭解的。

■須額外用心聆聽上課內容

南加大(USC)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前主席王昊王說,剛來美國之際,他本身是在中國唸完大學,來美國深造碩士的研究生。

即使他托福成績很高,但仍花了很長一段的英語適應期,雖然生活上基本對話可以溝通,但學術專業應與便須額外用心去聆聽上課內容,所以留學生最先面臨的是從中文環境來到純英文環境的陌生感。

王昊王提到,生活方面也有很多不習慣,在中國多數大學研究所提供宿舍,但在美國找租房、學開車、考駕照、買車,是留學生一落地後必須馬上解決的生活問題。如南加大這樣有龐大中國學生族群的學校,有完善的中國同學會可幫忙新生街機,安排介紹瞭解環境和舉辦新生講座,讓新生可較容易瞭解學校生活圈環境,但如果去一個中國學生較少的學校,便是所有事都要自己來。

在洛杉磯加大(UCLA)就讀大學的Amy說,她申請入校時托福成績也很好,但真正上課才發現英文程度不夠,只好同步又去語言中心上了9個月英文課。而且自己在美國沒有父母陪伴,逢年過節難免會想家想親友,心理上比較寂寞。

今年洛杉磯州大畢業正在找工作的Tom透露,透過校內中國學生會初步瞭解,今年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幾乎一半已決定在暑假玩兒美國後,便會收拾行裝打道回府,回中國去找工作。另一半有考慮繼續深造,或是嘗試在美國找個工作累積工作經驗。不過由於國內經濟崛起,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已抱持學成就歸國想法,畢竟在美國找工作有身分問題,許多公司一聽是外國人便不給面試機會了。

留學生英語水平越來越高

從事中國招生工作多年的多倫多教育界人士介紹,留學生的英語水平越來越高,相應地在校表現也越來越積極﹑自信。

多倫多百年學院(Centennial College)是安省第一所政府公立學院。自1997年起在該學院的國際教育部,從事招收中國留學生工作的李錦,現在是國際教育部副部長。

據她介紹,百年學院現在有近5﹐000名在校國際學生,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有不到1200人,是僅次於印度留學生的第二大群體。

李錦說,在留學生對學校的選擇上,中國父母第一選擇還是希望孩子上大學,公立學院與私立學院在中國的招生渠道也有各自的亮點。

就讀私立學院多是修讀大學預科課程,為將來升大學做準備。公立學院學生修讀大專文憑,兩年後既可以接着升大學,也可以直接申請工作簽證,在此就業。由於公立學院的課程設計緊密面向就業市場,且比讀大學省錢,因此對學生頗具吸引力。

李錦在與中國留學生的接觸中,也明顯感覺到他們的英語水平越來越高,這使得他們出國後就可以直接進入專業學習,另一方面,也使他們在選擇專業上越來越多樣,不必如過去那樣只集中在商科和酒店管理等少數專業。

除此之外,中國留學生在校的表現也越來越優異,在與本地學生同等競爭中,拿獎學金的中國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生們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校園與社區活動中,都越來越自信與主動參與,漸漸扭轉人們對中國留學生自我封閉的印象。

留學年齡越來越小

在多倫多百年學院國際教育部從事招收中國留學生工作的李錦說,近10年來,中國留學生的年齡構成有明顯低齡化趨勢,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在逐年增加。

李錦表示在2001﹑2002年以前,中國留學生的構成主要是在中國的大學畢業生,甚至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成年人,近10年來,中國留學生結構發生很大變化,主要是高中畢業生﹑在校大學生和剛畢業的大學生,而且高中畢業生比例在逐年增加。過去的自費留學生主要來自富有家庭,現在則越來越多工薪家庭也送子女留學。一方面是中國家庭收入提高,一方面中國獨生子女政策下,父母﹑祖父母6人供一個留學生也不是太困難。

據她瞭解,現在的中國學生有的高一﹑高二就開始準備出國的考試,高三也不再參加中國的高考,就直接申請出國留學。一些加拿大的學校也在中國開辦國際學校,畢業生直接輸送到加拿大升學。這些都促成了中國留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和低齡化。

相比起大學生來說,年齡較小的初中、高中學生不止是要考慮留學學校的問題,由於年齡小,很多留學生剛出國門很不適應當地生活。去年年中將正在上初三的兒子送到英國留學的范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情況。已經半年的時間,但孩子還是沒有適應。雖然語言上已經不存在障礙,但當地的生活習慣、吃飯住宿等依然讓孩子很皺眉。「這半年來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心思學習,很頭疼。」

留學生中像范女士兒子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孩子年齡越小,適應的就越慢。有些高二、高三的學生過去會好一些,基本上幾個月就可以習慣了。」一家留學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說,近一半的初中生需要半年至一年的適應期。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