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华裔
為吸引亞裔華裔票倉 共和黨大打「廢除招生平權政策」牌
亚裔诉哈佛大学招生歧视引发对平权法案的争议。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 陆祝明编译
虽然亚裔通常支持民主党,但今年中期选举共和党却在一个问题上积极争取亚裔选民的支持,这就是废除高校招生的平权政策(affirmative action),而华裔选民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加州森林湖市(Lake Forest)的华裔移民、退伍军人本杰明余( Benjamin Yu,音译)一直抗拒认同任一党派,但今年他发现共和党要求终止平权政策的主张非常有吸引力,他认为民主党支持大学招生使用平权政策,是牺牲其他族裔来照顾特定少数族裔,是对亚裔的种族歧视。
针对哈佛大学在招生中疑歧视亚裔学生的诉讼目前正引起高度关注,很多共和党候选人都在这一背景下,想通过这一议题来争取亚裔选民的支持。
本杰明余所在选区的橙县共和党国会众议员沃特斯(Mimi Waters),今年面对激烈的竞选连任,废除平权招生政策已成为她最重要的竞选主张。整体而言,亚裔更倾向支持民主党,票站出口处民调显示,2016年总统大选中65%的亚裔投票支持希拉莉,支持特朗普的只有27%。虽然亚裔人口不多,但却是成长最迅速的族群,因此成为两党竞相争取的对象。
虽然很多亚裔在移民、控枪等问题上倾向于自由派的立场,但一些保守派人士已经在一些议题上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其中主要的就是平权政策。
華裔夫婦涉嫌詐騙上億元 申請難民究竟能不能獲得重審?
多年前申请到加国临时居留的一对华裔夫妇,涉嫌在华诈骗1.8亿元加币,被加国边境服务局拘留,作资料不实聆讯,两人随即入纸申请难民。该对夫妇向移民部申请有条件获释,且愿每月支付13万元作软禁在家所需费用,之后他们盼获更多生活的自由,但被高等法院驳回;该夫妇不服向安省上诉庭申请复核,获法官批准发还重审。
据安省上诉法院文件,上诉的华裔夫妇王振华(Zhenhua Wang,译音)及严春香(Chunxiang Yan,译音)是中国公民,同时拥有多明尼加共和国的公民身分,两人于2012年9月底,持多明尼加共和国的加国大使馆所批旅游签证抵达加拿大。 2013年8月,王氏夫妇在延长签证期满6个月后离开加国。
二人在3个月后,再通过在多明尼加共和国的加拿大大使馆,申请临时居民签证再访加国。然而不久之后,加国边境服务局接获线报,指王振华及严春香在中国怀疑涉及多宗身分欺瞒事宜,且是中国经济案件逃犯。边境局接获线报更指,他们与中国市场推销与层压式推销诈骗有关,被骗人数约6万人,所涉金额高达1.8亿加元。
边境局经过约4个月调查后,2014年3月拘捕二人,以不实资料入境为由扣留,并把他们转交移民部进行聆讯。 3个月后,该对夫妇向移民部申请难民身分,但仍被当局羁留调查。
华裔夫妇在2015年底向法院寻求获适度人身自由,希望至少能获外出软禁;移民部听从联邦法院判决,准许他们在有条件下软禁在家,其中一条件是该对夫妇必须支付在家软禁期间,所需要全天候保安与监视费用,每月要支付约13万元。
翌年该对夫妇多次向移民部申请,希望获更多人身自由,要求能到家中后园散步,以及在监视下外出买菜、到银行处理账户及到教堂等基本生活活动,并且获准许。稍后他们再入禀寻求更多个人自由,但遭移民部拒绝。二人不服判决而向安省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高等法院认为移民部有理而驳回复核申请,该对夫妇再向安省上诉法院入禀复核。
据法庭文件指出,审理此案的高等法院法官考虑的是,该对夫妇被软禁属于合法羁留或是被不合法地剥夺了自由。法官在判词中指出,入禀要求更多自由的夫妇,本身是处于合法有条件被软禁状态,不认为他们可引用《人身保护令》作为要求更多自由的理据,因此驳回他们的申请。不过,审理这宗上诉案的安省上诉法院3位法官,不认同高等法院法官的裁决,因此批准发还重审。
上诉庭:高院误解
《人身保护令》
在这宗上诉复核中,上诉人引用《人身保护令》(Habeas Corpus)但不获高等法院法官采纳,上诉庭众法官则认为,上诉人夫妇并非关押于羁留中心,而是获准在家软禁,理应受《人身保护令》保障,认为高院法官裁决时错误理解,因此允许王振华及严春香夫妇复核申请,发还高等法院及移民部门重新审理。
上诉庭3位法官于判决书中指出,高院法官认为凡被拘留人士不论是羁押于拘留所,抑或有条件软禁家中,都不具资格因个人自由被夺取而获《人身保护令》涵盖。然而上诉庭法官对《人身保护令》理解,与高院法官不同。
上诉庭根据加美两国对《人身保护令》广义与狭义诠释,指保护令应否放诸软禁家中的疑犯;上诉庭认为,高院法官没有以司法者身分,以专业、宏观过程审视在《人身保护令》下,如何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在此宗上诉个案中,王氏夫妇现时以难民申请者身分仍被移民部门软禁,此举有违本国《移民及难民保护法》之嫌。
上诉庭法官在判决书中指,《人身保护令》未必适用于被执法机关拘押的人,但上诉人夫妇并非拘押于看守所内,他们是在有条件下软禁家中;《人身保护令》的核心意义,在于保障每个人的人身自由,至少容许他们拥有平常生活的基本自由权利。
他们认为,高院法官裁决中最大失误,是把上诉人视为最严厉被拘押者,因此认为限制他们的生活自由是理所当然;但他们属于有条件被软禁于家中,不该以最严厉方式限制他们个人基本生活自由。
在上述理由下,上诉庭3位法官一致认为上诉申请人寻求司法复核得直,案件发还移民部及高等法院重新审理。
林黃彩珍獎21年來首次接受全國華裔學生申請 今年7人獲獎
■■(左起)林黄彩珍基金会主席陈林瑞玲,与出席颁奖礼的得奖者徐俊凯、贺子鸣、何英及陈美莎合照。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
7位成绩卓越的华裔中学生,获得一年一度林黄彩珍奖(Jean Lumb Awards)。今年已是该奖项成立的第21年,历来已有9大会昨日在烈治文山乡村俱乐部举行颁奖礼,林黄彩珍的大女儿及林黄彩珍基金会(Jean Lumb Foundation)主席陈林瑞玲表示,今届的奖项伸展至接受全国华裔学生申请,使更多优秀年轻人得到鼓励。
“我的母亲一定会对他们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她重视教育。由于今届有破纪录申请人数,竞争激烈,评审小组也面对极大的挑战,才能选出获奖者。”
林黄彩珍基金会每年都会颁发奖项,目的不但在表扬有卓越成就的华裔青少年,鼓励他们百尺竿头,不断精进,同时亦为纪念早期华裔加人的拓展历程。林黄彩珍一生不倦不休地服务多伦多华人社区,为加国华人公益发声,她亦是第一位华人妇女获颁加拿大国家勋章。
今年新增环保奖类别
过去21年,已有90名学生获奖,当中有已成为律师、医生、工程师、企业家、平面设计师、教育家、会计师和牙医等。获奖者除在本土发展外,部分更远赴北部努纳伏特区(Nunavut)及世界各地如美国、中国和新加坡等地工作。
今年,该基金会首次接受全国华裔学生报名。除安省外,报名者包括来自温哥华以至新斯高沙省,人数之踊跃刷新了报名纪录。本届林黄彩珍奖的华裔学生,在学术、艺术、社区服务、运动、创新和美善人生方面表现优异。为了提高大家对环境的关爱,今年也新增了环保奖。
7名获奖的华裔中学生,有4位出席了昨日的颁奖礼,另外3位因身在外地未能亲身赴会。7名得奖者包括艺术奖得主汪淑惠(Sophia Wang)、社区服务奖得主徐俊凯(Leo Jun Kai Xu)、学术奖得主贺子鸣(Bruce Ziming He)、运动奖得主何英(Francesca Ying Ho)、科学创意奖得主陈美莎(Meisa Chen)、美善人生奖得主周卓思(Selina Chow)及环保奖得主王莉桫(Lisa Wang)。
如欲了解更多有关基金会的资料,可以浏览该会网站jeanlumbfoundation.ca 。
得奖中学生各领域表现佳
今年7位获得林黄彩珍奖的华裔中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表现︰
Chung-Kotcheff家族艺术奖得主汪淑惠,毕业于Bill Crothers中学。她是加拿大国家体操队前成员,曾代表参加2014、15及1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她在唸第10班时制作了短片,使她爱上电影制作。今年,其作品《Authentic》被选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放映,并获得旺市电影节最佳学生短片,同时也获得约克区教育局之校际艺术组最佳影视奖。她现正筹备制作一部前卫的影片,讲述有关人工智能。汪淑惠现就读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电视系。
Lu Family纪念Dorothy Lu社区服务奖得主徐俊凯,毕业于Bayview中学。他是万锦市市长青年委员会的活跃成员,他发起组织智囊团,举办青年周年会议,吸引100位青年发言讨论有关种族主义和社区的参与。徐俊凯曾主持由加拿大中学生联合会举办有关学生权利法案论坛。他也是皇家骑警青年咨询委员会成员。他的贡献使他荣获总督颁发义工奖章。徐俊凯现就读于西安大略大学工商管理及社会科学系。
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学术奖得主贺子鸣,毕业于Marc Garneau C.I.。他修读该校的尖子课程TOPS,此为培训未来科学人才而设的课程。他曾获得Maximus Curiosis奖,以表扬他在运用程式的卓越表现。他过去更在数学、电脑及化学比赛中名列前茅。在参与SHAD为食物赒济库设计改善其捐款程式时,他更被挑选参加John...
各族裔燭光悼念猶太遇難者 呼籲華裔挺身支持
■■主办方点燃11支蜡烛悼念11位遇难者。
图文:星岛日报温哥华记者王学文
约五百名市民星期日下午在温哥华市西区的大温犹太人社区中心(Jewish Community Centre of Greater Vancouver)举行悼念及祈祷仪式,悼念美国匹兹堡生命树犹太会堂(Tree of Life Synagogue)枪击案中的11名遇难者。
纪念活动定于下午4时举行,所有民众不得携带大型背包入内,小包也需由安保人员开包检查后才可放行。门外至少有两部警车及数名警察执勤。由于举行仪式的礼堂空间有限,一度有逾百名民众在外面排起人龙,但最终仍无法入场;场内全部座位爆满外,旁边的走廊也站满了悼念的人群,一些市民干脆坐在地上。
全场起立诵念祈祷词
多名犹太教拉比(Rabbi)上台致辞悼念遇害者。之前曾在匹兹堡生活的因费尔德(Jonathan Infeld)表示,曾去过生命树犹太会堂,对他而言,枪击事件发生在离他家很近的地方。遇难者中,有些与他的亲人和朋友有远或近的关系这令他感到非常气愤和悲伤,同时也感到恐惧。
卑诗省市政事务及房屋厅长罗品珍(Selina Robinson)代表省长贺谨致辞时指,省府感谢所有参与悼念活动的市民,匹兹堡枪击事件令人心碎,而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安全。省府谴责所有种族主义和歧视行为。
主办者随后点燃11支蜡烛,并按照犹太教传统读出11位遇难者的名字,为他们送上祝福和祈祷。全场市民全部起立,诵念祈祷词。
呼吁华裔挺身支持送暖
卑诗贸易省务厅长周炯华、贸易及科技厅长赖赐淳(Bruce Ralston)、省议员李耀华和屈洁冰等政要亦出席悼念活动。周炯华表示,发生这样的悲剧大家都感到非常难过,省府对受难者家属及亲友致以万分的哀悼。
屈洁冰则指出,她与犹太裔社区有很多来往,此次虽然是在美国发生这样的事,仍然值得我们提高警惕,温哥华是多元文化城市,各族裔之间应该互相包容与支持。她说,或许因为这次悼念活动组织时间较短,华人社区未能收到消息,因此星期日未见有华裔市民参与悼念活动,但希望华裔在这样的时刻能挺身而出,支持犹太裔社区。
另一方面,据加拿大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本国2015和2016年,涉及宗教原因的仇恨罪案中以犹太教最多,其次是针对穆斯林及天主教。
■加拿大2015年和2016年因宗教问题而出现及有报警的仇恨罪行数字
安省皇后大學華裔學生承認向前室友下毒 最高可判14年
■■安省皇后大学今年1月份发生实验室被投毒案。星报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安省皇后大学投毒案疑犯、现年26岁的华裔研究生,在法庭承认向前室友下毒。法官将于11月2日,宣判刑期。疑犯被控的两项罪名,每项最高可判入狱14年。
据京士顿地区报纸《Kingston Whig-Standard》报道,王子杰(Zijie Wang,译音)上周四在安省京士顿法庭承认向实验室的另一名研究人员投毒。王子杰于今年1月份被捕,他被摄像机拍摄到戴着手套手持吸管站在受害人的桌旁,行为明显有投毒之嫌。
王子杰承认使用有毒物质危害他人生命,或致身体伤害的罪名,并承认一项严重袭击的控罪。
受害人设摄录机揭发事件
助理检查官奥布莱恩(Janet O’Brien)声称,今年1月29日,京士顿警方拘捕王子杰并向他展示当天较早时拍到的视频片段之后,王子杰称这是他唯一向该受害人的食物投放物质,并声称他投入的是乙醇。尽管警方反对,他其后仍获准保释外出。但是今年4月王子杰再次被捕,因为法庭在对受害人的食物和金属水杯展开研究后,发现有毒化学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NDMA)。奥布莱恩称,科学家根据NDMA在实验室动物身上的研究推断,3克该种物质即可致成年人死亡。
奥布莱恩称,受害人的这场噩梦始于1月8日,当天他发现从超市买回的苹果派太苦而无法下咽,在进食仅两口之后于下午出现腹泻和呕吐。不久他又在驱车前往安省密西沙加时,发现携带供路途中饮用的水,闻起来有化学物质的气味。类似情况反复几次之后,受害人于1月29日听从朋友建议,悄悄在桌上放置了摄录机。京士顿警方高级探长魏特曼(Jim Veltman)确认,王子杰与受害人在一段时间内曾是室友,但至王子杰开始投毒时,两者没有再同室居住。
魏特曼还确认,王子杰在1月份第一次被捕与4月份第二次被捕期间,曾做过食品投递员的工作,但警方认为,他未有蓄意破坏所投递食品的行为。警方认为,王子杰有“非常明确的动机”针对受害人犯案,但警方没公布,他投毒的原因。王子杰承认的两项罪名,每项最高可判入狱14年。他将于11月2日判刑。
安省本次市選華裔表現如何?15人當選略遜色上屆
■■庄德利发表胜选感言。CityTV
星岛日报记者综合报道
2018年安省市选昨晚圆满结束,共有15位华裔当选。在这15人中,10人是成功连任,5人则是新当选。而在多伦多市长争夺战中,庄德利以高达64%得票率成功连任,远超主要对手、前市府首席规划师吉斯马特(Jennifer Keesmaat)的24%。
■■庄德利与妻子一起感谢支持者。加通社
而在华人聚居的万锦市,薛家平(Frank Scarpitti)也顺利连任;烈治文山市的Dave Barrow更以高达76%的得票率连任。另外,前安省保守党领袖彭建邦(Patrick Brown)当选宾顿(Brampton)市长。
86华人参选创纪录
今届共有86名华裔在大多伦多地区竞逐市长、区域议员、市议员及教育委员席位,人数打破历届纪录,较2014年65名华裔参选还要多出21人。不过相较上届16人当选,成绩略为逊色,今届能够成功夺得席位的华裔有15人。
多伦多市有5人胜选,与上届人数相同,包括3名市议员和2名教育委员。第13选区黄慧文以超过14,903票逾50%得票率成功连任;第16选区的黄旻南得10,428票,以超过46%得票率成功连任。第23选区新参选的封赖桂霞当选,她共得5,589票,得票率也仅得27%,但就能战胜众多对手胜出,包括同是华裔的主要对手迟月。在教委方面,第20区教委黄婉贞以11,029票高票连任,另一当选教委的是第13区的James Li,他共获得8,340票。
■黄慧文Wong-Tam, Kristyn
■黄旻南Minnan-Wong, Denzil
■封赖桂霞Lai, Cynthia
■Li, James
■黄婉贞Wong, Manna
多市减议席 3华裔胜出算有交代
有评论指出,由于今届市选多伦多市议会议席由以往47席大减至25席,华裔仍能够夺得3席,成绩其实已算不错。
约克区方面,本届华裔参选人数领先大多伦多地区,共有51人参选,但只有6人胜选。其中4人当选区域议员和市议员,2人当选教委。李国贤以29,852票顺利连任约克区区域议员,另有三名华裔当选万锦市议员,包括成功连任的第2区何胡景(3,815票)和第6区杨绮清(3,125票),以及上届落败、今届以4,616票成功当选的第8区市议员李思韵。
■李国贤Li, Joe
■何胡景 HO, Alan
■杨绮清Collucci, Amanda Yeung
■李思韵Lee, Isa
陈剑峰挑战万锦市长铩羽
谭国成以4,802票成功连任万锦市第4、5区教育委员,第一次参选万锦市2、3、6区教育委员的林劲浩则以3,700票成功当选。
■谭国成 Tam, Allan
■林劲浩 Lynn, Ron
不过,挑战万锦市长的华裔候选人陈剑峰则以11,068票,不敌55,553票的薛家平而落选。
烈治文山第3区寻求连任的廖立晖因是唯一候选人,所以早前已宣布自动当选;第6区已连任三届市议员的陈志辉以4,146票成功保住席位。梁青以2,366票当选为烈市约克区教委第3、5、6区教委。
■廖立辉Liu, Castro
■陈志辉Chan, Godwin
■梁青Liang,...
大多地區87名華裔參選人 史上最多
■大多区87华裔候选人,逐各市议席史上最多
星岛日报记者报道
2018年市选将于明日(22日)举行,今届大多伦多地区参选的华裔共有87人,是历届最多。他们分别竞逐市长、区域议员、市议员及教育委员席位。图为候选人名单:
美國母親槍殺4華裔領養兒童後飲彈自盡 動機仍然成謎
网上图片
田纳西州莫瑞里郡(Maury County)警长罗兰德(Bucky Rowland)16日说,田州哥伦比亚市55岁妇人辛西亚‧柯勒尔(Cynthia Collier)15日开枪打死四名领养华裔子女然后自杀案,死者均为头部中枪致命,警方目前仍在调查柯勒尔杀人动机。
事发的小镇哥伦比亚位于纳什维尔以南约50英里处。接到15日报案电话后,首先抵达命案现场的是莫瑞里郡消防队,根据该消防队脸书指出,报案时间为15日晚间6时19分,报案者为母亲柯勒尔刚下班到家的亲生儿子。
罗兰德警长办公室发言人梅莉莎•瑞(Melissa Wray)向本报表示,根据警长办公室掌握的资料,涉嫌开枪的母亲柯勒尔在凶案中使用了两把手枪,分别为14岁的李波(Bo Li,姓名皆为译音)、14岁的林梅根(Meigan Lin)、15岁的林莱(Lia Lin)、以及17岁的林开利(Kaileigh Lin)的死者,均为头部中弹死亡,尸体分散在家中各处。
田纳西州莫瑞里郡(Maury County)警长罗兰德(Bucky Rowland)。美联社
罗兰德说,命案现场很恐怖,目前初步排除报案的柯勒尔亲生儿子,以及四名孩子合法收养父亲的涉案嫌疑,不过,他提到,无法公开收养父亲与孩子母亲现在的关系,因为可能他们彼此关系有些艰难(struggle)。
警方称,孩子父亲正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接受采访,但他们都不是嫌犯。“所有的证据都显示柯勒尔夫人受到的枪伤是自己造成。”罗兰德称。他补充说,调查人员已经发现了两支被用于射击的枪支。
“我们处理的是大屠杀。”警长说,“(死者)这个数量,比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要多很多。”当局在柯勒尔家中发现了多处作案地点,证明孩子们不是一起被杀。
警方正在现场调查(WSMV截图)
至于四名孩子从几岁开始由柯勒尔家庭收养,以及为何四名收养子女保留了原有的中国姓氏等问题,梅莉莎•瑞表示,无法透露相关讯息。
根据哥伦比亚市的房产交易纪录,凶案发生的住房,由兰德尔•韦恩•柯勒尔(Randall Wayne Collier SR,58岁)与辛西亚•柯勒尔共有,纪录显示,两人在2014年7月以22万7000元价格购入发生枪杀凶案的现住址,然后自己兴建了一栋市价目前逾120万元的豪宅,户外有游泳池,室内一层面积就有3500多平方尺。
此外,据了解,兰德尔•柯勒尔在当地经营一家建筑公司。辛西亚在家中负责照顾孩子,警方从未接到过她住所的报案记录,罗兰德称之为“完美无暇”。他说辛西亚“似乎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母亲,除了这一事件。”
来源:综合新闻
華裔對美國優山美地國家公園貢獻大 加州議會決議表揚
■(左起)优山美地国家公园护林员YenYen Chan、公关主任Scott Gediman、州众议员比奇洛、华人历史学会会员Jack Shu和国家公园保护协会太平洋地区主任Ron Sundergill合影。众议员比奇洛办公室
星岛日报三藩市讯
优山美地国家公园是全美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之一,加州州议会早前通过决议案,认可华裔对优山美地国家公园和内华达山脉的贡献。
代表加州内华达山脉地区的共和党籍众议员比奇洛(Frank Bigelow)提交了该项ACR 262决议案。他与华人历史学会会员Jack Shu(译音:舒杰克)等人,在优山美地门户合作伙伴(Yosemite Gateway Partners)会议中,向该组织及相关代表颁发该决议案。
该决议案进一步努力分享那些帮助塑造和保护国家公园的个人的更完整和多元化历史。重要的是,它针对华人遭受种族歧视的历史,给予公园管理局一个分享华人对公园和周边社区的贡献的机会。
决议案指出:“尽管有反移民的情绪和种族主义,华裔移民从事其他人不想要的工作并表现杰出,成为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他们今日的成就说明了人类最高水平的成就。”
舒杰克表示,太多的世代只知道少数几位有关优胜美地等地点的人物故事,但我们生活在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社会中,只谈美国环保先锋约翰缪尔(John Muir)是不够的。他希望这项决议案能够为公园游客提供更加完整及丰富的历史。
该决议案由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和国家公园保护协会(NPCA)联手发起,为国家公园带来多元化性,以及讲述华裔和其他族裔参与公园的被遗忘历史建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优山美地国家公园总管理员雷诺兹(Michael Reynolds)表示:“优山美地国家公园很荣幸能够分享在公园早期历史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华人故事。我们很高兴和荣幸地看到这项决议案的通过,表扬华人对优山美地国家公园和内华达山脉的重要贡献。”
国家公园保护协会的太平洋区主任桑德吉尔(Ron Sundergill)赞扬加州议会永久性地认可华人对优山美地和加州发展的重要历史贡献,重要的是,当华人面临各种形式的巨大种族主义,包括歧视性法律时,仍旧作出伟大的贡献来造福整个群体。
美國小城一華裔候選人 競選海報遭遇納粹標誌塗鴉
■沙鸿恩的竞选标语遭破坏,被划上纳粹标志。取自沙鸿恩脸书
星岛日报三藩市讯
三藩市湾区第四大城市菲蒙(Fremont)一位华裔市议员候选人沙鸿恩的竞选标语,被发现遭人恶搞甚至被涂上纳粹标志,警方已接手调查,视为可能的仇视罪案,尚无人被捕。
角逐菲蒙第四选区的沙鸿恩表示,上星期三发现有竞选广告牌遭人破坏,包括被人移走、换上竞选对手的,而他位于米慎大道夹Ondina Drive的一个大型竞选广告牌更遭污损,包括在其照片额头画上纳粹标志以及魔鬼尖角等等。
沙鸿恩表示,当时他身处屋仑市府律师办公室,接到父亲发送广告牌被破坏的相片给他,“看到你额头被刻上纳粹标志,这感觉难以形容。”
菲蒙警方发言人波斯克透过脸书一则贴文得悉事件后,将事件转发予局长彼得臣,其后警方现已接手调查。一名警员到现场翻阅邻近闭路电视的片段,冀望可找出疑犯。
波斯克强调,警方将本案视作可能仇恨犯罪处理,“这肯定让人忧虑的原因,菲蒙是座热情社区,我们赞美多元化。”
沙鸿恩认为,菲蒙有逾五成是移民人口,故对他的广告牌遭人刻上纳粹标志感到“非常震惊”,“所以这些事发生在这里非常让人困扰。在很多方面,我们应该成为美国其他地方的榜样”。
他又向破坏者发出讯息,“问你自己,你是否想对我做的事亦对你或你自己的家人做。你明显想某人胜出(选举),那就没事;但你是否一定要普遍遭厌恶的仇恨标志带出你的讯息?”沙鸿恩呼吁对方,如果不同意他的政纲,可与他一起商讨出更好的,但强调勿向其他人制造痛苦以达目的。
警方呼吁市民,如有关于本案资料,应即致电510-790-6800分机3与菲蒙警方联络。
萬錦市選候選人還剩4人 3名華裔實力旗鼓相當
■■刘秉纯医生。
星岛日报记者报道
今届万锦市市选中,大部分现任市议员都争取连任,但代表第8选区的市议员赵善江已公开表示退休,然而其决定是在截止提名后才公布,故选票上仍有其名字。该选区名义上有5名候选人,实则角逐议席的只有4人,包括3名在社区知名人士刘秉纯医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沈浩,以及多华会前行政总监李诗韵。
万锦市第8选区涵盖多为于人村社区,其分界为南至史刁士大道东、西面是404号公路,东面是麦高云路,北面是7号公路及407号公路。此选区逾70%居民是华裔人士,大部分是独立屋、镇屋及半独立屋等,近年亦多了一些楼层不多的共管式柏文等,居于此区以中产家庭居多,长者人口亦占有一定比例。
■■Joseph Remisiar。
3华裔候选人实力旗鼓相当
该选区过往33年均由赵善江任市议员,自赵善江在提名期结束后,自行宣布退休后,意味着来届万锦市第8选区议席将是一个新面孔。
虽然选票上仍有赵善江名字,但他实际已弃选,故真正角逐该议席的只有4名人士,除Joseph Remisiar外,其余3人都是华裔。
在本国行医数十年的刘秉纯医生,曾参加过多次竞选,4年前亦参选万锦市第6选区市议员,今届卷土重来力争第8选区议席。刘医生关注社区治安情况,反对在学校范围、社区中心附近及公园一带出售大麻,并承诺当选后会确保市府附例严格执行。
曾担任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会长的沈浩,本身从事会计界别,过去20年参与社区事务。他倡议以高效智能措施,改善区内交通挤塞问题,如在十字路口安装智能交通灯;他又认为,市政府在长者服务上可以做得更好,如铲雪服务等。
■■沈浩。
曾从事多年传媒工作的多华会前行政总监李诗韵,上届市选曾竞逐第8选区议席,今届再次挑战该议席;对于选区内近年经常发生入屋爆窃案,她认为应加强邻里守望计划及网上举报制度;她称若当选会致力改良市政服务,使其更切合居民需求。
■■李诗韵。
安省各市選白熱化 華裔候選人聚焦交通槍支治安等議題
■■士嘉堡北选区华裔候选人
星岛日报记者报道
安省市选白热化,不少选区都有华人参与,其中较多华人聚居选区成华裔候选人必争之地。多市议会今届议席大减至仅25席,竞争剧烈可想而知。第23选区士嘉堡北(Scarborough North)因该区原市议员李振光年中参加省选辞任,之后委任议席的Migan Megardichian没有出选,参选此议席的候选人一旦当选,将是该选区“新手市议员”。
多市第23选区士嘉堡北共有11名候选人角逐该区市议员席位,当中有3名候选者是华裔,分别是封赖桂霞、迟月(Maggie Chi)及周廷驹。士嘉堡北选区北至史刁士大道、西达美兰大道(Midland Ave.)、南为401号公路、东至Neilson Road及红河。
■■士嘉堡北选区范围
据2016年人口普查数字,这个选区的居住人口近99,000人,至少39,000名居民为华裔,约23,700人称母语为粤语,12,200人称母语为国语。该选区较令市民关注的议题始终与交通有关,不论是交通挤塞情况,还是交通意外都是这个选区多年来未见改善事宜。
3人均活跃社区多年
大部分参选人倾向支持兴建士嘉堡地铁沿线,包括延长雪柏大道线至麦高云路;但也有参选人认为地铁延线不会如市民想像般,能解决交通挤塞问题。
另一备受士嘉堡北市民关注的议题是枪案泛滥情况,今年6月士嘉堡Alton Tower枪击案,导致2名在游乐场玩耍小女孩被流弹击中,如何防止枪械入侵宁静社区是该选区重要议题。
居于多伦多逾45年的华裔封赖桂霞(Cynthia Lai),一直从事多伦多地产工作,曾为多伦多地产商会主席,也是该会94年来首位及唯一的加籍华裔女主席;多年来她活跃于社区事务,如大多市公益金及人道房屋组织等。
■■封赖桂霞。
竞逐此区议席的另一候选人是29岁的华裔迟月,她在士嘉堡北居住及成长,曾担任该区前市议员李振光办公室助理,因此获李振光支持,关注交通及基建事项。
■■迟月。
另一华裔参选人周廷驹(James Chow),少年时从圭亚那移民加国,拥多伦多大学学位,从事地产、金融、工业工程等工作30余年。他提出立法限制在公共地方使用药物和大麻,支持把地铁线伸延至麦高云路等。
■■周廷驹。
其余8位候选人分别为Ashwani Bhardwaj、Dameon Halstead、Anthony Internicola、Sheraz Khan、Mahboob Mian、Neethan Saba、Felicia Samuel、Sandeep Srivastava。
6人争万锦第2选区 2华裔挑战连任者何胡景
万锦市选区不少现届市议员角逐连任,包括第2选区的华裔议员何胡景,该选区涵盖范围有甚多华人聚居,东至窝顿大道(Warden Ave.)、南至7号公路、西至404号公路,北至19街以北一个街口。选区共有6名候选人,华裔参选者有挑战的蒋嘉勤及Larry Lau。
万锦市第2选区以中产家庭为主,华裔居民人数估计约60%,平均约65%是已婚人士及育有子女的家庭。
选区较令居民关注议题,离不开7号公路及16街在上下班时段的交通挤塞问题,该选区以北地方在过去4年发展迅速,市民亦关注社区内康乐休憩设施等,是否符合居民预期。
■■何胡景、蒋嘉勤、Larry Lau。
交通治安成问政焦点
过去8年担任该选区市议员的何胡景(Alan Ho)今届寻求再次连任,他表示该选区人口增长迅速,如何确保道路安全,让行人能安心横过马路、驾驶者遵从交通规则,是其中一首要任务;他又倡议区内长者可享有免费乘坐巴士计划;至于约克大学万锦分校之兴建与Buttonville机场范围未来发展,会是他关注基建项目。
挑战何胡景的华裔参选人蒋嘉勤(Charles Jiang),曾于今年省选中,角逐万锦于人村选区之进步保守党党内提名;他曾参与今年8月在万锦市议会门前的“反对非法入境者在万锦市安置”示威行动;他建议在市内任何距离学校的8公里范围内,绝不容忍设有大麻商店的政策等。另一参选华人Larry Lau曾入读英国皇家Sandhurst军校,是退役英军及加军后备军人现役成员。他关注区内治安问题,曾任约克区警队义工行列;他一直关注万锦市发展,包括参与反对兴建大多伦多Arena、反对在万锦市兴建赌场计划等。
其余3名参选人为Tammy...
哥倫比亞大學19歲華裔高材生自殺身亡 因為考試壓力?
哥伦比亚大学又一华裔高材生自杀身亡。(图源:侨报网)
当地时间周四(11日)下午1点多,在美国纽约曼哈顿113街和阿姆斯特丹大道的哥伦比亚大学七楼本科生宿舍里,一名19岁的华裔高材生自杀身亡。
据《哥伦比亚每日观察家》、侨报网等媒体报道,自杀者是哥伦比亚大学二年级华裔学生柯克·吴(Kirk Wu),他曾是《哥伦比亚经济评论》的编辑、“180度咨询”的领导,也是哥伦比亚跆拳道成员。
关于柯克·吴自杀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说,“本周和下周是期中考试,在此之际却发生这种事情,(他)一定是因为感受到考试所带来的压力。”
据悉,这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第一起华裔学生自杀事件。早在去年1月19日,哥伦比亚大学女生陈宜家跳楼自杀身亡,震惊整个校园。2011年10月23日,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三年级学生卜天琪(Tian Qi,Bu,音译)被发现死于宿舍,警方随后判定其为自杀。
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教育副校长詹姆斯·V·瓦伦蒂尼(James J. Valentini)11日给全校学生发出一封邮件。邮件写道,柯克·吴所在的宿舍楼一楼大厅的咨询、心理服务和住宿生活中心的工作人员即将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本周早些时候,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了新的Live Well | Learn Well网站,该网站旨在集中校园心理健康资源,是众多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的举措之一,以应对2016-2017学年发生的一系列学生自杀事件。
来源:海外网
多倫多市選華裔參選創新高 僅萬錦就有41個候選人
■■参加本届市选的部分华裔候选人,大部分是来自万锦市,与华文传媒见面。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
距离10月22日的安省市镇选举正式投票日只有一个多星期,选战已进入最关键的阶段。这次市选中,华裔候选人人数创下历史新高,仅在华人聚居的万锦市,就有41位华裔候选人参选市长、市议员、区域议员和教育委员的席位。
为了给广大华裔候选人提供一个让外界更多了解他们的平台,加拿大华人参政同盟和加拿大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昨日假世纪皇宫酒楼举行万锦市市选候选人中文媒体见面会。共有18位华裔候选人出席,并简要介绍了各自的参选背景和政治主张。
在到会的候选人中,竞选万锦市约克区域议员的有王世瀚(Peter Wong)、黎志滔(Ray Lai)、梁伟能(Jeff Leung)、莫黄美惠(Tammy Mok)、马亚伦(Aaron Madar),以及竞选连任的现任约克区域议员李国贤(Joe Lee)。
竞选万锦市市议员的华裔候选人到会的有,第2选区候选人:刘兆果(Larry Lau);第3选区候选人:Ed Law;第4选区候选人:欧震宇(Scott Au);第5选区候选人:胡慧琴(Grace Woo);第6选区候选人:杨绮清(Amanda Yeung Collucci)将竞选连任,萧成振(Gin Siow)则是其挑战者之一;第8选区候选人:李思韵(Ise Lee)。
万锦市人口近33万 45%为华裔
与会者竞选约克区公校教育委员的有Jenny Chen(第7、8选区);Jerrica Lin(第2、3、6选区);还有到场的唯一非华裔候选人Sonia Babra,也是参选第7、8选区的教育委员。另外,来自烈治文山市的陈焕玲(Carol Chan),是从教委转战约克区域议员;Weibo Cheng也是该市的区域议员候选人。到会的唯一来自多伦多市的候选人,是惠柳弟选区的候选人陈伶俐(Lily Cheng)。
万锦市是安省市级辖区内华裔人口占比例最高的地区,根据2016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万锦市总人口接近33万,其中华裔占了45%。这也反映在本次市选中,华裔候选人参选的比例上,仅万锦市的华裔候选人就多达41人。据多伦多华人参政同盟主席胡龙杰了解,大多伦多其他地区的华裔候选人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20人。可见本次万锦市选中华人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以及地铁建设,是许多候选人的政纲中谈到的主要议题。另外,也有候选人提到约克区的债务和雪坝清理的问题。
公民才能投票 影响华裔投票率
加拿大华裔参政同盟荣誉主席黄维忠博士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很高兴看到本届市选中华裔候选人突破历史纪录,这也说明该会十多年来不懈推动华人参政议政的努力有所成效。但他同时也指出,市选中存在一些问题。
盼永久居民也能投票
他声称,在加拿大三级政府选举中,市选的投票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政治选举制度存在缺陷。市选主要针对的是市民日常生活有关的议题,因此每个居民都应该有发言权,但现行选举制度下,只有公民才有投票权,而永久居民则不能投票。因此,华人的投票率也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华裔候选人参选,但最终当选的华裔在政府中的比例并不高的原因。
加拿大华裔参政同盟现任主席胡龙杰,在乐见万锦市这次华人参选的热潮之外,希望今后在其他地区华裔推动华人参选的热情。因为华人较谦虚内敛,或怕被别人怀疑参选有其他意图,过去对参选的热情并不高,从而也埋没了一些真心希望为选民服务的人。他同时呼吁选民,在投票时要做到慧眼识珠,选出真正有能力为选民做事和发声的候选人。
這名美國白人男子專門針對華裔襲擊 被起訴仇恨犯罪
■■48岁的被告邦奇克误认一名女子是中国移民,推跌对方,多次脚踢,叫她“滚回中国”。 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讯
科罗拉多州一名涉嫌在街头专门针对华裔的男子,将一名女子错认为中国移民后,把对方推跌在地连番脚踢,并叫嚣“滚回中国”的恶毒语言。该名男子已被警方拘捕,并被起诉仇恨犯罪等重罪罪名。
综合《丹佛邮报》及新闻网站Patch.com报道,案件发生于本月4日,地点为距离丹佛市西北约30哩的城市博尔德(Boulder)。48岁的被告邦奇克(Jeffrey Karol Bonczyk)被控因偏见造成他人受伤的五级重罪,另被控以三级袭击的一级轻罪。
起诉书引述受害人供述指,女事主当日行经博尔德的第28街(28th Street)和阿拉帕霍大道(Arapahoe Avenue),偶遇同在逛街的被告,被告误以为她是中国移民,态度极其恶劣,先把她推跌再出脚踢人,高叫:“滚回中国”。受害人当时解释,自己其实有美国人血统,被告充耳不闻,反而宣称“我才是最先住在这里的人,我是白人”。
警方表示,邦奇克在案发后拒绝留在现场等待警员,企图离开现场,但当日稍后被警方拘捕,而且在与警员交谈时,说话的态度很不合作。邦奇克向警员供述,是被殴的女子“仇恨白人”、挑起纠纷在先。他又指,女子曾用小刀割伤他,令他下巴有一道小伤痕。但报警的目击者则称,见到一名衣着与邦奇克相似的男子,多次袭击一名女子。目前,邦奇克被扣押于当地监狱,将于12日出庭提堂。
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博尔德拥有人口接近10万人,当中白人占大多数,比例为88%;西裔或拉丁裔占8.7%;亚亚裔则占7%。
博尔德位于科罗拉多州北部,座落在洛矶山脉的山麓,2017年曾被《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评为全国快乐指数最高的城市。
多市唐人街公益組織辦感恩節餐會 失聯十年華裔「母女」重逢
■■在餐会上教母玛嘉烈(左)和教女佳伦准备餐枱布置,以招待进来享受感恩节午餐的群众。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
位于中区唐人街的史葛差会(The Scott Mission)昨午举办感恩节丰富午餐,款待约300名有需要人士。有份享用午餐的人表示很高兴,并盛赞味道可以媲美大餐厅的同款菜色。
该会行政总裁Peter Duraisami表示,史葛差会平日于周一至周六都会免费供应午膳及晚餐给有需要的人士,前往用餐的人士不用事前登记,便可以进入饭堂食饭。该会每天约为200多人提供免费膳食。
史葛差会每年在感恩节当天,亦会供应特别丰富感恩节火鸡大餐,今年菜色包括焗火鸡、甜薯汤、厨师沙律、薯泥和杂菜,并有南瓜馅饼作甜点。
■■参加感恩节午餐的人士对记者展示焗火鸡主菜,并盛赞味道可以媲美大餐厅的同款菜色。
经费紧张盼各界捐输
Peter Duraisami称,史葛差会除为一些贫穷人士提供膳食外,还有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托儿肵务,以及为青少年提供课余日托、夏令营、免费衣物及日用品提供。此外,他们还为无家可归人士提供洗澡及洗衣服务。该会设有一个有72个床位的临时宿舍。
Peter Duraisami强调,该会虽然得到各界人士支持,但经费仍然十分有限,希望各界能够慷慨解囊,多多捐款。
失联10多年任餐会义工 华裔“母女”感恩重逢 一同行善
昨日协助史葛差会感恩节丰富午餐的义工中,有一对华人“母女”,即年长的玛嘉烈和年轻的佳伦。这天的义工服务,对这对“母女”来说,是一项十分有意义和值得纪念的日子。
玛嘉烈于10多年前是佳伦的教母,当佳伦是刚出生的婴儿时,佳伦的父母邀请玛嘉烈在其天主教受洗礼中担当女儿的教母,其后她们两人失去联络,直到最近,两人透过社交媒体相认重逢。
玛嘉烈每年都会担任史葛差会的义工,协助该会在感恩节午餐中担任招待工作,她今年亦不例外,但却特别请了其谊女佳伦一同参加,以纪念她们的重逢,两人感到更有意义。
多倫多2華裔男子涉暴力襲擊及恐嚇 1人被捕1人疑攜槍在逃
■■警方在行动中起出一些枪械。警方提供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就去年4月一宗暴力袭击及随后连串恐吓的案件,多伦多警方日前执行3个搜查令,起出多支枪械、毒品及现金。两个华裔男子涉嫌与案件有关。行动中,警方拘捕其中一人,另一人则在逃,被警方通缉。
经过调查,多伦多警方在刚过去的星期日,手持3个搜查令,展开搜查行动。警方起出6柄枪械、超过120磅大麻、12磅印度大麻及逾2.2万元现金等。不过,警方发言人没有透露在何处执行搜查令和更多资料。
■■警方在行动中起出一些枪械。警方提供
在逃疑匪有武器属危险人物
43岁烈治文山市男子程勇(Yong Cheng,译音)涉嫌与案件有关,已经被捕,并被落案控以总共10项与枪械以及毒品等有关的罪名,其中包括使用武器袭击伤人、严重袭击伤人、出言恐吓及藏有犯罪所得金钱。
■■程勇。警方提供
此外,警方通缉同案的36岁士嘉堡男子林海(Hai Lin,译音)归案,罪名与被捕的烈治文山男子相似,包括出言恐吓、严重袭击伤人及以武器袭击伤人。
■■林海。警方提供
警方提醒公众,相信仍然在逃的疑人有武器,属危险人士,因此公众如见到疑人,不要接近,免生危险,然后致电911通知警方。
紀錄片《排華法案》加州放映 提醒華裔移民捍衛社區權益
■萨拉托加图书分馆7日下午放映《排华法案》。记者王庆伟摄
星岛日报记者王庆伟 美国三藩市报道
硅谷地区的加州萨拉托加(Saratoga)图书馆8日下午举行纪录片《排华法案》放映会,并邀请三位多年来积极争取移民权益的华裔社区领袖与会研讨,三藩巿大学教授邓新源指出,华人移民要熟悉排华法案这段历史,就会懂得要多参与政治及公共事务,以捍卫社区权益。
三藩巿大学教授邓新源、萨拉托加-洛斯盖多斯校区教委张琛、亚美社区协进会(AACI)主席高莉共同参与了7日的研讨会。
邓新源拥有法律教授和移民律师双重资格,熟悉亚裔移民历史,并著有多本移民政策及种族关系著作。高莉在AACI 曾担任多项重要职位,服务亚裔社区。张琛多年来为亚裔争取主流社会权益。
■三藩巿大学教授邓新源表示,在大选之前了解“排华法案”历史很重要,华人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及投票。记者王庆伟摄
纪录片《排华法案》由公共电视台制作,讲述美国在1882年针对华人的排华法案,暂停华人的移民来美,拒绝所有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在美国的华人移民不能成为公民;法案的修正案拒绝离开美国的华人劳工离开美国之后再返回。该法案是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直到1965年才停止。2011年奥巴马总统任内,由国会参众两院通过道歉案,就“排华法案”向全体在美华人致歉。
邓新源表示,放映这个电影的目的是要教育1965年后来美的移民,因为从1965年以后来美国的移民,对于美国之前发生的排华法案不太清楚,这是这部电影的目的,让大家知道在1965年之前、华人移民当时在这里的挣扎和奋斗,以及许多华人不可能移民来美。
他指出,这部电影在这个时候放映,尤其在大选之前,非常重要;因为了解移民的权益,是要移民在平时就多参与政治及公共事务。“很多的美国政治家都是移民、由移民所组成,”他表示,很多华人移民担心的是移民、公民的等待名单;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1965年之前美国发生对待特定族裔的法案,现在也有可能发生在其它族裔,或发生类似的事件,如现在政府严格对待拉美裔,“所以很重要知道这段时间的历史。”
他指出,特朗普政府现在正在删减拉美裔家庭移民,政府只要高技能、高科技的人才来美,而华裔社区则注重家庭团聚,并且申请个人的亲戚、子女或父母来美国,但特朗普政府却想减少、删减这类移民的申请;只想着重专业人才如医生、工程师、科学家。
華裔夫婦被移民部拘留願花錢換自由 遭拒後上訴獲重審
■上诉庭驳回高院的裁决,批准重审案中华裔夫妇盼有更多自由的申请。星报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记者报道
多年前申请到加国临时居留的一对华裔夫妇,涉嫌在华诈骗1.8亿元加币,被加国边境服务局拘留,作资料不实聆讯,两人随即入纸申请难民。该对夫妇向移民部申请有条件获释,且愿每月支付13万元作软禁在家所需费用,之后他们盼获更多生活的自由,但被高等法院驳回;该夫妇不服向安省上诉庭申请复核,获法官批准发还重审。
据安省上诉法院文件,上诉的华裔夫妇王振华(Zhenhua Wang,译音)及严春香(Chunxiang Yan,译音)是中国公民,同时拥有多明尼加共和国的公民身分,两人于2012年9月底,持多明尼加共和国的加国大使馆所批旅游签证抵达加拿大。2013年8月,王氏夫妇在延长签证期满6个月后离开加国。
被指为中国经济案件逃犯
二人在3个月后,再通过在多明尼加共和国的加拿大大使馆,申请临时居民签证再访加国。然而不久之后,加国边境服务局接获线报,指王振华及严春香在中国怀疑涉及多宗身分欺瞒事宜,且是中国经济案件逃犯。边境局接获线报更指,他们与中国市场推销与层压式推销诈骗有关,被骗人数约6万人,所涉金额高达1.8亿加元。
边境局经过约4个月调查后,2014年3月拘捕二人,以不实资料入境为由扣留,并把他们转交移民部进行聆讯。3个月后,该对夫妇向移民部申请难民身分,但仍被当局羁留调查。
移民部进行聆讯期间 申请难民
华裔夫妇在2015年底向法院寻求获适度人身自由,希望至少能获外出软禁;移民部听从联邦法院判决,准许他们在有条件下软禁在家,其中一条件是该对夫妇必须支付在家软禁期间,所需要全天候保安与监视费用,每月要支付约13万元。
翌年该对夫妇多次向移民部申请,希望获更多人身自由,要求能到家中后园散步,以及在监视下外出买菜、到银行处理账户及到教堂等基本生活活动,并且获准许。稍后他们再入禀寻求更多个人自由,但遭移民部拒绝。二人不服判决而向安省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高等法院认为移民部有理而驳回复核申请,该对夫妇再向安省上诉法院入禀复核。
据法庭文件指出,审理此案的高等法院法官考虑的是,该对夫妇被软禁属于合法羁留或是被不合法地剥夺了自由。法官在判词中指出,入禀要求更多自由的夫妇,本身是处于合法有条件被软禁状态,不认为他们可引用《人身保护令》作为要求更多自由的理据,因此驳回他们的申请。不过,审理这宗上诉案的安省上诉法院3位法官,不认同高等法院法官的裁决,因此批准发还重审。
上诉庭称高院法官误解《人身保护令》
在这宗上诉复核中,上诉人引用《人身保护令》(Habeas Corpus)但不获高等法院法官采纳,上诉庭众法官则认为,上诉人夫妇并非关押于羁留中心,而是获准在家软禁,理应受《人身保护令》保障,认为高院法官裁决时错误理解,因此允许王振华及严春香夫妇复核申请,发还高等法院及移民部门重新审理。
上诉庭3位法官于判决书中指出,高院法官认为凡被拘留人士不论是羁押于拘留所,抑或有条件软禁家中,都不具资格因个人自由被夺取而获《人身保护令》涵盖。然而上诉庭法官对《人身保护令》理解,与高院法官不同。
上诉庭根据加美两国对《人身保护令》广义与狭义诠释,指保护令应否放诸软禁家中的疑犯;上诉庭认为,高院法官没有以司法者身分,以专业、宏观过程审视在《人身保护令》下,如何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在此宗上诉个案中,王氏夫妇现时以难民申请者身分仍被移民部门软禁,此举有违本国《移民及难民保护法》之嫌。
在家软禁 拥有生活基本自由权利
上诉庭法官在判决书中指,《人身保护令》未必适用于被执法机关拘押的人,但上诉人夫妇并非拘押于看守所内,他们是在有条件下软禁家中;《人身保护令》的核心意义,在于保障每个人的人身自由,至少容许他们拥有平常生活的基本自由权利。
他们认为,高院法官裁决中最大失误,是把上诉人视为最严厉被拘押者,因此认为限制他们的生活自由是理所当然;但他们属于有条件被软禁于家中,不该以最严厉方式限制他们个人基本生活自由。
在上述理由下,上诉庭3位法官一致认为上诉申请人寻求司法复核正当,案件发还移民部及高等法院重新审理。
擔心返華後遭迫害絕育 華裔2孩夫婦獲准司法複核
资料图片
综合报道
一对华裔夫妇在千里达生下两个孩子,担心返回中国后,会因为违反中国一孩政策而受迫害,女事主可能被迫要使用宫内节育器,又或夫妇其中一人被迫绝育,他们其后透过蛇头,经美国前往加拿大,并在加拿大申请难民身分,但被难民保护局否决,于是向联邦法院提出司法复核申请。法院以难民保护局考虑理据不充分为由,日前裁定申请人胜诉。
申请人一家四口,分别是已婚夫妇欧忻锦(Xinjin Ou,译音)与周建凤(Jianfeng Zhou,译音),以及他们两个未成年孩子欧凯诚(Kai Cheng Ou,译音)与欧浩南(Hao Nan Ou,译音)。夫妇二人都是中国公民,来自广东省。
在2006年6月,两夫妇迁居千里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简称千里达),两个在千里达出生的孩子拥有千里达国籍,亦有资格获得中国公民身分。
透过“千里达”蛇头抵达加国
2012年6月,周建凤回中国探亲。她声称,当地一个官员告诉她,由于她与丈夫违反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如果他们返回中国,他们会被罚;在一孩政策下,她需要使用宫内节育器;假如她再次怀孕,她或其丈夫都会被强行绝育。同年11月,欧忻锦的千里达工作许可证到期,未能续签。夫妇二人于是透过蛇头,经美国前往加拿大。抵达加拿大之后,他们在加拿大申请难民保护,表示他们希望生育更多孩子,可是担心一旦回国,妻子会被迫使用宫内节育器,又或夫妇其中一人会被强制绝育。
在2015年,周建凤在加拿大再度怀孕,不过其后流产。
难民保护局认为,欧忻锦与周建凤希望生育更多孩子的愿望可信,不过不认为假如周建凤返回中国后,会面对受迫害的风险。
有关强迫避孕,难民保护局指出,根据中国的人口及家庭计划法,宫内节育器被视为优选避孕方法,然而不是唯一方法,还有其他方法,这并不代表迫害。
至于绝育,难民保护局指出,欧忻锦与周建凤是否会有第三个孩子,实属忖测。此外,中国在2016年更改家庭计划法,容许每个家庭可育有两个孩子,换言之在现行两孩政策之下,他们两夫妇没有违反中国的法例,因此即使他们返回中国,都不会面对受罚的风险,包括被迫绝育。
法院指难民局决定不合理
难民保护局又称,欧忻锦与周建凤两夫妇来自的广东省,在推行国家中央的家庭计划上,较中国其他地区采取较宽松的态度。资料显示,自2012年以来,广东省当局都没有强迫违犯生育计划者绝育或避孕,最多只是罚款。根据这些原因,难民保护局在去年10月26日否决申请人的难民身分申请。
申请人就难民保护局的决定,向联邦法院提出司法复核,并提出多个理据,包括认为难民保护局未能全面考虑实际情况。
联邦法院于今年5月24日在多伦多审理此宗司法复核申请。法官在9月28日作出裁决,指出此案的重点之一是,申请人是否有充分理由担心返回中国后会被迫害,而难民保护局决定不合理,没有全面考虑所有情况,所以批准申请人的司法复核申请,申请人的难民申请交由难民保护局另一成员重新考虑。
一樁搶劫引出地下賭場謎團 烈市華裔「撲克王」金盆洗手
■■王拜仁(右)曾在世界扑克巡回赛中获奖。星报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烈治文山去年9月发生入屋行劫案件,受害户主为华裔,幸而事件中无人受伤,两个匪徒现已分别被判监6年。本案在2017年9月23日清晨5时许发生,户主王拜仁(Brian Wang,译音)听到门外传来异声,于是打开保安摄录机屏幕查看屋外情况,赫然发现两个持有武器男子正在破门入屋。
案情显示,王拜仁立即叫醒妻子,从一楼的睡房抱着两个4岁和6岁的子女,逃至位于二楼的主人睡房,然后锁上房门及报警。王说,当时他妻子发现两只小宠物狗还留在楼下,于是冲下去把小狗也带到楼上躲起来。他们透过保安摄录机,看见头巾遮脸的两个匪徒,身穿运动警服和军装,进入他们的家中。
两匪各被判囚6年
警方接报后迅速到场,当场拘捕两个蒙面匪徒。较早时,拉庞特(Louis Ryan Lapointe)和汤姆森(Sammy Thomson)各自承认一项爆窃罪,并且分别被判入狱6年。
在审讯时,王拜仁表示,案发前的晚上,他在住所土库与朋友玩扑克游戏,听到撞门响声后,他以为是某个朋友前来参加。但当他查看保安摄录机时,发现是两人,其中一人手持一支在电影中看到过的像机关枪的巨型来福枪。
其中一个匪徒向警方招供时说,选中该处是因为获悉该处为一家地下赌场。
在初级聆讯时,王拜仁指自己是一个财务顾问,否认自己在住所经营地下赌场。他坚称一周两次在其地下室举行的扑克牌局,只有朋友和在经商时认识的人参加。但他承认,当晚有约10至15人参加牌局。牌局大约会有500至1,000元的入场费,而他通常会邀请一两个职业牌手。
他又进一步解释,指在当晚牌局前几个小时,曾有两人出现,其中一人经营“地下游戏”(underground game),非常积极地招募玩家。据拉庞特的辩护律师克里斯蒂(John Christie)称,王并不诚实,地下室的扑克牌局对他来说,是一门生意。
但王坚称牌局只是朋友之间的游戏,能吸引许多人来参加,正是因为是合法的。“我们不是地下游戏,这就是我有些年赚百万的朋友也来参加的原因,在我家玩扑克令他们感到舒服放心。”
曾在世界扑克巡回赛获奖的王拜仁表示,入屋爆窃案发生后,他已搬往一个有安全人员守卫的住所,以确保家人的安全。至于将来还会不会办扑克牌局?他就说,以后再也不会了。
2名華裔販毒被多國警方聯合拘捕 搜出足足半噸可卡因
网上图片
近日,多国警方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查获约500公斤可卡因,两名涉案华裔男子在悉尼被捕,警方认为其中一名嫌犯可能是贩毒集团头目,其面临的最高刑罚将会是终身监禁。
网上图片
据报道,上周四(9月27日),澳洲、美国以及所罗门群岛警方展开联合缉毒行动,在一艘停靠于霍尼亚拉港口的游艇内查获了500公斤可卡因。报道指出,这是所罗门群岛有史以来破获的最大规模贩毒案。
网上图片
澳洲联邦警方透露,这艘游艇长44英尺,从南美洲出发,原计划在海上交接毒品后再前往悉尼。而在查获毒品的同时,两名与此案有关的华人男子在悉尼被捕。
网上图片
其中,41岁的齐真涛(Zhen Tao Qi,音译)居住在悉尼郊区沃龙加(Wahroonga),他被控交易价值超过5万澳币的赃物,以及谋划走私商业体量毒品,最高可配判处终身监禁。侦缉警司麦奎兰(Ben McQuillan)表示,警方判断齐真涛即使不是贩毒团伙的头目,也应是团伙内的高级成员。
网上图片
另一名涉案人员,39岁男子赵正(Zheng Zhao,音译)则居住在邦尼里格高地(Bonnyrigg Heights),同样受到涉嫌走私毒品和处理毒资的指控。两人已于28日在悉尼中央地方法院出庭受审,均被拒保释。此案将于11月28日再次开庭。
网上图片
麦奎兰透露,虽然还未完成称重及分析工作,但估算这批毒品的黑市价值在2亿至3亿澳币左右。而自2016年2月以来,澳洲警方已查获多宗类似案件,缴获共计8吨可卡因。
来源:巴士的报
美日科學家因腫瘤免疫療法獲諾獎 為何缺這位華裔科學家
2018年度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奖者。中国之声图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季”10月1号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大幕拉开。当地时间上午11点半、北京时间下午5点半,医学或生理学奖率先揭晓。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公布:本年度获奖者为美国科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
CTLA-4和PD-1是防“自残”的
相关资料显示——
获奖者之一的詹姆斯·艾利森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他首次发现阻断CTLA-4能够激活免疫系统的T细胞,去攻击癌细胞,他还首次研发出了用于肿瘤免疫疗法的CTLA-4抗体。
詹姆斯·艾利森
第二位获奖者本庶佑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他首次发现PD-1是激活T淋巴细胞的诱导基因,其后续研究揭示了PD-1是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因子。
本庶佑
两种蛋白的“刹车”机制
听着有点迷糊?简单说就是,他们分别发现了CTLA-4和PD-1。
这两个字母差别很大的名词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凑在一起颁奖?
“他们都是免疫检查点。”生物学者杨光华说,将这个名词拆分出“免疫”“检查点”两个词来看,会更好理解。“免疫”说明存在于免疫反应系统中,“检查点”可以理解为交警设立的“检查点”,体内细胞会被免疫系统巡查,对上了“暗号”就认为是“自家人”,放行;对不上“暗号”,就识别为“坏蛋”,才会启动机体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对癌细胞发起“围攻”,消灭它们。可以理解为,PD-1或CTLA-4只是机体进化出来防止淋巴细胞对机体内好细胞“自残”的。
因此,很多免疫学专家将免疫的本质认定为是“自我”和“非我”的识别问题。
识别的“探头”之一就是这些位于细胞膜上的免疫检查点。此次诺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经过序列分析,在T细胞表面找到一种叫做CTLA-4的蛋白,而本庶佑正是在浩瀚的基因组中发现了在寻找启动程序性死亡的基因的过程中,误打误撞发现PD-1基因在小鼠体内,起到了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
在千万年的进化中,T细胞和癌细胞“智斗”频繁。癌细胞比人类更早意识到“检查点”的存在,进化出了“暗号”让自己不被识别。
癌细胞上的暗号被称为“配体”。例如,其中PD-1的配体是PDL-1,T细胞上的PD-1要来检查癌细胞,癌细胞把PDL-1的小手伸出来,连连说“友军友军”,T细胞一验证,就对它们睁一眼闭一眼了。
诺奖获得者两年前曾在上海领奖
资料显示,2016年12月17日,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在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颁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每位获奖者将获得证书与奖杯,并共享300万元人民币奖金。
“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
自2015年12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宣布黑色素瘤脑转移由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愈后,免疫治疗便被奉为抗癌“神器”。在2014年,PD-1抗体药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等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在我国,多家企业2017年提出抗PD-1/PD-L1单抗品种(免疫治疗药物的一种)的上市申请。
2018年8月28日,中国大陆首个PD-1抑制剂正式开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上了期待已久的“O”药。
但免疫治疗药物并不一定对所有患者有效。“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多样,接受同样治疗后的患者的疗效差异也非常巨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此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意味着免疫治疗后,超进展、假性进展、不良反应都可能发生。临床应用为科学家提出了“预判”免疫治疗效果的要求。目前科学家的研究正是在寻找治疗效果的预判依据,如生物标记物等。
接受化疗的患儿 | Bill Branson/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免疫抑制获诺奖独缺陈列平
“很难过咱们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陈列平教授没有获奖。”诺奖揭晓一个小时后,一位学者发着这样的感慨。
相关资料显示,免疫学者、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所长、耶鲁癌症中心免疫学部主任陈列平,1999年在肿瘤细胞表面发现PD-1的配体(PD-L1),随后发现利用抗体可关闭PD-1/PD-L1通路,将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引导向临床试验。
陈列平
药明康德也在发表的诺奖解读文章中指出:陈列平教授课题组在论文的摘要中富有前瞻性地写道,“这些发现可能带来基于T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
“陈列平的贡献是在肿瘤细胞和T细胞上。” 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毛冠平博士表示,他首先意识到这个发现能够用来对付“癌症”。
淋巴T细胞电镜扫描图 | NIAID/NIH
毛冠平说,虽然获奖者本庶佑教授,与其他两位教授合作找到了PD-1的两个配体PD-L1与PD-L2,并阐明了PD-1参与的信号通路,但研究工作被视为一个T细胞激活过程相关信号通路的发现,并没有把这个细胞通路和肿瘤治疗联系起来,也未意识到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是本庶佑最早克隆了PD-1,但他当时不知道用它来进行免疫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一位专家表示,本庶佑1992年克隆的PD-1,但他是在1999年陈列平克隆了PD-L1并尝试在癌症免疫领域使用之后,才将其转向应用的。是陈列平走出了应用的第一步。
“就像人类基因组测序一样,一下子测出几万个基因,是不是这个计划的领头人应该获得所有这些基因的相关诺奖呢?并不是。”有专家表示,找到的确很重要,但知道怎么应用也很重要啊。所以有人说,本庶佑的确可以得诺奖,但有本庶佑就应该有陈列平。
来源:中国之声、科技日报
極右女政客為申小雨「發聲」, 關心華裔還是吃「人血饅頭」?
多伦多市长候选人费斯•戈尔迪(Faith Goldy)。网上图片
本月,在一场纪念加拿大华裔女孩申小雨(Marissa Shen)的活动上,多伦多市长候选人费斯•戈尔迪(Faith Goldy)发表讲话,为华裔群体发声。她痛斥加拿大政府现行的难民政策,称正是特鲁多把“那个畜生”放进来,申小雨才死于非命。她还誓言要让申小雨的名字响彻加拿大。然而有人指出,戈尔迪此举只是为竞选造势,“吃人血馒头”,她此前还将多伦多房价飙升归咎于华裔。
戈尔迪17日在YouTube上传了题为《纪念申小雨》的视频,记录了自己在15日一场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戈尔迪开场就对华人群体予以了高度评价,表示“多伦多的华人社区一直以来都鼓舞着我们,这才是一个社区应该做到的。”
她喊话道,“当政府不作为的时候,我们的人民应该站出来。我想代表我的竞选团队告诉你们,申小雨是我们大家的女儿。”
戈尔迪认为,申小雨的死和政治是完全分不开的,这是开放的边境和不计后果的叙利亚难民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
她点名了加拿大上次大选,称每一个候选人都在比“谁能最快地把最多的叙利亚难民带进国内”。“特鲁多在获胜后,用尽可能最快的方法、把最多数量的叙利亚难民引进加拿大,生怕自己不能在几个月里让4万难民进入国内。”她指出。
戈尔迪说,“特鲁多为叙利亚难民改变了规则,而那些难民本已在约旦的穆斯林难民营中安置下来了,并且过得好好的。” 她称,特鲁多加速难民引进的过程,“那个畜生”在叙利亚和约旦没有任何形式的警方记录,他在那些地方时可能已经是个“女童杀手”了,而特鲁多加速难民引进的过程,把他带来了这儿。
接着,戈尔迪提到自己当天见到了特鲁多。
据加拿大媒体报道,特鲁多15日在多伦多出席一个乌克兰文化节。戈尔迪当天上传到推特的一段视频显示,特鲁多身着乌克兰民族服装、与活动现场的民众亲切握手。戈尔迪大声质问他,“为什么你在没有背景审查的情况下就把难民放进来?一个难民杀害了13岁的加拿大女孩,这个国家需要一个答案!都是因为你的政策!”
戈尔迪在讲话的最后宣称,“我发誓要让申小雨的名字响彻整个国家,我们会做到的。”
被舆论称为“白人民族主义者”
戈尔迪出生于1989年,是一名加拿大政治评论员,为加拿大极右翼媒体“The Rebel Media”撰写报道和评论,还曾报道过2017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爆发的“白人至上主义者集会”。不少外媒将她描述成一个极右主义者、白人民族主义者和新纳粹。
戈尔迪于今年7月27日获得提名,参加10月份的多伦多市长选举。据加拿大民调机构“Mainstreet Research”9月25日数据,戈尔迪的支持率仅为2%,而两名领先的候选人约翰•托里(John Tory)和詹妮弗•吉斯玛特(Jennifer Keesmaat)的支持率分别达到了64%和31%。
戈尔迪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网上图片
真实动机惹争议
据观察者网查证,加拿大主流媒体并未报道“戈尔迪为申小雨发声”一事,和此前对待“特鲁多冷漠回应申小雨案”的态度一致。
部分加拿大网民关注了此事,有推特用户对戈尔迪的做法表示了肯定: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她只是利用申小雨案为竞选造势: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推特用户“扒出”此前戈尔迪的一段黑料,称“她假装为申小雨发声,以此赢得华裔社区的支持,但人们这么快就忘了她一个多月前还指责华人抬高多伦多房价吗?”
7月29日,戈尔迪发了这样一条推文:对于戈尔迪此番言论,多伦多一家公共事务咨询公司的华裔咨询师凯伦•伍兹(Karen Woods)发信回击。
伍兹在领英(LinkedIn)上发信回击戈尔迪。
伍兹在信中表示,多伦多房价飙升是华裔之过是无稽之谈,是低利率和人口增长推动了住房需求,并且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外国买家在房产交易中只占5.6%。
她指出,“戈尔迪错误地认为加拿大华人永远是外国人,无法融入加拿大社会,并且不能完全忠于加拿大。事实上,华人已经在加拿大生活了好几代了。”
“作为加拿大华人,我们不会坐在一旁,接受你这种种族主义者的毒打。”伍兹写道。
来源:观察者网
華裔買家花109萬澳元買破屋 只因數字吉利風水好?
据澳洲新闻网报道,因代表幸运的风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东区中部Kelvin Grove一套破败的房屋售出了109万元(澳元,下同)的高价。
买家是来自布里斯班Sunnybank一个华裔家庭。他们打败了一个开发商,买下了这套面积为888平方米的三居室。
这套房子距离CBD只有不到3公里,在拍卖前就吸引了5名注册竞拍者。尽管如此,中介Tamara Lee承认,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人完全想不到,拍卖前,有人担心连100万元的底价都有些不切实际。
“我真的很开心,因为我之前很担心我们达不到底价,要知道Crescent Road有一套面积607平方米的房子和这套房子很像,但是今年年初以98万元的价格售出。我们有信心其中3名竞拍者会出现,但另外两名是可能出现,不过最后他们都参与了竞拍,从95万元开始,就是两组竞拍者在竞争。”
两名竞拍者之所以展开激烈的竞争,也是因为这套房子位于Kelvin Grove小学和Brisbane State High School学区内,而且土地的面积很大。从开始竞拍几乎就没有停止过。买家是有两个孩子的一个年轻家庭,他们比开发商更想买这套房。这套房的门牌号是17,1加7是8,8在中国风水文化里是非常重要的数字,而且土地数字是3个8,这也让买家非常满意。再加上这里距离学校很近,所以这些让他们非常满意。他们认为,随着家庭的发展,他们可以在这里住很长一段时间。
布里斯班周末的房屋拍卖总价达到了14,661,500元,共举行了79场拍卖,清盘率45%。其中New Farm的一套四居室以252.5万元的最高价出售给了当地一名业主。这套房子距离CBD东部2公里,占地面积546平方米,买家是一个当地家庭,他们会从位于西区中部的Chelmer搬过来。
来源:综合新闻
82歲獨居華裔被市府提了這樣一個要求……
林先生认为,市府应考虑他的人身安全,酌情处理。CBC
星岛综合报道
一位82岁独居华裔长者收到市府警告信,要求他必须把绿色和蓝色垃圾箱,搬离房屋的前园。该名行动不便的长者认为,市府此举既不公平,又不合理。
洋名Ron,其中一只眼睛失明的林姓华裔男子(Ron Lim,译音),两年前遇上交通意外,以致身体多处受伤,现在必须借助柺杖步行。自从妻子两者年前离世后,林先生就一直单独居住,现在他正准备搬到一个较小的地方居住。
两年前遇交通意外 行动不便
林先生在9月7日收到市府的警告信,要求他须遵守附例,把环保箱搬离前园。对此,他有不同看法。首先,他认为,该些环保箱现时放置的地方是车房走道,并非“前园”。其次,他认为,有关放置情况多年来一直如此,也没有问题。
林先生示范柺杖搬动环保箱的情形。CBC
只能用柺杖推箱子
再者,他表示,基于身体情况欠佳,如果要每星期移动环保箱,将会很辛苦,因他要用柺杖慢慢把环保箱推入或推出停车房。除了步行困难外,他弯腰时也经常感到头晕目眩,容易失去平衡。林先生认为,虽然市府的做法是要求户主遵守附例,但也应该考虑到他的安全,允许他继续把环保箱放在原地。
他披露,市府代表早前也来过视察,但表示不能酌情处理,要求林先生须遵守附例。市府给他的回应电邮则称,他们聆听林先生的意见,并寻求方法修改目前条例,期望在2019年获市议会批准。
旺市市府拒绝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访问要求,但在一份声明中指,市府不会评论个别事件。
怀雅逊大学(Ryerson University)“无障碍项目”(Accessibility Project)主管库珀(Darren Cooper)指出,行动不便的人通常会使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处理一些家居事务,市府附例应该更宽容,让伤残人士和长者的生活更便利。库珀说,在某些情况下,市府应该酌情处理。
聽說過語言病理學嗎?華裔女博士用醫療教育法輔導社區
■■黄晓莹倡导公众教育,为有需要的人争取权益。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
由于政府医疗拨款制度产生资源分配不均现象,加上公众认知不足,不少病人未能获得语言治疗服务。身兼家和专业辅导中心总干事及语言病理学博士黄晓莹称,用了多年时间发展第二个职业,与家和服务理念一致,希望团结上下倡导公众教育,为有需要的人士向政府争取应有的权益。
由香港移民至加拿大的黄晓莹,在北美完成学士至博士课程。起初修读传理系,其后进修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曾经在政府、主流及华人服务机构任传讯部总监。期间进修语言病理学硕士课程,继而取得博士资格,正式成为语言病理学专家。
下决心发展第二个职业,要以无比毅力及斗志经过重重考验,才可以完成严格的专业训练,反映黄晓莹对语言病理学的浓厚兴趣及热诚。她表示过程甚为艰辛,需一边工作支付学费,一边读书考取资格。同时要实战机会,会见病人时灵活使用知识和技巧。完成博士课程后还须做满实习时间,再正式考牌,她已取得加美两地的牌照。
■■黄晓莹(左三)任职家和专业辅导中心总干事。家和中心
华裔专家少 工作不易寻
她指语言病理学是一个独特专业工作,涉及教育和医学两大范畴,对象包括来自学校及医院病人。例如儿童发展迟缓,不懂说话,经过评估确诊是否需要接受语言治疗;或中风病人康复期间说话口齿不清,需要接受治疗,以便能够如常与人沟通。可惜的是这个行业在加拿大极为狭窄,华裔专家更少,不易寻获工作,这是与公共系统的拨款有关。
黄晓莹解释修读博士课程进行的研究,比较社区人口与医疗服务拨款方面的公平性。一般人知道蓝色残障标志指向行动不方便的人士,这是在视觉上能够看见的残障,政府在这方面拨出大量资源。
其实有不少人属于心理上的残障,也无法说出来,当局并不理解这是另一种残障,因而缺乏资源帮助有需要的人。
进修是最好的思想投资
从过去服务社区经验,黄晓莹看到这种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公众对这方面认知不足,深感需要以有系统方式协助有需要的人。她发展第二个职业,以语言病理学家身份不仅帮助病人,同时在家和专业辅导中心任总干事,希望在社区进行倡导教育工作,为他们争取权益。
黄晓莹认为进修是一种最好的思想投资,最能保值,不怕被人夺走。在攻读每个学位时,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能够终身受用。现时在家和处理行政事务,工余时接见需要语言病学服务的病人。除了维持执业资格外,也要接触人群,明白他们面对的挑战,否则成为一个“离地”的专家与社会脱节。
黄晓莹身边也有一些拥有博士资格的朋友,在所属的专业发展。她说,有怀着孩子读书的朋友,不怕艰难仍取得博士学位﹔有友人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后前往硅谷大展拳脚;另有在医疗及物理治疗方面晋升管理层。
華裔女地產經紀收種族歧視匿名信 大罵亞裔「極其醜陋」
■■吴晓璐日前在脸书刊登的匿名信。脸书图片
星岛日报温哥华记者王学文报道
卑诗省大温地区一位女华裔地产经纪星期日在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刊出一封她所收到、涉嫌种族歧视的匿名信件,文中多处使用极端仇视亚裔市民以及亚裔地产经纪的语言,并把房屋问题推责给亚裔买家。该经纪已经报警,在脸书上也得到很多市民的声援。
吴晓璐(Winnie Wu)是高贵林市一名地产经纪,她于9月23日在脸书登出她收到的一封匿名信。该信声称是写给吴晓璐和其他所有亚裔地产经纪的,其中充满挑衅性的种族歧视语言。
■■吴晓璐是Sutton Group West Coast地产公司旗下的经纪。脸书图片
女经纪伤心 网民纷声援
信中称:“我们的社区不需要中国佬和亚洲佬,你们的种族、样貌、文化、语言、肆无忌惮的贪婪都是极其丑陋的。”信中还说:“属于这里的公民,早在你们这些人蜂拥而至之前就已经在这儿了,对你们却没有利用价值。相信我,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是有仇恨的。我们仅仅是保持政治正确,但这封信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真实意见。”
在这封信的末段,匿名者还写道:“我们不希望社区有空置房屋,一些离岸中国佬买下它们可能根本就没打算入住的房屋。你应该告诉你的客户,让房屋空置会带来人为破坏。”
吴晓璐的贴文引来许多评论声援她,她也对支持者表示感谢,同时指出,刊出这封信的目的是因为她感到非常伤心,且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事件影响工作和生活
不过,当本报记者周二下午致电吴晓璐时,她却表示已经倍感疲惫,不想再对此事置评。她说,她刊出该信本来只是想告诉人,不要以一个人的外表来作判断,并没想到把事情闹得这么大,现在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响,因此她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要求。而在记者致电后数分钟,吴晓璐把原本发在脸书的匿名信贴子也删除了。
高贵林皇家骑警周二回应本报查询时表示,警方正就此案展开调查,由于调查仍在进行,所以不能透露具体细节,至于如何控罪则将要根据调查结果来判定,而任何人若感到安全受到威胁,应立即报警。
華裔科學家馮子葵領導研發「加拿大臂」,入選加國十大成就
■■冯子葵参与研发的太空臂。受访者提供
星岛日报记者报道
举世闻名的“加拿大臂”(Canadarm),在太空航天飞机及国际太空站的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华裔科学家兼工程师冯子葵博士曾领导控制系统研发小组,参与设计这个太空机械手,此项卓越成就为加国扬名立万。回顾过去,他心存感恩,称有幸为国家贡献一分力量。
冯子葵博士表示,去年加拿大庆祝立国150周年纪念,选出加国十大成就,“加拿大臂”榜上有名。另外,加拿大的邮票、皇家铸币局,以及数年前发行的5元纸币,亦曾以太空臂为设计题材,纪念加国独特的殊荣。
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冯子葵由香港远赴英国,以半工读形式分别在3所大学完成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在大学时期在工程学系主修自动控制系统,博士课程专研“动态船舶定位系统”,由于在这方面具有研究心得,因此与加拿大结缘。
■■冯子葵为国家献力量而感恩。 星岛日报记者摄
领小组从概念设计至操作
毕业后冯子葵留在英国,在格拉斯哥(Glasgow)一所大学任研究员。当他看到来自加拿大的公司在英国刊登招聘广告,于是申请工程师职位,并顺利获得雇用。公司不仅为他申请移民,因妻子刚怀孕,待孩子出生才可以成行,保留工作职位长达一年。至1982年一家三口抵达加国,上司亲自来接机,又代租住市中心柏文单位,连婴儿所需的奶粉及用品预备齐全,令他大受感动。
冯子葵任职的斯柏航天公司(Spar Aerospace Limited),现改名MDA Corporation(其后于2017年成为在美国成立的MAXAR Technologies其中一个部门),多次与加拿大太空总署(Canadian Space Agency)及美国太空总署(NASA)合作太空发展计划,研制世界著名的“加拿大臂”,包括太空航天飞机升空时,太空人依赖这个机械手,在国际太空站进行装配及维修人造卫星的任务。
他称,继美国和前苏联后,加拿大是世上第三个国家于1962年制造人造卫星。国际太空站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欧洲五大太空署共15个国家的合作计划,也是史无前例最庞大的太空科技工程。在获得MDA航天公司聘请时,他出任控制系统工程师,原本负责海底机器人工作,来加后转为研制“太空臂”,带领小组由概念设计至操作的整个过程。
入职初时为唯一华裔博士
在MDA航天公司工作逾37年的冯子葵,由自动系统控制工程师晋升至高级工程师、顾问工程师及项目管理经理,现时负责软件管理。在入职时研发小组,他是唯一的华裔博士,其后逐渐增加4至5位。
对于拥有博士学位的职业发展是否具备优势,冯子葵认为视乎所属研究领域,但有谚语指出,能够适应及面对转变而能够生存者,未必是最强或最聪明的人。回望过去,他满怀感恩,并为国家献出个人力量。
在英国修读博士课程期间,冯子葵参加教会活动成为基督徒,并且认识其终身伴侣、地质学博士林瑾。她专门研究孢粉学(Palynology),毕业后在石油公司工作。婚后她仍然是职业女性,直至大女儿于1981年出生后,放弃高薪厚职,成为全职母亲,专心在家照顾孩子。如今家中3名女儿已长大成人,虽然没有跟随父母修读博士课程,但她们分别在电脑科学、会计及医学的专业领域发展。
加國華裔「紅楓傳奇」人物揭曉 今年獲獎的是他們
■■由华商网络协会主办“红枫传奇”人物评选,今年5月中旬召开记者会宣布接受提名。 OMNI
星岛日报讯
由华商网络协会主办“红枫传奇”人物经严格评选后,2018得奖名单正式揭晓,今年主题是“你我同心缔传奇”,6位得奖人在加拿大刻苦奋斗,回馈社会,创造人生传奇。第19届红枫传奇获奖名单如下(依英文姓氏排列):陈飞鹏医生、章曼慧医生、励文灏、黄黎浣纤、参议员胡元豹、余瑞心。
加国华裔社区人才荟萃,“红枫传奇”提名向来踊跃,今年甄选团共有24人,其中18人是前获选者,另外6人来自华商网络协会,经多番讨论全面审核,从众多候选人中选出6位实至名归得奖者。
评选对象为努力奋斗的加国华人
华商网络协会会长王昆明,在公布得奖人新闻发布会上说:“19年来,一直希望透过红枫传奇将华人勤奋努力,关心社区的精神发扬光大,不让这一代人的努力湮没在历史中,将他们的故事辑录成书,更可以永远地流传下去。”
红枫传奇评选对象以努力奋斗,自强不息,贡献社会的加国华人为目标,不论学历、年龄、职业、财富、地位等因素。
今届得奖者人生故事各放异彩,其中两位医生,一位为病人推行各种医护计划、另一位富人文关怀精神;此外又有事业与公益兼顾的实业家;94岁热心公益的老婆婆;带领改革的联邦参议院领袖;将排舞和慈善结合的舞蹈老师。
红枫传奇自2000年开始举办,至今年共有118位社区人士获选。“红枫传奇”已编写112个励志传奇故事,出版了18辑专书《红枫传奇》。
得奖者励志故事将辑录成书
《红枫传奇》编辑委员会主席萧显扬认为,这套丛书很重要:“我们每年都会将6位得奖者的故事撰写成书,加拿大各主要大学都有收藏,是华人历史一部分。”
整套《红枫传奇》人物专访分别收藏于多伦多大学、渥太华大学、卑诗大学、西门菲莎大学、维多利亚大学、麦基尔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的图书馆,成为研究华人社会近年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此外,香港中央图书馆、加拿大国际学校、香港大学图书馆、 珠海学院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 亦于今年起收藏《红枫传奇》。
今届“红枫传奇”6位得奖人的励志故事,即将出版成第19辑专书,并于2018红枫传奇颁奖晚宴上派送各来宾。
人物专访收藏于多所大学
颁奖晚宴将于11月17日假烈治文山喜来登酒店举行。晚宴票价及查询详情,请致电:416-292-6374,何汤淑芬,或浏览华商网络网址www.abnacc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