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晚舟去年8月被美国当局通缉后至被捕,曾出访过与美国有引渡协议的6个国家,也曾在10月8日经过加拿大,有分析者指美方选择本国,是因为对《加美引渡协议》最有信心。美方官员较加方官员更多提前知道拘捕行动,前美国驻加拿大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去年11月30日,在美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一个安全房屋内,与美国司法部高级官员商议此事。
美方官员拒绝回答何时通知白宫请求加国拘捕孟晚舟,指司法部在被告人被引渡至美国前,不会评论相关引渡事务。
中国使领馆轰未履行领事协议
中国驻加使领馆事发后都批评加国政府未履行双边领事协议,在第一时间通知该拘捕。消息指时任司法部长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在去年11月30日知道美方的拘捕请求,她的办公室将此事通报给联邦枢密院办公室(Privy Council Office),枢密院再向总理报告,总理办公室指杜鲁多由此知道拘捕将在12月1日发生。王州迪拒绝评论此事。
前联邦自由党司法部长科勒(Irwin Cotler)说,通常的做法是引渡个案不必向总理报告。但一位联邦高级官员认为,杜鲁多及政府高层应该被告知,以帮助准备可能的政治后果。
前加国驻美国大使麦克诺顿认为,整个事情发生了,但杜鲁多没有获得真正的警告,以及此事政治后果的真实建议,加国只是按照普通引渡案件处理此事。
加国仅按普通引渡案处理孟案
前美国财政部负责管理及实施制裁的官员史密斯(John E. Smith)认为,加国政府官员其实清楚知道此事会导致很多困难及压力,但他们认为支持引渡协议的意义大于这些代价,因为最终加国政府不希望因为被恐吓,而放弃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
美国司法当局去年8月22日在纽约向孟晚舟发出拘捕令,加国骑警曾告知加国法庭,美方认为在2017年4月,华为就已经知道被美国进行刑事调查。不过,美国政府从未说明何时决定努力针对孟晚舟进行拘捕。孟晚舟在去年8月被美国通缉直到在温哥华被拘捕,曾经前去6个与美国签属引渡协议的国家:英国、爱尔兰、日本、法国、波兰及比利时,她也曾在去年10月8日旅行经过加拿大。
法庭文件显示,美国执法者通知加国同行,在孟晚舟途径温哥华转机时拘捕她是紧急要求。但美方就没有解释,为何放过10月8日孟晚舟经过加拿大时的拘捕机会。
另外,孟晚舟被捕当日原定行程是经温哥华前去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及阿根廷,这3个国家也都与美国签署了引渡协议。
美国国际诈骗及腐败案件专业律师刘易斯(Eric Lewis)认为,华盛顿此番因违反制裁令而针对个人而非公司提出刑事指控,是一种罕见的做法。至于美国选择加拿大,而不是其他9个国家寻求对孟晚舟的拘捕,是认为加拿大最有可能采取行动。
刑事指控个人而非公司罕见
他说:“对于美国通过加拿大实施拘捕我只能做出推测,就是加拿大是直接且更可靠的伙伴。很多南美洲国家的司法系统更多是形式主义,而且引渡过程可能被拖延。至于欧盟国家,如果引渡具有政治及策略性的特点,他们合作的意愿会不高。”
前自由党副总理曼里(John Manley)认为,加拿大可以“创造性不胜任”方式,让孟晚舟离开温哥华继续前去墨西哥。他本周受访时说:“我们从开始就应该运用我们自己的酌情裁定权,表明此案不应由我们实施拘捕。”
不过,前枢密院雇员卡普(Mel Cappe)表示不认同曼里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卡普说:“我不认为你能那样做。你要么相信法治,要么就不相信。”
他还表示,如果是他获知将对孟晚舟实施拘捕,就不认为自己有提前向总理报告的任何责任。他说:“为何要给总理制造麻烦?如果发生事情,杜鲁多可以说行动由执法官员实施,而不是政客。如果我们因此被指责坚持法律及被信赖,我把这当成一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