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20:51:52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健康

牙齒健康很重要 愛牙日專家給你護齒建議

每年的9月20日为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刷牙漱口用牙线 洁牙护龈促健康”。专家建议,饭后应使用牙线或牙间刷辅助清洁牙间隙,彻底清洁牙齿。每年定期洗牙,进行口腔检查。   牙齿与牙齿之间的间隙称为牙间隙,牙间隙最容易滞留细菌和软垢。刷牙时牙刷刷毛不能完全清洁牙间隙,留下了清洁“死角”。“我接诊的很多龋齿患者,总是说平时‘塞牙’,但又没有使用牙线等做清洁,长此以往导致了龋齿,严重的甚至需要拔牙再种牙。”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医生韩磊表示,如果在每天刷牙后,能够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帮助清洁牙间隙,可以达到彻底清洁牙齿的目的。   如何使用牙线?北京口腔医院急诊综合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周建表示,首先应拉出长度合适的牙线(20-40厘米),用包装盒上的金属刀片切断;先以双手缠绕牙线两端,固定后以拉锯式运动滑进牙缝中。周建提示,这个操作要小心,因为用力过头会伤害到下面的牙龈。向一颗牙的方向拉紧两头,成C状,然后上下滑动,从牙龈下面(约1毫米)到牙齿上端,重复2-3次。对另一颗牙重复。将牙线滑出牙缝,换一段干净的牙线,对下一个牙缝进行操作,直至所有的牙缝都清洁完毕,最后应漱口清洁。   “对于过于宽大的牙缝,也可使用牙间刷来清洁。”周建表示,但牙间刷并不适合牙齿状况正常的人,通常适用于因牙周病或其他疾病而出现牙龈萎缩的患者。   周建表示,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常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常不易察觉,等到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疗起来很复杂,患者也会遭受更大的痛苦,花费更多,治疗效果还不一定十分满意。   如何更早更全面地保护口腔健康?韩磊建议,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的洗牙,能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便于医生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新华网,图片来源pixabay)

血淚十年抗擊牛皮癬,今年夏天終於可以穿短袖了…

银屑病患者亦会有痕痒感觉。 银屑病患者除了承受身体上的不适,有时亦要面对外界的奇异目光,如不幸出现关节炎病征,痛苦倍增。过去,患者只有数种传统药物可供选择,但近年药物方面有很大跃进,多种具良好疗效新药已面世。 以下个案主人翁,是其中一名参加新药试验计划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他说今年夏天终于可以穿短袖上衣示人。 撰文:陈旭英 确诊银屑病(俗称牛皮癣)逾十年的杨先生,说起这十多年的抗病历程,可说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我在2004年确诊银屑病,当时主要是皮肤发红、痕痒、出水、不断脱皮;太太每天不停在家扫地,清理我皮肤掉下的大量皮屑,有时换衣服会满天皮屑飞扬,像下雪一样。 由于皮肤征状外表很吓人,所以外出都不敢穿短袖衣服,夏天在长袖衣服包裹下十分辛苦。而后颈、头部的皮肤外露,外出时有些路人会一脸嫌弃,有些更会弹开,身为患者当然不好受。 ”杨先生说。 当时病况由卫生署皮肤科医生跟进,其后病征愈见严重,杨先生亦开始出现关节炎病征,手指、膝头、脚趾关节又痛又肿,故由风湿科医生及皮肤科医生共同治疗。 然而杨先生长期服用传统抗风湿药物如甲氨喋呤及环孢素,并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虽然有生物制剂可用,但在公立医院跟进病情的杨先生未符合用药资格,只能继续服用传统药物。 痛苦的患病历程,在本年初参加公立医院一个为期两年的新药试验计划才有转机。 坚持信念 奇迹降临 新药计划测试一种口服标靶药,与生物制剂和安慰剂作比较。怀着希望的杨先生在服用新药的首六个月,皮肤状况完全没有改善,关节痛依旧。 他没有放弃,继续依指示用药。奇迹在第七个月出现,“试药过程有机会服用安慰剂,所以初期无效我都不放弃。踏入用药第七个月,我的皮肤明显好转,牛皮癣面积愈来愈少,厚皮肤逐渐回复正常,掉下来的皮屑大为减少。在第八个月,我的皮肤状况可以说有五成改善,我特别穿上短袖衣服往复诊,开心的向医生展示新药的成效……”杨先生说。 养和医院风湿病科专科医生张铮说,银屑病属非传染性皮肤病,由自体免疫系统引起,当中大约有三成会出现关节炎,另外估计有一成半患者未被诊断,故本港大约有12,000名银屑病关节炎患者。 “银屑病演变成银屑病关节炎的背景因素未能确定,但​​目前能够找到有关的高危因素是吸烟及肥胖。”张铮医生说。 多种共病夹攻 银屑病患者主要是头皮、身体躯干皮肤及四肢外侧皮肤受影响,红肿丶脱皮及痕痒,“正常的皮肤细胞周期是28日,银屑病患者只是五日,皮肤不断生长不断脱皮,致皮屑满地,衣服亦沾满很多皮屑。庆幸银屑病患者皮肤不会痛。”张医生说。 很多银屑病患者都有代谢综合症,会有高血压、高血糖丶高胆固醇丶中央肥胖丶脂肪肝丶痛风问题,这些称为“共病”,全是内科病症,患者有较大机会出现心血管病,过去银屑病人的寿命亦相对较短。 “研究数据显示,1997至2001年间,银屑病患者死亡率比一般健康人士高6倍。2012年的死亡率下降至比健康人士高2.5倍。”张医生说。 近年患者的寿命延长,相信与药物改善有很大关系。 张铮医生指出,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可使用传统抗风湿药物及新一代药物。 “传统药物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种是甲氨喋呤(Methotrexate),第二是来福米达(Leflunomide),第三是磺胺(Sulphasalazine),第四是环孢素(Cyclosporin),都是控制免疫系统的药物。首三种亦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会有副作用,可能对肝功能及白血球有影响。环孢素主要对血压丶肾功能有影响。病人需要持续复诊,调节药物剂量。” 提防五类关节炎 张医生指出,银屑病关节炎表现多样化,大约可分为五种。 “第一种是多关节性发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由于病征及不适情况明显,一般会较早求医;第二类是远端关节发炎,即手指尾节;第三类是少数不对称关节发炎。 第四类是影响脊椎关节,病情一般比强直性脊椎炎轻微,未必有明显病征,早期照X光亦未必见到明显的结构破坏,容易被忽略。 患者脊椎有机会受影响而背痛。 第五种是脓疱型关节炎(arthritis mutilans),属最差亦最罕见的情况。发炎会侵蚀骨,患者会感到十分疼痛。 ” 银屑病关节炎一般凭病征诊断,如果临床检查未能确实关节是否发炎,尤其是脊椎的关节,就需要进行影像扫描,常用的是超声波及磁力共振。 另外严重银屑病会导致身体系统性发炎,因而血沉降及发炎指数都会上升,故亦要安排抽血检验。 “如患者关节痛病征不明显,没有风湿科医生跟进,有机会错过诊断,因而有15%银屑病关节炎没有被诊断出来。”张医生说。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扭樽盖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 新一代药物疗效佳 银屑病关节炎除了影响关节,还有两个问题,第一是筋腱发炎,张医生解释:“筋腱连接骨骼位置容易受此病影响而发炎,最常见是脚跟位置的阿基里斯跟腱及髌韧带(patella tendon)发炎;手部的筋腱亦会发炎,有些人会误以为是网球肘。第二是手指及脚趾炎症,这不单有关节炎,并包括软组织、筋腱等,手指肿胀程度如蒸熟了的腊肠。” 银屑病关节炎确诊后,医生会因应病人的病情决定治疗方案,“轻微的可以选择传统抗风湿药物,较严重的可以选择近年出现的新药物,包括生物制剂及口服标靶药,新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毋需与传统药物合并,减轻药物副作用,但又能够治疗或控制病症。”张医生说。 处理银屑病关节炎,不容易决定用什么药,因为患者可能有周边关节炎,或有脊椎关节炎,或有指炎、筋腱发炎,以及皮肤问题,还有共病,每一种药对这5种表征都有不同的治疗效果,一般口服药物对筋腱、指炎、脊椎炎没有明显疗效,如果病人有这些炎症的话,就可能要选用其他药物。 “传统抗风湿药物只能治疗皮肤及关节炎,当病人出现其他征状可能需要加上类固醇,而长期使用类固醇会引起其他内科病症,例如糖尿病、血压高,加上病人本身亦会出现共病,长远会产生更多问题;而生物制剂则可以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各种征状,单独使用一种新药已经能有效控制病情。” 张医生说根据国际治疗指引,银屑病人在确诊出现关节炎后,风湿科医生会与皮肤科医生共同治疗病人,病情轻微的可以考虑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或在局部地区注射类固醇,如药物开始失效,就进入第二期治疗,考虑用甲氨喋呤;如无法控制就要考虑用来福米达、磺胺或环孢素。 四成人皮肤完全改善 如病人脊椎关节受影响或有严重的筋腱发炎,可以即时使用生物制剂。 “新一代生物制剂特别是白介素十七疗效佳,有三至四成病人牛皮癣可以完全消失。病情改善后有减药空间。”张医生说。 张铮医生说近年新药选择多,单一使用已经能控制病情。 能够及早诊断是治疗的契机,张医生说患者在发病六个月内得到适当治疗(并使用生物制剂)的话,停药后能够维持状况的成功率,比半年后才得到适当治疗的病人高一倍。 “数据显示有四成病人皮肤状况得到百分百改善。六成病人皮肤的红丶肿及脱皮情况得到九成改善。研究亦指出停药后不再复发的成功率大约15%。 新药物可以带给病人更好的治疗目标;而昔日生物制剂需要在医院吊注,现时病人可以自行在家皮下注射,十分方便。而药物由于多选择,药费亦已由每月万元以上,下降至数千元,相信有更多人能够负担。 ”张医生说。 参加口服标靶药试验计划的杨先生,目前可说是重过新生,可以上班,回复昔日正常社交生活。而过去十几年,纵使天气炎热,他的皮肤都没有流汗;现时病情受控,皮肤回复流汗功能,这久违了的流汗感觉,令他很满足。

15%的人看到血就會暈倒 是什麼原因?

假如你在看烹饪节目,里面的厨师不小心切到手指流了一点血,你有木有觉得想要晕过去?要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边,你又会如何反应呢? 目前大概有15%的人在看到血液时会晕倒,更有4%的人看到受伤流血会升级为全面的恐惧症。但真正有趣的是,有很多人在切到自己时不会感到要晕过去,但当他们看到自己流血时仍然会想要晕倒。 这些晕厥现象的核心是焦虑,研究人员认为这导致血压迅速飙升然后直线下降,而血压的突然下降导致血液从大脑中流失,使人失去意识。 虽然血压升高作为交感神经系统的“战斗或逃跑”反应的一部分,在真实或感知危险时是完全正常的,但随着血压突然逆转就会出现意识问题。根源是迷走神经,它将被称为孤束核(NST)的大脑区域连接到与不自主运动相关的身体区域,如呼吸、吞咽和心脏功能等。 NST就像一个体内开关,可以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之间转换,以及之后产生的强烈平静的反应。一种解释是,当NST从让你采取行动的交感神经反应和随后发生紊乱的副交感神经反应切换时,与迷走神经的交流变得混乱并试图同时做两种反应 - 降低血压同时增加你的血压、心率,结果血液被泵离大脑,导致意识丧失。 另一种可能性是,不是试图同时做两套反应,而是大脑的NST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反应之间切换太快,并且一下子失效,使身体功能暂时关闭。研究人员还认为,因为NST也负责厌恶反应,所以恐惧和厌恶的混合物会被卷入并导致昏厥。但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混乱?这种反应机制有可能成为为生存提供援助吗? 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即我们的祖先在看到自己的血液时反复无意识地摔倒,又仍然能设法避开掠食者。我们的祖先在晕倒的情况下应该不可能存活下来并继续进化成我们现在的样子。研究人员认为,晕血可能是一种生存工具。例如,假设你被一只熊袭击并且在看到自己的血液时晕倒,这可能导致熊失去兴趣,这时候你一个人,伤痕累累,流血,但仍然活着。 也许更合理的理论是,当人们看到自己的血液并经历血压突然降低导致昏厥时,保护性反应可以防止我们流血,这是因为不管你晕倒的原因如何,改变到水平位置有助于心脏恢复大脑的供血。 希望在你醒来的时候,已经不流血啦。(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都市網專訪韋邱佩芳:預防老年痴呆患者走失 政府推「有方有道 」

安省政府宣布向安省老年痴呆症协会提供近60万元资金,推动实施一项名为“有方有道 ”的活动,旨在帮助社区和家庭认识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预防走失情况的发生,帮助寻找走失患者,以确保省内老年人更好、更安全地生活。 日前,都市网就此议题专访了华裔省议员韦邱佩芳(Daisy Wai)。据她介绍,目前安省有260万老年人,2023年会增加到300万人。其中,有10%的老年人会受到老年痴呆症的困扰。而每年因患老年痴呆症而随时面临走失风险的老年人,约有125,000人。对此,安省政府联合安省老年痴呆症协会共同发起这项“有方有道”活动,来预防和减少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的情况。 老年人尤其是移民,因为存在语言文化障碍,与人沟通本身就存在困难,老年痴呆症患者会对家人和社会带来更多影响。 韦邱佩芳认为,“有方有道 ”活动能增加人们对老年痴呆症的了解,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患病老年人,预防走失情况的发生。同时,该项活动还会和警队积极配合,拥有更多资源去寻找已经走失的老年人。 韦邱佩芳非常强调预防走失的重要性。她表示,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让这些老年人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增加和外界的交流与沟通。那么,政府投入的资金会有部分将帮助社区组织人合适的活动,把老年人从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另外,普及教育也是“有方有道”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很多老年华人完全不了解,或不知道如何利用资料、寻求帮助。 韦邱佩芳还特别提及,很多人对安省政府缩减开支有误解,实际上,政府的目的是希望更好利用 纳税人的钱,把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今后,政府还将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各部门积极配合,为安省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共建美好社区。(Jerry Wang报道)

孩子們手中這個小玩意 嚴重影響大腦發育!

政府收集相关数据方便制定应对策略 家庭医生郭咏观欢迎省府措施,相信通过医院通报涉吸食电子烟过量致病相关数字,对政府、医学界及普罗大众都有裨益。他形容安省暂未有关于电子烟引起后遗症相关数据,尽管医学界都知道,长期吸食电子烟对身体有害却无数字,难让公众明白电子烟祸害;若有相关数据,政府制定策略与公众警觉均有据可依。 郭咏观医生(见图)指出,普罗大众或认为电子烟危害不及传统烟草,事实上,电子烟也含有令人上瘾物质,而烟身本来就含有不同化学物质与毒素,若长期吸食必然危害健康,如果以为电子烟较传统烟草安全,想法大错特错。 影响脑部健康发展 他认为,卫生厅要求公立医院通报涉电子烟引发严重肺病患者个案,能让政府较好掌握电子烟对吸食者健康构成祸害状况,现时安省尚未见到涉及电子烟的有效数据,若省府收集相关数据,相信可协助省府制定政策,减少电子烟对社区尤其青少年之危害。 他说,收集与分析相关数据,对医学界及公众都有好处,现今即使医学界清楚知道,电子烟危害不比传统烟草弱,但始终欠缺可靠的统计数据。医学界在劝国民勿轻视电子烟祸害,也难以服众,但有相关数据状况下,市民大众就有一个实质的认知,更准确地了解电子烟害处。 谈到电子烟祸害,郭咏观医生称长期吸食电子烟,除引发肺部及其他呼吸道严重病症外,若脑部仍在发展中的青少年,因朋辈间压力而长期吸食的话,势必影响脑部健康发展,而电子烟吸食者所呼出的烟雾,犹如二手烟,这对身边亲友均会带来健康影响。 他表示,政府若取得电子烟的吸食致病数据,或可按照其损害健康程度,在公众地方禁止电子烟,而现时有不少国家也视电子烟如传统烟草,严禁在公众地方禁吸电子烟。本报记者

全球掀反電子煙浪潮 又有國家加入禁售行列!

加拿大日前已经出现了首宗因吸电子烟引致肺病病例,患病青年须靠呼吸器维生。实际上,近日在传出电子烟导致肺部疾病消息后,全球各地出现反弹声浪,昨日,印度政府也宣布禁售电子烟。 印度新德里售卖电子烟的店铺。 电子烟长期标榜对人体的伤害低于传统烟,但美国传出数百宗疑似与电子烟有关的肺部疾病案例,并有数人不幸丧命后,纽约州昨天成为全美第二个禁止香味电子烟的州,印度政府周三也宣布禁止生产、进口、销售电子烟。 印度财长西塔拉曼对记者说:“考虑到电子烟对当今年轻人的影响,因而做出这项决策。”印度的成人烟民达一亿零六百万,仅次于中国。电子烟禁令以行政命令形式实施,违者可监禁三年。 电子烟不会“燃烧”,为加热液体变成蒸气吸入肺部。这些电子烟液体从威士忌到泡泡糖口味应有尽有,且通常含有尼古丁。尽管电子烟的蒸气没有传统烟草及其烟雾中的大约七千种化学物质,但含有许多可能有害的物质。电子烟生产业者和英国在内的部分国家政府推广吸食电子烟,宣称这是比传统烟更安全的替代品,且能帮助戒烟。 然而批评者指出,电子烟除了对健康有害,香味电子烟的液体味道特别容易吸引孩童,且有可能让他们对尼古丁上瘾。二〇一八年美国约有三百六十万名中学生使用电子烟产品,较一七年的二百十一万人激增。 加拿大首宗病例 安省伦敦市证实本国首宗因吸电子烟引致肺病病例,院方确认一名每天有吸电子烟习惯的青少年,早前因肺病入院,初时必须依赖呼吸器维生,经深切治疗部留医后现已返家休养。省卫生厅有感电子烟危害被忽视,昨日公布强制公立医院需向卫生厅通报所有疑涉电子烟引发严重肺病病例,以便省府就其严重性制定应对措施。 麦基医生指出,该位病人有每天吸电子烟习惯。加通社 卫生厅长叶励雅形容近年电子烟大行其道,更吸引不少年轻人吸食,然而因吸电子烟所引起的疾病及危害,却一直被忽视,而省府也欠缺省民吸电子烟或水烟等产品所引起之疾病及往医院求诊数据。 她强调省府若有此类数据,会对如何应对电子烟等对社区人士的害处有更清晰方向,从而让省府更有效地制定相关措施。 安省患者一度须用呼吸机维生 昨天位于安省伦敦市的医疗机构,公布相信是本国首宗年轻人吸食电子烟所引致的严重肺病病例;伦敦市Middlesex-London医疗机构昨日公布一个确诊病例,指一名有每天吸食电子烟习惯的青少年,早前罹患严重肺病向当地公立医院求医,入院青少年初期病情非常严重,需依靠生命辅助器协助呼吸,且要入住深切治疗部,该名青少年现时病情稳定,已返家休养。 院方的麦基医生(Dr.Christopher Mackie)形容,医院已排除了求诊青少年患有如此严重肺病的各种原因,包括是否因癌症、呼吸道疾病及免疫力疾病等原因引发严重肺病。结果发现,入院求医青少年原来有每天吸食电子烟习惯。院方总结并相信,引致其严重肺病原因与电子烟有关。 安省政府指出,美国卫生部门,现正调查该国约440宗确诊因电子烟引致的严重呼吸道疾病个案,包括6宗怀疑因经常吸食电子烟死亡个案。美国当局怀疑电子烟当中,用作加厚电子烟材料的维他命E醋酸盐,在燃烧时会释放出有毒物质,或许这就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源头。 联邦卫生部亦呼吁市民,勿轻视电子烟对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指出若吸食电子烟或水烟等产品人士,如发现有经常咳嗽、气促及胸痛症状,应该马上见家庭医生,做肺部详尽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多倫多警隊聯合多個機構 推廣戴頭盔

多伦多警队联同多市政府、多市公共卫生局、病童医院、多伦多公校教育局等多家机构,于昨天在多市一间学校联合启动“戴头盔,保安全”(#WearYourHelmet )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希望告诉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家长,在骑脚踏车和从事其他户外运动时要佩戴头盔,以减少不必要的受伤。 警察总长桑德斯(Mark Saunders)表示,戴头盔对于保护儿童安全性命攸关,同时也是法律的要求。任何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戴头盔。警方经常被召至现场目睹有人受伤,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伤害。 多伦多病童医院创伤病人服务协调员麦杜渥(Dorothy McDowall)表示,脑部创伤往往会给病人带来终身影响。在骑自行车时造成的伤害有很多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记得戴上头盔。 多伦多卫生局医官德维拉(Dr. Eileen de Villa)补充说,自行车、滑冰、滑板车等许多户外运动,都是保持健康活跃生活的极好选择。目前法律只规定18岁以下的青少年要戴头盔,但是也鼓励所有参与这些运动的成年人戴头盔,以保障自己的安全。 专家表示,要选择尺寸合适的头盔,对保障安全非常重要,要遵循2-V-1的原则,即头盔前沿距离配戴者的眉毛两指宽,不要前后晃动。头盔两侧的系带在双耳的下方汇合形成V字型,系带下方与下巴之间保持一个手指宽的空隙。本报记者

多倫多居民壽命安省最高!女性活到86歲

报告指出,多伦多居民预期寿命,是全安省最高。星报 根据多伦多市政府公众卫生部,最新发表的市民健康综合数据显示,多伦多居民的预期寿命高于安省其他地区,多伦多女性通常活到86岁,男性则活到82岁。 市府公众卫生部,本月初提交多伦多卫生局名为《多伦多健康检查》报告(T.O. Health Check),综合来自多个不同数据和资讯来源,对多市市民一般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多伦多卫生局将于下周一(23日)例会,讨论这份报告内容。 该报告指出,多伦多市民现时健康存在正面和负面状况。正面是多达62%居民均认为,他们的健康是很好或极好。 数据显示,多伦多女性居民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是86.6岁,男性居民预期寿命为82岁,两者皆高于安省整体数字(女性84.2岁/男性80.3岁)。 多市居民整体在其他健康指标方面亦表现良好,与安省其他地区相比,多市情况也更出众。但这些健康结果并非每个人都相同,多市存在健康不平等状况,某些人口在若干健康领域的情况是更糟。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和经济因素之复杂组合,影响着一个人一生中的健康不平等。 妇女趋向推迟生育 该报告又指出,多伦多人口正在增长及老化,这导致某些慢性健康情况的发病率上升,并增加对医疗保健系统和劳动人口的压力。 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市民健康。一些社会因素如低收入(多市20%至22%居民属低收入)、儿童贫困(多市14岁和以下儿童,27%处于贫困)、失业尤其是青年(多市15至24岁青年有20%失业)、无家可归(多市约有8,715人)。 数据亦显示,多市妇女趋向推迟生育。多市当母亲平均年龄为32岁,高于安省其他地区。妇女生儿育女数目也愈来愈少,多市总生育率在过去十年一直下降。与安省其他地区比较,多市婴儿低出生体重(8%)、小于胎龄(12%)及早产(9%)的比率皆较高。 在口腔健康方面,32%多市成年居民在过去一年没有看过牙医,而费用往往被指是不去看牙医的理由。与安省其他地区的成年居民相比,目前有38%多市成年居民,是缺乏牙科医保,比例较安省其他地区高出10%。在幼稚园至第八班,接受筛查的多市儿童和少年中,有13%被确定患有牙科疾病,需要进一步作临床评估。 52%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在心理健康方面,有22%多市成年居民觉得,他们大部分日子过得非常或相当紧张。在多市学生群体中,11%报称他们曾经故意伤害自己。 酒精是多市最常用的物质。有76%成年人及29%第七班至第十二年班学生报称,在过去一年曾经饮酒。近年,多市鸦片类药物中毒个案急剧增加,2017年使用鸦片类药物中毒死亡个案有308宗。 至于性健康问题,由2008年至2017年期间,多市性病感染病例增加了58%。据报告,在15至29岁群体中,衣原体和淋病发病率是最高。在性行为方面,多市第九班至第十二班的学生,对自己采取保护措施能力之信心很高(84%),但实际使用率较低(61%)。 在慢性疾病和风险因素方面,多市居民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痴呆症的患病率正在上升。在成年群体中,52%属超重或肥胖,只有25%进食足够的蔬菜和水果,16%是吸烟者。在少年群体(第七班至第十二班)中,就有29%属超重或肥胖,13%进食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只有7%有足够运动。 此外,多达73%多市青少年浏览屏幕时间是过长,这与他们运动缺乏和睡眠有关。

三個飲食小貼士幫你解決失眠煩惱

2017年年三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研究结果发现,人体随着日夜变化会发展出预设的生理时钟,并影响着睡眠与新陈代谢。当生理时钟和生活作息不配合时,罹患疾病的风险可能就会增加。有营养师建议3招,从饮食上可改善睡眠质素。 1.糙米取代白米 研究指出以糙米取代白米的受试者睡得更好,主因糙米含有丰富的GABA(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使人呈现放松状态的物质。除了GABA之外,糙米中的复合性糖类能适当刺激胰岛素分泌,协助脑部合成血清素,使人心情放松,安定。建议晚餐时,可以将糙米与白米饭各一半。 2.褪黑激素和钾离子 褪黑激素是脑部自然产生的一种激素,能够消除精神压力,维持睡眠的荷尔蒙例如:。燕麦,小麦胚芽,此外维生素B6可以帮助身体合成褪黑激素,如奇异果另外,有研究指出钾离子可显著改善睡眠中断的情形,富含钾离子的食物有牛奶。 3.避免酒精,咖啡因 酒精,咖啡因是容易造成失眠的因素,酒精会让你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但是睡着之后会让你睡眠停留在浅眠期,破坏你的睡眠结构。咖啡因则有降低疲劳的作用,让你更睡不着,例如茶,可乐,咖啡,巧克力及能量饮料等。同时,咖啡因和酒精都具有利尿的作用,夜间频尿会导致睡眠中断。

加拿大首例電子煙致病病例確診 小心這些癥狀!

加拿大首例电子烟致病病例确诊!据Citynews报道,卫生官员周三宣布,一名来自安省伦敦的青少年感染肺病,他每天都在使用电子烟。这是加拿大第一例确诊的由电子烟引起的肺病。 伦敦卫生部门表示,这名年轻人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后,目前在家中进行康复。 该部门的卫生医疗官员Christopher Mackie博士说,医生彻底调查了这个病例,排除了其他原因,如癌症和免疫相关等疾病。 “唯一确定的问题是吸食电子烟,”Christopher Mackie说。 加拿大卫生部提示,吸食电子烟的人要注意咳嗽、呼吸短促、疲劳、腹泻、呕吐和胸痛等症状。如果患者有呼吸道症状,卫生保健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使用电子烟产品。

只因在Facebook上發評論 護士被罰26000美元

globalnews.ca视频截图 据globalnews报道,只因在Facebook上发了一条评论,萨斯喀彻温的一名护士Carolyn Strom被罚26000美元。 Carolyn Strom发表的评论,是关于吐槽她祖父在一家长期健康护理中心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2015年2月,Carolyn Strom的爷爷在这家长期健康护理中心去世。她非常悲痛,认为那里的一些员工在照顾她祖父时没有尽心尽力,于是便去Facebook上吐槽。 她在Facebook上说,并非那家机构的每个人都能快速了解临终关怀。她还认定自己是一名注册护士。她还说她祖父最后在那里过得不好,希望那家机构的员工能对临终关怀多了解一些,以后将病人照顾好。 2016年,萨省注册护士协会认定Strom犯有职业不端行为,对她处以26000美元的罚款。 Strom对这个判决表示不服,提出上诉,但没有成功。如今,她再次到萨省上诉法庭起诉,要求推翻处罚。  

關於喝水的這些知識你一定要知道!喝錯了後果嚴重

水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水,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之一,但其重要性常常被忽略,其实,水的功能也是很多的。 水是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成分,是保持机体细胞形状和构成人体体液所必不可少的物质。 水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和电解能力,可以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使其以溶解或电解质离子状态存在体液中。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循环和排泄。 水分子在体内参与体液正常渗透压及电解质平衡的维持。当水摄入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神经系统、激素和肾脏等调节机制发挥作用,促进机体饮水,肾脏重吸收等来增加机体水分,从而调节和维持正常体液渗透压。 水分还可以通过皮肤蒸发排汗的形式排出,因此,水也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水还对关节、器官和组织等起到一定润滑、缓冲和保护作用。 喝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健康 喝水过少时,机体可能处于脱水状态,会降低认知能力和体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病风险。 水中毒一般出现在肾脏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状态下,或出现在为了避免中暑而短期摄入大量水分的状况下。 水中毒会严重危害机体健康,可能导致低钠血症、脑组织水肿、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处于脱水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减退,并且还有可能伴随认知能力的轻中度损伤,降低了机体对缺水的感知能力。 老年人的口渴等感觉减弱,主动喝水行为减少。而老年人免疫能力降低,会使机体易发烧、感冒,增加机体的失水量;并且老年人消化系统能力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发生呕吐、腹泻的危险,更容易失去水分。 除此之外,老年人新陈代谢速率减缓,降低了机体对水平衡的调节能力。老年人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应该主动、规律饮水。 补充水分的最佳选择是喝白开水 一般情况下,老年男性每天应该喝1700毫升水,女性每天喝1500毫升水。如果在高温环境下,或从事高强度身体活动,喝水的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增加。 喝水的时间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如在白天的时候每2小时饮水200毫升左右。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此时喝水有助于补充晚上睡眠因隐性出汗和尿液分泌而导致的水分丢失,并且有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睡前也可以喝一小杯水,来预防晚上睡眠时血液黏稠度增加。 在运动后也应该及时补充水分,运动会使机体通过皮肤汗液蒸发丢失的水量增加,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并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 经常喝过多含糖饮料会增加老年人发生肥胖及慢性病的风险,应该不喝含糖饮料。补充水分的最佳选择是喝白开水。白开水容易获得且经济廉价,经过高温煮沸后的水安全又卫生,并且不含能量,不会担心“长胖”的风险。建议老年人喝温度适宜的白开水,或茶水等。 肾脏存在问题的老年人喝水应慎重 老年人因疾病而出现少尿或无尿,意味着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排出,如果不控制喝水量,会加重肾脏负担。 老年人肾脏出现萎缩时,不宜多喝水。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有重吸收作用,而肾脏萎缩时,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如果仍大量饮水,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老年人喝水量还要根据排尿量而定,部分慢性肾衰竭老年人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会出现少尿或无尿现象。 因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等出现水肿的老年人,以及因尿毒症或慢性衰竭等需要血液透析的老年人来说,也需要视病情调节水分的摄入。

抗癌美國女子花54小時 4次橫渡英倫海峽

托马斯横渡英伦海峡 一年前刚完成乳癌治疗抗癌成功的美国女子托马斯(Sarah Thomas),周二清晨完成一项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间断横渡英伦海峡两个来回(即四次横渡)的泳者,耗时超过五十四个小时,游了大约二百零九公里,中途没有停下来休息,只靠液体配方饮料补充能量。 三十七岁来自科罗拉多州的托马斯于当地时间周日上午,从英国多佛海岸下水,周二上午六点半左右完成横渡上岸,她说:“我无法相信完成了这次横渡,我现在浑身都麻木了。岸上很多人在欢迎我,我非常震惊。” 据介绍,托马斯去年接受乳癌治疗期间,一直通过游泳来配合治疗。此前曾有四人连续横渡英伦海峡一个半来回,但从没有人完成过两个来回。英国专家说,托马斯的壮举“挑战了人类耐力的极限”。因为长时间泡在海水里,嗓子、口腔和舌头都会受到盐水的伤害。 托马斯说:“从法国返回英国的最后一段最为困难,海浪不断将我淹没,我的脸部还被水母蜇伤。海水很冷,但并不像想像得那么糟糕。”每隔三十分钟,她的团队会从船上将补给品拴在绳子上递给她。英伦海峡最窄的地方为三十多公里,两个来回就是一百二十多公里,但因为海上风大浪急,她最后游过的距离远超海峡的实际宽度。

這個冰箱殺手很多人還不知道!老人孩子感染後果嚴重!

近日,西班牙暴发了大规模李斯特菌疫情,已确诊病例100多例,还有数百名疑似感染病例,其中一名感染者死亡。据称,此次是在一个肉类加工厂检测到了李斯特菌,相关肉类产品已下架。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惹了大祸的李斯特菌。 单增李斯特菌 能在低温环境下顽强生长 李斯特菌属包括6个菌种,跟人类有关系的就是其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这种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粪便、污水中都常常能检出,也能污染食品,熟肉制品、凉拌菜、乳制品等都是容易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 与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相比,单增李斯特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相对少见,但问题是一旦被其感染,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单增李斯特菌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不怕冷。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冰箱,熟食、瓜果和吃不完的饭菜都习惯于放冰箱冷藏保存。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4℃左右,这个温度下多数细菌的生长会被抑制,而单增李斯特菌却能在低温环境下顽强生长,因此有“冰箱杀手”的称号。 新生儿、老年人、孕妇感染后 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通常,单增李斯特菌对健康成年人不至于造成太严重的危害,感染后一般表现为发热性胃肠炎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疼、腹痛、腹泻等。 但对于新生儿、老年人和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而言,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却是非常危险的,可能造成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这次西班牙疫情中因感染死亡的病例是一名90岁的老人。孕妇也是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如引起早产、流产、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我国此前就报道过有孕妇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造成死胎的案例。据称此次西班牙因感染而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有20多名孕妇,她们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从三个方面预防李斯特菌感染 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重点控制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但由于李斯特菌病的潜伏期很长,2至3周甚至2至3个月都有可能,也就是说,当有患者因为该病就医时,距离食用被感染的食品可能已经过去了好几周甚至1至2个月了,因此即使发现感染病例,往往也很难溯源到问题食品。 所以预防感染是关键,为预防李斯特菌感染: 1.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最好不要直接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或是在外面购买的熟食,应该重新加热一下再食用。 2.充分加热食物。一般将食物加热到60℃20分钟或70℃5分钟便可杀灭该菌。 3.妥善保存食物。食物不应在冰箱长时间保存,冰箱并非食物的“保险箱”,还应注意定期清理冰箱,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来源:北京青年报)

吃火鍋,先涮菜還是先涮肉到底重要不?

白露一过,就算是真正入秋了,温度一降,总让人想用温暖的食物治愈自己,火锅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跟常规的饭菜相比,火锅的一大妙处在于吃到的总是“刚刚出锅”的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风味和口感。 不过,所谓“菜红是非多”,关于吃火锅,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讲究”“秘笈”甚至“禁忌”。比如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就有文章的标题是这样的:“吃火锅到底先涮肉还是先涮菜?这些顺序很重要,大多数人都吃错了……” 因为跟大多数人的吃法一样,所以看到这个标题我就知道自己“吃错了”。不过,对于吃饭,我从来认为“如何吃”远远不如“吃什么”重要。 先涮肉还是先涮菜,真的存在“对错”么? “最先涮土豆和红薯”没有科学依据 文中说最先涮的应该是土豆和红薯,并且列出了三条理由: 第一“淀粉能在肠胃里形成黏膜”从而“保护你的肠胃”。 第二“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你少吸收点脂肪和胆固醇”。 第三“淀粉类食物可以增强饱腹感”“非常适合减肥”。 这三条理由乍一看似乎能够自圆其说,但是呢: 第一条,吃饭的时候,不管是先吃还是后吃都会先进入胃里,然后再慢慢排空进入肠里。不管是淀粉、蔬菜还是肉类,最后都是要经过消化并且与肠壁接触才能够吸收的。如果淀粉在肠胃里形成的“黏膜”阻隔了其他食物与肠壁的接触,那还能吸收么? 第二条,根据营养成分数据里的数字,土豆的膳食纤维含量为0.7克/100克,红薯高一点,也只有1.6克/100克。膳食纤维固然对人体健康有诸多好处(除了“帮你少吸收点脂肪”纯粹是一厢情愿),但土豆和红薯实在算不上“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膳食指南推荐人体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为25克,哪怕是吃上几百克土豆和红薯(还想不想吃别的了?),摄入的膳食纤维也很有限。 第三条,“淀粉类食物可以增强饱腹感”,完全是“随口一说”。跟肉类相比,淀粉类的食物消化快,饱腹感低,反倒是不如瘦肉类食物有利于减肥。当然,多吃一些它们,有助于后面少吃一些肉和海鲜,对钱包更加友好倒是真的。 食材中涮出来的嘌呤大部分留在火锅汤中 然后,文章说接下来应该先涮蔬菜,这样可以“巧妙地避开嘌呤”。 这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因为海鲜和肉类中确实有比较多嘌呤,在涮的过程中会跑到汤中,后来涮菜的时候就会被带到菜上。而先涮菜的话,汤中还没有嘌呤,等到涮肉的时候,嘌呤进入汤中也就不会被菜带走。 从数字上来说确实如此。但汤中的嘌呤毕竟只是来自于那些肉和海鲜,最后涮菜也只不过是菜上所沾的汤中带来一些,食材中涮出来的嘌呤大部分还是留在了汤中,摄入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果跟其他的烹饪方式相比——比如说蒸、炒、烤等等,大多数的嘌呤并没有机会离开食材,而会被吃掉。吃火锅的时候不管是先涮还是后涮,许多嘌呤还是留在了汤中没被吃掉,吃掉的嘌呤总量反而还会低一些。 这个“先涮什么后涮什么”的所谓“正确顺序”,是从“健康吃火锅”的角度出发的。且不说这么做是否真的“更健康”——反正所说的那些理由都没有多强的说服力,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要吃火锅? 当然是为了吃得愉悦。如果在不太影响愉悦的基础上可以“更健康一些”,那尝试一下也没啥不好。但如果“更健康”这点都并不靠谱,却会大大影响美味,那么也就完全不值得去“讲究”了。 先涮菜可能会影响肉的味道 事实上,先涮肉还是先涮菜主要是对风味会产生影响。 先涮肉 涮肉的过程中会把嘌呤涮进汤里,除此之外涮进汤里的主要是蛋白质以及一些游离的氨基酸。总体而言,对于汤的风味不会有太坏的影响,甚至许多肉还会有好的影响。涮完肉再涮菜,对于肉和菜的风味都没有多大影响。 先涮菜 而先涮菜的话,很多蔬菜中都会有一些草酸、多酚、生物碱、维生素等进入汤中。这些物质往往有不好的味道,涮过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的汤,再去涮肉的话,肉的味道实在是“大有不同”。 其实,吃火锅最大的“不健康因素”是涮什么、吃多少。只要控制好了食材的种类和量,先涮什么后涮什么,实在是不值得纠结——真正需要考虑的,可能只是先涮哪个后涮哪个能让所有的食材都好吃。

數學好的人財務狀況更好 還不容易患病

最新研究发现,擅长数学的人更有可能拥有更好的财务状况,以及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除非他们对自己处理数字的能力缺乏信心。在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实现个人财务的健康和有能力正确应对复杂疾病的关键之处在于,数学能力+应用相应技能时,驾轻就熟、轻松惬意的心理状态。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Ellen Peters说,缺乏信心基本上可以抵消良好数学技能的大部分优势。例如2019年9月9日期刊PNAS刊出的论文中,用作研究样本的人群。 与低信心人群相比,他们对自己的数学水平充满信心,好心态带来的额外年收入为94000美元。 “如果你的数字信心很低,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数学技能似乎都无法提供太大帮助。”现居俄勒冈大学的Peters解释说,“我们认为缺乏信心的人无法长时间处理各种数据,因为感到艰难或乏味。结果,技能水平无从发挥。” 在两项研究中,参与者都完成了测试,以衡量他们的客观数学水平;同时完成一份调查问卷,衡量他们处理数字时的自信和耐心。 Peters说,确实有很多人更喜欢做与数字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当需要数学技能的任务变得繁琐或困难时,他们更有可能坚持下去。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南加州大学管理的项目《美国问题剖析》中4572名美国人自我报告的财务表——包含各种财务信息,如信用卡债务、投资等。 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客观数学分数与数字信心度之间的综合结果,可以预测他们的经济表现。 第二项研究涉及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91名患者——他们正在接受狼疮治疗。 狼疮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医疗干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病情发展。然而,Peters指出,为了对抗疾病,需要患者具备良好的数学/教育水平,如能够理解药物的风险和益处、正确的药物剂量,以及选择适宜的健康保险。 但同样重要的是,因为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必须坚持一生,计算统筹,定时服用多种药物,为频繁变化的治疗计划安排时间,并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果显示,患者的客观数学技能与数字信心的综合结果,与疾病的控制程度相关。那些技术和信心高的患者,比那些有技能但缺少信心的人更少会出现并发症。而最糟糕的结果来自于那些自认为自己在数学方面很出色(高信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的人(低数学水平)。 在那些信心较高的人中,擅长数学的人只有7%的几率会患上不良疾病——而低数学水平人群则有44%的可能。 “如果你的能力低,信心也低,那你会陷入困境。但是缺少必要的认知,你就无法在关键时刻向外求助,因为你觉得你不需要帮助,所以你会走向最糟糕的结局。” 那么有多少人的能力和技能不匹配? 在这两项研究中,18%至20%的人具有良好的数学技能和较低的信心。另有12%至13%的人具有糟糕的数学技能和高信心。 结果表明,仅仅提高人们的数学技能或数字信心的努力可能没有帮助。“如果你不能同时提升两者,结果不一定会更好。”Peters说。对每个人来说最好的建议应该是人情自我。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对你擅长数学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对其他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根据需要提出和接受帮助。(煎蛋)

針灸也有風險!新西蘭病人被剌穿肺葉

新西兰的一位针灸师(调查人员未透露姓名)在施针时意外刺穿了患者的肺部。 患者是一名33岁的女性,因手臂和手腕受伤,出现了肩膀疼痛和呼吸急促的症状。了解过病情后,针灸师决定在肩井穴处下针。 当针头刺入时,年轻女子疼痛出声。在后来的事故调查中,她告诉健康与残疾属的专员,她感到针插入得“非常深”。按照传统流程,两根针将插在穴位30分钟,然后旋转捻针并取出。 恰在此时,患者右胸突发巨疼,呼吸困难。她告诉针灸师她觉得“胸闷”,肺部附近似乎有一团古怪而令人痛苦的“气”。 在治疗结束时,患者拖着“仍非常不舒服”的身体回到了家中。及至傍晚,她的丈夫将她送往了医院,很快被安排急诊。据当地媒体报道,医生诊断出,这名女性患有双侧顶端气胸,由于被外物刺穿,两侧肺部塌陷。 调查专员称,涉事针灸师违反了医疗规定,没有向客户完全解释其所要面临的风险,也未获得书面同意。他建议为针灸师重新安排业务培训,并熟记相关法规,学习填写病历知情同意文书。 作为一种监管政策相对宽松的医疗服务项目,这是必要的惩罚。尽管相对罕见,但穿刺肺部是针灸事故中常见且严重的后果(罕见的是事故本身,气胸是较为常见的事故)。 针灸师和患者都应该意识到其中的风险;可惜,他们往往缺少对风险的认知。而气胸又可以延迟发作,所以大多由医院和急救人员承担起救治责任,同时很少有人去调查气胸发作的原因。 肩井穴是特别危险的穴位。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中,针灸导致的气胸有30%来自肩井穴。 许多研究人员试图弄清安全的刺入深度是多少,但按常理估计——因人而异。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对针灸的安全性进行审查后发现,大多数事故是由“高风险穴位操作不当”引起的。 虽然支持它的科学证据不是太充分,但一般来说,针灸被视为一种安全和非侵入性的替代医学治法。但是过犹不及,即使是看似良性的操作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煎蛋)

每天使用社交網絡超過2小時 會導致焦慮抑鬱

“低头玩手机对颈椎不好”、“躺着玩手机对眼睛不好”,父母挂在嘴边的唠叨,担心的都是看得见的伤害。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每天浏览社交媒体平台超3小时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   社交媒体为社交而生,竟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原因在哪,又该如何破解? 社交媒体刷出抑郁,谁的锅?   社交媒体刷出抑郁,不是某项研究的一家之言。多国针对社交媒体负面影响的调查研究,结论惊人一致。   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的《社交媒体与年轻人精神健康》报告称,16-24岁人群中有91%使用社交网络,每天使用超过2小时的年轻人,精神健康状态更易不好,还可能出现自我评价差、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德国《焦点》周刊2018年刊登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约有10万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成瘾。被调查的1001名青少年中,有近两成的人因使用社交媒体而睡眠过少,8%的人有抑郁倾向。社交网络“破坏”了年轻人的幸福感。在其他国家,类似的报道也数不胜数。   社交媒体为社交而生,为何事与愿违?《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一则报告称,尽管使用社交媒体某种程度上能帮助人接触社会,但年轻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则会起到反作用,比如限制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互动。   虚拟的网络世界还会让社交媒体用户觉得其他人都生活幸福,长此以往也可能导致抑郁。社交媒体上“美丽”成为一种压力,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看到经过美化的图片,更容易加深焦虑和不安等负面情绪。社交媒体为网民开辟了一扇可以精心装饰的橱窗,现实一地鸡毛,社交媒体上依旧岁月静好。围观他人生活,过度攀比加剧焦虑,自降生活满意度。   社交媒体的兴起还为欺凌者提供了机会。在脸书上,年轻人被欺负的可能性是其他平台的2倍。70%的年轻人表示,曾经历过网络欺凌;37%表示正在经受高频率的霸凌。 趋利避害,如何正确使用社交媒体?   技术本身并无善恶对错之分,社交媒体也是这样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如何使用。面对社交媒体上存在的温柔“漩涡”。美国法律规定,年龄在13岁以下的儿童在申请登录社交网络前,必须获得家长同意。今年4月,英国政府发布《在线危害》白皮书,提议立法强化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自我监管,以保护用户免受有害内容影响,包括虐童影像、网络欺凌、极端思想和恐袭言论。   但是无论法律如何规定,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很容易在父母的视野之外上网。因此,更重要的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南方医科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肖蓉认为,对于过度使用手机和社交网络的年轻人来说,一是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设定好使用手机的时间;二是多关注现实生活,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身边的人和事上面,接触真实的世界;三是培养兴趣爱好,发现自我,如果能和自己愉悦地玩耍,就不会把精力都放在“观看”他人在网络所秀的生活上。学校和社会应加强教育,指引年轻人正确看待社交网络。(新华网,图片来源pixabay)

為了你的家人健康 請做飯少放鹽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但您却可能并不真正了解食盐。那么,关于用盐有哪些误区?正确的用盐习惯是什么呢?今天就为您揭秘吃盐“背后那些事”。 减少家庭烹饪用盐是“减盐”的重要途径。只要少摄入一点盐,就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肾病、上呼吸道感染、骨质疏松症等。 (新华网)(图片来源pixabay)

午睡會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每周午睡一到两次可能会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不过,如果午睡的次数更多,这种好处就会消失。 研究人员对瑞士的3462名志愿者进行了平均5年多一点的监测,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午睡习惯,然后将这些习惯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进行对比。数据显示,与完全不午睡相比,偶尔午睡(一周一到两次)与较低的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或中风风险有关。然而,随着更频繁的午睡,这种联系消失了,而且这种联系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并不存在(可能是由于这个年龄段有更复杂的健康问题)。 两位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精神病学研究人员在《心脏》杂志随后发表的社论中写道:“虽然将白天午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联系起来的确切生理途径尚不清楚,但这项研究有助于平息午睡对健康影响的持续辩论,并表明这可能不仅仅是持续时间的问题,而且还是频率的问题”。这项研究突出了以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少关注的一点,午睡是如何有规律地进行的。 在你将一连串计划好的午睡列入你的日程之前,我们应该强调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因此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研究人员确实调整了一些因素,包括日间和夜间的睡眠时间,睡午觉可能不会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变化。那些坚持每周一到两次午睡的人可能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影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依赖于自我报告,而且只有相对较少的心血管疾病事件(155起)被报告,这使得更难得出广泛的结论。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还是为午睡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之前的某些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其他的研究则报告了相反的结果。午睡频率能否解释这些结果中的差异?这是研究人员提出的新建议,他们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分析中看到每周午睡的次数。 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年龄在35岁到75岁之间,每周午睡一到两次,一半多的人表示他们根本不午睡。 虽然没有人承诺每周午睡几次会大大降低你患心脏病的风险,但这项最新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一个有趣的补充。研究人员表示:“虽然现在下结论说午睡对于保持最佳心脏健康是否合适还为时过早,但研究结果表明答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者‘否’,我们还有更多关于午睡的知识要学习。”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每周午睡一到两次可能会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不过,如果午睡的次数更多,这种好处就会消失。 研究人员对瑞士的3462名志愿者进行了平均5年多一点的监测,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午睡习惯,然后将这些习惯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进行对比。数据显示,与完全不午睡相比,偶尔午睡(一周一到两次)与较低的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或中风风险有关。然而,随着更频繁的午睡,这种联系消失了,而且这种联系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并不存在(可能是由于这个年龄段有更复杂的健康问题)。 两位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精神病学研究人员在《心脏》杂志随后发表的社论中写道:“虽然将白天午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联系起来的确切生理途径尚不清楚,但这项研究有助于平息午睡对健康影响的持续辩论,并表明这可能不仅仅是持续时间的问题,而且还是频率的问题”。这项研究突出了以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少关注的一点,午睡是如何有规律地进行的。 在你将一连串计划好的午睡列入你的日程之前,我们应该强调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因此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研究人员确实调整了一些因素,包括日间和夜间的睡眠时间,睡午觉可能不会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变化。那些坚持每周一到两次午睡的人可能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影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依赖于自我报告,而且只有相对较少的心血管疾病事件(155起)被报告,这使得更难得出广泛的结论。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还是为午睡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之前的某些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其他的研究则报告了相反的结果。午睡频率能否解释这些结果中的差异?这是研究人员提出的新建议,他们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分析中看到每周午睡的次数。 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年龄在35岁到75岁之间,每周午睡一到两次,一半多的人表示他们根本不午睡。 虽然没有人承诺每周午睡几次会大大降低你患心脏病的风险,但这项最新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一个有趣的补充。研究人员表示:“虽然现在下结论说午睡对于保持最佳心脏健康是否合适还为时过早,但研究结果表明答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者‘否’,我们还有更多关于午睡的知识要学习。”(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約克區醫生誤診致人死亡 被禁止在加拿大行醫

据yorkregion.com消息,约克区一名医生Andrzej“Andrew”Wojcicki在其治疗的一名女性去世后,接受调查,安省内外科医生学会禁止他在加拿大任何地方执业。他已接受此决定。 这名女性名为Marcia Klose,其丈夫Henry Klose说,4月9日上午9点30分,妻子Marcia去了Andrew Wojcicki诊所接受背痛注射药物“可的松”的注射。   Henry Klose没有陪同妻子一起去诊所,但是随后他得知妻子被送往Southlake医疗中心的重症监护室。医院工作人员说,在注射可的松之前,玛西娅先注射了名为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剂。 接受注射后的Marcia陷入了心脏骤停,在医院躺了两个星期后,原本健康、52岁的Marcia在4月25日还是宣告不治。 Henry Klose说,妻子曾做过敏测试,不会对利多卡因过敏。“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该怎么想,她是一个健康的人。我活在黑暗中。” 妻子死亡后,Henry Klose写了一封信给安省内外科医生协会(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希望组织能启动调查,他需要一个答案。 安省内外科医生协会进行调查后,发出禁令禁止Wojcicki在加拿大的任何地方执业,这个禁止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安省内外科医生学会的范围。Henry Klose说他很高兴,但认为“这很好,但它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Henry Klose说,自从他的妻子去世后,他被迫寻找新医生,因为Wojcicki也是他的医生。 尽管他向Wojcicki提出了要求,但他的医疗记录尚未归还给他。

不想得老年痴呆症,要做到這五點!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尔兹海默病日”,也被称之为“世界老年痴呆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阿尔茨海默症到底离你有多远。 肥胖、糖尿病竟是痴呆危险因素 到底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专家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原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性痴呆。据了解,这种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65岁及以上人群的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目前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超过900万,预计到2050年将会超过4000万。   美国加州大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及流行病学教授KristineYaffe在2014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半数的阿尔茨海默病均与七项人为可控的危险因素相关。这些存在充分证据支持的危险因素分别为:抑郁、糖尿病、吸烟饮酒、中年肥胖、中年高血压、低受教育年限及缺乏锻炼。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生活中,我们如何能尽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苗头呢?如果您或亲朋好友出现了以下这些症状,那可要提高警惕了。 1.近记忆力减退。典型的近期记忆力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主要表现,是诊断的首先及必要条件。 2.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患者可能会出现不知如何穿衣和梳洗、用过卫生间后不知如何冲水、吃饭容易散落等等。 3.无法分清时间和地点。患者的时间、空间、地点定向力出现了问题,极易发生走失的危险,也是“老年痴呆”患者最可怕的安全风险之一。 4.性格改变,兴趣丧失。患者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情绪速落,变得焦虑、多疑、易怒。此外对以前的爱好没有兴趣,整日发呆或者昏昏欲睡。 其他诸如语言表达障碍、理解力下降等。 做好这5点让老年痴呆远离你 据了解。在出现明显症状前,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往往已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无症状期。因此,对无症状期病人的早期干预和识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发病时间,降低发病概率。 近期,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老年人能每日坚持进行较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神经变性(脑组织丢失),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控制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并且延缓疾病进展。 此外,其实“阿尔茨海默病”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大家注意以下5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是可以做到早期防控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的。 1.积极合理用脑,进行适当的益智活动。如:下棋、打麻将、做算数小游戏等,活化大脑的细胞。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防止大脑老化。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练字、面画、器乐、钓鱼等,与亲朋好友多交流,保持乐观的心态,尤其是退休后的老人。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义务劳动、社区帮扶活动、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多听广播、看报纸及电视。 4.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多吃富含锌、锰、硒类的健脑食物。如海产品、贝壳类、鱼类、乳类、豆类、坚果类等,适当补充维生素E,中医的补肾食疗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5.戒烟限酒,合理用药。

致癌物質減少其他危害增加!揭開電子煙的真面目

电子烟产业是今年投资界热捧的风口之一,各个渠道的广告推广不断,在厂商们的包装下,电子烟似乎代表着一种轻松、健康的生活方式。 事实真是如此吗?就在9月15日,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宣布了一项“紧急行政令”,禁止销售调味电子烟。理由很简单,纽约州长办公室表示,行政令旨在相关立法出台前,消除对未成年用户的欺骗性电子烟营销行为,并将电子烟的购买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 电子烟为何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大? 18岁少年因吸电子烟 爬楼梯时呼吸困难  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字显示,仅在2018年,就有约360万美国中学生使用电子烟,比2017年增加了150万。 在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之后,是让人难以忽略的电子烟致死事件,截至2019年9月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告了450多起与使用“电子香烟”有关的严重肺病的病例,另外5人死亡,年龄介于19岁至49岁之间,报告显示他们在去世之前均有吸食电子烟的历史。虽然死因仍在调查之中,但CDC呼吁,要求人们考虑停止使用电子烟,直到查出原因。 最新的例子来自于一名18岁的年轻人亚当,使用电子烟超过一年的他不久前被查出肺部损伤,据央视新闻报道,医生告诉亚当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生病的他无法再像正常人一样活动,甚至连爬楼梯都会喘不上气,儿时想成为一名消防员的梦想也几乎化为泡影。 18岁的亚当以一纸诉状将美国知名电子烟制造商告上了法庭,在起诉状中,亚当及其代理律师指控美国知名电子烟制造商“朱厄尔”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故意将“电子烟能够提升社交地位”的暗示灌输给青少年,但是并没有充分披露其电子烟产品中所含的有害成分。 损伤呼吸道 电子烟露出真面目 医学专家表示,和传统烟草比起来,电子烟的危害确实要小不少,电子烟释放的致癌物质只有传统烟草的5%到10%左右。 美国人赫伯特·吉尔伯特于1963年提出电子烟的概念,他设想烟草燃烧能释放有害物质,那么能否通过提取烟草的有效成分供人吸食得以减少烟草的危害。2003年,中国的药剂师韩力首次研制成功电子烟并持有专利,其原理是将液态烟油通过电子加热的方式制备成蒸汽烟雾供用户吸食,烟油的主要成分为尼古丁,并有少量丙二醇、丙三醇及各种风味剂等添加剂。 韩力在2003年申请了专利,他当时工作的公司开发了“如烟”电子烟,2004年开始在国内销售。2006年电子烟进入欧洲和美国,从2008年起发展迅速。国际市场上近九成的电子烟都是中国生产。2013年,韩力的专利被英国的帝国烟草收购。 电子烟发明的初衷是作为烟草的替代品减轻吸烟的危害,最适宜的使用人群,是那些经过各种有效、科学的戒烟方式都无法戒烟的重度烟草成瘾者。自从烟草公司收购专利之后,对电子烟的宣传披上了“健康”、“无害”的外衣,这让原本不是烟民的人群开始使用电子烟,年轻人是这个群体的主力军。专家说,电子烟使用者中,有六到七成会成为烟民,这才是电子烟对年轻人的最大危害。 来自美国的文献资料也能佐证类似观点,8月1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JAMAPediatr)发文表示,使用电子烟的青少年更容易吸食大麻。该研究分析了128227名12~24岁的青少年,发现电子烟使用者比其他人吸食大麻的概率高3.5倍,他们通常先尝试电子烟,再使用大麻。 致癌物质减少 其他危害增加 虽然电子烟释放的致癌物质更少,不过电子烟在加热过程中会释放甲醛、乙醛以及丙烯醛等有害物质,还可能改变某些化学物质的成分,产生新的潜在危害,如高温烟油蒸汽可导致气道及肺泡急性损伤。 此外,为了改善电子烟的吸食口感,厂家会在烟油里添加各种口味的风味剂,如糖果味、零食味、薄荷味以及水果味等。而增加到烟液中的风味剂,只有很少部分经过了严格的检验。一些烟液中使用的风味剂,例如薄荷醇,虽然在食品和化妆品中使用是安全的,但进入呼吸系统后的安全性,却不得而知。大部分调味剂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都可能造成健康风险,特别是甜味调味剂。许多调味剂还有刺激性,可以诱导并加重呼吸道炎症。

八大徵兆預示心梗 快看看你有沒有

1.突然剧烈胸痛或胸部憋闷,或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 2.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3.出现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医院就诊。 4.胃疼。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时没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如果出现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有时也表现为胃部有烧灼感。 5.牙疼。出现很短时间的牙疼,通常持续3分钟左右,并在1周内反复发作,需要引起注意。此外,类似一骑车牙就疼,停下后不疼了,再骑的时候又开始疼,这种情况也不要忽视。 6.焦虑失眠。从来没有失眠经历,或是没发生什么刺激、焦虑的事情却毫无缘由地焦虑时,可能是心梗信号。这种失眠不像普通失眠那样睡不着,而是半夜忽然无征兆地惊醒,感觉思绪像万马奔腾控制不住,或是涌现出无法解释的恐惧感。 7.心跳加剧。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且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提示。 8.如果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要提高警惕。 (来源:人民健康网)

小心!脂肪肝別陷入六個誤區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应酬,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其实,平时稍加注意,提早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做您的健康智库,同您一起将健康进行到底! 脂肪肝,别陷入六个误区 误区一:脂肪肝不痛不痒,就不用管。 脂肪肝主要分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个疾病看似简单,实际发病率不断提高,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 轻度脂肪肝并不是指程度“轻”,而是比较容易治愈的阶段。理论上,单纯性脂肪肝去除病因后,可完全恢复正常,即使到了脂肪性肝炎阶段,病变肝脏也能通过积极治疗得到完全逆转。但如果不予重视,当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时,脂肪肝已相当严重,比如肝硬化阶段。此时,病变肝脏再也不能恢复正常。 因此,发现脂肪肝后应尽早进行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长期忽视治疗,到最后不仅会引发肝硬化,还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诱发脂肪性肝纤维化等,甚至出现肝细胞癌。 脂肪肝患者如果合理饮食、运动、作息,可以治愈单纯性脂肪肝。对于较为严重的,合理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帮助减轻症状。 误区二:脂肪肝和糖尿病没有关系。 脂肪肝常常“串通”糖尿病,危害健康。脂肪肝使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影响身体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使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导致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化后,降糖药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将减弱,易出现脂代谢异常而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又反过来影响血糖控制,造成恶性循环。 误区三:脂肪肝是吃出来的,控制饮食就可以了。 轻度脂肪肝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若程度较重,就不能单以控制饮食来进行治疗了。平常生活中,脂肪肝患者除了控制饮食,还需注意3点: 1.戒烟、戒酒、戒糖。脂肪肝患者坚决不能碰酒。因为肝脏受损,酒精无法被完全分解,长期存在身体里,不仅破坏肝细胞,还会降低肝脏对脂肪的分解效率,加快脂肪肝的进展。油炸食品含有很多胆固醇,进入身体后会生成脂肪。长期服用这类食品会加重脂肪肝;另一方面,摄入过多糖分,会对肝脏的代谢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多余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 2.多吃蔬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成分,对脂肪肝患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多吃些苦瓜可以促进肝脏对脂肪类物质的分解、代谢和转运,从而保证肝脏内的脂肪能够处于正常范围。 3.注意运动。正如“生命在于运动”,规律运动是脂肪肝极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可增加人体对多余脂肪的消耗,提高身体免疫力。工作日的下午或晚上,大家可以抽出30分钟去跑步或慢跑。平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做家务也是运动,有助于减少肝脏脂肪。周末,患者可以增大运动量。起床后,可以到附近的公园或绿地跑跑步。 误区四:瘦人不会得脂肪肝。 正常人的肝组织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超过5%或50%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既然叫脂肪肝,不少人觉得瘦人离脂肪肝很遥远。但很多20多岁的瘦人体检后发现,自己已是轻度或中度脂肪肝了。 《中国脂肪肝治疗指南(科普版)》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经达到12.5%~35.4%,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人患脂肪肝,其发病率已经排到肝病的第一位。 肥胖与脂肪肝潜在的因果关联早已为人熟知。但不少医生发现,很多西方人看着胖,但并没有脂肪肝;而不少中国人看着瘦,肝脏却已被脂肪包围。原因可能是,西方人多为全身性肥胖,胖得“明显”,而中国人胖得“含蓄”,多为臀腹部肥胖,也称中心型肥胖,是内脏脂肪过多的表现。中国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就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尤其应警惕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可能。 门诊中,不少脂肪肝患者的年龄还不到20岁,这与大鱼大肉的饮食、过量饮酒、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误区五:有了脂肪肝就得服用降血脂药物。 生病就要吃药,好像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其实,有些疾病只需要人们平时生活中多加注意,就可有效治愈。脂肪肝就是其中之一。只要肝功能正常、各项指标达到标准水平,轻度脂肪肝患者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患者只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营养治疗也是治愈脂肪肝的关键,可以将身体内脂类物质控制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同时纠正营养不良等问题。 此外,保持情绪稳定。中医上讲,肝主疏泄,好情绪能保证肝脏的气血畅通。对于脂肪肝患者而言,想要尽快治愈,需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肝气郁结,造成二次伤害。 误区六:肥胖型脂肪肝患者吃水果,多多益善。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主要是肥胖,肥胖也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型脂肪肝患者本身血糖控制可能不甚理想,加上肝脏有问题,更加影响正常糖代谢。新鲜水果富含水分、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有益于健康,但并非越多越好。水果含有一定的糖类,长期摄入过多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加重肥胖。对素食者而言,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易导致脂蛋白合成减少,肝细胞脂肪转运障碍,反而诱发或加重脂肪肝。 即使吃水果,最好选用苹果、梨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且摄入量不能太多,必要时以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代替;尽量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进食水果,以减少正餐。同理,适量饮用富含蛋白质和钙的牛奶有益健康,但是睡前一杯牛奶易导致热量过剩,不适合肥胖型脂肪肝患者。 需要提醒的是,上班族和经常应酬、熬夜的人最好每年做个体检,注重肝功能检查和B超检查。肝功能检查对于肝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包括血清酶、血清胆红素以及血清胆碱酶等,主要是判断脂肪肝的发展程度。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B超、CT、磁共振成像,检查脂肪肝患者的肝脏是否发生变化。其中,B超检查经济、准确、无创伤、迅速,对脂肪肝患者的诊断率达95%。 (来源:人民健康网)

18歲的小伙卻有70歲的肺 爬樓都困難都是因為它

当地时间13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名正在饱受肺部疾病困扰的青年,一纸诉状将美国一知名电子烟制造商告上了法庭。   这位青年名叫亚当·赫根瑞德,今年18岁,一年多以前开始使用电子烟。眼下,他已经被查出肺损伤,医生告诉他的家人,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从那之后,亚当不能再像同龄人一样蹦蹦跳跳,爬楼梯都很困难,而想当一名消防员的梦想也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   “我的肺相当于70岁老人的状况”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当天提交的85页起诉状中,亚当及其代理律师指控美国知名电子烟制造商“朱厄尔”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故意将电子烟能够提升社交地位的暗示灌输给青少年,并指出这家公司没有充分披露其电子烟产品中所含的有害成分。  原告代理律师安东尼奥·罗马努奇:朱厄尔声称自己的产品是安全的,是香烟的安全替代品,不像烟草那么容易上瘾,是戒掉传统香烟的一个方法,我们现在知道了这就是一个谎言。 据新华社报道,电子烟是在2006年出现在美国市场,一些人把它当作戒除传统香烟的工具。然而,美国吸电子烟的未成年人数近年激增,2018年大约360万名中学生吸电子烟,比2017年多150万人。为吸引青少年人群,很多电子烟产品都提供水果味、巧克力味、奶油味等多种香味。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11日警告,尽管越来越多民众意识到青少年滥用电子烟的问题,情况仍在继续恶化。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5%的中学生过去30天内吸过电子烟,去年这一比例为20.8%,2017年为11.7%。   “朱厄尔”的电子烟产品在美国销量呈现爆炸式增长,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的一年时间里,其销售额增长超7倍,达到了9.4亿美元,去年的销售量占据了美国整个电子烟市场超过70%的份额。 近日,电子烟在美国引发的争论不止于亚当的这个案子。   9月10日,美国堪萨斯州卫生官员证实,一名女性居民死于电子烟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这是全美与电子烟有关的第6例死亡事件。   美国拟禁止销售非烟草味的电子烟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11日宣布,其下属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在未来数周内出台规定,禁止销售非烟草味的电子烟产品,以控制青少年吸电子烟的趋势。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听取美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和美药管局代理局长的汇报后对记者说,电子烟已成为一个问题,尤其对儿童而言。美国卫生部门曾多次提示电子烟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目前美国卫生部门正对超过450例与使用电子烟有关的严重肺病病例展开调查。8月7日,美药管局表示已收到127例在使用电子烟后癫痫发作的病例报告,并正在对电子烟是否为直接原因进行调查。   世界卫生组织:不要轻信关于电子烟的宣传   电子烟是一种俗称,正式名称是电子雾化器,是一种用可充电电池驱动的雾化器,通过雾化烟油或加热烟草(不燃烧)等手段,将烟油等变成蒸汽,供消费者吸用。同时电子烟与普通香烟有相同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由于这种电子产品模仿卷烟,故称电子烟。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现在美国与电子烟有关的死亡事件表明,问题出在烟液上面。在吸食电子烟时,吸用者使用的烟油可能含有尼古丁,也可能含有四氢大麻酚(THC,一种从大麻中提取的高浓度化学成分)。美国卫生部门官员透露,此前他们在33个州发现了450例类似的疑似病例,这些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疲劳、呕吐等症状,随即住院治疗。   对于电子烟,世界卫生组织(WHO)态度是:   还没有研究最终证明电子烟是否能帮助吸烟者戒烟。目前,世卫组织不建议以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为戒烟辅助手段。如果你想戒烟,我们建议你使用现有的经证明有效的戒烟方法,如基于尼古丁和非尼古丁的药物疗法。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和消费者不要轻信烟草企业关于电子烟等产品的宣传。报告说,所谓“电子烟损害小”等说法只是烟草企业的宣传策略,应加强对电子烟市场的监管。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电子烟具有不安全性,对青少年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会存在影响,所以必须严格加强电子烟的监管,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电子烟监管的研究,计划要通过立法的方式,对电子烟进行监管。

不是所有素食都健康!為了防癌應該吃哪些

“健康素食”包括全谷物、水果、蔬菜、坚果等,它们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有明显效果。 吃素更健康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据报道,一项对21万例人的研究显示,吃“健康素食”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降幅达25%!但专家称,你必须知道哪些食物是健康素食。 健康的素食包括全谷物、水果/蔬菜、坚果/豆类、油类、茶/咖啡等。反之,不健康的素食包括果汁、含糖饮料、细粮、油炸植物性食品、甜品等。 本文请专家来谈谈健康的素食有哪些,吃这些素食有哪些注意事项,简述如下。 1. 全谷物 全谷物富含纤维,它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有助于抑制血糖水准的大幅度波动。此外,全谷物富含健康的化合物,其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对身体有益。食用全谷物饮食有助于延长寿命,并使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降低近20%,包括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建议:全谷物有营养,但摄入要适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中国居民每天摄入全谷物和豆类50~150克。身体虚弱或肠胃手术后患者不宜过多食用。 2. 水果和蔬菜 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C、E等抗氧化成分,既促使细胞保持新鲜、年轻状态,抵御癌细胞的攻击,同时也可调节细胞分化,防止胃黏膜变性、坏死,它们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果酸等营养成分,对健康大有裨益。 建议:中国国家卫计委呼吁公众做到每天食用“半斤水果一斤菜”。而蔬菜搭配可以按照3:2:1的配比来划分,3是深绿色的叶菜,1是菌菇类的蔬菜,2是其他的蔬菜。每天的半斤水果,最好分为3至5个种类。 3. 坚果和豆类 大豆的脂肪含量约为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还含有较多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磷脂。另外,豆类提供的钙可改善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因此,利用豆类蛋白在日常生活中替代部分动物性蛋白质,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高血压,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建议:可以做坚果米糊。将若干颗花生仁、榛子仁、核桃仁、杏仁等,再加上芝麻、燕麦等杂粮和黄豆等豆类各1小勺,加入1000毫升水,打成米糊,营养丰盛,用来作为早餐非常合适。 4. 食用油类 许多人或许对油类有误解,认为油类都是不好的。但在适度的情况下,不少油类都是十分健康的。许多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60%以上,还含有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 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用烹调油25—30克。同时应根据日常烹调方案,合理选择和使用食用油。例如,煎、炸烹饪,温度较高,适宜选择菜籽油含量较高的调和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伴随物含量较高,此类调和油不宜高温烹调,建议凉拌或浇在烹调好的菜肴上食用。 5. 茶和咖啡 茶是日常补水的好来源。无论红茶、绿茶、花茶,都符合无糖无盐无脂肪的健康饮品要求,还能提供不少的钾元素和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咖啡也是健康饮料,只要不过量,也可以享受它的各种抗氧化剂带来的益处。 建议:上述饮料虽然对身体有益,但也要注意适度和时间。失眠的朋友们下午就不要再喝茶或咖啡了! 关于素食,您还需要谨记要点,简述如下: 新鲜素食中含胺和亚硝酸盐较少,在人体内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也较少,故有利于防止癌症的发生。当亚硝酸盐遇到两倍的维生素C时,则不能与胺合成亚硝胺了,而新鲜素食中含维生素C较多,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饮食在体内形成的亚硝胺,从而起到防癌的作用。 而陈臭、荤腥的食物则不然,凡陈臭咸腌食物,如腌菜、臭肉、臭鱼等食物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和胺成分很高,含维生素C则微乎其微。食用陈臭荤腥食物,因亚硝胺引起癌症的可能性比进食新鲜素食大得多。 为了防癌,以新鲜素食为主,这才是有益的。

衛生間也旺財?只要注意這三點風水就能!

卫生间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装修的,所以卫生间的风水也是非常讲究的,如果卫生间的风水没有做好,那么卫生间的晦气就很有可能影响整个家庭,因此要想让卫生间旺财,还必须注意三点风水。 卫生间的布置、方位等也都是需要讲究风水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何打造旺财的卫生间风水。 吊兰旺财 吊兰是很多人都喜欢摆放在阳台的植物,其实它更适合摆放在卫生间。据悉,吊兰适合生长在潮湿环境再加上吊兰本身就具有净化和隔离的作用,所以间放在卫生间会有净化风水的作用,并且还可以旺财,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一叶兰提供财运 一叶兰起源于热带雨林,所以适合身在在阴暗的地方。从风水上来看一叶兰具有较强的风水循环功能,即对下行风水进行吸收再利用,形成空间内的小循环,这种循环会为整个房间风水运势提供更为强劲的财运支撑。 卫生间通风 卫生间是“污秽之地”,因此要避免卫生间产生异味或者滋生大量的细菌。要保持卫生间的通风效果有窗户最好,可是有些卫生间是封闭的,因此安装良好的通风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有效的排除卫生间中的污秽之气和湿气,保持卫生间的干燥,有利于财运的旺盛。 此外,浴室风水不对头还会危及家人的健康。风水学家认为,卫生间的门、马桶布局的方向不可与套宅的方向一致。比如套宅大门的方向朝南,那么当人坐在马桶上的时候,如果面也向着南方,就是犯了马桶与套宅同向的忌讳。据说这样的卫浴风水格局,容易易导致家人长疮。因为阳宅的门是用来采集吉气、阳气,类似一个人的呼吸器官,而卫浴间是用来排泄的,主阴气,阴物,无用之物。一个位高一个为位低,一个属尊一个属卑,一个主进一个主出,相互分工配合。 浴室无疑也是人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人们进入浴室的频率很高,所以浴室的空气环境要相当的注意。 虽然说浴室是清洗污秽之地,可是也同样需要保持浴室的整洁。注意梳洗过后应该马上清理好水渍,浴室要保持通风和空气清新。渍水最容易滋生细菌,空气中有异味,在呼吸中会进入人体,影响健康。同时在人沐浴之时,人体毛孔扩展,空气污秽颗粒更容易进入皮肤之中,这样沐浴根本没有起到清洁污秽的效果。所以保持浴室通风、干燥、整洁清新是很重要的。

紐約宣布緊急行政令 禁售調味電子煙

美国近来出现数百宗疑似跟电子烟有关的肺部疾病案例,并有6人不幸丧命。纽约州州长古莫宣布了一项“紧急行政令”,禁止销售调味电子烟,但烟草和薄荷口味的电子烟除外。 纽约州长办公室表示,行政令旨在相关立法出台前,消除对未成年用户的欺骗性电子烟营销行为,并将电子烟的购买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据美媒报导,纽约州州长古莫(Andrew Cuomo)指出电子烟是危险的,他担心水果和糖果口味的电子烟会让年轻人对尼古丁成瘾。 州长办公室声明中表示 “水果和糖果味电子烟的制造商故意肆无忌惮地吸引年轻人,今天我们正在采取行动制止它。与此同时,那些商店蓄意向未成年青年销售电子烟产品的不法商店, 我们正在加强执法,他们将被抓获并被起诉。” 根据行政命令,被发现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和电子烟产品的零售商除了面临民事处罚外,还将面临刑事处罚。此外,科莫表示新的行政令将在两周内生效,并打击那些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的商家。 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数据显示,全美约有400人罹患可能与电子烟相关的肺部疾病,并有6人因此丧命。当局调查人员仍在试图厘清导致肺病的原因。 古莫指出,纽约州卫生厅厅长朱克(Howard Zucker)会在本周的公共卫生和健康计划委员会(Public Health and Health Planning Council)紧急会议上正式禁止调味电子烟,但不包括烟草和薄荷口味的电子烟。 纽约州原本规定禁售电子烟给18岁以下人士,但这项年龄规定将从今年11月起调高至21岁,古莫还说,他已经告诉纽约州警方要加强相关执法。 密西根州本月初宣布禁售含尼古丁的加味电子烟,如今纽约州将成为全国第2个实施相关禁令的州。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11日也宣布将实施禁令,让所有加味电子烟产品从市场下架。

中國抑鬱症超過一億 青少年的成因及表現

最近一部名字叫《小欢喜》的电视剧引起很多成年人及青少年朋友的关注,里面有两名学生,一名叫丁一,一名叫乔英子。 丁一是高乔英子一届的学生。他在高三的时候应该是经历过非常痛苦的过程,在他租住的房间墙壁上写满了“我恨”两个字,虽然他上了父母期待的大学,但是他本人很不喜欢,还患上了严重的抑郁,导致他退学并且跳楼自杀未遂。 当乔英子听到丁一自杀的消息后,英子说“都是他家长逼的,他父母看他跟看犯人一样。我其实挺能理解他的,他一定是生活得太痛苦、太难受了。不过我也挺佩服他的,想跳就跳了”。英子的妈妈总是逼着英子去学习,不仅如此,为了不和英子分开,妈妈阻止英子考自己喜欢的大学,所以才会有后面英子跳河的那一幕,英子后来被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 “抑郁”这个词可以被翻译成“自我攻击”“自我否定”或者“无法做自己”,一般来说,和主要养育人对自己的看法有关,例如主要养育人经常忽视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自主性,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自我的否定。 例如英子,她很努力很乖巧,其实她的成绩还是挺好的,她放弃了去天文馆和玩乐高的时间,像个学习机器一样拼命学习,但是很少得到妈妈的夸奖,妈妈会忽视她还是一个孩子的那部分需要,忽视她的兴趣爱好,忽视她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否定她的努力,经常听到的还是妈妈的不满意:你应该更好!这很难不会产生愤怒,但妈妈很辛苦,她总是说在为英子着想,那么英子既然无法恨妈妈,就只好恨自己了。产生对自己的否定或者产生严重的内心冲突,都会让一个人很痛苦,陷入到抑郁之中。 此外,英子的父母不能很好地解决他们婚姻中的冲突,虽然电视剧中我们刚开始看到的是他们已经离婚,但是没有离婚之前想必会有很多争吵,经常处于这种紧张冲突中的人也容易情绪低落,久而久之很可能就会导致抑郁。 据2016年官方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也就是说,平均13个人里,就有一名抑郁症患者,有更多的人是徘徊在抑郁症边缘,处在抑郁状态中,更多的人也会经常有抑郁情绪。青少年的抑郁人数这几年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抑郁最严重的结果会导致自杀。我国每年自杀的人数达到几十万,相当于一个县级市的人口数,15岁至29岁自杀是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车祸。有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杀会影响身边的128个人。所以,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以下状况请大家一定要警醒,这些症状概括来说叫“四无”,包括:无力、无助、无望和无价值。具体来说表现为:情感上,高兴不起来,没有意义,悲伤、自责、闷闷不乐,有些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容易发怒;思维上,觉得我是笨蛋,我是罪人,没有我别人生活得可能更好;认知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平时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有兴趣;行为上,比较懒,比较慢,会说想自杀,有一些自杀计划,自残,自杀行为;躯体上,头晕、肚子疼、胸闷、气短,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如果延续两周及以上,就需要去医院就诊,有自杀想法和行为的人最重要的是进行生命安全的评估,首要任务是确保一个人的生命安全,中度以上一定要服药,轻度及以下最好做一下心理辅导,只要自己和家庭都重视,积极求助是可以从抑郁中走出来的。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汤平,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内动力教育咨询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