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素有 「兒童白血病之王」的稱號,患兒往往在發病一年內就死亡。目前最佳的治療方式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但複發率仍高達50%。但如今,這一「兒童白血病之王」難題有望被廣東科學家攻克。
近一兩年來,廣州南方醫院兒科主任李春富、主治醫生彭智勇及其團隊成員利用去甲基化聯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已成功使得13例患兒存活,無一例複發,最長的已經生存了39個月。
據南方網報道,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兒科病房,6歲的小宇光着頭、戴着口罩的小宇,比同齡人瘦小黝黑,正開心地跟哥哥打打鬧鬧。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曾被「判了死刑」,幸運地被醫生們救了回來。
去年的一次幼稚園體檢中,小宇被發現血小板異常,他的父親曾先生帶著兒子四處就醫,幾經周折,最後在香港瑪麗醫院確診患上了「兒童白血病之王」JMML。
李春富介紹,JMML主要侵襲嬰幼兒,患兒血液中粒單核兩系細胞惡性增殖,發病的男女幼兒比例為13:1。患兒主要表現為發熱、白細胞高、貧血、出血、肝脾增大以及肺部等組織浸潤,不少患兒肚子膨脹增大。
雖然這種病只佔兒童白血病的2%左右,但病死率高,化療效果差,長期生存率不到10%。一般患兒在發病一年內死亡,死因主要為感染和腫瘤細胞浸潤導致的器官功能衰竭。因此,許多患病兒童的家長只能選擇放棄治療,非常絕望。
聽說南方醫院的李春富有成功救治的案例,曾先生抱着最後一線希望,帶著兒子找到了李春富「賭一把」。「不嘗試的話,孩子就沒有希望了。」曾先生說。
他賭贏了。李春富為小宇進行了去甲基化聯合HCT的治療,目前小宇的白血病已經消失,也沒有複發。
小宇是幸運的。在他之前,很多同樣的患兒,都未能等到生存的希望。李春富的團隊以前也曾嘗試治療JMML病人,但在2014年前,所有治療的JMML患兒無一例生存。
2014年4月,一位深圳的母親帶着自己2歲的患了JMML的兒子找到了李春富。李春富明確坦誠地告訴她:「這種病我從來沒有治好過。」但這位母親非常堅定地說:「你沒治好過,我也相信你,我想給我的小孩一個機會。」這位母親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鼓勵了李春富開始積極嘗試研發新療法。
在兩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國外的臨床研究發現給了他重要的啟迪。一是美國休士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位教授在講課時候介紹,地西他濱——一種去甲基化的化療藥物,能緩解成年人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另一個是在美國血液年會上,李春富獲悉,地西他濱在移植後使用能增加生存率。
李春富思考:能不能把地西他濱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兩者結合起來治療JMML?很快,李春富開始將地西他濱用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HCT)的前後,效果令人鼓舞:包括小宇在內,李春富團隊目前治療了14例JMML病童,除了一例因移植失敗無力再次移植而死亡外,其餘13例病人均已存活,無一例複發,並無中度以上併發症,存活最長的已達39個月,結果令人鼓舞。
這位2歲的深圳患兒成為李春富成功治癒的第一位患兒,那位勇敢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爭取到了活下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