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07:13:49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XBB1.5

XBB1.5加拿大现在有多少例?疫苗有没有保护作用?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已经检测到21例XBB.1.5新冠变体。XBB.1.5新冠变体被非正式地称为克拉肯(Kraken,北欧神话中的挪威海怪)菌株,目前正在美国流行。 克拉肯是奥密克戎(Omicron)菌株的一个亚变种,于2022年10月首次发现。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将克拉肯病例描述为到目前为止“只是零星检测到”--截至12月11日,该变体仅在0.6%的测试样本中被检测到。 预计下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菌种流行率更新将在1月6日。 美国CDC发布了比加拿大更多的关于COVID-19菌株分类的最新数据,它报告说,在12月24日至31日期间,克拉肯变体占美国全国范围内新COVID-19病例的40%。克拉肯在美国东北部各州甚至更加流行,它占上周新病例的75%。 美国白宫COVID-19应对协调员阿希什·贾(Ashish Jha)说,这种新变体与人类ACE受体结合得更紧密,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它更具有传染性。他说,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更危险。 阿希什·贾在推特上表示:“疫苗或最近的感染能提供多大的保护?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如果你在7月前有过感染,或者您的最后一次接种是在9月份二价疫苗更新之前,您对XBB.1.5感染的保护作用可能不是那么大。”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说:“与所有COVID-19亚变种一样,PHAC将继续仔细监测XBB的传播情况。目前认为XBB1.5只是零星地被检测到。随着数据的滚动,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增长率”。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尚未将克拉肯称为一个令人担忧的变种。 至于它的名字,克拉肯是遵循以神话生物命名的几个亚变种之一。其他亚变种包括半人马(Centaurus)、狮鹫(Gryphon)和地狱犬(Cerberus)。(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星岛资料图) (ref:https://dailyhive.com/canada/canada-21-detections-kraken-variant-covid-19)

XBB1.5占美国新冠确诊病例40% 会不会主导加国?

【加拿大都市网】新冠病毒新变种毒株“Kraken”正开始在美国及亚洲多地传播,卑诗省卫生官员正对此进行监测,认为有可能很快成为加拿大的主导变种病毒。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名为“Kraken”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XBB1.5正占美国新冠确诊病例的40%左右,比上一周增加约2成。不过,有美国医学专家表示,没有迹象表明变异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温哥华传染病学中心医学总监康威(Brian Conway)表示,这种新冠亚变种病毒正在美国东部及亚洲迅速传播,可能很快成为加拿大境内的主要变种。他担心,尽管“Kraken”可能不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出现,但有可能更高传染性,并有机会逃避疫苗的保护,因此需要正视该种变种病毒。 康威续说,每个人都应该确保他们接种最新的疫苗,包括二价疫苗。另外,生病时应留在家中休息,“我强烈建议接种最新的二价疫苗,才能保护自己及他人。” 他最后表示,每一种新的新冠变种病毒开始传播都要保持警惕,以尽可能地阻止病毒的传播。 V21

中国出现XBB.1.5新毒株病例 专家忧新一波疫情

中国出现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Omicron新变异株XBB.1.5,有专家担心,不排除XBB等变异株会带来新一波感染高峰;另有专家称,中国目前缺乏对病毒实际传播良好监控,无法预判病毒走势。 中国新闻周刊今天报导,Omicron新病毒变异株XBB.1.5正在美国迅速蔓延,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最后一周,XBB.1.5占美国病例40.5%,较之前一周的21.7%几乎翻了一番。 XBB.1.5是XBB病毒株家族的其中一种,是这种亚系进化出来的最新病毒株,而XBB是由两个BA.2谱系BA.2.10.1和BA.2.75重组而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在去年12月31日称,研究发现,上海患者中有25例感染XBB病毒株,当中有3例是XBB.1.5,都是境外输入病例,未造成本土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去年12月20日表示,中国目前还是以BA.5.2及BF.7病毒变异株为主。 报导访问了多名专家,分析XBB.1.5的传播力、免疫逃逸水准和致病性,以及会否引起中国新一波感染高峰。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XBB.1.5是两个Omicron亚系“杂交出来的毒株”,和两个亚系“一定都很像”,因此XBB家族“不会超出Omicron的其他亚系”,至少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致病性增加,美国近几周染疫患者住院率相对平稳,没有明显增加。 金冬雁表示,中国境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由XBB或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病毒株产生新一波感染高峰的可能性较低。他指出,美国自2022年初经历Omicron疫情海啸后,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第二波真正意义上的感染高峰。虽然近期XBB.1.5在美国有成为主流病毒株的趋势,但并没有改变COVID-19在美国已经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的基本态势,病毒的实时传播率一直在2以下,即1名感染者传染少于2人,也没有造成更多住院及死亡。 不过,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指出,当感染BF.7之后,对BA.5和BF.7的中和抗体水准较高,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同一毒株。 但是BQ.1.1、XBB等新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感染了BF.7,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对XBB等最新变异株的中和能力也较低。 曹云龙认为,在中国境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不排除出现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带动的感染高峰。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表示,Omicron在全球各地的传播情况不同,例如德国和新加坡等在2022年都经历了三波感染潮,德国先后经历了BA.1、BA.2和BA.5三波高峰,但第二波高峰较第一波的感染规模小很多。 他说,从全球的感染趋势来看,第一波高峰之后可能会出现连续的几个小峰,而且高峰会越来越小,因为人群已经有基础免疫力,新病毒变异株造成的冲击小得多。患者可能是感到喉咙不适,有点咳嗽,一些人会发烧。 过,他表示,与欧美等国相比,中国最主要的问题是此前没有经历过Delta和Omicron BA.1、BA.2的感染高峰,而XBB可以视为“BA.2的延伸”,因此在经历了BA.5、BF.7之后,中国面临的第二波感染高峰究竟有多大、冲击力会如何,目前下结论还太早。 他强调,“冲击力大小也与整个社会采取的防疫管控力度有关,中国目前缺乏对病毒实际传播的很好监控,对未来的趋势无法做出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