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02:21:14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杨凡专栏

楊凡專欄:加拿大央行七年來首次加息意味着什麼?

加拿大全国瞩目的央行会议举行,波洛兹行长将加拿大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这是加拿大七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为加拿大收紧货币政策来开序幕。 十年宽松一朝收紧,所有鸽派都变脸,加拿大央行也不例外,在阳光明媚的七月,这次加息无疑是一场夏日雷暴。对那些习惯於躺在央妈呵护的低利息温床上,准备边数着钱,边度假的房地產投资者,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加拿大央行过去一直都采取置身事外的角色,不断的以放嘴炮的形势威胁房地產市场却从未行动,今天的加息行动,证明加拿大央行也加入这一新的政策潮流。 现在加拿大全民皆房,债务杠杆武装到牙齿,政府行政措施打压,加拿大央行也从过去的鸽派和风细雨,突然变成狰狞的鹰派模样,难道低利息的狂欢派对即将曲终人散? 加拿大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至0.75%,仅仅25个基点,对于市场有那么大的影响吗?过去多年的房地產盛宴中,凡是大胆加杠杆的人都赚得金玉满堂,凡是小心谨慎储蓄,量力而行的人们都遭受最严厉的惩罚,有些甚至还在租房。这个残酷的事实,令加拿大人开始疯狂堆积债务,截止目前,加拿大的民间债务超过两万亿加元,房地產按揭也高达1.5万亿加元!加拿大已经是G7工业国中民间负债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经济增长却不尽人意。 许多人房地產按揭债务作為财富的良药,认為这才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特别是在多伦多地区的房奴们的平均按揭额度达到50万加元!信用按揭专家早就提出警告:许多加拿大人对於他们所欠下的债务了解甚少,随着房价的上涨,盲目认為他们欠下的高额房贷是良好资產! 破產重组专家道格拉斯表示,现在的社会让人看不懂,人们不仅不害怕债务,反而以能借到最大额度為荣;过去几年负债最深,购房最多的人群获得利益最大化,这些活生生的成功案例,鼓励人们疯狂借贷。现在随着利息成本上升,情况将大不一样。 现在消费者的债务水平进入史无前例的危险水平,对於许多处於债务悬崖边缘的加拿大人而言,加拿大央行选择现在加息,让人感到不解,这不是要跟房地產过不去吗? 也许吧,但如果加拿大不加息,美国一路加息,加币贬值将使得资金流入加拿大,而这些流入加拿大的资金基本都进入房地產市场,让房价暴涨,令普通人一房难求,令大街小巷成為抢offer的战场!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安省的海外买家只有4.7%,但是在多伦多市区,海外买家比例為7.2%,在列治文山,万锦两个属於大多伦多地区的城市,海外买家的比例高达9.1%! 相反,美国加息情况下,一些资金也会流出加拿大进入美国,但这些资金却是实体经济需要的资金,如果公司不能获得资金,再生產就成為问题,產业升级更难上加难,因為我们的大部分设备要从跟美国进口,加币越低,进口成本越高! 不难看出,在美联储加息,加拿大央行硬挺着不跟的情况下,流入加拿大的都是不太需要的资金,只能让加拿大经济虚火上升;而流出加拿大的却都是急需的资金,企业和经济赖以生存的精华。 目前,许多分析师都在為加拿大中央银行今年加息两次做准备,普遍的预计是,加拿大央行的第二次加息可能在十月份。 过去几年的房地產价格大幅飆升,在利息上涨周期中,可能不会再重现。加拿大房地產的辉煌,基於很多因素,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低利息政策。OECD曾经多次劝加拿大央行加息,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认為,一旦加息则加拿大的房地產淘金浪潮就会结束。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產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為准。

楊凡專欄:免稅賬戶的投資選擇

自从加拿大政府推出免税账户以后,给予投资者的福利是显而易见的。TFSA的投资开始於2009年,只要当年满足18周岁的加拿大税务居民就可以办理。目前每年的额度是5,500加元,总额度累积已经达到了52,000加元。TFSA跟传统的RRSP不同,TFSA支取现金时不会被记為当年的收入;更不会影响其它社会福利的领取额度,对於步入退休阶段的投资者优惠多多。 不过,随着联邦政府囊中羞涩,加拿大税局的税务稽查日益趋紧。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税务局通过严查加拿大人近五年来TFSA免税账户的投资,追回7,500万加元税款,税局特别关注的是频繁交易来获利的TFSA投资人。 根据加拿大税务局的说法,这次的7,500万追回税款中,20%的TFSA账户操作被界定為生意收入,主要是频繁的日间交易Day Trading。从税局的角度出发,认為这种交易属於职业的投资者,依靠交易作為营生。而税局设计免税账户TFSA的初衷,还是為那些长期稳定投资的收入免税。 这些被审查的账户共同特点是资金超过允许额度的数倍,税局从这些账户中抽查1%的样本进行审计,然后根据以下特征决定是否罚款:买卖股票证券的频率,持有证券时间长短;持有证券的类别,是否為正常分红股票,还是投机性股票;账户持有人相关的证券知识,账户资金是否為借贷资金。 可见,如果TFSA的投资涉及到贷款或是用杠杆资金操作,附加上频繁的日间交易,马上会引起税务局的注意,非常容易被界定為Business income,从而不能获得免税。由此看来,TFSA免税账户投资什麼标的资產,如何投资,不仅涉及投资回报,还可能因此被税局审计追查失去免税功能。 TFSA的投资,如果仅仅是被动收入的话,投资GIC定期存款比较适合,但是随着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一方面造就房地產的牛市,另外一方面却最大限度的牺牲了存款人的利益。因此,很多人而言都不喜欢GIC这个选择。 一些朋友在免税账户裡投资中,选择 ETF的投资,為什麼ETF会获得一部分投资者的喜爱呢?首先,投资者觉得 ETF每天都能够交易买卖。其次,ETF必须非常 SEXY,能够满足人们的特殊爱好, 特别是能提供那种驰骋沙场,攻城拔寨的刺激,因此杠杆 ETF是最流行的。现在市场上流行的 ETF大多带有杠杆乘数(两倍或者三倍),它的回报率比一般非杠杆的 ETF对市场走势的反应更為敏感。 杠杆指数ETF往往会被分為看涨型或看跌型基金。看涨类的 ETF基金可能会实现相当於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或标准普尔 500指数每日回报的 2倍或是 3倍。看跌类的 ETF基金可以在每日市场指数下跌的时候盈利两倍或是三倍;这意味着如果方向做反了,它的损失会是市场的双倍甚至三倍。 ETF的这些特征,短期交易并且带有杠杆,如果用在免税账户裡,是要被税局所关注的。当然,税局只是关注那些赚钱的! 这无疑提醒一些偏好ETF的投资者,需要重新审视TFSA投资策略和產品选择。根据税局的数据显示,只有0.1%的TFSA账户可以翻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利用短期交易和杠杆投资获得高收益的仅仅是极少数人。 根据数据的审计数据,除了因為频繁交易被罚款,剩下TFSA的罚款是因為投资超额 Over contribution ,按照税务局的条例:超额供款免税账户每个月会被征收超额部分1%的罚金,罚金将会被累积直到将超额部分取出来為止。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免税账户已经供超,应该立即取出来。 关於这点,其实普通人有许多“冤案”,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投资者在TD有一个免税账户希望能够转到RBC,不熟悉规则的朋友往往会把在TD的资金提现,然后在RBC银行再开一个免税账户。这样就存在一个重復供款的一个问题,使得资金被双倍计算从而超过应有额度。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產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為准。

加幣匯率持續跌跌跌!加元下跌到底幫了誰?

资料图 法国大选第一轮结果揭晓后,外界预计,马克龙很有可能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入主爱舍丽宫,法国脱欧的担忧暂时被忘却,全球股市立刻涨声响起。 本周欧元区50大蓝筹股指数上涨了3.66%,日经指数也上涨了3.09%,就连处于历史高位的美国股市也继续上扬。在大型科技巨头的联袂发力下,纳斯达克指数一路突破6,000点整数大关,报收于6,047点,涨幅为2.32%。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盘中也曾经突破21,000点,最终报收于20,940点,涨幅1.91%。 行业板块上最耀眼的当属科技板块,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三家在云端领域市场份额最大的科技巨头,均在本周披露了财报,结果均强于预期。其中最靓丽的当属亚马逊,第一财季净营收357亿美元,同比上涨23%。净利润7.24亿美元,同比跳涨41%。每股盈利EPS 1.48美元,远超预期的1.22美元。从2015年3季度开始实现盈利后,亚马逊已经连续8个季度实现盈利。 资料图 宏观数据方面,美国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GDP数据,增速仅为0.7%为三年增长最慢。其中消费支出部分,一贯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消费增速意外放缓,拖累了一季度美国生产力的提升。但是,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并非一无是处,企业支出增速稳健,一季度美国非居民固定投资增长9.4%。 更重要的是一季度GDP平减指数达到2.2%,强于预期2%。消费者物价指数PCE则达到2%,高于前值1.3%。通胀已经来临,美联储6月份加息的概率依旧维持在三分之二,年内再加息两次以上的概率超过一半。并没有随一季度消费增速防滑而大打折扣。 财政预算方面,美国新的税改计划政治等待国会批准:其中包括简化个人所得税阶,从现有的七个减少到三个,将公司税率从35%削减至15%等。美国财长Steven Mnuchin表示,税改计划旨在减轻社会的税务负担。通过拉动经济增长抵消相应的成本。同时,他表示税改计划将令留在海外的数万亿美元回流,这将使得美国可以实现3%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长。 加拿大股市本周的表现相对滞后,原油价格盘中跌破49美元一桶,令能源股再度遭到抛售。本周济Home Capital的股价崩盘造成的溢出效应,也令金融板块集体调整,五大商业银行股价也未能幸免。好在电讯、消费、零售等板块及时护盘,使得TSX指数本周跌幅最只有0.18%,最终收于15,586点。 全球风险资产上涨,固定收益等避险资产作用弱化。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249%上升到2.286%。一篮子美国国债ETF的价格单周下挫了0.08%,投资级别企业债也录得了同样幅度的下跌。而与股市相关性较强调高收益债券,收益利差缩窄了15个基点,价格上涨了0.6%。 大宗商品本周较弱,原油价格从本周伊始的50美元一桶回落,再次测试48美元价位。金价也从上周接近1,300美元的高位回落至1,270美元一盎司附近。 外汇市场方面,欧元兑美元本周一开盘就冲高200个基点,一贯与欧元相关性较高的英镑兑美元也拉升了400个基点。美元指数从上周100点整数关,向下跌至98.89点。虽然美元指数走低,但是本周加元走势更加微弱,兑美元跌至73.24美分。 注︰文中提及产品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美聯儲加息正式啟動 加元今年是否能挑戰美元呢?

自从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后,北美股市一直为美联储等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特朗普去年当选后,财政政策的走向前台,再通胀预期燃起,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态势。特朗普本周在《华尔街日报》的专访中就表示强势美元不利于经济,之后美元指数出现闪崩,全球市场的格局也“天翻地覆”。 在竞选时,低利息政策是为了创造有政治倾向的虚假繁荣,质疑美联储的独立性。而在本周,他却表示“喜欢低利息政策” ,这种立场转变,令美联储加息压力骤然下降。特朗普嘴炮一出,国际市场期金收报逾五个月新高,十年期美债价格也急剧上涨。 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正式启动,市场对于加元并不看好。从各大投行的预期来看,大多数还是看涨美元,看跌加元。但是外汇市场上,所有交易员都知道,外汇市场最大的危险是共识。 加元今年是否能挑战美元呢?这也是许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加元的涨跌最主要的还是看能源价格。三月底以来,国际油价涨势如虹,WTI 德州轻质原油暴涨,自48美元一路冲上53美元,满地可银行认为年底有机会触及60美元水平。 作为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油价上涨无疑令加元受益。另外,特朗普上台后许多竞选承诺都弃之脑后,却唯独没有忘记加拿大。他的百日新政里,批准加拿大Keystone XL石油输出管道成为一道耀眼的政绩,令加拿大石油能源企业欢欣鼓舞。 加拿大一直想振兴能源企业,开发出口市场,Keystone XL 石油管道一旦建成,每日向美国出口原油80万桶,加拿大的横加和横桥两大企业将迅速向美国扩张,带给加拿大的能源市场新的活力,油价上涨无疑利好加元。 对于美元而言,特朗普的此番讲话,可能意味着美元牛市的终结。美国政府推行强势美元政策始于1995年,认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有助控制通货膨胀。但是,自从2008年后,美联储不断扩大资产负债表,因此美元指数一路低迷在80左右的位置。过去两年才开始上攻100点。 理论上讲,美国为了出售政府债券,必须维持美元汇率强大,只有保持筹资渠道的畅通无阻,美国经济才可以在贸易和财政双赤字的情况下繁荣。 另外,为了道出资产负债表上的庞大规模债券,美国政府需要提供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债务利息,因此在美国经济可以勉强承受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并不是莽撞之举。但是,在美联储连续两次加息后,一直诟病低利息政策的特朗普却突然转变,认为美联储的工作非常出色,还亲口说出我确实喜欢低利率政策的话,使得美元牛市徒增变数。 加拿大央行近日提及在一年内有加息预期,因此,加元在利息和油价的双重拥趸之下,已经具备挑战美元的实力。 让我们回顾美元这些年来的升值周期历史吧。自布雷顿森林解体之后,美元经历了三次下行周期和两次上行周期,平均的长度在7年左右。1968-1978年下行周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引发了美元最长的一次熊市。1978-1985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克尔为了对抗通胀,推出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开启了美元的牛市。1985-1992年,美国未来解决巨额贸易赤字,签署了广场协议,引发了第二次美元熊市。1992-2001年,受到美国长时间的经济繁荣的支撑,美元踏上第二次牛市的征程。2001-2008年,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元又一次步入长达七年的熊市,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自2008年4月至2014年初,美元处于波段型的牛市,美元指数一直在74至84内震荡。直到2014年中至今,美元开始疯狂上涨,一路冲上100点大关。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多倫多政府考慮干預房屋租金市場 分析師認為這是個昏招

【加拿大都市网】多伦多这些年来的房价疯涨,时不时就会上演激烈的抢房大战,疯狂的形势已经蔓延到了租房市场。多伦多政府正在考虑对房租实施全面控制,通过行政措施保护租客利益。但分析师却认为这是个昏招,新的租金控制规则与多伦多处理住房负担能力问题所需要的解决办法,完全背道而驰。 目前的房租控制规定,只适用于1991年以前建成的建筑物,业主可以每年将租金提高1.5%,并可以向该省申请进一步提高,这样做的一个大漏洞是,新建房屋的租金并不在租金规则之内,可以肆意上涨。有声音要求市政府把目前的租金控制条例扩大,这样在1991年以后的公寓同样被政府控制房租增长。 虽然分析师敦促政府不要采取“令人震惊”的计划来扩大租金管制的保护措施,以应对城市的住房危机。但分析师的建议,例如让政府增加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力度,快速跟踪土地开发过程,给开发商更多的动力来建设专用公寓单位等,都显得过于幼稚,安省政府自2003年以来,已经向多伦多市投放12亿加元用于经济适用房,现在看来效果不佳。原因是,一方面资金到位和实施方面未尽人意,另一方面,多伦多可用的建筑用地越来越稀缺,建筑商囤积土地,待价而沽,经济适用房即使有资金,也需要行政规划。1942年曾经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紧急物价管制法》,授权物价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价格管制。根据该法的规定,绝大多数城市的住房租金也被纳入管制范围之列。二战后婴儿潮一代的出生,房地产租赁市场的需求量无法满足,房地产租赁的价格随着需求上升而水涨船高。根据当时的市价,纽约人的平均收入中38.9%要花在房租上。而其它大城市类似旧金山、波士顿、洛杉矶,租金占收入比重一度超过了48.5%。 事实教育我们,简单粗暴的用行政手段来限定租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首先,对于租房者而言,既然租金不能够上涨,出租房屋的动力基本降到零,市场的供应量下降是非常正常的。考虑到租房是比买房还要更大的需求,但是限制租金法令的出台,无异于让市场立刻减少房屋出租的供应量,加剧了供求失衡的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市场环境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二房东”。精明的“包租婆”们看准了市场被急剧扭曲,开始经营起了分租的业务。高价来租房不可怕,租下来后,他们可以以更高价分租给租不起房屋的穷人。政府的房租价格天花板,却搞成了价格地板。可见,简单粗暴的限制房租增长,不仅很难真正改善租房市场的可负担性,反而催生了黑市,养肥了包租婆,政府的“一片好心”却使得老百姓和租客的日子更加艰难。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一轮房地产暴涨后,不仅使得大部分人置业无门,现在连租房也难,以后恐怕在这个城市里无立锥之地了。多伦多市政府这对房地产租赁市场进行行政调控,控制房租上涨,看似是一场及时雨。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最糟糕的做法。在租金管制下,开发商建造租赁物业的动力降低,加剧住房价格的上涨。 安省在1975年推出租金管理条例,作为一项临时措施管制措施,该制度于1986年调整为租金与通货膨胀率挂钩。根据多伦多大学的调查报告,1975年至1986年期间,安省的租金管制影响巨大——新建筑减少,建筑物加速老化,租赁房屋转为公寓,租赁住房短缺严重等。1992年,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府对1991年以后建成的新单位实行5年租金控制豁免,试图鼓励开发商兴建新的公寓。 而此后,豁免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现如今,房价暴涨,溢出效应开始影响到社会最底层的人群,这些无力购房的人们,望房兴叹,只有靠租房度日,房屋租赁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背后有多少被这轮房地产狂飙所碾压的普通人的辛酸。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加拿大愛國番茄醬VS國際壟斷資本

【加拿大都市网】 关于一瓶番茄酱的故事,在最近的社交媒体广泛报道,引发了加拿大人的爱国心,亨氏的番茄酱遭到抵制,French’s番茄酱则人见人爱。买加拿大本土的产品,支持民族企业义不容辞。一时间,街头巷尾,人人奋勇,大有把挤垮加拿大民族企业的国外垄断资本家彻底打倒的气势。 不仅如此,许多商家也急着搭上这股爱国潮,美国大型餐饮连锁A&W 本周宣布,将在加拿大的850家店里,全部使用French’s番茄酱,不仅如此,A&W特别强调,该公司在做生意时一直坚持用加拿大供应商,这次更是要使用安省的Leamington生产的番茄酱。 那么,我们的爱国者立刻就面临一个问题,A&W是家美国公司,我们不能去用餐,应该去支持民族企业,但是A&W用的是加拿大安省Leamington生产的French’s番茄酱,我们又应该去这家餐馆吃饭以支持民族企业,到底我们该怎么办呢? 番茄酱的爱国风潮其实正是面临这个难题,亨氏是French’s的竞争对手,因此我们应该抵制,但是亨氏又是位于安省的Highbury的食品加工公司Canco最大客户,该公司雇员410人,并且还在扩充,公司总裁Sam Diab表示,亨氏对于我们的400多员工的工作太重要了。我们到底是抵制亨氏,还是要爱护亨氏呢?关于这个答案,不难看出,如果抵制亨氏的目的是拯救民族企业挽救工人的工作,那么爱护亨氏的目的也同样是帮助另外一些加拿大人和他们的工作,在理由一样的情况下,善良的加拿大人放亨氏过去,也是会受到赞扬的! 说道垄断资本对我们生活的侵蚀,何止一瓶爱国番茄酱?我们从一瓶番茄酱开始,难道就真的可以同美国股市巴菲特,以及远在巴西的3G资本一决高下?夏天来了,当我们享受这阳光,在后院吃着从美国Costco店里买来的烧烤,喝着加拿大品牌Labatt Blue或者Molson Canadian啤酒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您喝的任何一瓶啤酒可能都是为美国的垄断资本或者 3G资本在做贡献,Labatt1995年就被比利时的intebrew收购,后来又被3G资本旗下的 Anheuser-Busch InBev买下,Molson 也在2005 年就被美国的Coors公司买下。垄断资本无处不在啊,真正的加拿大品牌就是鲜为人知的Moosehead,这是位于New Brunswick的加拿大最老的本地啤酒厂之一,成立于1867年,当时厂名The Army and Navy Brewery,主要客户都是军队士兵和加拿大水兵。这个加拿大啤酒行业最后一个莫西干人,正在孤独的挣扎着,没有了当年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气魄,爱国番茄酱潮是否也能惠及到爱国啤酒 Moosehead? 由此看来,我们对抗的并不是股神巴菲特,也不是3G资本,而是国际垄断资本,一种看不见摸不到,却又无时不刻不在我们左右的存在。我们与国际垄断资本的对抗,其实是在同我们自己博弈,正如大侠堂吉诃德般,骑着羸弱的瘦马,手持生鏽的长矛,身穿露着破洞的铠甲,奋勇而上大战风车,虽然骑士风度十足,却有脱离现实的嫌疑。 近些年来,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势越演越烈,将利息无限压低,提供海量的流动性,因此垄断资本不差钱,到处收购民族企业,源头都来源于低利息政策和宽松的流动性,对抗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加息提高运作成本,缩紧银根让他们差点钱,不再到处横行。可是问题的另一面也会显现,加息和收紧流动性的时候,我们不会马上见到股神巴菲特皱皱眉,也看不到3G资本当场折戟沉沙,却立刻发现我们赖以生存和养老的房地产市场摇摇欲坠!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结果,我们恐怕都不陌生:当屡败屡战的唐吉可德遍体鳞伤重重的从马上跌下后,风车却依然悠闲自得的按照原有轨迹旋转着,留下的只是一个传说。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蘋果pay進入加拿大 銀行業堪憂

【加拿大都市网】 本周二,苹果公司正式将APPLE PAY引进加拿大,皇家银行与CIBC宣布100加元以下的交易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支付方式,这就意味着银行的客人,可以将自己的借记卡或是信用卡信息存储在自己的SMART PHONE里。PHONE除了打电话,IMESSAGE,发微信,还可以用APPLE PAY,作为一个电子钱包。 随着RBC以及CIBC 走出第一步,加拿大五大行中其它三个在今年晚些时候,也将加入到这个行列里。不仅是五大银行,ATB financial 和Canadian Tire的信用卡也提供苹果支付。 加拿大五大银行接受APPLE PAY,可以说是走向FINTECH的又一个里程碑。2008年后,过去一贯以稳定著称的加拿大银行,目前在全球主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已经明显滞后。截止今年一月31日,根据巴塞尔协议三的标准,即巴塞尔协议三所定义的核心股本(从财务准则的角度只包括普通股以及RETAINED EARNING)占总体风险资产的比例(包括各类的商业或是住房贷款)看,加拿大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不足。 加拿大银行的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9%,其中最低的是TD,为3.7%,即使最高的皇家银行也只有4%,相比欧洲前15大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4.6%,以及美国六大银行6.6%相比,加拿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令监管部门眉头紧锁。加拿大一直以谨慎的房贷制度和稳定的金融体系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如今才八年的时间,加拿大银行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发达国家中却沦落到较低的水平,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最大的问题集中在杠杆率的分母部分(也就是总的风险资本敞口),银行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加拿大的总的房贷规模已经达到了1.37万亿,但是40%已经有CMHC的保险。从风险转移的角度出发:即使出现房贷违约,那么赔付的责任在CMHC,不在银行,这部分风险资产应该从银行移除,那样就大大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了银行的总体杠杆。 随着加拿大楼价见涨,温哥华以及多伦多地区的房价在去年两次降息后进一步火热了起来,温哥华的平均房价220万,多伦多120万,许多买房者贷款需求量大增,令加拿大银行潜在巴塞尔协议三定义下的风险资产敞口更大。 APPLE PAY在加拿大的流行,本质上是FINETECH对传统银行的挑战。在另外一个战场,消费支付方面则受到苹果等公司FINETECH的竞争。在过去人人嫉妒羡慕的银行工作将越来越少,裁剪冗员,缩减开支,关闭一些人流量较少的分行是银行的必由之路。银行必须小心翼翼的在服务质量与成本控制和存在感之间取平衡。银行在科技革新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比如在2012年BANK OF SCOTIA (丰业银行)当时收购了原ING CANADA的所有业务,并且将其改为TANGERINE 的子品牌。TANGERINE的运作模式就是数码银行,没有固定的实体银行,可以提供比其它银行更高的存款利率。  如果用在夹缝中求生存,来形容当前看似红火的加拿大银行业一点都不为过。过去披露的盈利水平都不错,时不时会有增发分红的记录。但是很大一部分归结于加拿大独立的监管体系下,对于国际银行平均的杠杆水平视而不见。目前加拿大OSFI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3%,因此TD等银行的水平都属于正常。 但是,如果要想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看齐,这一水平就要达到5%。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杠杆,加拿大银行只能选择两条路,一是增加股票发行提高分子,二是减少贷款业务降低分母。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将非常艰辛,增加Retain Earning,降低或者停止分红,以及增发新股,对于银行的股东绝不会答应。 减少贷款发放,银行的盈利增长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贷款是水,房价是船,水流变弱或者枯竭,房价的小船还不是说翻就翻?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 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CPP退休金改革誰收益?

【加拿大都市网】 CPP退休金的改革本周终于尘埃落定,加拿大财政部长比尔莫奈宣布,各省经过讨论,达成了CPP退休金的改革方案,仅魁省和曼省未参与新的CPP计划。 CPP具体方案希望将退休人士的收入增加三分之一,到这项改革在2019年全面实施的时候,退休人士每年的CPP收入将从13,110元,增加到17,478元,增加退休的收入额约4,300元,从比例上看则增加三分之一。 CPP起始于上世纪1965年,最初的供款额度是3.6%,其中雇主和雇员各分担一半。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供款额度,相对于退休所需的资金只是杯水车薪。上世纪80年代后CPP开始改革,截止1997年,CPP依旧还有4280亿加元的资金缺口。加拿大联邦政府从2003年开始,进一步将CPP供款率从6%再提升到9.9%,即企业出资4.95%,员工出资4.95%。这正是前财长担心的,提高CPP供款,会让企业增加负担影响就业市场。 CPP面临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投资收益太低,CPP退休基金经理们过去一贯的做法,都是购买政府或者公司的债券,但那些舒服惬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从2008年以来,北美的利息超低,债券利息也出奇的低,收益仅仅是象征性的,实际利率(扣除通胀后)基本为负值。在目前政府人为制造的零利息环境下,退休金越来越难以支撑巨大的退休金支出。可以说,CPP今天的困境,是低利息政策一手造成的。房地产市场在低利息政策下收益,退休金CPP则在同样的低利息政策下被碾压,退休老人为此买单。 对CPP形成压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都提前从CPP中取款,而不是等到65岁,尽管提前取要少拿大约30%,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从60岁就开始拿钱。CPP的长期投资前景,主要取决于老年人口的数目,和他们的寿命长短,从现在看来,人们寿命超过80岁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是当时设立CPP时没有完全考虑到的因素。 在2009年以后,一个新的趋势令财经分析师大跌眼镜,分析师们普遍认为过去的baby boomer将卖掉房子筹集现金,来弥补退休资金的不足。但实际情况却是截然相反,许多临近退休的人们,积极参与到这几年的房地产热潮中,不仅没有卖掉旧房,反而买了新的物业,退休时节债务满身。虽然房地产价格的暴涨,令这些退休人士的淨资产飙升,但实际可支配的现金流却大幅下降,使得退休人员的困境毫无改善。 现在每年由于物价上涨而侵蚀的购买力让退休人员苦不堪言。2009年10月大约11000名前北方电讯的退休员工因生活拮据到国会山抗议,游行队伍中竟然有公司的前总裁Robert,将尤如此,兵何以堪?退休人员的困境可见一斑。 CPP改革谁受益,谁买单? CPP改革方案定格后,无疑是老年退休人员最受益。当然,领取CPP的老人必须是年轻时曾经工作,并且每月给CPP供款的,如果从来没有参加工作的老人,则只能领取政府的老人金OAS。另外一个受益者则是加拿大政府,如果CPP的供款增加,将来退休收入增加,则领取老人金的数目将会减少,从而给债务压力山大的政府减压。 这些福利当然是有代价的,每位加拿大在职员工,在CPP改革实施后,每月要多交7元CPP供款。其后供款逐年上涨,一个年薪55,000元收入的人士,至2023年每月多交34元,相当于每年一共要多交408元的税(将近1%)。当中产阶级(年收入4.4万至8.9万加元的朋友们)还沉浸在自由党上台的减税福利喜悦中时,突然发现减税带来的红利大部分将会被抵消。 现在加拿大退休金CPP计划所面临的危机,是我们早晚要面对的,政府下决心改革也是必由之路。 CPP退休金的stakeholders,化繁为简其实就一句话,正如失业金的平台体系的是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的互动关系一样,养老金这个平台,是目前有能力工作的年轻人和退休者之间的一种清算。现在的老人是过去的年轻人,他们逝去的青春为加拿大上一代老人的退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赢得加拿大高福利国家的美名。但他们在积蓄多年CPP的养老金后,轮到自己有领取需要时,政府的养老金却在低利息的环境下苦苦挣扎,现在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为他们撑起一把伞,度过风雨人生的最后阶段。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 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美聯儲利息不變,加元暴漲

【加拿大都市网】 进入2016年以来,美元走势疲软的不成样子,即使日本央行在二月份意外执行负利率,也没能够阻止美元兑日元的跌势,汇率从 1美元兑 120日元下行至 110日元的关口。同样实施负利率的欧元区,在欧洲央行又一次地压低利息,把利息从-0.3%降至-0.4%,依旧未能提振美元兑欧元汇率。 市场对于美元的强弱的判断主要都集中在美国是否会通过加息而进入货币紧缩周期,质疑美元强势的投资者,无论是机构或是个人基本上都认为美联储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美元指数从去年第一次加息后,一度冲上100以上的高点,今年伊始突然回调。美元的走势似乎印证了交易员的那句老话,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 本周美国第二大投行摩根斯坦利,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即使美联储本周不加息,美元还有继续升值 10%的可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美国强劲的就业市场:随着二月份非农就业再度增加20万人次,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连续两个月维持在4.9%。就业市场修复后,薪资水平也有望开始改善。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以外的国家都在拼命压低本币汇率,过去一年里,全球11个主权国家放弃了与美元的挂钩汇率,而让本币兑美元贬值,在这种大环境下,美元美股一枝独秀的局面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理论上讲,美联储为了提振经济有几项重大任务,在战略层面上,如果美国保持其主权评级在较高水平,将给全世界投资者充分的信心。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最重要的是出售政府债券,只有保持筹资渠道的畅通无阻,美国经济才可以在贸易和财政双赤子的情况下走出衰退。尤其是美联储当前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持有大量国债,必须维持美元汇率强大。为了道出资产负债表上的庞大规模债券,美国政府需要提供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债务利息,因此在美国经济可以勉强承受的情况下,美联储去年底加息并不是莽撞之举。 回顾美元这些年来的升值周期历史,自布雷顿森林解体之后,美元经历了三次下行周期和两次上行周期,平均的长度在7年左右。1968-1978年下行周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引发了美元最长的一次熊市。1978-1985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克尔为了对抗通胀,推出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开启了美元的牛市。1985-1992年,美国未来解决巨额贸易赤字,签署了广场协议,引发了第二次美元熊市。1992-2001年,受到美国长时间的经济繁荣的支撑,美元踏上第二次牛市的征程。2001-2008年,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元又一次步入长达七年的熊市,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自2008年4月的历史低点以来,美元处于波段型的牛市,美元指数一直在74至84内震荡。直到2014年下半年,美元开始疯狂上涨,非美货币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纷纷兑美元贬值,加元去年出现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贬值。 加元兑美元汇率经历了年初的暴涨后,本周有所缓解,国际油价从40美元关口跌下,目前在36.33美元一桶,与石油密切相关的加元汇率今日下跌0.7%,跌破兑美元75美分大关。此时说加元汇率反弹结束尚早,本周三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公布后,加元暴涨,又一次返回75美分上方。 如果从目前对于美国加息的预测看,计划的加息已经从四次降至两次,美联储的鹰派气息大幅减弱。这也反应出另外一种可能性,随着全球央行的集体降息甚至在负利率上越走越远,美联储独自在加息路上能走多远?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在一个月前的国会证词中也提到:深入探讨美国实施负利率的可能性,但只是在评估的程序中。一系列的蛛丝马迹,似乎暗示着:如果美联储加入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行列,市场有理由相信美元有走弱的可能。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從安省電費看聯邦基礎建設投資

【加拿大都市网】 安省议会秋季会议开幕,执政的自由党政府宣布一项新福利,政府将拿出十亿加元,用于免除省民电费中8%的HST(the harmonized sales tax,统一销售税),平均为每个安省家庭节约大约130元的电费,省府还承诺为部分乡村地区用户一年额外节约大约540元,这项福利从2017年的1月1日开始执行。 近几年来,安省经济未见起色,但是房价高企,各项费用拼命上涨,安省电费的上涨幅度甚至超过房价增幅。 电费暴涨并不意外,在安省政府去年将第一电力私有化的时候,大批财经分析师都认为这将促使电费上涨,毕竟股东是要效益,政府控股时电费都压不住,电力公司到了私人手上,还不得涨上天?无奈,安省政府面临巨额债务压力,坚决的变卖省政府的祖产,在电力公司私有化第一阶段的收益中,16.6亿加元的募集资金里,有超过9亿用于偿还债务。你可能觉得政府这样做不明智,卖掉现金牛还债,不仅损害政府将来的盈利能力,还让民众受到电老虎的欺凌。换个角色想一下,在这种环境下,电费高涨比起省政府债务违约,哪个事情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吗。 翻翻电费账单,你会发现电费中的大部分费用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做“全球调整费用”。这一费用正是安省上一次基础设施建设的硕果!金融海啸最黑暗的时刻,安省为了刺激经济,创造就业机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称为“绿色能源法案”,根据当时省政府的估计,这不仅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还能够采购新的机器设备从而提振制造业。但后来问题来了,政府主道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考虑实际情况,风能、太阳能等项目快速上马,高出市价几倍的价格购买机器设备,这种做法确实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但这些岗位并不是私有经济创造的,因此是缺乏根基的。政府为这些项目担保,他们未来20年的收益是以guarantee Feed In Tarrif(FIT)费率的形式,即无论市场价格如何,他们都将得到担保的收益,以这样的代价创造的就业岗位,无疑要有人买单。对于这类行业,政府往往会通过补贴的形式来填补资金缺口,那么垄断行业也很自然地将其转嫁给消费者。 根据独立电力系统的数据评估,安省电费每100元中,竟然有77元是“全球调整费用”。安省审计署的数据显示,安省家庭的平均用电量比上一个十年少了25%,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安省省民比真实市场价多支付370亿加元的电费!这笔钱用到哪里呢?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建立太阳能、风能发电的费用,要远高于常规发电,在常规电力以23分千瓦时可以提供给民众时,政府却开发绿色能源,创造就业来拯救经济,所以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创造的电力费用要80仙每千瓦时,其中的资金缺口政府就是以“全球调整费用”的形式平摊给每个省民。我们不仅要问,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越多,虽然创造了就业岗位,却是以普通人更大的代价换来的,是否有点得不偿失呢?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 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安省退休金計劃,一場不該發生的故事

【加拿大都市网】 安省政府自己筹备了六个月的 ORPP计划终于走到尽头,上周宣布就地解散,一场不该发生的故事就此终结。 为什么说这是不该发生的事情呢?首先,联邦政府一直在讨论关于CCP退休金改革的事情,随时可能达成协议。安省省长韦恩坚持认为,既然没有联邦的一致行动,就在安省执行的强制性退休储蓄计划 Ontario Registered Pension Plan (ORPP ),帮助没有足够退休储蓄的企业员工存钱。从经济学的角度看,ORPP 如果实施,对安省的发展影响是不利的。安省的许多中小企业在近十年来的高油价和高加元汇率煎熬下,盈利前景看淡,雇佣员工意愿下降,ORPP无疑是安省的就业路上的拦路虎。 这项安省退休计划,要求雇主和员工每年向 ORPP账户平均公款额高达工资的 1.9%。ORPP已经成为一种对中小企业的变相税收,也许 ORPP的执行真能为退休员工增加 15%的收入,但每年多交 1643元,这些资金本可以缓解被房贷压得气喘吁吁的员工,或者用于现在的消费而刺激安省经济, ORPP却将这些资金沉淀,并且增加企业负担道致雇佣意愿下降,实在得不偿失。 其次,ORPP如果建立起来,投资选项将会非常困难,执行层面有诸多障碍。关于这点,看看加拿大退休金计划的情况就知道大概。CPP面临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投资收益太低,CPP退休基金经理们过去一贯的做法,都是购买政府或者公司的债券,但那些舒服惬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从2008年以来,北美的利息超低,债券利息也出奇的低,收益仅仅是象征性的,实际利率(扣除通胀后)基本为负值。 对CPP形成压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都提前从CPP中取款,而不是等到65岁,尽管提前取要少拿最多大约30%,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从60岁就开始拿钱。CPP的长期投资前景,主要取决于老年人口的数目,和他们的寿命长短,从现在看来,人们寿命超过80岁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是当时设立CPP时没有完全考虑到的因素。 看看加拿大二十年后将面临的困境——超过20%的人将步入退休年龄,生活在贫困线下老年人的比例会逐年上升。安省退休金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筹备的,其初衷是好的,针对的症状也是对的,可是解决方案却有问题。在如此艰难的投资环境下,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退休金计划,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却有许多未知数。 省政府把ORPP描绘成一番美好的景象:ORPP将费用低廉,比现行零售基金投资费用低得多;ORPP将专业管理,比现在的零售基金更加专业,可以帮助企业的普通员工管理好退休金;ORPP将如同CPP一样成规模管理,有规模效应,有全球视角等等许多优势。 眼看这个地方色彩浓郁的退休计划就要开始执行之际,联邦达成了关于CPP的一致方案,ORPP这才算作罢。安省退休金虽然淡出历史舞台,大家却开心不起来,正如专家们所担心的那样,ORPP其实真的是耗资巨大,得不偿失。上周出炉的数据显示,安省的退休金计划虽然一分钱都没有存进来,但是为了建立这个计划,在过去的六个月内,竟然花费了7千万加币,这个数据让省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7千万如何花掉的,其中竟然有近一半3千万加元是白白浪费在建立退休金管理公司(ORPPAC)上。不仅如此,据最新解密的文件显示,6名管理退休金的高层官员合计获得280万加元的赔偿金。这还未包括该公司的27名员工,每个人获得62522加元的遣散费。 不知道政府是否想过削减公共部门的开支,或者适当控制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呢?从安省退休金计划这个不该发生的故事看来,实在让人心疼。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 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英國降息害苦加拿大

【加拿大都市网】 英国央行行长,加拿大人卡尼(前任加拿大央行行长)不负众望地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25%,这是七年来头一遭。英国降息,首先对加拿大有所冲击,一些朋友可能会问,加拿大不是与美国关系密切吗,大洋彼岸的英国与我们有什么相关? 历史上加拿大与英国渊源颇深,经过全球一体化后,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金融和经贸之间的影响也就更为明显了。 英国央行的降息不出人意料,但是扩大资产购债规模,在未来的6个月内,英国央行扩大600亿国债购买规模。这一招着实将英镑的汇率狠狠地打压下去。英镑兑美元已经连续两天贬值300个基点,眼看又将打穿1.300这个整数关口。  虽然,加拿大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占出口总额的70%),但是2015年加拿大对英国的出口总额达到151.5亿,其中安省就占据了其中80%。出口的主要产品都集中在矿产和石油,特别是黄金占加拿大对英国出口62%。看看BARRICK GOLD, YAMANA, KINROSS全球10大黄金生产商3家总部在多伦多。如今英镑贬值后,对加拿大的进口需求恐怕会有所下降。 反观加拿大的进口部门,对英国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汽车,飞机,直升机部件等高端制造业。英镑大幅度的贬值对加拿大的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不容小觑。今年加元在1月份阶段性见底后,出现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加元兑美元汇率从68美分一路升值突破75美分,代价也是相当惨重的,好不容易缩窄的贸易赤字再度放大:加拿大贸易赤字从去年的高位20亿加元,在今年的一月份本来缩减到6.6亿,但是随着加元的升值,贸易赤字快速膨胀,最新六月居然创下36.3亿加元的记录水平。金融海啸以来加拿大出口恶化,至今非但没有明显改善,反而问题越来越大。 面临贸易赤字膨胀,出口形势不断恶化,在英国降息后,无疑将引发另一轮新的货币战争。 加拿大央行又一次面临艰难抉择:到底出手还是不出手?加拿大央行在2015年降息两次后,已经公开表示,下一步刺激经济的措施应该由政府的财政政策来主道。但是,从各国目前的情况看,没有一个国家在财政政策上敢于下手,因为这将会影响到诸多利益集团,是一项危险行动,精明的政客门没有人傻到会抛头露面来冒这个风险。即使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只是看到安倍到处炫耀所谓的三支箭,但是我们也看不到财政政策出台,而只是货币政策这支箭变成连环箭,不断的让日本央行QE,然后再QQE,总之让货币政策来解决一切问题。参照全球各国情况,加拿大也不例外,央行很快就会扛不住压力,在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宣布降息来拯救经济。 在全球央行都利用货币政策寻求利息极限之际,固定收益市场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从金融层面看:英国主权国债的收益率进一步下滑,英国各个期限的国债收益率都出现了下滑,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滑到了0.67%。在当今金融一体化的环境下,机构投资者看到英国国债收益率下滑后,追逐收益的本性会促使这些资金流入美债,加拿大国债,推高美国和加拿大国债的价格。毋庸置疑,国债固有的固定收入的特点,促使全球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滑。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非农收据公布前一直低于1.5%,而加拿大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也从年初1.5%的水平下滑到了1.06%。 也许有朋友会讲,黄金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也许吧,但是别忘了,黄金是被囚禁的货币之王。央行货币政策用到这份上,黄金要想闪闪发光,完全靠央行的仁慈,而不是投资者的臆想。 对于加拿大人来讲,大家最牵肠挂肚的还是房地产市场。英国的降息,其实带来了福音,全球货币战争硝烟四起,加拿大无法独善其身,早晚会加入降息大军。今天公布的贸易帐赤字创下历史记录,而加拿大的失业了上升至6.9%,7月份一共丢失了31200个就业职位。 许多分析师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都表示担忧,如果像去年那样连续出现两个季度的GDP萎缩,加拿大央行祭出降息政策是毫无悬念的。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加拿大告別「黃金燦爛的日子」

【加拿大都市网】 进入2016年,关于加拿大国库中黄金储备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加拿大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库存黄金从去年持有的两吨,到年初则只有0.62吨黄金储备。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加拿大的一些黄金厂商和分析师更是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加拿大财政部对于坊间的舆论毫不在意,本周干脆卖掉所有黄金,让你们说去吧,我还是走自己的路。截止目前,根据最新的加拿大国际储备的报告显示,加拿大已经卖空了所有的黄金。很难想象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库中只有区区77盎司的黄金作为储备,从现在起,加拿大正式告别了“黄金灿烂的日子” 在货币战争烽烟遍地的今日,世界各国都在大规模增持黄金。加拿大却是G7国家中唯一没有黄金储备作为货币硬通货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加拿大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币体系的国家,因为没有一吨黄金作为加币的背书(仅剩下77盎司黄金,可以忽略不计)。没有了硬通货的加拿大国库中,充斥着其它国家的货币,包括相当于486亿加元等值的美元,以及相当于225亿等值的其它国家货币,简而言之都是纸币。 就在加拿大清空了最后一点黄金后,2016年的黄金价格却创出了最大一波行情,从去年 1050的低点反弹到了 1270美元一盎司。这一轮大幅上涨行情,使得黄金价格录得自1974年以来最好的开年记录。 货币战争,银行负利率,这个世界没有章法可言。乱世买金,恒古不变的真理,2016年伊始,英国最大的在线黄金交易商BullionByPost表示,“我们的单日黄金交易额达到了创记录的560万英镑。隔夜我们收到了数百个电话黄金订单,今早收到了更疯狂的订单来电。”总部位于伦敦的交易商表示,这是自2012年来业绩最好的一个开年,实体店里等待下单的顾客已经排队到街区了。 金价反弹,主权国家持有黄金的热情在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加拿大和另外一个“奇葩国家”委内瑞拉卖掉黄金来换取流动性。 当前的加拿大,从政府到民间的举债水平都已经非常高,当债务水平达到当前的水平,黄金相比政府票据更吸引力。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加拿大政府的票据显然不如黄金这样的硬通货具有吸引力,依靠卖金度日填补赤字嫣然成为坊间最流行的猜测。 这样的猜测是否成立,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难以回答。但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无论在上世纪80年,还是过去几年的大幅减持黄金,背后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联邦债务水平的上升。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赤字从70年代中期2%,一路飙升至90年代初达到了8%。加元汇率在80年代以前与美元处于稳定的平算,一路贬值到了85美分。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加拿大还是面临一样的问题。商品周期终结,油价大跌造成加拿大荷兰病的病症凸显。加拿大的财政赤字再度上升。去年11月加拿大新任财长 BillMorneau表示,自由党政府2015至 2016财政年度将面临30亿加元赤字,下一个财政年度赤字将升至 39亿加元。 未来加拿大还需要每年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预计未来三年一共举债超过250亿,未来政府债务负担还将大幅的提升。这次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国库里已经没有黄金了! 至于谁动了我们的奶酪已经不重要了,国库里黄金今天的稀缺局面,是过去几届政府集体努力的结果。加拿大国库黄金已空却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人都在为今年加币的反弹所欢欣鼓舞,作为加元,过去一直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也被称为石油加元,今年的油价大幅反弹令加元兑美元汇率冲上75美分。从理论上讲,虽然黄金与货币汇率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没有黄金作为背书的加币,又怎让人不揪心呢!加元借着石油价格走高的这一轮反弹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 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TD提升浮動貸款利率為哪般?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五大银行之一的道明银行周二宣布,即刻提高房屋贷款利率15个基点,将贷款基准利率提高至2.85%。这是自2015年七月以来首次提息,而且是在中央银行降息的环境里,实在让人费解! 道明银行无端加息为那般?首先是政府重拳打压房市,要求银行审慎贷款,提高贷款收入门槛。根据网站RateHub的数据,现在10万元年收入的买房者,首期4万加元,可以享有2.17%的低利率,贷款后可以买到665,435元的房子。但是,根据新的法规,同样一个买房者,却只能买到价值505,762元的房子。不难看出,政府的政策使得合格的贷款者减少,这样一来,银行的贷款规模效应下降,必须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其次,银行被要求分担风险。加拿大房屋贷款中心CMHC,将要求银行对于房屋贷款担保部分分担风险。这次的政府房贷收紧,就给加拿大商业银行房贷引入垫底费机制,即房贷违约损失的前5%-10%先由银行承担,超过这个损失的部分政府才会担保。 这个“馊”主意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IMF的角度而言,他们建议加拿大政府不要让纳税人会成为房地产的最后买单的人。加拿大银行家协会主席惊呼,这次政府彻底改变了加拿大房贷市场的运作机制。这个政策使得银行被动地提高资本充足要求,由于银行是高杠杆的金融机构,资金一旦被占用,费用相当高,这部分额外的费用,银行将会把增加的房贷成本转嫁给贷款人。 这个5%-10%的银行贷款垫底费用,立刻会影响到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根据国际银行法规,银行必须保持自有流动资金可以运作30天的水平,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2008年金融海啸时信用冻结的情况。为了达到这个水平,银行必须留足资金,这些资金不能用于生意周转。银行这部分“流动资本”立刻缺失5%-10%等额的资金缺口,不得不从其他地方挤出更多资金填补空缺,必然会影响到银行的流动性和整体盈利,银行一定会将这些成本转嫁给贷款消费者。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只是看到房地产的红火,其实加拿大股市非常火爆,TSX指数眼看就要冲上15000点,准备冲刺记录高位。这种情况下,资金流向资源、黄金、和股票市场,加拿大债券市场大幅失血,造成债券收益率飙升,这种情况在进来的四周表现尤其明显,加拿大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上升了20个基点。 银行的房屋贷款是与债券收益率挂钩的。10年期的固定利率已经上升到了1.2%,比9月29日的低点上升了25个基点。加拿大与加拿大长期国债的收益率直接挂钩。由于美国今年12月份启动加息的预期非常强烈,加拿大国债收益率也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固定房屋贷款利率也相应上调。 当投资者对国债需求下降,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就必须提升利率,这就造成银行固定贷款产品损失,必须要从消费者特别是浮动贷款的消费者那里把损失夺回来!银行浮动利率的贷款本身属于Flow through的性质,浮动利率的基准则是有一个PRIME RATE。由于商业银行的PRIME RATE是与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挂钩,那么央行降息对于商业银行本身属于政策红利,但是政策红利并非能够完全传道给贷款人。以去年加拿大中央银行两次降息为例子,去年加拿大央行总的降息幅度为0.5%,但是各大商业银行最终只是把PRIME RATE 从3%降至2.7%。相反,如果商业银行面临贷款紧缩政策所带来的政策成本却一定会完全传道,来保证银行的盈利和资本充足率。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 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對海外買家徵稅需三思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本周与中国签订重要贸易协定,双方宣布到202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并且强调双向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性。 今年以来,中国对对加拿大油菜籽的质量提出质疑,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而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总额高达20亿加元。本周,双方就中加油菜籽贸易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其实,在此之前,为了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加拿大总理在中国参加G20杭州会议期间,就签署了12亿加元的贸易协定。总理杜鲁多与中国电商巨头马云会晤,通过这个平台,以后加拿大的四大国宝——枫叶糖浆、油菜籽油、鲜活龙虾、橡木冰酒,很容易就能够出现在中国家庭的饭桌上。加拿大GDP60%来自贸易,但加拿大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排在十余名后加拿大出口中国的都是自然资源类别产品,如菜籽油、牛肉、纸张、矿产品、木材、海鲜、谷物等。而中国出口到加拿大的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家具玩具、橡胶塑料、陶瓷玻璃、纺织服装等。加拿大不是G7工业国家吗?加拿大与中国的贸易,怎么会处于这样一种局面?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及加拿大在国际贸易和汇率政策上所处的地位看,去资源化后的加拿大经济发展面临着两个方向:一是让货币升值,要保持政策的贸易盈余发展经济,加拿大必须要发展生产力,提高技术革新水平;另外一个是让货币贬值,用国际资金的流入来刺激经济,避免陷入赤字和经济停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加拿大应该走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道路,但看看加拿大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每当遇到发展瓶颈时,政府无一例外地选择让加币贬值来刺激经济。 加拿大的人文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吸引着各国投资,但是从加拿大本土情况看,加拿大民意调查对于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方面并不乐观。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最新调查显示,大约46%的加拿大人愿意与中国扩大贸易,但是只有11%的加人愿意看到中国企业投资和收购加拿大公司。当初,中国企业收购尼克森石油公司时的艰辛历历在目,后来的加拿大钾肥干脆就任其凋零,也不愿意卖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海外买家。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比较成功的是华为,在渥太华雇佣300人,万锦市有350名工作人员,其他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投资则凤毛麟角。 最近安省两家地产协会,多伦多地产局Toronto Real Estate Board和安省地产协会Ontario Real Estate Association,同时向安省政府谏言, 不要学BC省针对海外买家征税。两家协会分析认为, 海外买家税将使得资金涌向中低价格的地产板块,从而加重对中产阶级的伤害。例如,多伦多征税,买家将去周边城区购房,使得当地价格暴涨,如果周边价格上涨,不仅伤害中低收入人群,而且由于城市边缘的涨价最终还是会带动多伦多市的地产价格继续上涨,对于地产调控无济于事。两家地产协会还认为,征收海外买家税同样会使得多伦多的房屋租金上升。因为不少买家买楼就是为出租,针对他们加税后,出租单位将减少,而供应减少将道致出租市场价格上涨。 如果加拿大要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其实在投资方面,特别是对待海外买家的态度方面值得商榷。加国房地产不让买,企业不让买。那么,就只有在贸易方面多下功夫。可是,加拿大对中国的贸易完全处于下风,中国对加拿大的出口不断上升,而加拿大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则不断膨胀,目前已超过400亿,我们对中国出口总额才不过约200亿。因此,从历史经验看,加拿大刺激经济的道路,继续选择货币贬值,让外资进入加拿大应该是不出意外的。那么,加拿大对于外资进入加拿大的投资,特别是对于进入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征收额外15%的奢侈税,在这个大框架下,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征税真该三思而后行。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 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安省醞釀徵收海外買家稅

【加拿大都市网】 多伦多最近的房价涨得吓人,街头巷尾热议,各类专家支招,加拿大智库Simon Fraser 一语惊人,新近出炉的加拿大菲莎学院报告认为,多伦多的房价上涨虽然有需求的因素,但是主要是被海外买家和国内买家的炒房欲望驱动,而不是被基本面的房源短缺所驱动。 菲莎学院的这份报告认为,把房价上涨归咎于房屋供量不足,这种结论有一个明显的问题:现有房屋的上市量确实大幅降低,但主要原因是房主预期房价还是要继续上涨,因此出现惜卖情绪,不想把房子卖便宜了。所以,按照这种逻辑房屋建筑量再多,还是无法满足需求。 现有二手房的上市量短缺造成房价上升不假,但这种短期是人为造成,并不是基本面的供给问题。在一个交易量稀薄的市场上,很少的几个交易就可以把整个房地产市场炒的火热,但是这种价格飙升就像焰火般靓丽却不持久。 菲沙学院认为,许多买房者被价格诱惑入市,将会陷入无可挽回的财政困境。菲莎学院报告中提出这样的警告。特别是对于多伦多的年轻人,这些人看到房价上升急于置业,他们将是为这场房地产泡沫买单的牺牲品,虽然他们并没有任何错误。 这份报告独出心裁,与大多数主流媒体的分析都不同,更使得菲沙学院与多伦多地产协会和从业者为敌:因为地产专业人士异口同声地表示,多伦多的土地和房屋稀缺将使得房价持续上涨。多伦多地产协会一直都将房价上涨归咎于土地供应,并且认为绿化带阻碍了多伦多房地产开发,供应端的问题造成房价疯涨。 但是, 菲莎学院尖锐的指出:自从2012年以来,多伦多的人口与新房比例正在逐年下降,这说明房屋开工数目,不要说跟上人口增长,数据显示其实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因此,多伦多的房价飙升,其实就是人们在低利率促使下,一种买房赚钱的投资需求大爆发。这才是房价上涨的真正原因。 许多拥有自住房的当地人都选择买多一栋房子作为投资,因此无端增加了需求端的紧张情况。加拿大本地许多普通人家现在不仅给自己购买投资房,而且开始给下一代购买将来的居住房屋,使得房地产投资成为一场群众性的热潮,房屋价格哪有不上涨的道理呢? 但这种低利息造就的,群众普遍参与的,海外买家火上浇油的疯狂房市,还能把价格非理性上涨归咎于基本面的供应不足吗?要治理房地产市场,根本用不着开发新地建新房,无端破坏环境,只要把人们的疯狂预期浇灭,把投机贪欲打消,房价自然可以得到控制。 如何扭转人们对于房地产价格上升的预期呢?加息无疑是个非常有力的重拳。这样做无疑会伤害加拿大的经济。因为加息是无差别的打压,而且加息会提高所有行业的借贷成本。在房地产独大的经济形势下,加拿大所有其他行业都奄奄一息,央行这个时候如果重拳加息,后果会不堪设想。 根据菲莎学院的建议,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安省政府效彷温哥华,对海外买家征税,因为海外买家数量虽少,对于整个房地产系统的价格影响确实火上浇油,要灭火,首先要打击海外买家。 菲莎学院的报告,最后还建议一条更狠的招数,对于在加拿大拥有房地产,而不在加拿大本地工作的房地产业主征收额外的物业税,估计这条建议通过的可能性很低。不要低估了政府的决心,安省财政厅长苏善民(Charles Sousa),对于海外买家税的态度上周发生喜剧性反转。苏善民说,增加海外房屋买家税是控制房价增长过快的方法之一。苏善民略带悔意的表示,在去年八月BC省针对海外买家征税后,安省按兵不动,本意是想让房地产市场自行调控,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非常担忧,多伦多已经成为房地产炒家的战场,到处都是抢offer大战。 本地普通人已经一房难求,财长再也不能对此漠视了。由此可见,省选在即,人气低迷的自由党,选择海外买家亮剑,挽回一点人心,似乎是不需要多少悬念的。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 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楊凡專欄:加拿大上市公司的雙重股權結構

罗渣士(Rogers)电信本周表示将会终止自行研发的下一代电视平台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IPTV),把有关费用从财务报表中减记,并将与美国传媒巨头康卡斯特Comcast合作,在加拿大开发云端电视平台X1,预计在2018年底之前推出。 近年来,罗渣士的股票表现不错,但公司经营策略方面就让人嬉笑皆非: 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夺冠,每年冰球NHL联赛吸引着加拿大爱好冰球的人士。这股热潮使得罗渣士公司也跟着发烧,在2013年11月份斥资52亿加元,将加拿大未来12年NHL冰球的转播权买下。2014年,罗渣士推出在线SHOMI,从2014年11月到今年11月底正好两年的时间就偃旗息鼓,公司亏损上亿加元。 罗渣士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就在于其独裁性,即双重股权的结构。所谓的双重股权,也就是常说的同股不同权。一般上市公司会发行两类股票,其中一类股份被称为A类股,很少在市场上流通,往往掌握在公司创始人和其家族成员手上。而另一类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被称为B类股,但是,公司创始人和家族成员手上公司同样股份的投票权,是B类股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设计这样的股权,目的显而易见,本意就是不希望“外人”过多地干预公司的运作,决策权和话语权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不需要通过董事会投票,总之就是一言堂。因此双重股权的公司,很容易被贴上家族企业的标签,一般都与公司领道层的专制分不开,许多喜欢“民主”的投资者都会对这类公司敬而远之。在加拿大TSX主板上市的有24家这类独裁公司,如Fairfax 、庞巴迪及加拿大轮胎等等。 加拿大TSX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民主”的,没有这种专制的双重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既然注入了资金,就希望投资的股票能够有稳定的表现,也希望他们的声音能够让董事会听到。因此,机构投资者都会进入董事会,保证公司的运作符合投资人的利益。即使小散户,每年也会收到股东大会的通知。 普通公司需要满足投资者的民主需求,前提就是一股一权。相反,同股不同权,投资者的投资额与实际的话语权不成正比,这正是双重股权结构的核心——独裁。这种双重股权结构,很难想让机构投资者将其纳入法眼。比如加拿大养老金CPPIB的投资要求,首先就要排除双重股权结构的投资。机构投资者不愿意投资双重股权结构,除了话语权和投资不成不比例,另一个问题就是董事会缺乏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双重股权结构显然就是让公司的话语权永远地留在家族成员手上,甚至董事会主席和CEO是同一个人。公司的成败都集中在这个家族,对于其它股东显然显得有些专制。然而,有时候独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我们把加拿大上市的这24家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做成一揽子投资指数,与TSX大盘指数进行对比,投资者会诧异的发现:在过去十年里,一篮子双重股权结构企业股价的10年期年化收益达到了3.7%,显著超过TSX大市1.1%的表现。而近五年加拿大TSX指数股年化出现0.9%的亏损,但是一篮子双重股权机构企业的股票却逆市上涨了4.2%高度集权化的企业比较成功,民主反而会对投资者不利,究竟是什么原因?从企业运作角度看,集权专制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营得当,有一个像Fairfax公司Perm Watsa这样英明的领道人,可以为其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相反,公司集权体制下,错误的决定会毁了一家企业,例如像庞巴迪、AGF都是如此。 普通公司的同股同权的民主体制看起来不错,但是反过来,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也很难获得通过,企业很容易趋于平庸化。冷静地想一下,究竟是在行业里天天摸爬滚打的圈内人更了解市场的市场运作呢,还是普通的投资人更了解市场呢?如果让外行过多地干预,来指挥和约束内行,就会适得其反。换言之,独裁企业不一定好,但是优秀企业一定是独裁的。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 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楊凡專欄:聯邦預算案對優步Uber司機徵稅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今年以来的房价暴涨,甚至已经陷入癫狂的状态,政府的绥靖政策驱动下,市场上随处可见抢房大战,加价10万、20万加元,人们都眼皮不眨一下,政府一方面任凭房价火箭般上涨,另一方面则对于那些被房地产挤压失去工作,或者兼职工作的人们步步紧逼:这次的联邦预算没有提及资本增值税,却要对每天在街上载客挣几个糊口钱的优步(Uber)司机征收GST和HST。 政府认为,优步司机和乘客,无论使用手机还是网络应用打车,都必须为每一次行程支付加拿大两级政府的GST和HST,这样将会为政府带来300万加元的额外收入。不过就在国家财政增加了相当于一栋房子的钱,政府大动干戈来打压这些每天为几块钱奔波的人们,真是让人无语。 在2009年经济复苏以来,各国政府的刺激政策勐药下过之后,却没有达到凯恩斯的效果,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行为正在失去方向。加拿大从零售业,到银行业,处处裁员,工作不好找,房价可不饶人,于是大批房奴们,都在临时工作中疲于奔命,其实兼职是最明显的共享经济。在北美最近流行的优步(私人出租车) 以及空中食宿(Airbnb)(私人租房)就是这种趋势的突出反映,房价涨的越勐,我们似乎注定要进入共享经济时代。 零工经济原本是鼓励他们再就业的一个机会,CIBC的经济学家则评论到:“共享经济的出现会增加就业,但是并不代表会创造稳定的就业。 仅以司机收益而言,相比于传统出租车公司,如果将车辆折旧、车辆保险以及司机本人的保险都计算在内,这些优步司机并不一定能赚多少钱。现在政府在这个利润微薄的行业里再插手,以税收的形势分一杯羹,无疑让行业内人士日子更加难过。 那么,政府无端打开印钞机,将数以万亿记的资金投入市场,只见到房价飙升,却未见就业改善。原因何在呢?这就要看凯恩斯关于低利率的见解了:凯恩斯在其通论中是这样表述的,当低利息政策道致资本回报率的下降,会使纯食利阶层的利益不再增长,新增收入流量中绝大部分成为劳动收入,从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社会稳定,公共资本的增加则有利于公众生活条件的改善。 他甚至乐观的认为,资本平均回报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意味着一个社会达到了资本的“普遍丰裕”,这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从经济压力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创造性活动。但是从实际的执行层面看,中央银行大规模降息,确实达到存款利率下降的效果,“纯食利”阶层的利益确实不再增长,新增的流量中大部分为劳动收入也是非常正确的判断。 一个没有想到的问题尤其突出,低利息政策不但没有缩小收入差距,反而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收入差距,使得富裕阶层更加富裕。大多数的人不但没有从经济压力中解放出来,反而随着就业岗位的日益不稳定,将要进入农奴式的零工经济阶段,又何谈从事更有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呢? 凯恩斯的理论在实际操作方面,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其实,凯恩斯认为,宏观经济非出清状态是经济的常态,那么,在市场非出清状态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的总投资低于社会的总储蓄。 如果企业的投资不足,就无法增加就业,然后通过提高薪资水平带动通胀上升,使得货币政策有能力回归正常化。大家不仅要问,企业投资都跑到哪里去了呢?答案就是房地产。加拿大现在已经是全民皆房,不仅普通人拼命借贷增加杠杆,各类企业也踊跃加入房地产淘金大潮。大多地区的高尔夫球场地拥有者看到房地产开发的暴利,全都跃跃欲试,比较高尔夫球场盈利有限,谁不想开发房地产多赚钱呢?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楊凡專欄:想安全退休 到底買啥最保值?

每年迎来中国新年后,人们就是要考虑 RRSP的供款以及投资方向的时候。就今日而言, RRSP季节冷冷清清,楼盘推介会却人山人海,一个楼盘一天内就被哄抢一空,这些购房者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要的是一个安全稳定的资产,房地产似乎成为唯一选择。 随着这股风越吹越劲,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处于资产富有,现金流缺失的流动性极度匮乏状态。为何如此?大家都认为央行会在流动性匮乏的时候,为所有人提供流动性,在短期利率飙升的时刻,通过降息和量化来压低借贷成本,从而使得收益曲线回到正常状态。 根据养老金顾问公司 Broadbent Institute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加拿大的老年人未来退休生活堪忧,Broadbent Institute调查的对像集中在55至 64岁年龄段,这些人中不足 20%的人表示有足够储蓄可以安享晚年,甚至有一半人表示,他们的储蓄只够维持一年的退休生活。 未来加拿大的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困境更为加剧,二十年后将有超过 20%的人步入退休年龄,生活在贫困线下的老年人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理论上一个退休人士最高可以拿到每年 12780元的CPP ,但是实际上,男性平均CPP 的年收入为7626,而女性平均 CPP收入只有区区 5922。加拿大的联邦政府耗资7亿加元提升养老金低收入补助部分,即使这样,还是将有 60多万老年人将会生活在贫困线的下方。 但是,这些数据表明看起来担忧,实际上都没有提到一个核心问题,虽然这些老年人没有足够的储蓄,但是他们很多人都拥有一套甚至两套以上的房地产。表面看起来的贫困,背后隐藏的是现金缺乏,资产富有的老年退休人群。 政府大力支持养老,特别是辅助所谓的贫困老年人,其实只是看到他们收入低,并未将其整体资产考虑在内。从公平的角度看,浪费了许多纳税人的宝贵资源,因为这些现金流和收入极低的“贫困”老年人,可能比起你我这些交着高额税款的人富有的多! 作为工作缴税的朋友,如果觉得心裡不平衡,就只有每年买足RRSP获得合理的退税,自己的税款自己合理支配。获得RRSP退税后,可以将RRSP再投资到房地产,岂不是退税和增长两不耽误。 其实,大家聊的房地产,除了住宅地产,商用地产以及办公楼等地产项目,在机构投资者的眼裡都是不错的选择。例如选择地产投资基金,比起看的见摸的到的砖头瓦块,这类地产投资有独特的优势:因为这类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收入,长期下来能够做到资本保值,许多投资者担忧股市起伏的时候,不用过于担心这些地产价格会受到影响。 我们买房时候,多少会有些盲目性,但是地产基金则是非常理性的选择资产。基金经理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地产(商业地产以及办公地产)内在的盈利模式:比如平均的出租率是否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租约到期后是否能够续租或是很快地找到新租客,还有就是计算成本后的实际营运利润如何以及租金是否能够逐年稳步上涨。第二个考虑的就是它外部的工作做得如何?所外的外部工作包括,是否积极地购买一些优质的资产。基金经理团队会评估办公楼或者商场是否“聪明地”定期装修,从而能够提升租金的价格。 除了内在盈利和外在工作,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来保证挑选的标的资产都是优质的。地产基金的每一个投资项目,都会实地考量标的资产的地段如何,还有建筑的质量的高低。加上基金经理会经常参加地产所属物业公司的会议,通过与他们的当面接触和交谈来了解他们的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水平如何。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楊凡:加拿大CMHC針對房地產提升警報級別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房屋贷款中心CMHC对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发出红色警报!该机构表示,在10月26日,即将发布的加拿大地产市场的评估报告中,首次将房地产风险级别从中级风险(黄色)提升至高风险(红色)风险。 根据对加国15个城市的地产市场评估,加拿大房屋贷款中心CMHC认为,相对于个人收入,人口增长而言,加拿大的房价出现了持续过高的情况,该机构认为,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萨斯卡通等地的风险级别,都已经触及红色警报线。 无独有偶,汇丰银行最近的分析报告认为,上次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房地产崩盘一溃千里。加拿大经济,房地产却固若金汤,许多人将此归功于加拿大的银行贷款政策和严谨的金融体系。 然而过了八年之后,汇丰银行认为,目前各种风险集聚的加拿大经济,无法再像2008年一样避过一场金融危机。一旦危机重现,加拿大的运气这次不会那么好。 当前的形势,加拿大的家庭负债水平超过经济增长,私人部门的债务占GDP水平高达215%,在G7工业国里面债务水平最高。一般认为高债务水平抑制消费,而消费则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加拿大的经常项目赤字目前已近占经济的3%,相比之下,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加拿大的经常项目则是处于盈余状态。正如所有的分析师一样,汇丰银行对于加拿大经济最担心的地方也是房地产板块,认为这个板块过度杠杆化。 加拿大央行低利息政策的红利,大部分被地产板块所囊括,企业投资却连续两年大规模下降, 特别是央行的降息救助重点-能源企业,这个板块资金出现大规模流出:即使是非制造业企业的投资,预计今年将出现18.3%的下降! 加拿大经济和房地产的问题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房地产已经成为加拿大经济中房间里的大象,目前加拿大政府突然收紧房贷政策,令加拿大经济的唯一乐土-房地产板块蒙上阴影。 其实,加拿大并非像一些分析师所讲的那么悲观。首先,从CMHC的角度看,认为政府收紧房贷,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房贷收紧后,购房者暂时会选择购房小一些的房子,甚至租房,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消费,消费提高后,经济增长自然跟上。 其次,加拿大政府有足够的空间应付危局。加拿大政府的债务/GDP比例仅为38%, 这是G7工业国家政府中债务水平最低的!前保守党政府,为现任班子留下一个平衡的预算,现任政府可以利用这个大好局面刺激经济发展。 当然,在政府消费方面要吸取一些教训。哈珀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自2009年开始为将来的家庭提供了装修免税额度的优惠政策,这项政策确实刺激了房地产相关的消费,提振了经济增长,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房价, 增加了民间债务负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项便民政策,帮助加拿大经济走出沼泽的同时,同样抬高了房地产价格,使得加拿大金融体系面临风险,使得现在的加拿大银行,再也不像当年般固若金汤! 现任自由党政府,在当前政府负债水平低的情况下,可以大展拳脚利用政府赤字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将资金的主要用途,用于提高生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提振私人部门消费。 最后,如果有可能,政府应该改变对于海外买家的态度,允许更多外资进入加拿大。在当前情况下,加拿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占经济的3%,政府如果要弥补这个缺口,加拿大需要欢迎外资流入,这个比例需要达到总体经济的4%。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楊凡專欄:全球市場重大轉向,你準備好了嗎?

【加拿大都市网】 特朗普经济学本周继续发酵,全球股市上涨,债市下挫的行情继续上演。笔者在过去文章中多次讲过,加拿大股票市场的TSX指数有望冲上15,000点,今年看来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不仅是加拿大市场,美国股市也是一飞冲天,四大指数一起刷新历史新高,是否年底我们就要看到两万点呢? 这也不是不可能,例美国大型投行高盛认为,特朗普的税改方案,对企业有很大的好处,当企业上缴的税款少了,那麽企业手裡的钱就多了。高盛认为,企业的钱多了,会把这些钱用于回购股票,美国企业2017年回购股票会增加30%,这对股票市场将非常有利。 2008年以后,随着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资金的流动性基本都在机构手上,散户参与相对较低,因此企业的股票回购,可能对于美股的继续上涨有很大的推动力。 因此,作为投资者而言,不要因为市场处于高位,就认为要跌,羊群效应下,投资者需要认清趋势,抓住趋势,而不是和趋势作对! 现在的趋势是什麽呢?本周其实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元支出首次突破100大关,并且站稳在101点。美元指数在过去的35年裡,只有两次重大突破,一次是在1981年,另外一次则在2000年,每次的突破后,上涨幅度都很大,特别是1981年的美元突破后上涨了60%。 我们今天就重点探讨一下那个时代。想当初,卡特总统沿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企图通过刺激需求来提振经济增长,演员出身的裡根,在竞选中尖刻地嘲讽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用通胀去打击失业,又用失业打击通胀,最终结果是通胀与失业一起打击了美国经济”。 成功击败卡特总统后,裡根总统各种做法都别出心裁,继续留任沃克尔当美联储主席,要知道,沃尔克的加息政策遭到当时整个国家反对,只有裡根一个人对沃尔克支持到底。沃尔克的策略非常简单:加息。 很多人都把加息看做洪水勐兽,把凯恩斯主义看做救市良药。其实,从1981年裡根就任到1989年卸任期间,加拿大的股市涨势如虹,TSX股票指数几乎翻了一倍之多。原因何在,加拿大TSX是个资源密集型的股票市场,在美国推行“30%减税计划”后,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从1980年5170亿美元升至1990年1.03万亿美元。这样,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需要大量的加拿大资源。因此,加息周期对于加拿大股市长期是个利好,只有美国经济好,加拿大股市才能走强。 当然,大面积的减税以及扩张性的财政刺激政策,令通胀上升,因此,利息水平走高是必然结果,这对于债务杠杆过大的板块,例如房地产是有一定冲击的。 全球主要大型银行都在为美联储加息,和美元上涨作准备,高盛认为美元兑一揽子货币的升值还有空间,而法国兴业银行则认为,美元指数冲上110大关是有机会的,也就是说,美元有机会再上升10%。 这样的前提下,亚洲货币将面临巨大压力,港币有望重归1997 的彙率水平。投资者可能都还记得当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美元的强势升值,对于新兴市场,特别是以美元为标的的新兴市场债务由很大冲击。不仅如此,一些朋友投资拉丁美洲基金也要小心,这些地区存在同样问题。 资金流向美国将是趋势,投资美国需要注意什麽呢?首先是避免国债,脱债向股是目前的资金流向。特朗普所要采取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将会使得美国的赤字继续上升,这点在裡根时代就已经体现出。另外,投资美国股市,指数化的投资效果将会下降,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加息周期裡,例如金融等行业相对有利,而过去表现较为强劲的公用事业等利息敏感板块将会不利,一揽子指数化投资无法满足新的投资形势。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都市報楊凡專欄:加拿大央行宏觀政策發生巨變

【加拿大都市网】 加国房市持续高烧不退,引发联邦、省和市级政府的各项政策出台。一招一式就像紧箍咒一样,要锁住上蹿下跳的房价。 近期,加国各大商业银行开始提高房地产贷款利率给房屋信贷市场敲了警钟。加拿大银行业的监管部门OSFI对加拿大的信贷环境发出了警告:在房价飙升之际,银行的贷款审批不是放宽,而是要比过任何时候更慎重。  从银行的角度出发,房屋价格上涨意味着抵押物价值的上升,审批的标准应该趋于宽松。但是,从监管者的角度看法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抵押物的价格上升越快,集聚的风险越大。因此,不应把物业价值作为最重要的审批指标,更多地应该核实贷款人的收入以及工作状况。 近几年加拿大的房屋贷款总量在不断上升,监管者认为,一些高负债的家庭,一旦面临失去工作或是央行加息的大环境,房贷偿还将会面临困境,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加拿大人平均家庭的负债率已达到168%,低利息环境是保证民间债务能够延期以及展期的必要条件。原本,全球的中央银行集体的开闸放水已经形成了默契。不过,一切在特朗普即将入主白宫后,似乎出现了大反转,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包括减税和基础建设投入令再通胀的预期开始提升。从逻辑上讲,债务水平快速上升,往往会伴随借贷成本飙升。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流动性盛宴人去楼空。近期全球的国债收益率就是最好的体现,国债市场出现五年以来最大的跌幅,央行并未出售购债,从而压低国债收益率,反而任由其飙升。 5年期加拿大国债的收益率从0.693%上升到0.951%,涨幅为26个基点。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如果手上持有国债票据,将会出现价格下折,加拿大5年期国债票据的价格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1%-1.25%范围的缩水。 过去我们多次听到央行行长提到降息,现在央行行长现在似乎变了一个人。加拿大央行行长波洛兹委婉承认,在过去两年中,加拿大央行一直希望能够看到低利息政策和加币贬值,能够帮助制造业和出口等行业,特别希望增加对外出口来刺激加拿大经济,从而抵消油价暴跌对能源行业这两年以来的冲击。现在央行不这样担心了。加拿大央行认为,货币政策已近极致,现在需要加拿大的服务业填补出口制造业的缺口。这个发言很明显的放弃了前期对于出口制造业振兴加拿大经济的政策取向。波洛兹认为,2014年以来油价大跌带来的能源行业冲击,以及制造业产能在丧失,加拿大的经济带来了800-900亿左右的经济损失,这个数目完全可以用服务业的增长替代。 从上述表态可以看出,央行利用降息之类的货币政策继续刺激经济的动力基本丧失,宏观政策从降息刺激出口,刺激有效需求,转变为供给端刺激,接力棒将交给政府,利用大规模基础建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刺激经济。 加拿大央行行长波洛兹还举例说明,自2001年起,加拿大每丢失一个制造加工业的岗位,平均就会带来30个服务行业岗位。而从薪资结构而言,服务业平均水平其实是低于制造业的薪资。 服务业的高薪集中在金融保险、运输仓储这两个行业中,大部分全职工作都在银行。银行这几年的盈利模式,完全靠房价高涨,拼命放贷,把风险偷偷通过按揭保险转移给CMHC加拿大房屋贷款中心。 现在房价还在涨,可是其他让银行盈利的因素全部改变:首先,CMHC要求银行分摊风险;其次,银行监管者要求银行收紧贷款标准;第三,国债暴跌带动收益率上涨,银行不得不提高房贷利率,无端损失一部分原本在低利息环境下可以买房的客户。现在外部宏观环境改变,利息水平面临上升,政府税赋一个劲的加,银行要想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只有降低成本裁员一条路。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楊凡:負利率走向終結,加國房市走向何方?

【加拿大都市网】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全球国债收益率近乎直线上扬,负利率债券规模持续萎缩。本周三恰逢美联储议息会议,与市场所预计的一样。美联储在会议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时隔一年后再一次加息。而且预计在2017年,美国将加息三次。经济学家纷纷惊呼,说好的负利率哪里去了,难道负利率的时代将就此终结? 随着我们南边邻居正处于加息的周期里,加拿大陷入无法独善其身。加拿大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上涨,目前已经涨至1.8%附近!如果本周美联储加息后,加拿大央行无动于衷,那么这将是在2007年以后,加拿大央行首次出现利率低于美国央行利率的情况! 美国国债收益率同样上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现涨破2.5%,创2014年10月来新高。对冲基金和其他大型机构,目前对美国国债的空头头寸飙升至两年来最高水平。欧元区国债收益率也出现普涨,其中,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5个基点至0.40%,而仅仅在半年前的英国退欧公投前夕,德债的收益率还是负数,低至-0.205%!作为以美联储马首是瞻的加拿大,过去对于美国的货币和经济政策亦步亦趋的加拿大,马上要面临独自单飞的局面,这对于加拿大的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将产生何种影响? 从加拿大央行自己的预计,加拿大经济恐怕要到2018年的下半年才会全面复苏。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虽然加拿大央行波洛兹委婉承认,在过去两年中,加拿大央行一直希望能够看到低利息政策和加币贬值,能够帮助制造业和出口等行业,特别希望增加对外出口来刺激加拿大经济,从而抵消油价暴跌对能源行业这两年以来的冲击。 不过,现在央行不这样担心了。加拿大央行认为,货币政策已近极致,现在需要加拿大的服务业填补出口制造业的缺口。这个发言很明显的放弃了前期对于出口制造业振兴加拿大经济的政策取向。但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平均收入还是在全国范围低于其它行业。而且,加拿大经济对出口部门的GDP的贡献达到30%,显著高于美国。所以,贸然加息令加元走强打击出口并不明智。 目前加拿大央行虽然不加息,可是国债市场火烧眉毛,我们不禁会问,如果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固定利率上涨,央行即使不加息,房贷利率不是还要升吗?其实,这种压力都是来自感觉,固定贷款利息上涨不等于一定会央行加息,央行不加息,浮动利率就不会出现大幅度上调,因为浮动利率是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核心,而固定利率贷款则以国债市场的收益率为核心。加拿大丰业银行的分析师就表示,美联储即使加息,也会小心翼翼控制好节奏,而不是要加剧当前汇率和债券市场的波动。而且美联储在会议上虽然加息,但是还是鸽派地加息(表示会循序渐进地加息)。 加拿大央行这次与过往不同,敢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原因就是加拿大的民间负债水平过高,贸然跟随美国加息,使得借贷成本上升对于杠杆到牙齿的加拿大非常不利!从2009年至今,凡是敢于拼命加杠杆的人都赚的金玉满堂,凡是小心谨慎的人还在租房,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房地产牛市里赚到钱的人们,怎能不感谢政府低利息的政策呢? 无论怎样将,在利息水平整体处于上升的阶段,购房投资者还是非常彷徨。这不禁让我想起多年来投资市场的风风雨雨,房地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不过是杠杆大些,周期长些而已。在市场过了普涨的阶段,房地产恐怕也需要选择优质资产,不是插个牌子就能自己搞定的时候了。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楊凡專欄:關於分紅基金,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加拿大都市网】最近美国股市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可是不少人开始担心市场一旦下跌,就要亏本赔钱。因此,投资也是有原则的,是需要遵守的,就像好的猎人一定要遵守自然法则,了解动物的习性,投资也要了解市场的周期,摸清市场的波动,遵守基本的规则。 如果您了解所投资的基金公司情况,了解市场的运作原理,就不会人云亦云,迷失自己。其实, 市场的波动并不是一件坏事,有波动我们才有可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好股票,也才能卖一个好点的价格。市场波动在历史上多次促成明显低估和高估的交易,有耐心的人会在其一生中获得足够的机会。 很多朋友认为买股票基金,就一定有分红,其实不然,很多公司并不派发分红,购买这类股票基金,投资者希望获得的是资本增值,获得更好的回报。特别是板块性的基金,这种特点尤其鲜明。但现实却是大多数投资者都在这方面的操作中事与愿违。 在漫长的等待中,如果一直有点钱花,大家就觉得这个投资有价值,于是分红基金应运而生。注重分红收益的道理看似非常浅显,但是,大多数朋友理解并不深刻。如果在1997年年初投资25,000加元投资到标普500的一揽子股票基金中,到去年年底连价格增长带上分红一共可以达到8.2万加元。在总体增长的5.7万元中,分红部分就达到了2.5万元,占据总体收益43%。 有人认为可以自己购买到一个能够持续分红的公司,长期下来可以赚到盆满钵满。其实,基金分红是有固定的权益登记日的,一些朋友只顾判断市场高低,经常买卖基金,就可能错过这个机会,不仅错过市场上涨,连本应该拿到的分红也白白丢掉了。 2008年的一场金融海啸已成往事,大多数人资产状况发生什麽变化呢?如果将美国社会从财富的角度分为八组,从 2006年美国房地产开始调整后,在经历了 2008年的金融海啸,截止到目前为止,只有社会上最富裕的 10%群体,和最富有的5%群体,家庭收入水平实现增长。相比之下,其余六组人群都没有增长,甚至出现资产下滑。为什麽富人在金融海啸损失数以亿计的资产后,很快就奇迹般地恢复了财富呢?纽约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得出,最富裕的 10%人士拥有美国94%的商业股权投资以及有价证券;并且拥有超过 90%的股票以及互惠基金。可见,大部分的金融资产集中在最富裕的人士手裡。 另外一个现像是,美国最富有的10%人群,身边的投资顾问围的满满的,可以将这些人的金融资产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投资策略,被各类投资顾问分管,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富人拥有 90%的金融资产,他们是无法集体斩仓清盘的,流动性一定会出现问题。这正是在 2008年发生的一幕,政府立即执行量化宽松,富人通过量化宽松政策给普通储户剃头,攫取了储户的利益为自己恢复了往日的财富辉煌。 政府托市的措施帮助稳定了股票价格,不同类型的投资顾问也帮助富有人群在市场低迷的时刻买进股票等有价证券,因此,低利息执行的这几年,富人不但挽回了当初的损失,还进一步购买其他群体的金融资产。 当然,富人可以持有股票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多数持有的是带有分红类别的股票基金。股票价格如何下跌,分红不能减少。随着牛市的发展,富人的胃口更大了,开始企业双管齐下为自己牟利:首先要求企业举债回购股票,其次为持有股票的股东增加分红。这就形成了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谁拥有股票就可以拿到丰厚的分红,普通人想获得分红,就必须以更高的价格购买股票。其实,从历史数据上看,股票分红在股票市场的长期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加拿大TSX为例,如果您是长期投资者,在经历十年以上的投资后,会发现其中的增长超过一半来自分红。分红利滚利的增长占资金总增长的50%-60%,实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投资作为积累财富的过程,本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事情,但很多人没有领悟其中的真谛,投资变成了一场痛苦煎熬的经历。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楊凡解讀:多倫多富豪增多到底好不好?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杨凡(见图)表示,一个城市中超级富豪增多,由生活的角度而言可能带来更多的消费能力,特别是高端市场消费能力,从而提升城市的综合形象,总体而言是好事。但这些富豪到底能为当地经济作出多大贡献,还要看其是否在所在城市作出实质性投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承担税务责任。   杨凡表示,富豪集中于一个城市对该地高端消费市场可能有刺激作用,但由于富豪人数有限,消费需求有限,不大可能对大众消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以房地产业为例,富豪集中于某一城市投资置产,可能刺激房市中豪宅价格,虽能整体带动当地房市,但也可能造成房价虚高,对当地民众的生活造成影响。而一旦资金退潮时对房市的打击又可能是灾难性的,并且要由当地民众所承担。   他指富豪对于一方经济是否带来推动,端看他们是否将其身家投资于本地的制造业、基建工程或是证券市场,同时是否对本地的税务做出贡献。而在这一方面富豪们的表现如何,往往缺少相关的调查数据佐证。所以目前只能说城市富豪集中总体上是好事,但也有利有弊,要一分为二看待。

楊凡專欄:為何油價一跌 加拿大就面臨危機?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的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寒冬,油价下跌是扼住加拿大GDP增长的拦路虎。预计2016年全年加拿大GDP增长可能只有1%,与去年同期预测的2.5%大相径庭。油价一跌,加拿大就面临危机,凸显加拿大经济的结构畸形。 随着油价下跌加元也突破70美分大关,按照常理应该利好加拿大的制造业。但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运营一直非常困难,目前魁省政府已经向庞巴迪注资超过了 10亿加元,但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陷入困境的庞巴迪希望联邦政府能够注资 13亿加元扶植企业渡过难关。 庞巴迪是加拿大制造业的标志,更是加拿大航空业的千倾地一根独苗。全球范围内一共有超过 18万的雇员,仅仅大蒙特利尔地区就涉及到 40,000个就业岗位。对于联邦政府而言,如何救助资源型企业非常重要。 加国资源企业初始成本投入相比美国不具备成本优势,所以资本运作的灵活性不强。一旦项目停摆,很可能会面临产能丧失的一个现实问题。就好比加拿大安省的制造业流出后,产能尽失。 在加拿大能源遭受打击之际,本币狂贬值,本应该利好的制造业出口至今未能达到预期。其实庞巴迪也好,能源企业也罢,在国际油价暴跌和加元汇率断线下挫的情况下,加拿大政府是否应该采取一些紧急政策来应对。 经济暂时还未形成系统性风险的时刻,政府应该当机立断未雨绸缪,成立一个加拿大版的“不良资产处置计划”TARP(TROUBLE ASSET RELIEF PROGRAM),给困境中的企业形成一个有效的救助机制。 TARP是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的产物,当年由于次贷风暴影响了美国整个金融体系。当两房、AIG、以及各大银行命悬一线之际,7000亿救市方案出台。其主要的运作的原理是政府注资给银行以及受困的三大汽车公司,换回公司发行的优先股以及股份认购证。实际救市的资金达到了4,700亿,其中超过2,000亿直接注资用于购买各大银行的优先股以及认股证。 而连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也从TARP这个资金池里得到797亿的注资。加拿大政府完全可以借鉴一些经验,像救助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一样救助能源企业,给予处于困境中的资源企业资助。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坏账从银行等金融体系剥离开,避免类似能源债务出现违约冲击整个金融体系。 根据美国2009年救助三大汽车公司的经验,最终不仅仅是避免了三大汽车行业的无序破产。美国的TARP基金当时保住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不仅减少了政府失业救济金的负担,更是保住了汽车行业每年的政府税收收入,挽回将近1450亿的经济损失。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最终带来的结果股市创造了一轮相当可观的牛市,美国的金融板块的股价很快有所恢复。直至2014年收回投资,美国政府结束TARP后一共录得153亿的盈利。 如今,加拿大银行也的能源债务敞口已经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过去能源景气的时候,一方面能源行业进行信贷扩张,而另一边加拿大银行对于能源行业的债务敞口也不断放大,使得银行在债务敞口上的隐忧越来越严重。去年同期当油价在45美元一桶的时候,加拿大银行业提到之前压力测试的最坏情况是将油价假设在30美元一桶,而现在原油的实际价格已经落到了30美元一桶,那么最坏情况应该是多少呢?25一桶,还是20一桶甚至更低。 当前金融市场疾风暴雨,但是政府工作依旧按部就班,按照常规加拿大议会1月25日才正式工作,而有关经济和预算的工作要到3月份。过去十年中,加拿大联邦预算都是在三月份,今年加拿大的形势紧迫,新一任政府上台伊始,国际经济形势突变,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借鉴美国的妤困基金运作方式,考虑加拿大版的TARP基金,并不是杞人忧天了,而是当务之急。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楊凡專欄:有錢買RRSP還是還貸款?

【加拿大都市网】在一年一度的RRSP季节,还房屋贷款或者购买RRSP哪一个选择更划算这样的老问题仍旧是一些朋友关心的话题, 永远也谈不完。 一般而言,如果有充足的现金流,适当还房屋贷款,RRSP每个人一年不过买上万八千的,根本不应该造成矛盾。但是,随着这些年的房价连年上涨,加国民众的负债水平持续刷新历史记录,连RRSP减税的钱都需要填房子贷款决不是少数现象,因此要仔细分析一下,也好在取舍上做出决定。 由于人们被房屋按揭压的抬不起头来,时间越久利息就会支付的越多,所以很多人都有直觉认为还房屋贷款更重要。到底是早日还了房屋贷款,少给点利息呢?还是要早日建立起退休计划,年老后就过的踏实些呢?这确实是个问题。 首先为何要购买RRSP?类似于美国的401K,RRSP每年的供款可以按照实际收入的最高边际税档抵税。收入越高的人士,那么RRSP的税务优惠就越发明显。因此,如果综合起来考虑,对于不买RRSP而加速还贷,将会面临的机会成本那就是投资传统无风险资产“国债类”的回报;反之如果投资RRSP, 那么加速还贷的利息将是面临的机会成本。我们可以参照的基本原则是,如果你的房屋贷款利息高于投资回报,则还房屋贷款更好些,因为未用的RRSP额度可以保留到以后抵扣。 就目前的形势,加拿大中央银行去年已经两度降息。加拿大的主要经贸伙伴美国在去年12月份已经进行了一次加息,然而加拿大的副行长本周讲话中提到:“加拿大央行没有义务以美国的货币政策马首是瞻。”全球货币政策现在几乎都偏向鸽派,加拿大也不例外。竞争性地负利率政策已经从欧洲大陆登陆到了日本,甚至加拿大央行行长也表态我们有能力执行负利率这类非常规性的货币政策。 一切的一切来源于全球的负债率,加拿大人的家庭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64%,这个数据比金融海啸时的美国还高。为了避免出现大面积地债务违约,将利率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是最好的方法。不仅是家庭负债,加拿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在逐年上升,持有的票据的规模也已经是10年前的一倍,在这样的环境下试问加拿大央行有什么动机加息呢?可见,全球低利息时代也许还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在低利息的环境下,与其担心借贷成本上升而加速还房贷,不如考虑增加资金的使用率将退休生活尽早地打理起来。 对于收入较高的朋友,税务成为首要的问题,买RRSP退税将比加速还房屋贷款划算。如果你离退休年龄越远,买RRSP并让这笔钱投资增长,比起离退休年龄较近的朋友更有利些。前文举了甲先生这个例子之所以能够通过每年RRSP的供款投资为退休生活完成客观的资产积累,除了投资收益高于房贷利息,更重要的是时间价值。因为投资复合滚存的效应,稳健的投资组合能够令你的退休资产呈几何数式地增长。 如果你的房屋贷款刚开始支付,面临巨大的利息压力,还房屋贷款更加重要,因为贷款的前期大部分都是利息;作为首次置业,处于还房贷初期的朋友还房屋贷款比较有利,而房屋贷款已经还了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的朋友,买RRSP获得退税以及延税投资将更有利。 其实,关于买RRSP还是加速还房贷这个争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回报的计算问题,还是有一个人对金融市场和房产市场的看法来决定的。上面的例子并未考虑到房地产的长期升值,仅仅考虑了利息和投资回报的比较,许多人认定将来的房屋价格升值要高于金融市场的增长, 如果问题到了这个层面,就不具备争论的意义,加速还房贷,然后换更大的房子背上更多的贷款,以后在退休时依靠房屋本身的价值增长作为养老手段就是唯一的选择。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楊凡專欄:加國央行負利率,銀行貸款倒貼錢?

【加拿大都市网】 加国央行负利率,银行贷款倒贴钱? 我们一直都在为欧洲央行采取负利率政策而迷惑时,这股风马上要吹到加拿大来了。负利率登陆加拿大?是的,至少加拿大央行行长是这么说的。央行行长波罗兹昨日语惊四座,表示央行现在就有能力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降至0%以下,最低可以低至-0.5%。 许多人都不禁会问,既然是负利率,我们以后到银行的贷款就可以免费吧?更有甚者,到银行贷款,银行是否会给大家倒贴钱呢?这可能是个美好的误会,提到负利率,可以借鉴欧元区的例子。欧元区从2014年6月份就开始实行负利率,这一政策执行至今已经将近18个月。 目前,欧元区的利率已经降至-0.3%。观察一下浮动贷款利率的变化,却令人大跌眼镜:除了爱尔兰以外,其它国家平均的浮动房贷利率依旧维持在2.02%,相比负利率之前2.25%,确实有所下降,但却是微乎其微的。爱尔兰银行铁嘴钢牙,房贷利率始终维持在3.25%以上的水平。 央行负利率,商业银行房贷却不跟进,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首先负利率的概念要强调一下,现在欧洲执行的,以及将要在加拿大执行的负利率,指的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基准利率,而不是我们平时谈的房贷利率。央行的负利率是对商业银行征收存款税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中央银行为了降低借贷成本,鼓励银行放贷的措施。 加拿大中央银行今年两次降息,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宣布开始降低房贷基准利率,( prime rate)。但是大家的房贷利率下降了吗?答案是不一定。根据加拿大环球邮报的调查显示,加拿大的房贷利率非但没有像许多人预期般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简单划分一下,加拿大房贷利率分为固定利率以及浮动利率。固定利率一般为五年,9月份以来五年期的固定利率上升了 0.2%。 根据 TD 银行的经济学家DIANA PETRAMALA预计,加拿大固定房贷利率有望进一步上升 0.6%-0.7%。由于利率一直下降,加拿大人最普遍的选择,其实是浮动利率,当许多人为自己的明智选择暗喜之际。浮动房贷利率目前也出现了 2012年来首次的上升。 一般浮动利率紧跟基准( prime rate),但是随着加拿大进入到了低利息时代。各大商业银行之间开始竞争性地吸收储户,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迫使各个商业银行提升了储蓄账户以及 GIC的利率。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银行不得不提高房贷的费用,拆东牆补西牆,把多收的费用补贴到储蓄账户的利息亏空上。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人为的,加拿大房屋贷款公司 CMHC增收保费也进一步提升成本。CMHC在2014年的保费上涨了15%,今年仍旧在继续提高保费,并且停止了对第二套房产,以及自雇人士的担保(如果收入证明不合格)。 第三点是,浮动房贷利率定位,取决于商业银行自己的决定。虽然央行一再降低基准利率,但是每次降息,商业银行拒绝把降息实惠全部返还客户:就以七月份的降息为例,加拿大央行降息0.25%,而道明银行宣布为客户降低利息0.1%,之后其他四大银行都宣布减息0.15%,TD银行随后无奈才宣布match其他银行的减息幅度。 第四,鉴于房产价格不断攀升,银行对于未来的风险评估以及有所顾忌,必须考虑坏账准备金的问题。国债市场的情形非常微妙,全球央行携手压低长债的收益率,使得目前长短债之间的收益率差距非常小,目前的情形已经接近2008年的水平。银行遭受到的息差冲击已经近乎极致,必须考虑提高房贷收费弥补损失。 因此,即使加拿大央行降息进入负利率区域,商业银行也不太可能对其客户实施负利率,商业银行必须依赖利息差生存,不要说负利率,即使利差为零,商业银行的生存基础也不复存在了。 文中提及产品和建议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