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11:36:16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健康

宅男没前途! 高强度运动才能生活更”性福“

真的没有什么比运动更有益于健康的了——至于性生活的健康,这一条也同样适用。 “健康的男性和女性常常有着更棒的性功能,”西北医学中心的Lauren Streicher医生表示,“因为基本上任何的医学病症都会影响到正常的性反应。” 有氧运动在改善心血管健康上尤为奏效,它能够刺激全身的血液流通,这当然也包括生殖器区域的。 “任何能够帮到心血管系统的都能帮到男性或女性的性反应,”性治疗师和教育家Laura Berman说道,“你的血流越健康,你的性趣就越浓厚。” 在女性中,血流是“至关重要的,”Berman说,“因为这是制造润滑剂的基本成分。因此更好的血流能够像帮助男性勃起一样帮助女性充血、感受快感以及润滑。” 需要多少锻炼才能让你保持健康呢?CDC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或者是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健步快走和慢骑自行车是中等强度锻炼的两个例子;而剧烈运动则需要慢跑、快骑自行车或者参加一场篮球赛或是足球赛。 现在,一个发表在8月刊《性医学杂志》上的新研究暗示,更高水平的有氧运动能够进一步改善男性和女性的性表现、持久性和欲望。 第一作者Benjamin Breyer指出:“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剂量关系……也就是运动的越多,获益越多,尤其是女性。” Breyer说,研究的参与者是从跑步、游泳和自行车俱乐部中招募的,所以他们都是一些“非常活跃,对运动非常有兴趣”的业余运动员。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Breyer说,“所以并不是什么普通人。这是一个身体相当健康的群体。” 每周以7分钟/英里的配速跑4.5小时的男性在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上降低了23%。 但是女性的结果则更令人意外。女性每周以同样7分钟/英里的配速跑上4个小时就能使性功能障碍的概率降低30%。 “最健康的女性也有着最低的性功能障碍发病率,”Breyer说,“她们很容易性兴奋,而且也有最少的性高潮障碍。” Breyer指出这只是一种探索性研究,因为该研究是在线开展的,数据都是来源于自述的运动和性功能障碍水平。 “我们无法肯定的说一个导致了另一个,”Breyer说,尤其是因为能够影响到性满足的方面太多了,比如说自尊心、良好的睡眠以及一段感情的质量。 电视迷呢? 那么这种探索性的研究是否也适用于我们这些稍微有点不健康的大多数呢?专家表示或许也能适用。 心脏病学家Kevin Campbell指出,运动已经显现出可以改善女性的心理性冲动以及男性的勃起障碍。 “有一项研究,久坐的中年男性被分配去参加激烈的运动项目长达9个月,结果表明他们的性生活更频繁,性功能也改善了,而且也更有满足感,”Campbell表示,“那些身体健康水平改善最大的参与者在性生活上的改善最大。” 不过Campbell也警示说,这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开始进行高强度运动,尤其是没有询问过医生。 “研究只是向我们展示了其中的关联,但是我们并不是准确的知道是否运动‘越多越好’,”Campbell说。 “需要健康的心血管才能有性高潮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性兴奋呢?也是肯定的。因为这些都需要你有健康的血管,”Streicher说。但是她也强调说,如果女性出现性交痛或者无法到达高潮,这可能也不是更多运动就能解决的。 “如果你有一个具体的性问题,解决方案并不是运动,”Streicher说,“而是应该向专家寻求帮助,这样的帮助才是你所需要的。”(煎蛋)

老年痴呆研究新突破 可能与“饥饿素”有关

每年9月,是国际阿茨海默病协会(ADI)倡导的“世界 病月”。根据ADI的报告,每隔3秒,全世界就会多一位阿茨海默病(AD)患者。这种疾病将使患者逐渐失去过往几十年的记忆,“孤零零”地走向人生的终点。  另一方面,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多家药企花费十数年时间为AD开发的新药物,却几乎全军覆没。 沉重的疾病负担促使科学家们不断寻找攻克AD的新途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杜蘅教授领衔的一支科研团队,基于对患者和动物模型的分析,带来了一种可能的治疗策略。他们发现,对“饥饿素”(ghrelin)的抵抗与AD的记忆丧失、认知障碍有关。《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近期以封面文章介绍了这项成果。 那么,“饥饿素”是啥?从字面意思看跟“饥饿”有关,为啥能和AD扯上关系? 这是一种在胃中产生的激素,能向大脑发出信号,调节能量平衡和体重。它确实能够促进食欲,但有意思的是,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激素也可能与学习和记忆有关。 大脑中有一个叫海马体的脑区对于学习、记忆和情绪至关重要,也是AD首先攻击的区域之一。名为β淀粉样蛋白的毒性蛋白在海马体堆积,造成神经细胞死亡,被认为是AD的一个早期症状。 在健康的海马体中,饥饿素会与其受体GHSR1α相结合,而这种受体又会与多巴胺激活受体(DRD1)组合,两者形成一个蛋白质复合体,帮助脑细胞之间通信,最终维持记忆。 分析AD患者死后的脑组织样本,杜蘅教授与同事观察到,β淀粉样蛋白会与海马体的饥饿素受体结合。AD小鼠模型中的实验进一步证实,饥饿素受体被β淀粉样蛋白“劫持”后,无法与多巴胺受体组合,导致神经之间的突触连接丢失,记忆受到损伤。   这种情况让研究人员联想到了我们熟悉的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补偿效应使得早期II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去结合胰岛素受体,但是无论身体产生多少胰岛素,胰岛素受体都难以激活下游的生化反应,将血液里的葡萄糖送入细胞内。   类似地,在AD患者的脑中,由于β淀粉样蛋白结合了饥饿素受体,无论身体再怎么增加饥饿素,并让脑中的GHSR1α数量增多,无奈这些受体无法行使功能。“基于我们的发现,AD或许与饥饿素抵抗有关。” 杜教授说。 这项新发现也让近期一项受滞的临床试验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这项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MK0677的化合物,试图激活大脑中的GHSR1α,但结果表明MK0677无法减缓AD的进展。   “我们的假设是,饥饿素受体与多巴胺受体的分离或许是影响AD患者认知的原因。”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杜蘅团队的研究人员给AD小鼠模型同时注射了MK0677和另一种激活多巴胺受体的化合物。   按照设想,当饥饿素受体受到保护,同时增强多巴胺受体,可以促进两种受体形成复合物。果不其然!同时注射两种药物后,AD小鼠的认知和记忆得到了改善,海马区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增强,病变减少。“同时激活两种受体才是关键!”杜教授表示。 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针对这一机制的思路或许可以被证明是有治疗效果的。”据悉杜教授已为该方法申请专利。 这项发现也为我们理解衰老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的代谢往往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心脏,影响肠胃,但也许还会通过改变GHSR1α来影响大脑。”杜蘅博士说:“我们知道即使没有AD,许多老年人也有记忆问题,这可能与大脑中受体之间的分离有关,即使没有淀粉样蛋白。” 期待科学家们早日迎来新的突破,让每一个人能带着饱满的人生记忆健康地老去。(新浪科技)

熬夜基因让你只睡4小时 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根据最新发表在著名神经科学期刊《神经元》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在一个家族的基因谱中发现了使人特别能熬夜的基因片段。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神经学家Louis Ptáček说:“考虑到人类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我们对它实在是知之甚少。” 当时Ptáček和另一位资深作者、UCSF的遗传学家Ying-Hui Fu正在分析几个家族遗传下来的突变基因,其中几个家庭成员每天只需很少的睡眠。借助遗传连锁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出突变基因为ADRB1。 突变基因携带者每天只需4.5个小时的睡眠,同时保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为了破译基因突变体的具体作用,首先要搞清该基因调控的蛋白质。“我们想确定这些突变是否会在功能上与天然型基因出现差异,”Fu说,“我们发现这段编码复杂调控ß1-肾上腺素受体,且由突变基因制造的相关蛋白稳定性较差,改变了受体的功能。这表明它可能在大脑中产生功能性后果。”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诱导小鼠的基因片段变异,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他们发现实验鼠的平均睡眠时间比基线短了55分钟。(携带该突变基因的人类睡眠时间比基线短两个小时。)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背侧脑桥中被频繁表达,那里是脑干的一部分,涉及潜意识活动,如呼吸和眼球运动以及睡眠。 “另一种我们用来确认蛋白质功能的方法是使用光遗传学手段,”Fu解释说,“当我们用光来激活ADRB1神经元时,小鼠立即从睡眠中醒来。” Ptáček承认动物实验具有局限性。其中之一是小鼠与人类的睡眠模式不同,如以碎片模式入眠,而不是完整的连续睡眠。“但是,对人类睡眠的研究具有挑战性,因为它既是一种行为,也是生物学功能。我们喝咖啡、熬夜、做各种违背我们自然生物倾向的事情。” 研究人员期望搞清由ADRB1调控的蛋白在大脑各个部位所履行的功能。他们还在寻找其他可能更重要的基因。“睡眠很复杂,”Ptáček说,“我们不认为大脑中有一个基因或一个区域成为睡眠中枢。它只是完整机能的许多构件中的一个。” Fu补充说,他们的发现最终有助于开发新型药物来控制或唤醒睡眠。“睡眠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她说,“睡眠不足与许多疾病的发病率相关,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阿茨海默症。”(煎蛋)

每周吃两次坚果 心脏病与中风风险降17%

坚果是全世界数百万人的必备零食。倘若你能每天吃一些,除了能品尝到其美味外,还有许多健康之处。现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度会议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及结论:作为午间零嘴,为什么你应该选择坚果而不是诱人的薯片或巧克力棒?因为如果每周吃至少两次坚果,那么死于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脏病相关疾病的风险将下降17%。 伊朗伊斯法罕心血管研究所的研究作者Noushin Mohammadifard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解释说: “坚果是摄取不饱和脂肪的绝佳来源,其饱和脂肪占比很少。除此之外,它们还含有有益于心脏健康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植物甾醇和多酚。 欧洲和美国的研究已经证明坚果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是地中海东部地区还没有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 。” 这项研究关注了12年间,伊朗人口中食用坚果频率以及随后患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的风险。总共有5432名35岁以上的成年人参加了这项研究。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从伊朗的各个地区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都没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 每个参与者的核桃、开心果、杏仁、种子、榛子和其他各种坚果的平均食用量,是在2001年通过问卷调查记录下来的。 然后,直到2013年,每两年对每个参与者进行一次随访,询问他们是否有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在为期12年的随访过程中,研究小组收集了751例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疾病或中风)、179例心血管相关死亡和458例全因死亡的数据。 在分析了他们的发现后,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每两周只吃一次坚果的人相比,每周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坚果可以降低17% 的心脏病死亡风险。即使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如年龄、吸烟习惯和体育活动,吃坚果和改善心脏健康之间的联系仍然很强。 至于每天推荐食用的坚果,ESC列出了,应该把每天食用30克无盐坚果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新鲜的生坚果是最健康的,” Mohammadifard 博士补充说。“坚果最好吃新鲜的,否则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会被氧化,就对人体有害了。你可以通过坚果是否具有油漆味、是否苦涩或酸涩,来判断它们是否能继续食用。”(煎蛋)

别乱吃了!西安一夫妻吃了它之后,目前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有多少人看到这两句,是在心里唱出来的。但这首大家从小就听过的歌,你还是听一听、唱一唱就行了,千万别被歌词里的美好画面给诱惑了。蘑菇,是一定不能乱采乱吃的!!! 有不少人就误把山上的毒蘑菇,当成美食了,因此付出了惨痛代价。最近,西安蓝田的周先生和妻子,上山放羊时就看到了一堆蘑菇,就采回家做汤,本以为是一顿鲜美的野味,却将他夫妻二人置入了危险当中! 今天上午,在西安市第三医院住院部消化内科二病区里,记者见到了39岁的西安蓝田人周师傅,躺在他隔壁病床上的,则是比他小一岁的媳妇李女士。而两人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在9月2日早上误食了野外采摘的蘑菇。 周师傅的妻子 李女士:“9月2日上午我们俩去山上放羊呢,在山上看见了一大片蘑菇,就采了好多回来,我们两个人连蘑菇带汤,一个人各吃了一碗。” 周师傅:“吃了有一斤左右吧。” 周师傅回忆称,他们当时采摘回来的蘑菇,是白色伞状的 ,除了父亲喝了点蘑菇汤以外,就属他俩吃得最多,但没想到就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状况。 西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徐颢:“他们是9月3日下午的五点多到我们医院的,来的时候两个人都一样,出现了一个频繁的恶心呕吐、腹痛和乏力,两人都是24小时没有排尿了,诊断以后,他们是一个全身多脏器的功能衰竭,高度考虑是一个毒蘑菇中毒,就是毒蕈中毒 。” 周师傅一家住在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镇李家坪村,大女儿15岁,小儿子9岁,夫妻二人平日里靠务农放羊为生,家境比较贫困。由于之前食用过野蘑菇,所以9月2日进山看到了野蘑菇,他俩便再次采摘回家食用。 周师傅的姐姐:“9月1日他们俩上山碰见蘑菇了,他们采摘了几个回来,烧汤给小孩也吃了,他们三个人吃了觉得没啥问题,所以他们第二天上山又看见了,就把那些采回来又吃了。” 前后两次吃的野蘑菇,只是形状相似,至于是不是同一种类,周师傅说他也不清楚。目前,他的九岁儿子因为只吃了第一次的蘑菇,身体还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但周师傅和妻子经过治疗,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期。 西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徐颢:“我们对他们进行洗胃导泻,补液,用一些解毒的药物,特别是在床旁边的一些血滤和血透的治疗。” 据了解,我们国家现在有190多种毒蘑菇,能够致死的蘑菇大概有30多种,误食毒蘑菇可能会达到30%至70%的死亡率。 其中一种名为致命白毒伞的毒蘑菇,如果误食后的死亡率更是高达95%以上。 而这些毒蘑菇都有着菌面颜色鲜艳,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有怪味等共性,一定要注意仔细辨别。 西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徐颢:“在户外不认识或者没有见过的东西,尽量不要去采摘它,更不要去食用它,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四肢发麻,一定要及时救治。” 来源:都市热线

17岁学霸得直肠癌!医生痛心发朋友圈

最近新收治的一名患者牵动了胃肠专科医生练磊的心情: 这名17岁的高二学生,成绩优异,是冲刺北京大学的苗子,在没有家族病史的情况下,突然被诊断出直肠癌,经过直肠癌根治术以及造瘘术后,患者顺利出院了,准备进一步恢复后重返校园。 然而,练磊的心情仍然有些沉重,他发出朋友圈“警告”——“17岁就得了直肠癌,40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胃肠体检”,希望让更多的人重视体检,及时狙击癌症警报信号,早诊断早治疗,延长生存期和提升生活质量。 持续半年肛门痛 17岁少年确诊患癌 年仅17岁的患者小辉(化名)来自外省,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就读高二,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平均在全级前两名,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他的高考志愿是希望冲刺北京大学。 然而,今年以来,病魔悄然来袭。据了解,约半年前小辉开始出现肛门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持续1月,两个月前,发现自己开始出现鲜红色血便,于当地县级医院行肠镜并活检示:直肠下段肿物,病理疑癌。后转至当地省级医院,重新取活检,病理示腺癌。确诊后,家人带着小辉连夜赶至广州,来到了中山六院求诊。 接诊医生、中山六院外六科医生练磊仔细询问了患者的家族史,并马上为患者进行了肛门指检,发现肿瘤下缘距肛缘不到2cm,环绕直肠约3/4周。这么低位的肿瘤,能否保得住肛门?然而这名患者才17岁,太年轻了。 肿瘤局部晚期 实施根治术保命 练磊找到影像科医生专门研究了肿瘤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小辉的肿瘤位于齿状线,已突破肌外膜5-15mm,MRI分期T4bN1,EMVI(+),MRF(+)。突破肌外膜意味着肿瘤局部浸润,局部晚期。如果不及时手术,肿瘤会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这将会对小辉年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经过多学科讨论以及跟患者及家属商量后,练磊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持续3个半小时,术中出血量仅有50ml,即便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专业角度而言,这已经是一台“近乎完美”的手术,但练磊却仍倍感遗憾,因为肿瘤离肛沿非常近,不足2cm,为了将肿瘤切除干净“以绝后患”,只能无奈选择为患者进行腹壁结肠造瘘。 结束漫长的手术后,看到这位患者这么年轻就需要带瘘生存,这名医生心痛地跟团队成员说出第一句话,“希望这位小朋友不要恨我”。 经过直肠癌根治术以及造瘘术后,小辉恢复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便可以下床走路。 考虑到患者年纪小,而且面临升学,术后练磊及其团队尽量对他进行安慰与恰当引导,小患者在得知永久性造瘘后,情绪还是较为稳定。每天查房时,总是问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上学。目前,小辉化验指标均正常,已经顺利出院。 医生发圈警示: 不要等癌症发展到晚期才追悔莫及 “17岁就得了直肠癌,40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胃肠体检。”带着惋惜的心情发下这条朋友圈,练磊希望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重视疾病的早期信号,不要等待中晚期症状严重才到医院确诊,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练磊介绍,小辉并没有家族直肠癌病史,结合手术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考虑还是散发的直肠癌,经过半年的症状后,确诊时肿瘤已发生局部浸润,术标本的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已经侵犯了控制肛门的横纹肌。他表示,直肠癌虽危害大,但早期诊断正确并及时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练磊强调: 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大便变形...以上这些疑似症状,若出现1-2项,建议到医院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若出现2项以上症状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到医院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 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饮食”习惯:不再进食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品,避免饮食过量。 “生活”习惯: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劳逸结合。 “排便”习惯:重视便意,不强忍大便,不久蹲厕所,不便时分心。 “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及情绪稳定,避免躁怒、过度悲观忧虑等不良情绪。 来源:广州日报

发脾气加黑眼圈 也许你孩子是过敏性鼻炎

  梁女士发现4岁多的儿子最近老是发脾气,黑眼圈还特别明显,一开始以为他是晚上没休息好,之后发现他很长一段时间总是像“感冒”似的,特别是上午的时间,喷嚏不断,鼻涕不止。后来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原来这“感冒”是过敏性鼻炎所致,“黑眼圈”也是过敏性鼻炎“惹”出来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邹宇指出,如果发现自家宝宝睡得很好也还是“熊猫眼”很明显,特别是还经常见到他戳鼻子,或总是反反复复“感冒”,家长需提高警惕,最好带孩子到耳鼻喉科看看,孩子可能正受过敏性鼻炎困扰。   邹宇解释,有过敏性鼻炎的人,他们可因鼻子、眼睛周围皮肤皮下组织过敏原的迟发型反应而导致眼睑水肿,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眼眶周围特别是下眼睑颜色灰暗无光、下睑眼袋等,这种因过敏性鼻炎而出现黑眼圈或眼袋的现象,在临床上经常见到。   小儿过敏性鼻炎是儿科很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它是过敏体质儿因对某一过敏原,如花粉、灰尘、霉菌、宠物皮毛等过敏而产生的一系列反应,是一种鼻腔黏膜的变异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等四大症状,但又因这些症状与普通的感冒极为相似,因此,往往容易导致一些患者在发病初期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发展为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更严重的问题。   “其实家长只要多留心,还是可以发现过敏性鼻炎与普通感冒之间的不同的。”邹宇介绍,一般来说,过敏性鼻炎常反复发作,一天中可能发作数次,以清晨更为明显,发作后又恢复正常,而且过敏性鼻炎的鼻涕一般是呈清水样的。如果再加上父母中有过敏性鼻炎史,宝宝眼周黑眼圈或眼袋明显,就更应该高度怀疑,最好带宝宝到耳鼻喉科,以排除鼻炎的可能。   一旦确诊为过敏性鼻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回避可疑的过敏原,同时也要注意居室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衣服、被褥、枕头等要注意多拿出去晒一晒。此外,也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鼻炎的发病机会。(新华网,图片来源pixabay)

影响到你健康的大事 如何挑选一只“饭碗”有讲究

碗的质量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不是越好看的餐具就越适合使用。现在市面上的餐具种类多样,不同材质、样式的餐具价格也不同。那么我们该如果挑选呢? 陶瓷餐具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且便于清洗,是绝大多数家庭购买餐具的首选。那么我们该如何检测陶瓷餐具的安全性呢?陶瓷类餐具的好坏可以通过抗热震性、微波炉适应性、吸水率、重金属迁移量等加以鉴别。其中,抗热震性能是表明陶瓷产品抵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时而不出现裂纹,或无破损能力的特征性指标。 测试微波炉适应性是因为日用陶瓷产品均有一定的吸水性,使用后的清洗过程中产品坯体会吸入一些水分,在微波炉、烤箱的使用过程中水分的汽化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开裂或破损。极个别产品可能因水分汽化的速度过快,水汽无法通过产品的无釉处逸出,导致产品在微波炉、烤箱内炸裂。 吸水率则是指衡量食品用陶瓷容器产品致密度的重要指标。陶瓷产品对水有一定的吸附渗透能力,吸水率过高的陶瓷容器在吸附水之后,其表面的釉面可能因过度膨胀而产生龟裂。 另外,很多消费者很关注重金属迁移量这一指标。生产企业烧制陶瓷餐具时,为了保证颜料与瓷胎有效结合,会加入一些助溶剂,这些助溶剂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与食物接触时,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另外,有裂纹和缺口的碗析出的重金属量少于新碗,这是因为有破损和缺口的碗由于长时间使用,大部分的重金属已经析出。 因此,在挑选陶瓷餐具时尽量不要选用釉上彩装饰的,特别是陶瓷餐具内壁不要彩绘。买回来的陶瓷餐具,可以先用食醋加10倍的水浸泡2到3小时然后煮沸,这样可以析出有毒重金属,降低陶瓷餐具对人体的潜在危害。鉴于陶瓷餐具盛放酸性食品或液体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就越容易溶解出重金属物质,并不主张长时间用陶瓷餐具存放酸性食品和果汁、酒、咖啡等液体。 那么,除去陶瓷餐具,其他餐具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塑料餐具:“彩色”好看不健康 塑料制品以体轻、不易碎等优势,和玻璃制品分庭抗礼。但许多塑料餐具的表层都有漂亮的彩色图案,如果图案中的铅、镉等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一般的塑料制品表面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一旦被硬器划破,有害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没有装饰图案、无色无味、表面光洁、手感结实的塑料餐具。 玻璃餐具:“水晶玻璃”隐患多 玻璃餐具有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表面光滑易洁、环保等特点。玻璃餐具清洁卫生,不含有毒物质。 但水晶玻璃餐具是一种颇具威胁的铅污染源。由于水晶制品中的氧化铅含量高达20%至30%,所以用它来盛水,一般不至于引起铅中毒。但当使用水晶玻璃容器盛放其他饮品,特别是酒、可乐、蜂蜜、果汁类酸性食品时,铅离子也易形成可溶性的铅盐随饮料或食品被人体摄入。(“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蒋茜茜  )

脸上长痘痘是因为吃辣上火? 其实罪魁祸首是糖!

长痘要忌口这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每当看着别人吃香喝辣,自己馋瘾难忍也想来一口。然而,总会有“好心人”温馨提醒“长痘不能吃辣……”吃辣真的会导致长痘痘吗?怎么吃不长痘?快来跟皮肤科和营养科医生学一学。         吃辣和长痘没有直接关系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主治中医师刘佳博士指出,现在并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说明吃辣会直接导致长痘,辣椒只能让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使身体代谢变快。         那为什么每次吃辣就会爆痘?刘佳分析,人体吃很辣的东西就会冒汗、脸红,视觉上看上去,痘痘更红了,炎症更明显了,但其实这和痘痘并没有很大关系。吃辣确实会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也可能会加重炎症。之所以觉得吃辣火锅、麻辣香锅、串串、小龙虾、烧烤等辛辣美味时会长痘,主要是很多人在吃辣的同时会喝碳酸饮料或果汁等饮料,有些养生人士会喝凉茶饮料,但其实凉茶饮料里的含糖量也不少。除此之外,这些食物脂肪、盐分含量高,这些都对皮肤不好。         长痘的元凶为何是“糖”?         “其实,糖不是一个坏东西。”刘佳解释说,当人体血糖过低时,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的情况,人体需要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糖来缓解症状。所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摄入过量糖类会引起皮脂腺分泌过多的油脂,引起毛孔堵塞、感染、炎性反应而导致长痘。刘佳强调,除此之外,糖也会导致肤色暗黄和皮肤衰老。         网络上提倡的低“糖”饮食里的“糖”,准确来说指的是血糖生成指数GI(升糖指数)的值,这个值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的指标。专家认为,日常应提倡均衡膳食+低“糖”饮食。         不想长痘该怎么吃?         “过度分泌的皮脂是冒痘的主要原因之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翁智胜解释,皮脂腺的活跃度主要受遗传基因和雄性激素影响,皮脂为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油脂及厌氧环境,痤疮丙酸杆菌不仅可产生脂酶水解甘油三酯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后者刺激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还可产生一些促炎症反应介质。因此,油性皮肤的人群经常会有长痘的烦恼。与此同时,皮脂分泌过多也是油性皮肤、毛孔粗大、肤色暗沉等的主要原因。         饮食对油性皮肤的影响非常大,比对其他肤质的影响大很多。         研究表明,高“糖”食物进入人体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血糖快速升高导致了高胰岛素血症,即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过高,高于正常的含量。过高的胰岛素对于痤疮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当皮肤角质代谢不正常了,毛孔发生堵塞,细菌滋生就会长痘了。         另外,营养缺乏是导致痤疮的潜在因素,因为均衡的营养是维持包括皮肤在内的身体正常机能和代谢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均衡的饮食结构对皮肤状态有一定良好的影响。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锌、硒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等的食物对防痘有一定的作用。         低“糖”饮食应多吃粗粮         低“糖”饮食法则的理念就是控制“不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葡萄糖摄入过多,囤积于体内。         “通常GI(升糖指数)低于55的被称为低GI食品。”刘佳建议,日常的饮食中应该以GI低的食物为主,包括粗粮、豆类、乳类、含果酸较多的水果(苹果、樱桃、猕猴桃等)、全麦或高纤食品等。同时,应减少像蛋糕、饼干、甜点、精致食物、精加工且含糖量高的即食食品等高“糖”食物的摄入。         刘佳强调,值得注意的是,高“糖”的食物,如果量控制好,对血糖同样影响小,而低“糖”的食物,如果吃得很多,对血糖影响同样会大。两者最好能综合起来看。         油性皮肤人群还要控制奶制品摄入量,奶制品是经过临床证实有明确的致痘特性,原因是牛奶中的酪蛋白会间接促进炎症的发展和皮脂分泌。刘佳指出,对于油性皮肤人群来说,清淡、低“糖”健康饮食对于皮肤保养至关重要,用贵的护肤品都替代不了健康饮食的作用。         刘佳指出,改变饮食习惯是不容易的,可以先从改变一天的饮食开始,慢慢把不健康的食物替换掉。例如,早餐喜欢喝牛奶,可以把牛奶替换为低糖分的酸奶。而主食方面,单一的白米饭是“糖”很高的食品,可加入一些糙米、藜麦降低食用后的升糖指数。         尽管饮食对于我们痘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不需要为此过于降低生活质量。更不宜对饮食过分严苛,其实,低“糖”饮食并非一点糖都不可以吃。如果本周已经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奖励自己吃一点小甜点。过分限制饮食,会心情低落,走进另一个极端,对健康也是不好的。(新华网,图片来源pixabay)

女性记忆力比男性更好?最新研究给你答案

男性和女性,究竟谁的记忆力更好?一项新的研究结论表明,女性的记忆力略胜于男性。 但研究人员也表明,记忆力的好坏体现在多方面,形式也多样,而且男性其实也是也存在一定优势的。要让回忆一段对话,或者问车钥匙放哪儿了,女性会记得更清楚;但要谈到如何找到停车的地方,男性则会更具优势。这是因为女性更擅长于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指的是记忆某些事件,比如我们上周做了什么,或者我们今天早上是否吃了药。它是最敏感的记忆系统之一,睡眠不足、抑郁和衰老都会对其有影响。瑞典卡罗琳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过去三十年中进行了大量的情景记忆研究:为何男性无法像女性一样记住某些情景?比如他们遇到了谁,谁说了什么,最后一次看到丢失的物体是在哪里?“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情景记忆方面略有优势,这种优势取决于需要记忆的东西。”该论文的第一作者Martin Asperholm在一份声明中说,他是该大学的临床神经科学博士生。该研究小组的荟萃分析包括了1973年至2013年间进行的617项研究,实验对象达到了120余万。 作者解释说,他们的结果表明,当过程涉及到记忆的形成时,女性确实具有优势。这包括关于文字、文本、物体、物体位置,甚至是对电影情节的记忆。 女性也更善于记忆面孔和回忆感官记忆,比如气味。与此同时,男性则热衷于记住与空间有关的信息,比如如何从一个位置回到另一个位置,抑或是回忆抽象的图像。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认知差异很小。但他们的大型研究结果提出了新的问题:男性和女性究竟是如何记住生活的不同方面的? 所以,当女性告诉你“我早就告诉过你……”时,相信她;当男性告诉你“这边的路才是对的……”时,相信他。

猝死有4道防线,请守住!

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心源性疾病,包括急性心梗、急性致命性心律失常,从疾病发生到猝死有四道防线不容忽视。 第一道防线:防止冠脉斑块形成   斑块是存在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团,一旦斑块破裂,就会立即在相应的血管内激发凝血功能,几乎在瞬间形成血栓,将冠脉的某分支堵塞,导致心脏突发缺血,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即急性冠脉综合征。所以,防止斑块形成是从根本上预防猝死的最佳途径。   措施: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最重要的就是戒烟,还要控制三高,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道防线:防止斑块破裂   如果患者冠脉上有了斑块,注意防护第二道防线——防止斑块破裂。只要斑块不破裂,就不会发生冠脉综合征,多数情况下也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措施:在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上调脂药物,定期去医院检查,在正规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起到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   患者的斑块破裂了,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有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一旦发生室颤,患者的心脏失去了泵血功能,血液循环停止,患者此时已是九死一生,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预防室颤的发生极其重要。   措施:4个字——静、卧、呼救。发病后患者要安静、镇静及冷静,就地休息,全身放松,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立即呼叫救护车,并且强调需要带除颤器的救护车。   第四道防线:心脏复苏   患者已经发生了室颤,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心肺复苏,通过心脏按压等措施为患者建立血液循环。   措施: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卧,为患者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为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健康时报)

这种细菌一半人都有!不除可能引发胃癌

进行胃镜检查可以看清楚胃内部情况,及取组织化验。 胃痛是都市人常见问题,通常痛一阵子,服胃药后会改善。但有不少人经常受胃痛困扰,就应彻底检查,对症下药。其中一个会引致长期胃痛的凶手是幽门螺旋杆菌,它不但会引起胃炎,亦有机会引致胃溃疡或胃癌。我们如何知道胃内是否有此菌存在?家庭医学专科医生为大家详细解释。 撰文:陈旭英 40岁的黄先生,从事中港贸易生意,在港和内地都有生意伙伴,因而经常两地奔走,近月因为多次胃痛致无法入睡。这天趁着回港有半天空档,到养和医院求诊。 “医生,我胃痛都有一段日子,间中痛,通常服一两次胃药便渐渐止痛。但最近两星期都一直奄奄痛,医生你可否给我一些特效胃药?”黄先生向医生说。 接见的邝医生,请病人再详细讲述胃痛细节,包括痛楚位置,痛楚的感觉,什么时候比较痛,是进食前,还是进食后?晚上或是早上较痛?会否进食油腻食物后不适感加强?平日饮食习惯,生活作息时间等等。 黄先生说,自己经常要应酬,亦有饮酒习惯,有烈酒有红白酒亦有啤酒,量不算多。平日进食没有定时,有时全日只吃一餐,有时一天吃五餐。而胃部不适已持续2个月。 “近两个月觉得有很多胃气,有时胃痛;大便习惯没有改变,每日都有大便;体重亦都没有特别减轻啊……”黄先生说。 邝医生之后为病人进行临床检查,包括按压腹部不同位置,检查眼球及眼黏膜颜色,以初步分辨是否有贫血或黄疸情况。 经过检查后,邝医生向病人解释,怀疑他胃部发炎,建议他进行吹气测试,以诊断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三至五成人带菌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引致胃痛吗?幽门螺旋杆菌就是胃痛元凶吗? 邝永铿医生说,香港大约有三至五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 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邝永铿说,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个常见引致胃炎的原因,“这细菌十分常见,所有国家都有,落后地方较多,例如非洲,资料显示全球最少幽门螺旋杆菌的地方是澳洲。”邝医生说。 而幽门螺旋杆菌多经食物、水、或煮食器皿传染:另一传染风险是环境挤迫,家人互相传染。 “一家人同桌进食,不会用公筷,就有很大机会传染。另外幽门螺旋杆菌属耐酸性,人体的胃酸都无法杀死;它又与一般肠胃道细菌性感染不同,不会随粪便排走。”邝医生说。 幽门螺旋杆菌通过进食、接触而进入身体,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因此而感染。 有多少人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而引致胃发炎?邝医生说,纵使有三分一至一半人身体内有此菌,但大部分人没有病征。但如果有以下症状,就有机会有幽门螺旋杆菌:“第一,经常饱饱滞滞、感觉消化不良;第二,经常胃痛;第三,胃酸倒流、心胸灼热。”邝医生说。 幽门螺旋杆菌的鞭毛,让它可以在黏液层移动。 吹气测试九成半准确 如病人病征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相符,医生会与病人商量进行合适检查。邝永铿医生说,检查类别有﹕尿素吹气测试、血液化验、检验大便、照胃镜。如果胃溃疡或癌症机会不高,家庭医生会先建议非入侵性检查方法。 邝医生解释,进行吹气测试时,病人先吹气入气袋,然后饮用碳13同位素测试剂,待30分钟后再吹出气体,实验室人员再将两个气袋内的气体检验分析,就能知道有否受幽门螺旋菌感染。 至于血液化验,是检查血液内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邝医生说这方法于昔日常用,但现在较少用,因为就算血液中有抗体,但无法分辨病人是带菌者或康复者。故抗体测试呈阳性,或有需要再进一步检查。 另外亦可以检验大便,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抗原。但由于病人未必能即时留大便样本,加上有更方便的检查方法,故目前较少人采用。 邝医生说,吹气测试是目前最常用及最为病人接受的检查方法,准确度亦高。 “吹气测试准确度达95%,血液检测只有五至八成,验大便的准确度是五至七成。 如果医生怀疑有胃溃疡或癌症,胃镜检查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医生可以通过内视镜清楚检视胃内部的状况,及即时抽取组织化验。 ”   幽门螺旋杆菌能透过唾液传播,如同台进食最好使用公筷。 14日杀菌疗程 如病人确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他需服用幽门螺旋杆菌抗生素,疗程一般是14日。 “九成病人完成疗程后能够完全消灭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如果病人在疗程完结后症状纾缓,就需再做检查;如果症状持续的话,可能是细菌未杀清,就要再进行吹气测试,或再服用另一种抗生素疗程。病人亦可选择3个月后再进行吹气测试,或症状再出现时才做吹气测试。 如病人服用多次抗生素疗程都未能杀清杆菌,或病情持续,就会转介见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 ”邝医生说。 标准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是两种抗生素加一种胃酸抑制剂。有多种抗生素能有效对付幽门螺旋杆菌供医生选择。如发现细菌对某种抗生素出现抗药性,就需要转用其他类别的抗生素。 临床所见,不是所有胃痛都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假如有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的人来求诊,邝医生会如何诊断? “我们会先详细询问病历、作临床检查,因为腹痛可以因为胃病,也可以由肝胆或其他内脏引起。如果病人大便瘀黑丶消瘦,就要提防胃溃疡及胃癌病征。” 担心感染家人 如检查后确认没有幽门螺杆菌,亦没有其他严重病症风险,医生会与病人商讨改善胃痛方法。 都市人胃痛背后有多种原因,例如压力、饮酒、吸烟、长期服用止痛药等,这些都会引致无菌性发炎。如病人能够改善生活习惯、定时适量进食、戒烟、戒酒,寻求减压良方,相信胃痛症状会有改善。 “旧式的止痛药,愈强力愈伤胃。如病人需要服止痛药又有胃痛问题,建议同时服用抑制胃酸药或改用另一种不伤胃止痛药。”邝医生说。 因长期胃痛求医的黄先生,进行吹气测试后,确定有幽门螺旋杆菌,需服用十四日抗生素疗程。但完成疗程后,黄先生复诊时向医生透露仍然有轻微胃不适情况,需服用另一种疗程,之后情况明显改善。 1个月后,他听从医生建议再次接受吹气测试,确认胃内没有幽门螺旋杆菌,终于放下心头大石。 “我与家人同住,平日一同进食,所以当我知道自己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亦担心会传染家人。现在自己的菌杀清,毋须再担心自己会传播细菌。不过我都提醒家人,如有胃不适,最好都是见医生及做一次吹气测试,有菌就治疗,无菌就安心。”黄先生说。

日本肥宅每天练4分钟 5个月后变猛男(不节食)

近日,一位网名叫做「柊せんせー」的日本男子因其显著的身材变化而在亚洲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关注。据他声称,这种身材变化每天只需4分钟的高强度训练便可得到。 关于「柊せんせー」的有趣故事开始于今年3月份,当时他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自己与其有损形象的大肚子的照片,同时承诺将通过减掉脂肪和增加肌肉量来彻底改变自己的外表。 五个月之后,他在旧照片旁边张贴了另一张照片,以此展示自己的身体变化有么显著。他那松弛的大肚子如今已被标准的六块腹肌所取代,他的手臂肌肉明显已更为发达,胸部也出现了胸肌。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塔巴塔训练法」:他在过去五个月内每天都会重复进行的4分钟高强度训练。 8月25日,当「柊せんせー」在推特上分享了令人惊叹的前后对比照片之后,收到了铺天盖地的网友反馈:包括29000个转推和10500个喜欢。从那以后,他便开始在网上直播,并在油管上发布视频,以此为那些有意以他为榜样的人提供自己简单而有效的训练计划。 在他的一个油管视频中,「柊せんせー」展示了自己每天4分钟的锻炼内容,其中包括一组8个波比运动,持续20秒,然后休息10秒,并且重复这个循环共8次。据他表示,短暂而高强度的训练方案带给了他与一小时传统健身相同的好处。 「柊せんせー」表示,受日本教授「田畑泉」(Izumi Tabata)的研究所启发而得出的「塔巴塔(Tabata)训练法」帮助他减掉了13公斤体重,减少了18.2%的身体脂肪,据称他从72公斤减轻到了59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在此期间确实通过摄入更多健康食品(如新鲜蔬菜)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但他依旧沉迷于大量富含卡路里的食物,如烤肉或咖喱饭,并且也一直在喝自己最喜欢的饮料:珍珠奶茶。(煎蛋,图片推特)

加拿大患者获鸦片类处方比瑞典高7倍

一项对美、加及瑞典3个国家的医生,在患者经过低风险手术后使用处方镇痛药物的研究发现,3国当中以瑞典医生较少向病者开具处方含鸦片成分的镇痛药,加国患者获处方含轻量鸦片类止痛药比率近79%,而瑞典只有11%﹔虽然情况不及美国普遍,但研究人员建议医生,应重新考虑是否应该将含鸦片成分药物,恒常地用于给病人止痛。 据CTV报道,该项刊登于医学杂志JAMA开放连线的研究报告,指出学者比较美国、加拿大及瑞典3国医生向接受过低风险手术病者开具处方止痛药的纪录,发现美国医生最常向出院回家休养的病者,开处方含鸦片成分的止痛药;加国病者获此类止痛药处方的比例近79%,瑞典医生开出的比例只有11%。 相信这是首次有学者就不同国家的医生,向经过手术后病患者,开具处方鸦片类止痛药的针对性研究报告。 “温和”鸦片药物仍存风险 其中一名报告的撰稿人、本身是多伦多圣米高医院李嘉诚研究所临床的研究学者利达(Karim Ladha)指出,在国际社会医生使用含鸦片成分镇痛药相当普遍,然而现时鸦片类药物在青年人间肆虐及滥用,或有必要重新检视向病人开具此类药物及成分等各方面。 他形容加美医生于处方鸦片含量镇痛药的习惯相似,而两国同属全球使用鸦片类药物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 研究发现本国处方的鸦片类止痛药,以可待因(Codeine)及曲马多(Tramadol)较普遍,即使上述两类含鸦片止痛药,被视为较“温和及安全”的鸦片类药物,但仍存在被滥用、误服,导致危及性命的风险。 报告指加美两国病人,较常在经过低风险手术后,获这类药物处方,剂量也较瑞典病患者高。研究人员认为本国医生恒常地向病人开具这类止痛药处方,会增加病者依赖这种药物的风险,报告建议本国医生考虑减少向手术后病者,随意地开出鸦片类镇痛药物处方,甚至应考虑以其他不易上瘾的药物,代替含鸦片成分止痛药。 去年本国有近4,500宗服用鸦片类药物致死个案,此外有60至90%误服或滥用鸦片类药物人士,从家人或朋友间取得相关药品。

这种坏姿势会引起血栓栓塞、妇科炎症!你每天都在做

跷二郎腿是很多人都有的习惯,有的跷得洒脱不羁,有的跷得优雅万分,但无论哪种跷二郎腿的方式,都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常跷二郎腿危害多   从某种角度讲,跷二郎腿可以调整人体的重心,使人们坐着的时候更加稳当;可以暂时缓解下肢和足底肌肉的紧张,使肌群得到短暂的放松。但前提是时间要短,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否则带来的危害远远多于益处。   ●导致腿部静脉曲张或血栓栓塞 跷二郎腿时,被垫压的膝盖受到压迫,两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血液循环受阻,很可能造成腿部静脉曲张或血栓栓塞,影响腿部美观的同时更影响健康。所以纠正自己跷二郎腿的习惯十分必要,如果管不住自己,那么跷二郎腿之后一定要用双手反复揉搓或拍打酸痛、麻木的腿部以缓解疲劳,尽快恢复血液通畅。   ●导致脊椎变形,引起背部疼痛 人体正常脊椎从侧面看应呈“S”形,而跷二郎腿时容易弯腰驼背,久而久之,脊椎变成了“C”形,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长此以往,还会压迫到脊神经,引起背部疼痛。   ●出现骨骼病变或肌肉劳损 跷二郎腿时,骨盆和髋关节由于长期受压,容易酸疼,时间长了可能出现骨骼病变或肌肉劳损。   ●导致妇科疾病 跷二郎腿时两腿交叠,会妨碍女性私处的散热和透气,而长期高温不透气的环境容易导致细菌大量滋生,从而引起妇科疾病。如果女性本身就有某些妇科炎症的话,症状就可能会因此加重。   如何改掉坏习惯   坐下就不由自主地跷二郎腿,左右鞋子磨损程度不一样,即使没吃饭下腹部也胀得厉害,保持站立姿势时会觉得累,运动之后左右腿酸痛程度不一样,双腿有O型腿倾向,腰酸背痛,有静脉曲张以及妇科炎症等,以上情况都可能说明你跷二郎腿已成习惯,并且对身体造成了损害。为了纠正跷二郎腿的习惯,除了在心理上控制住自己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纠正。   ◇夹紧双膝 坐下时,在双膝之间放一支笔并夹紧,保持这个姿势的时间越长越好,每天进行3次,坚持一个月基本就能纠正跷二郎腿的习惯。这个动作还能帮助紧致大腿内侧的赘肉,让腿型更加好看。   ◇正确的走路姿势 走路时,抬头、挺胸、收腹,将重心放在腿的内侧,脚尖微微向外,注意均匀跨步,时间久了就能纠正跷二郎腿导致的腿型问题。   ◇抬腿动作 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脚脚尖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以保持身体平衡;深呼吸,抬起双腿与地面垂直,保持均匀的呼吸,坚持15秒;将腿垂下至与地面呈45°,保持均匀的呼吸,坚持15秒;回到90°位置,坚持15秒,之后改为45°,如此重复5次,放下双腿休息即可。每天晚上临睡前练习一次,坚持一段时间,不仅可以有效纠正腿型,还能畅通腿部气血、消除水肿。(中国医药报)

血糖高不能吃面食?可以,前提做到这4点

 得了高血糖就对面食拒而远之?一般来说,人体需要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5%~60%,糖尿病患者不吃面食控血糖,并不可取。   很多人都知道吃面食升糖快,但为什么如此呢?   吃面食为什么会致血糖升高?   血糖生成指数(GI)用来衡量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GI)>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如馒头、面条等。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入血快、引起的血糖峰值高;(GI)<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其消化、吸收、升血糖情况相反。   GI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中糖的类型,含果糖多的GI偏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烹调方式,如淀粉的糊化程度、食物的化学成分;食物中的物质含量,如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能降低胃的排空能力,减少淀粉胶化,通常GI较低。   虽然面食GI偏高,但是只要控制好量,学会合理搭配,掌握一些饮食小窍门,糖尿病患者照样可以享受面食。   吃面食致血糖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以面条为例,一是吃面条容易超量,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二是有的人吃面条的进食速度非常快,也会导致血糖升高。三是吃的是精面,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   控制血糖吃面食的小窍门   注意粗细搭配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写道: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糖友可以做杂粮面头或者荞麦面条等,杂粮与精细粮的比例在1:2~1:3之间。吃面条每餐总量尽量控制在100g之内,同时搭配2倍的叶类蔬菜、肉类等,多吃膳食纤维:芹菜、竹笋、木耳等均富含天然膳食纤维。这样不仅有饱腹感,还能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还可放些醋,醋可延缓面条的胃排空时间,也会降低血糖,控糖效果更好。   注意吃饭顺序   吃饭讲顺序:先喝汤,再吃菜,然后吃主食。延长面条的摄入时间,对于延缓血糖升高也非常有效果。早餐一般先喝牛奶或先吃鸡蛋,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从而降低胃排空及小肠中食物的消化率,以免胰岛素分泌过多,防止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注意加工时间   在加工过程中,淀粉颗粒在水和热的作用下,有不同程度的膨胀,有的甚至破裂并分解,变得很容易消化;食物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水解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故食物不宜太精细。如果吃面条,最好选择汤面,稍微煮硬一点,消化就会慢一些。尽量少吃稀饭、面糊、糯米饭和太烂的面条。   注意细嚼慢咽   胃肠道将食物消化成血糖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进食缓慢,胃肠道消化的过程也会随之减慢,从而降低血糖转化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减小对血糖值的影响。此外,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刺激消化道产生肠道降糖激素的作用加强。(健康时报网)

晚上做这三件事 让你睡得香!

英国“顶尖健康网”载文,总结出经科学证实的可让大脑得到很好休息的三种最佳方法——下棋、跳舞和做手工。 下棋。下棋既锻炼思维又愉悦身心,有益培养人耐心细心,舒缓大脑并让其得到充分休息。研究发现,下棋用脑貌似增加大脑负担,其实下棋不只用到左脑,而是左右大脑都会用到。下棋不需要注意力太过集中,更无须绞尽脑汁。下棋的过程会让大脑神经元连接更快,进而缓解焦虑,更加轻松,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增强自信心。 跳舞。跳舞既能保持健康,又改善睡眠。身体翩翩起舞可以抛开一切烦恼,活在当下,大脑会得到充分的休息。无论是客厅独舞还是广场群舞,都可以让大脑清空杂念,更有益睡眠。身体随着美妙的音乐而舞动,还可增加令人镇静和舒适的内啡肽的分泌,让大脑更快平静下来,同样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做手工。美国克莱尔蒙特研究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表示,活在“心流”(完全专注于某项创造性的任务)中才是获得幸福生活的秘密。编织、盆景、缝纫等多种创造性重复性手工工艺对大脑都具有治疗作用,让大脑得到完美的休息。不必担心自己是个新手,因为手工创造的过程会像多种其他活动一样,给你带来积极的动力,让大脑以类似“冥想”或睡眠的方式获得休息。

小心!身体这5处不能喷香水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总结了不应该喷香水的五个部位。 1.眼周。香水中含有酒精,有些甚至高达95%。眼睛周围的皮肤非常敏感,接触含酒精的香水后很容易引起刺激反应。 2.头发。虽然头发能自然地吸收气味,但含有酒精的香水会使头发变干,特别是把香水直接喷在头发上。推荐把少量香水喷在梳子上再梳头,这样就能减少对头发的损害。 3.手。含有酒精的香水会使手部皮肤干燥,并可能导致皲裂。而且,香水喷在手上后,碰巧揉了眼睛,也会刺激眼周。 4.腋窝。很多人在意自己腋窝的味道,但香水会影响腋窝汗腺的正常运作,导致瘙痒和灼痛,并可能使味道更难闻。 5.私处。同样,在私处喷洒香水也会导致皮肤干燥。尤其对于女性来说,香水会刺激阴部,引起炎症、瘙痒和疼痛。 最适合喷香水的部位是脉搏活跃的部位,包括手腕、脖子和膝盖后方。在这些散发热量的区域喷香水,不易对皮肤造成刺激。皮肤敏感者最好喷在衣服上,香水不直接接触身体,且留香更持久。 (来源:人民健康网)

世卫研究: 每日喝2杯汽水 增加早死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每天喝汽水会增加早死的风险。 参与者每天都喝不同种类的汽水,结果显示这种习惯与较高的早死机会有莫大关系。研究发现,每天喝2杯或以上(每杯容量250毫升)健怡汽水的人,在接着的16年内死亡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6%。 因心血管病而死亡的比率,更上升52%。每天饮2杯或以上含糖汽水的人,在同一时期内死亡的比率上升8%。 换言之,常喝含人工代糖汽水的人,早死的机会远远高于喝全糖汽水的人。

这样减肥可能会丧命!她们在网上建互助群自救…

 随着社会对女性以瘦为美的推崇,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减肥法。而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为了减肥,采用催吐的办法,甚至干脆选择用洗胃机洗胃。长此以往,身体出现了各种副作用。       专家表示,催吐减肥百害而无一利,不仅不减肥还会上瘾,甚至会丧命。   为达“完美”跌入黑洞   97斤的小新(化名)给自己定的减肥目标是82斤-84斤,在她看来154cm的身高97斤就属于胖的范畴了。4月份,19岁的她体重忽然从79斤暴增到95斤,而原因正是暴饮暴食。   对于催吐减肥法,小新称自己是无师自通,学到了这个方法,“吃了不吐出来就感觉要变胖。”暴食后带来的负罪感让她依赖上了催吐,吃撑了就吐出来,已经形成习惯的她一天要催吐两三次。   与小新差不多大的小平(化名)手动催吐不到两个月,身体就出现了问题:掉头发、黑眼圈特别重、嗓子变哑、心悸。     相比前两人,1993年出生的小安(化名)因为催吐甚至出现过自杀的念头,已经有四年催吐史的她每天的状态就是吃了吐、吐了吃,“吐的时间久了,身体已经不能自主消化了,不吐就会难受。戒也戒不掉,一天至少吐一次,最多时达到四五次。”   加入网络互助群组自救   鉴于身体出现的异常,一些催吐依赖者正在试着慢慢戒掉催吐,他们加入了暴食症互助群,在拯救自己的同时也在劝别人不要催吐。   小安也是互助群的成员之一,身体状况不断恶化的她同时也在寻求医生的帮助,目前正在吃中药调理身体。   此类互助群不在少数。小新和小安所在QQ群群主成立这个群的原因就是想用自己的经验拯救暴食者。该群主本来在浙江一艺术学校学习美术专业,后来通过自学和网络教育课程学习心理学,主攻暴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方向,她现在除了安排好自己的学业外,每天会整理相关文章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以亲身经历帮助你接纳自我,告别暴食重塑生活。”这是她在自己QQ账号上的状态签名。   “暴食症扫码进群,打卡好好吃饭”,在豆瓣名为“暴食催吐”小组里,不乏这样下定决心戒掉催吐的帖子,他们深受暴食催吐的困扰,在网络上寻求慰藉和“互相监督”。   专家解读   催吐减肥百害无一利      进食障碍积极治疗可以痊愈   据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寒钰介绍,对于减肥人士来说,催吐是为了让人体减少食物的吸收,但是这不仅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反而对身体造成多重损害。催吐减肥的人会出现胃食管口和咽部黏膜损伤出血;长期催吐患者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甚至肢体不自主运动,意识改变、神志不清。   她还称,除了想用洗胃变相催吐的极端个例,大部分人是因为过度减肥身体出现电解质紊乱、贫血、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后来急诊进行治疗。当然,如果是因为中毒进行催吐,是有积极作用的。   张寒钰医生还表示,从她接治过的病例来看,催吐减肥以青少年及青年女性为主,其中最小的15岁。患者呕吐后带来的饥饿感会令其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后因有负罪感,就会自行手扣咽部呕吐,呕吐后不进食,所以在早期暴食和厌食症状会重叠出现,后期厌食会比较常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彭涛也介绍道,因减肥反复催吐会导致贲门松弛,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胃内的胃酸和胆汁会损伤食管粘膜;呕出物也可能会误吸进气管,引起窒息。   安定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玲介绍到,暴食症和厌食症等进食障碍属于心理疾病,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是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和体重、体型过度关注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疾病。   社会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以“瘦”为美给女性带来了巨大压力,她们更可能去控制自己的体重来让自己更加完美,因而发展成为进食障碍。   厌食症患者强烈恐惧体重增加,对体重和体型极度关注,有意去降低自己的体重,从而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厌食症最大特点是体重过低,由于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高达5%-20%。暴食症患者则反复暴食,却不采取抵消体重增加的行为,暴食症患者容易出现肥胖。对于这类患者早期积极治疗是可以痊愈的,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而心理治疗是首选,如改变内在认知、转移注意力、自我安抚等方法。(北京青年报)

吃狗药能抗癌?一滴血测老年痴呆?不靠谱!

  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一滴血能检测阿尔茨海默症?空腹不能吃香蕉?这些健康传言通通不靠谱。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揭晓了8月份的流言榜单,其中涉及4个健康流言,快来看看你被忽悠没?   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   流言:患者吃“狗药”芬苯达唑,两个月肿瘤就消失。   真相:   芬苯达唑(PanacurC)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驱虫的药物,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距离临床试验,乃至成为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通过动物实验却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不胜枚举。芬苯达唑是一种未经过临床试验的兽药,人吃兽药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   任何一款抗癌药的上市必须经过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1-3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试验,来充分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剂量、疗效等。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仅仅凭借极少数特殊案例得出所谓治疗有效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一滴血就能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流言:现在出现一种新技术,只要检测一种血液标志物,就可以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真相:   现代病理学研究已证实β淀粉样蛋白(即Aβ)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的经典病理表现,并且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已经存在。   最新研究显示,抽血检查Aβ40、Aβ42和tau蛋白,能80%预测脑脊液异常,而脑脊液异常的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高危人群。所以,Aβ40、Aβ42和tau蛋白有作为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标志物的潜质。   但能够预测脑脊液异常并不代表就可以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症,而且血液标志物检测也没有在现实临床中使用,依然还处于人体临床试验的阶段,有待科学家们展开更多试验来进行验证。   总之,临床确诊阿尔茨海默症依然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评估判断。目前说通过血液标志物来筛查阿尔茨海默症还为时尚早。   空腹不能吃香蕉   流言:香蕉里含有大量的镁,空腹吃香蕉会导致血液中镁含量骤然升高,造成人体血液内镁、钙比例失调,从而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健康。   真相:   香蕉的镁含量确实不低,但香蕉中的镁是一点一点地缓慢进入体内,而且吸收量有限,不会像打针一样瞬间全部进入血液。   而且,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人体有一套调节镁浓度的机制。如果人体内的镁浓度不够,肾脏会加大对原尿的吸收力度,尽量回收原尿中的镁。反过来,如果镁浓度过高,肾脏的重吸收就会减少。对于肾脏健康的人来说,一般不会出现镁缺乏、镁过量的问题,所以空腹可以吃香蕉。   甲状腺结节是癌症前兆   流言: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是患上甲状腺癌的前兆。   真相:   总的来说,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病变,真正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只占很少一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不必过度担心。   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触诊、超声、穿刺和术中病理。随着现代超声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隐匿性很强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都能被发现,大部分甲状腺癌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可以被治愈。不过,甲状腺结节虽不用过度担心,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   另外,专家提醒,由于甲状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很难被觉察,如果出现结节突然增大、吞咽困难、结节附近组织发生粘连等症状,应进行全面的甲状腺功能检测,对结节进行判断,对难以辨别的结节,应每隔6到12个月定期检查一次。

口腔溃疡不可小觑 很可能是癌症先兆

在临床上,经常能看到有些人出现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四季不断,深受其扰。其实这已不单单是口腔问题,而是全身疾病的体现,特别是一些免疫系统疾病,不仅表现在皮肤还会损害黏膜,下列几种情况是造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原因。   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时,会引发口角炎。很多日常生活行为可能造成维生素的缺乏,如过分淘洗米、长期进食精米面、吃素食等,很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失。   精神压力大。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神经功能紊乱等也会让口腔溃疡反复“光顾”。   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患者易发口疮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常见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便秘、痔疮等影响了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有效治疗胃肠道疾病是解决复发性口疮的“根本途径”。   激素波动。有些女性每到经期或月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自愈或治愈后下月行经时依然会出现,疼痛难忍。主要是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的水平降低所致。   免疫系统紊乱或免疫缺陷。反复发生多发性口腔溃疡,同时或前后伴有外生殖器溃疡;皮肤出现痤疮、毛囊炎;眼睛不适、视力下降,应考虑白塞氏病。口腔溃疡前后伴有脱发,颜面部紫红斑,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红斑狼疮所致。口腔溃疡伴有持续发热,频繁感染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肿瘤。年龄较大且口腔溃疡病史较长的患者,如出现溃疡面较深较大,口腔不明原因的肿块应警惕口腔黏膜癌变可能。(新浪健康)

近亲结婚到底行不行 孩子质量真的会更差?

尽管在现代社会,与表兄妹结婚已成为禁忌,然而在历史上这并不少见。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Eleanor就是其表妹,达尔文这样伟大科学家的妻子是比他大1岁的表姐。   纵观人类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并没有认为这样做有伤风化或是道德败坏。在很长一段时间,与表兄妹结婚被认为是最佳选择。    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家Yaniv Erlich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对一亿三千万家庭成员基因谱系的研究数据。通过分析,研究人员能够发现社会不提倡与表兄妹结婚的具体时间范围以及已婚夫妇之间基因的关联度。   古人近亲结婚竟然是因为交通不便?   根据Erlich提供的试验数据,1650年到1850年之间,四分之一的人最终与自己的表哥、表弟或者表姐、表妹结婚。   许多人甚至直接与第一代表兄妹结婚。然而,这种情况在一个世纪之内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Erlich的说法,到1950年,结婚夫妇的平均关联度是第七代表亲。    对于发生转变的一个常识性解释是交通的改善。便利的交通导致单身男女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到更多潜在的适合结婚的对象。这个是有理论依据的,因为在1950年之前,大多数人的活动范围十分局限,大多数人最终会选择出生地半径六英里(约9.6公里)范围内的人结婚,因此很大部分人的结婚对象是近亲的表兄妹。   但其他因素可能也间接造成了这一现象。   Erlich表示,大规模的基因数据分析显示,即便是在工业革命交通流动性得到了显着改善之后,许多人仍继续与他们的表兄妹结婚,其中一个原因是巩固金钱权力和门当户对是家庭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   Erlich认为社会形态的转变以及表兄妹婚姻禁忌的出现,最终推动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时超越固有的社交范围和家庭限制。此外,包括女性日益增长的自主权和家庭规模的逐渐缩小也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与表兄妹结婚,孩子更易有出生缺陷   第一代表兄妹的基因有八分之一是相同的。与第一代表兄妹结婚所生的孩子将会获得较多的相同基因,容易使对生存不利的隐性有害基因表达,造成很多疾病发作。   在随机婚配时,由于夫妇两人无血缘关系,相同的基因很少,他们所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不同,因而不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   而在近亲结婚时,夫妇两人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容易在子代相遇,而使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   据估计,第一代表兄妹结婚生出的儿童中有4%到7%可能存在先天缺陷,而在随机婚配中这一概率降低至了3%到4%。    虽然这一概率并不算特别高,但是如果他们下一代的孩子也娶了他们同辈的表兄妹,巨大的问题就会出现,所生后代将拥有更多相同的DNA进而造成更大概率的出生缺陷。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悲剧的例子,这个问题在当代的某些国家仍然普遍存在。例如在冰岛,几乎全国33万人口都集中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很多人经常会在不经意间与近亲结婚,目前当地人选择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来预防与拥有过多相同基因的人结婚。   亲缘关系越远风险越低   与第一代表兄妹结婚可能会给后代带来一些风险,但随着每代父母的基因差距逐渐拉大,与表兄妹结婚生出健康后代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第二代表兄妹间相同基因仅占6.25%,而第三代只有3%。现代美国配偶间的平均距离是第七代表亲,两人之间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有意义的遗传关联。(新浪健康)

癌症已经取代心脏病 成为富裕国家最大杀手

有研究指出,癌症已经取代心脏病,成为富裕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若果趋势持续,可能在数十年内,进一步成为全球最大杀手。 在《The Lancet》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指出,科学家表示,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死亡人数约40%,但在高收入国家则有不同表现,患有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已经比患有心脏病而死亡的人数为多。 Laval大学教授Gilles Dagenais表示,癌症是2017年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所有死亡人数约26%,但随着心脏病的发病率持续下降,预期未来数十年内,癌症将可能成为全球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指出,2017年全球有大约5,500万人死亡,其中,有大约1,77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当中包括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脏病发作及中风;而大约70%心血管病引致死亡的个案,是由于高血压、高胆固醇、饮食、吸烟及其他生活方式等因素造成。 报告指出,在高收入国家,降胆固醇药物及降血压药物的治疗,于过去数十年已降低不少心脏病发病率;而低收入国家的心脏病死亡率较高,可能是医疗质素较低所致。 (图片:CBC) T02

存在化学危害 卫生部对这种玩具发出召回令

由于存在化学危害,加拿大正在召回叫“一种自制烂泥包”的儿童玩具。 据加拿大卫生部介绍,“自制烂泥玩具”不符合加拿大玩具对硼酸含量的安全要求。 在此次召回中,有七种不同的烂泥产品被列入召回名单,包括香味、闪光、五彩纸屑和星河变体。 完整的名单可以在加拿大卫生部的网站上找到。 截至8月25日,他们还没有收到任何受伤的报告,但如果舔食或吞食硼酸会对儿童有毒。 加拿大卫生部建议消费者立即将召回的玩具从儿童手中拿走并处理掉。目前在加拿大的销量不到1万盒。(cp24,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卫生部)

如何运送危重病人?这些情况下需要医生陪同!

危重病人在治疗期间可能有需要转院,或香港人在外地受伤需要回港治疗,这类情况需要特别医疗设备及医生陪同,到底是如何执行?今期由深切治疗科专科医生为大家详细讲解。 撰文:陈旭英 摄影:杨耀文 年初,69岁的陈伯伯于某私家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然而其后出现严重间质性肺炎,需要无创呼吸机支援,由于病情转差,家人希望转到香港养和医院接受治疗,于是联络了养和医院深切治疗科主任李医生安排转院事宜。 该院与养和医院相距不远,大约只需10至15分钟车程。然而运送一名需要无创呼吸机支援的危重病人,过程中有机会出现突发情况,例如血氧下降、血压急降、心跳突然停顿等,故李医生到该院先了解病人当时状况是否适宜接受运送,确定后安排运送时支援的各种仪器。 带上随身急救用品的李医生,正出发到院外接病人回院。 李医生并亲自规划最短及相对畅通的行车路线,以及选择非繁忙的早上10至12时时段运送。 然而正式运送当天,当李医生为陈伯伯接驳小型的运送用无创呼吸仪器后,陈伯伯血氧立即下降,李医生只能转用能供应百分百纯氧的储氧面罩,待陈伯伯的呼吸、血氧、血压及心跳都稳定后,终可以离开病房,乘升降机到地面,再由圣约翰救伤车运送到养和医院。 另一位病人,60岁的何先生因突然晕倒而被送入政府医院急症室,检查后发现脑出血,家人请院外脑外科医生诊治,并希望转到养和医院继续接受治疗,于是联络养和深切治疗部预留病房,然后在脑外科医生陪同下,由圣约翰救护车运送病人到养和。 李卫全医生经常要陪同病人转院,确保过程安全及处理突发情况(病床上为模拟病人)。 必须计划周详 上述的运送病人转院每天都在发生,每一次的运送过程都必需经过小心安排,确保病人安全。 养和医院深切治疗科主任李卫全医生说,在救治病人过程中或有需要安排转院,或从外地运送病人到港就医,当中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计划周详,确保万无一失。 在什么情况下运送病人需要医护人员陪伴?李卫全医生说,当主诊医生认为病人离开病房后,情况可能变得不稳定,就需要请一名医护人员(医生或护士)陪伴。 李医生举例:“例如病人气管插管,在运送途中,无论是转院或者由病房运送至电脑扫描室,都有机会甩脱,就需要最少一名医护人员陪同,例如在上述情况,便需要一位懂得气管插管的医生。” 如果家人希望医生陪同,到底应由一直跟进治疗的专科医生负责,还是深切治疗科专科医生较好? 李医生说,“通常要求我们深切治疗专科医生跟进的病人,其病情都比较危重。例如前两天,一名病人从东区医院运送过来,他因为肺穿孔而安装了胸腔引流管,血氧不稳,在运送途中需要有医生陪伴,所以联络了深切治疗科团队跟进及安排。” 李医生亦指出,病人不一定是病情危重才需要医护人员陪同,在其他情况也有需要,例如病人患精神病,情绪较激动,有机会挣脱身上的医疗仪器,运送中途可能要注射镇静药物,监察血压丶心跳等,就需要一位医生或护士陪伴运送过程。 运送期间,李医生有时需要手动控制确保病人有足够氧气。 因应情况选择医护 李医生说,视乎病人在运送过程中的需求,而由适当的医生陪伴。 “运送前主诊医生会评估途中病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如病人突然昏迷、无法呼吸、血压低、心跳紊乱等,需要能立即稳定维生指数的医生;如喉管松脱,医生需懂得重新插喉;又例如心脏突然停顿,医生要懂得高级心肺复苏法(ACLS)。而上述脑出血昏迷病人,需要一名懂得进行急救的医护人员随行,不是普通科医生。” 很多时病人需要呼吸机支援呼吸,又或病人需要用强心药支持血压心跳的话,运送途中便有可能出现心脏病并发症需要立即处理,这类通常是深切治疗专科医生,或是麻醉科专科医生陪同运送。 不过李医生指出,无论病情轻重,如家人担心病人转院期间有突发情况发生,又或想保障安全,都可以要求医生陪同。 运送病人除了转院外,还包括以下情况:从医院运送病人回家,或由海外运送病人到港。香港公立医院与私家医院运作不同,公立医院只会在病人转院时才会安排医护人员陪同,而运送目的地只限其他公立医院;私家医院病人除了由一家私家医院去另一家医院外,亦可由医院运送病人到其居所。 李医生早前处理过一名病情危重病人,整体状况很差,需要用无创呼吸机支援,家人希望接他回家善终,故要求李医生陪同运送回居所。李医生确定病人情况许可后,转用较小型的呼吸机支援,安全运送病人回家。病人回家后翌日安详离世,由医生上门为他确认死亡。 小型监察器,可显示病人心跳、血压等。 跨境运送需先申请 近年另一类是运送病人回中国内地城市善终。李医生说,有不少中国内地人到香港治病,部分晚期个案无法治愈,病人在临终前希望回乡,需要医护人员提供运送病人回乡服务。 “最近亦处理一宗运送病人回澳门,由私营车运送,经港珠澳大桥回澳门。”李医生说。如果运送病人上船或飞机,需要使用不同医疗仪器,故事先须向有关机构申请。 “选择交通工具时,最重要是考虑病人的状况,如果病人情况太差,航空公司及有关民航机构未必会批准。” 如运送过程涉及飞机,病人可乘搭民航机或私人医疗专机,后者加上医疗团队,费用大约数10万港元以上。 李医生强调,病人情况稳定才可以转院,而医生亦要于转院前做足事前准备,确保运送安全。 李医生曾经到政府医院陪同危重老病人张伯转院到养和,由于该病人情况相当差,李医生到场后将病人由大呼吸机转为小型呼吸机时,病人情况已经不稳定,无法维持足够血氧,李医生认为不适宜转送病人过来。最终李医生在该院为病人进行支援治疗,稳定病人的病情,然后才能安排病人转院过来。

少年长年吃垃圾食品 逐渐失明

英国一位19岁少年,不但每一餐只吃薯片、薯条等超加工食品,更在10年内没有吃过水果或蔬菜,开始视力模糊,最终更导致失聪及失明,相信为英国首例。 据外媒报道,该名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Bristol)少年,每天只吃一餐,并只进食薯片、薯条等加工食品,而且在10年来并没进食任何水果或蔬菜。在14岁那年,他开始出现视力模糊,并失去听觉,至17岁时更已几乎“失明”。经求医后,发现少年被确诊为营养性视神经病变,因缺乏维他命B杂、铜、钙等,导致神经受损所致。 青年的母亲指,儿子现时由于失明失聪,被迫辍学,并几乎无法生活,她只好辞职,并在家照顾他。而协助该青年的医生阿坦(Denize Atan)表示,该位少年仍未改变饮食习惯,并指肥胖和癌症患者通常是最有患病风险的人,但营养不良也会永久性地损害神经系统。相关报告刊于《内科学年刊》。

内裤和袜子不能混在一起洗?做到这3点就能随便洗

作为骨灰级懒人,真希望世界上的衣服都不怕机洗、不怕染色,这样一股脑倒进洗衣机,“一键搞定”,多省心!但很多人提醒:“内裤和袜子可千万注意,不能混洗!”很多人担心脚上的细菌、真菌,会传染到内裤上,造成外阴真菌感染,也就是阴道炎。其实并非如此……   脚气不为阴道炎背锅   外阴真菌感染,真的要怪脚气么?其实脚气的病原菌是皮肤癣菌,很难在阴道酸性环境中生存繁殖,所以和阴道真菌感染关系不大。   这里给大家敲黑板,这个“菌”更该担心!虽然脚气很难造成阴道真菌感染,但,脚上的皮肤癣菌却不能小看!   据了解,脚气患者的一只袜子可能有超过十万个真菌。内衣如果和这样的袜子混洗,容易造成脚癣的转移。很多人会遭遇体癣或者股癣,甚至浑身瘙痒。   袜子可能有真菌,不过,内裤比袜子还脏!我们如果只关注脚上的菌,默认内衣干净,也是大错特错。   微生物学家曾进行研究,一条脏内裤平均带有0.1克粪便,人类排泄的粪便除1/4的水分和食物残渣,还会有脱落的肠壁细胞和微生物。如果宿主患有疾病,还可能携带乙肝病毒、轮状病毒等。所以,内裤可能比袜子更脏!   做到这些袜子内裤一起洗   千万别说既然都脏,那就以毒攻毒好了,毕竟不管传染哪个菌,后果都得自己承受。如果真要一起洗,必须满足3个条件:   ①尽量不与别人的内裤袜子同洗,自己洗自己的。   ②如果有脚气,一定要分开洗,避免引起皮肤癣菌的传播。   ③不小心混在一起洗了,记得及时晾晒和消毒。   一些朋友可能要问了,怎么国外的公共洗衣机什么都能一起洗?为啥有的洗衣机常年混洗没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国外洗衣房中国留学生会将内衣单独拿出来洗,而外国妹子什么都一股脑儿往洗衣机里扔。   其实,老外的洗衣粉里含有消毒剂、杀菌剂,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真菌等。但是国内洗衣粉和洗衣液中大部分是不含有消毒成分的。   那想任性地洗就没办法了吗?当然有啊。漂白剂或者是消毒剂等,在洗衣的过程中会释放活性氧,能将脚气等真菌一扫而光。   如果洗衣机自带烘干或者加热的功能,那就更好了!大部分的微生物在22℃至36℃下生存,所以我们只要拿超过60℃的水来处理,也可以起作用。   此外,对于贴身衣物,还要注意通风和干燥。毕竟阴冷潮湿的环境也会孳生细菌、真菌等。这些条件满足了,其实混洗也没什么大碍。毕竟心理接受得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那些洗衣服的注意事项   1.如果您被迫使用公共的洗衣设备,比如公共洗衣机,建议只将不贴身的衣物丢进洗衣机。内裤和袜子手洗即可。   2.大人的衣物,尤其是内裤和袜子千万要和孩子的衣物分开,毕竟孩子的抵抗力会弱些。   3.生理期、肛肠疾病,皮肤出现脱皮、损伤、异常分泌、瘙痒等症状的朋友,至少要手洗内裤。(北京青年报)

美国评出12种最脏果蔬 它又排最脏水果第一…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有网友注意到,美国环境工作组根据农药残留指数公布了十二种“最脏果蔬”,其中葡萄连续三年上榜。正值葡萄上市季节,该消息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专家表示,检测到农药残留并不代表食品有害健康。 事实上,除了葡萄,苹果、草莓、桃子、圣女果等也都在该排行榜上,榜单基本把很多人喜欢的水果一网打尽了。这么说,谈葡萄不色变一番似乎对不起该榜单。 但还真没必要听风就是雨。首先,该榜单并非出自美国官方部门:美国环境工作组不是政府管理部门,也不是学术机构,只是个倡导环境保护的民间机构。其次,抛开农药残量和控制标准来谈危害,就跟抛开剂量谈致癌风险一样,是没有意义的。 农药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要求果蔬完全无残留的想法并不现实。检测到农药残留未必是问题,农药残留超标才是。 这年头,涉食品流言往往都极具传播力。很多食品方面的谣言,也都是对统计结论、专家观点选择性摘取再借题发挥或移花接木,继而加以渲染。 从网友反馈看,该榜单很有市场——跟帖区表示不敢多吃葡萄,或担心吃葡萄会不会有事的声音比比皆是。很多网友并没留意到榜单发布者性质、农残量和样本抽取过程,只看到“最脏水果”的结论。这难保不会被“谣言党”瞄准,也给市场监管部门提了个醒。 毕竟,近几年来,“谣言伤农”的事情时有发生。从“给西瓜注射红药水”到“香蕉浸泡不明液体,吃香蕉致癌”,从“葡萄致癌”到“塑料大米”,耸人听闻的涉农谣言背后,都是果农菜农们数额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受到影响的果蔬市场秩序。 “最脏蔬果”排行榜的确并非谣言,但也容易在掐头去尾后派生出谣言,成为被用来发挥的“素材”。 就此看,媒体以糅杂了大众化表达的科学话语,对公众进行科普,为“最脏水果”葡萄“平反”,绝非多此一举。而有关方面对某些传言的“杀伤力”也不可不察,尤其是以种植葡萄为主要农副业的地区,更该积极做好市场舆情监测,及时发布消费提示,消除不必要的误会,避免传播中的误解,更好地保障果农菜农们的权益。

4小时不洗碗等于吃毒?这样洗碗可能会影响你的肝!

五大洗碗误区很多人不知道 这个世上,有人喜欢烹饪,有人热爱美食,但对于饱餐过后满池的碗筷,应该没有人偏爱…… 一项关于美国人家务调查显示,22%的美国人把洗碗视为自己最讨厌的家务活,79%的非单身女性和70%的非单身男性认为:回到家如果看到水槽里全是脏碗,心情会整个垮掉。 不想洗碗的理由千变万化,不想洗碗的心却一如既往,能拖则拖……但是一则关于“4小时不洗碗等于吃毒”的传闻,让众多的“泡碗一族”心生忧虑,事实真如传闻那么吓人吗? 一、4小时不洗碗=吃毒 这种说法的依据主要有两点: 其一,细菌在进入新环境后,1-4小时为适应期,繁殖较慢,而4小时后则进入快速繁殖期; 其二,碗里留有的丰富油脂等为细菌的滋生、繁殖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营养,像常见的如变形杆菌、沙氏门菌等易导致肠道疾病的微生物,就很容易在泡碗环境中滋生。 有理有据,值得信服,但其实也有漏洞。 首先,致病菌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才会造成中毒感染的危害。我们在洗碗时,除了用清水冲洗等,还会使用洗洁精等清洁用品,这些清洁用品一般都有一定的杀菌功能,能帮助杀灭一定的细菌,致病菌达不到一定量,人体又有比较强大的免疫力,也就不容易引发中毒感染; 其次,并不是细菌就一定有危害。细菌也分类,像变形杆菌就属于无害菌,而像沙氏门菌虽会在泡碗的过程中产生,但速度较慢,因其最合适的繁殖温度是37℃,换句话说,自来水并不是优良的繁殖生长环境。 由此可见,4小时不洗碗等于“吃毒”并不完全可信。但这并不是说囤积碗碟是好事,有害菌滋生太多或是清洁不彻底,还是会“病从口入”,建议吃完饭后及时清洗碗碟。 二、常见的5大洗碗误区 洗碗,其实也讲究方法,除了洗碗时间要注意,正确的清洗方式也很重要,常见的5大洗碗误区如下。 1、饭后堆叠碗碟。很多人喜欢吃完饭后,把餐盘、饭碗都堆叠在一起,等以后再洗,这是最常见的不良习惯。但这样做会使碗的内外两面都沾上油,不仅会增加洗涮的工作量,还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建议:吃完饭后,将没油的碗碟和有油的分开放,先刷没油的,后刷有油的;另外,盛生肉的碗要与盛熟食、果蔬的碗盘分开洗;碗底记得也要清洗。如果碗筷上油污很重,可以在洗前用厨房纸先擦掉油,再用温水清洗。 2、洗洁精不稀释。有些人习惯直接将洗洁精倒在盘子上或洗碗布上洗,但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洗洁精用量超标,残留物难以彻底清洗干净。长期以往,有毒的化学物质堆积,有可能会影响肝脏等的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建议:洗碗前可先在半碗温水中加几滴洗洁精稀释(温水能提高清洁剂中分解酶的效率),每次用洗碗布蘸取少量刷洗即可。 3、洗碗布不干净。据中华预防医学会曾发布的《中国家庭厨房卫生调查白皮书》显示,抹布中不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等19种致病菌!首先,抹布上面的微生物可能再次污染餐具,再通过餐具进入人体,引发相关疾病。其次,一些家庭很久都不消毒或更换抹布,用得越久,其细菌就越多。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的资料也曾显示,一条全新的抹布在家中使用一周后,细菌数量可高达22亿。 建议:以颜色区分抹布用途,专布专用,避免交叉感染;每次用完抹布都应挂在通风处自然晾干;最好每天将抹布煮沸消毒10分钟,两个星期左右更换一次。 4、洗后不控水或者不用抹布擦干。很多人洗完碗筷就直接摞在一起,放入碗柜里了,这样不但为细菌等微生物提供了繁殖场所,而且一些铁制用品若是不沥干水分,会造成表面生锈,缩短使用寿命。 建议:洗完后先放在沥水架晾干,怕生锈的铁锅等器具用厨房纸巾擦干,然后再分类收纳。 5、碗筷长期不消毒。洗好碗之后,记得把碗筷放入消毒碗柜消毒,如果没有消毒碗柜,可以煮一大锅水把洗干净的碗筷放进去煮10分钟,消毒作用也不错。 高温杀菌消毒要看时间。要杀死碗筷上那些会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必须得将碗筷放进100℃高温的水里,浸泡1至3分钟,或者放进80℃的水里加热10分钟,才能达成目的。有需要时,及时更换餐具,特别是竹制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