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19:10:33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土地,房地产

万锦1亩地22年涨11倍 华裔买土地留后代升值

■上图为艾灵顿大道发展前照片,多年后已铺上柏油路面和设有交通灯(下)。 ■芬治大道同一位置未发展(上)及多年后的模样(下)。 ■1967年市民从高楼望向弥敦菲腊广场。星报 ■1967年市民从高楼望向弥敦菲腊广场。星报 本报记者   过去十年来大多伦多及邻近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炒得火红火热,有不少华人亦在房地产价格狂升时赚到不少利润,由于最近政府出招将这股房屋价狂升潮压下来,华人及其他族裔房地产投资者,已经慢慢转到另一条战线上,就是购买一些偏远地区但有潜在发展价值的土地。有地产经纪指,万锦市的土地从60年代至今每亩售价升值了20倍以上。 其实这个转变是有迹可寻,现时多伦多及邻近地区约克区等大地产商,及凭着土地发达的富豪们,能够有今天腰缠万贯的身家,很多是托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在移民加拿大后的祖荫,他们有长远眼光,以低价购入市区北边的土地,于三、四十年或更远时候,城市逐步发展到已拥有的土地上,于是就升值百倍甚至千倍。如果不将土地出售自行发展,时至今日升值可能是以千倍计。 从历史上可看到多伦多市真正发展,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欧洲被战火毁坏,意大利、葡萄牙及中国人涌入,于1951年人口突破100万,于是多市向四周围近郊发展。到1971年多市人口达200万时,范围就更加扩阔。 犹太欧裔移民早着先机 当时城市规划北至士嘉堡市,很多犹太及其他欧洲裔早期移民,早就看中这块宝地,在50年代购入大量土地(当时是荒地或农地)给刚出生的子孙,子女们随着城市发展而长大,当政府决定发展士嘉堡,及有计划作城市规划时,他们子孙名下的土地立刻升价百倍。由于这些地主已经成年,加上祖先有经商及发展智慧,很多人将土地自行发展,最终摇身变成大地产商或商家。这是有眼光在多伦多投资大块土地而致富的第一商机。 于80年代大批华人移民到多伦多定居,其实他们亦有第二个投资土地发达的商机,但是似乎只有少数人能洞察到,或加入投资发展土地行列。记者于1982年移民多伦多,当时在史刁士大道(Steeles Avenue)以北的太古广场一带仍是粟米田,只有一个俗称“鸡场”农庄式出售西洋纪念品剧院商店,店内还有一家西餐厅。 再往北行的16街及麦坚士少校大道更是荒野一遍,由东到西都是丛林、荒地及农地。如果当时在这些地区购买大幅土地,时至今日价格至少升值1,000至3,000倍。 60年代至今升价逾20倍 近年华人在加拿大及大多伦多邻近地区投资房地产收获丰富,吸收到不少经验,他们从大多伦多市及邻近地区房地产发展历史吸取教训,很多华人以及其他族裔移民开始着眼北上,只要有财力及耐性,可能会在安省未来城市发展中获利。 购买一幅土地的升值潜力究竟有多大,地产经纪黎宇昌选择有第二次购买土地,价格可以作出比较的万锦市旧坚尼地路(Old Kennedy Road)3个楼盘作例子,这些土地于60年代仍然是荒地,到城市将这地段规划化及批准建筑上盖,地主已赚了一大笔钱。这3个例子是到了万锦市全面发展的阶段。 第一个例子是旧坚尼地路一幅面积1.91亩土地。于1994年10月17日成交,业主叫价75万元,以62万元成交。当时每亩售价为30万元。 第二个例子是旧坚尼地路168号土地,面积亦是1.91亩,于2006年10月31日成交。业主叫价150万元,以130万元售出,每亩平均售价为65万元。 第三个例子是旧坚尼地路186号,面积9亩。于2016年4月27日成交,业主叫价3,240万元,成交价为3,200万元。每亩平均售价为350万元。 黎宇昌指出,由于3个土地转让都在同一段街,但出售时间不同,以此作为比较就可以明白到购买面积大的土地,持有一段长时间后,增值能力有多大。 以第一个例子售价与第三个例子售价作比较后,发现第一个例子每亩售价于22年内升值11倍。第二个例子与第三个例子比较,发现第二个例子每亩售价于10年内升值5.5倍。从比较得知,若于1960年在旧坚尼地路购入土地持有至今天,每亩售价肯定升值20倍以上。 黎宇昌强调购买土地当然是要靠眼光,亦需要一定财力和耐性。但只要加拿大政治局势稳定,移民政策不变,作为长远投资肯定是稳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