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購物習慣向網上遷移,零售業遭受重創。圖為紐約曼哈頓下城的零售場地出租海報。法新社
當前美國經濟正在穩步復蘇,用美聯儲主席耶倫的話來說就是美國經濟「相當健康」。但在健康的美國經濟「肌體」中,傳統零售業卻似乎「病入膏肓」,破產、倒閉、關店,今年估計仍是災難之年。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零售業大面積潰敗?《大西洋月刊》刊文認為,這是由電子商務崛起、商場供應過剩以及餐廳復興等多重因素所致,亞馬遜並非唯一「推手」。
2017年已發生9起零售店破產事件,而2016年全年也就這個數字。大型零售商的「滅絕級」事件也許可以從嚴重的經濟衰退中找到解釋。但現實卻是,美國GDP連續8年增長、天然氣價格走低、失業率低於5%,而過去18個月也是薪資增長最多的時期,尤其對中低收入的美國人來說。同時,整體零售支出也在穩步增長。電子商務崛起、商場供應過剩及餐廳復興的驚人效應,這三者「合謀」改變了美國購物生態面貌。
把客廳沙發當購物中心
美國實體店衰敗的第一種解釋是網購衝擊,人們比過去更多地線上上購物。對於實體店的消亡,最簡單的解釋是亞馬遜吞噬了零售業。從2010年至去年,亞馬遜在北美銷售額從160億增至800億美元。去年,西爾斯百貨的收入僅220億美元。這意味着亞馬遜在6年內的增長等於3個西爾斯。更明顯的變化是,美國半數家庭都是亞馬遜的訂閱用戶。
不過亞馬遜只是一方面,並非故事全部。很長時間以來,網購在媒體和娛樂領域發展很快,如書籍和音樂銷售。方便的退貨政策也使消費者在網上購買服裝變得更便捷、零風險。此外由於應用程式和移動錢包的出現,移動購物也變得更容易。自2010年至2016年,網購支出佔比已從1.8%上升至20%。
購物商場擴張速度過快
當然,購物商場過剩也是原因之一。今天,美國約有1200個購物商場。10年以後,可能還會減少至900個左右。這並非預示「商場的死亡」,但商場確實在衰落,而且不可避免。根據房地產研究公司庫什曼和韋克菲爾德的統計,在2010年至2013年之間,購物中心訪問客流下滑50%。其實這並不奇怪,經濟大衰退帶來毀滅性打擊:購物中心客流量每年都在滑坡。
餐飲銷售額不降反增
文章還給出了第三種解釋:美國人的消費理念從物質主義轉向和朋友在外聚餐。首先,雖然薪資上漲對工人和整體經濟都是巨大利多,但是對於依靠廉價勞動力的低利潤零售店來說,可不是好事。收銀員和營業員是全國最大的兩種職業,從業者人數達800多萬,這兩大職業的收入中位數每年低於25000美元。最近新的最低薪資法以及緊俏的勞動力市場雖然讓最貧窮的工人漲了薪資,但卻使那些受亞馬遜「壓迫」的零售商更感壓力山大。
第二,消費者的消費興趣正從服裝轉向旅行和餐飲,服裝店的銷售額也隨之下降。在經濟大衰退之前,零售業在1990年代急劇增長,人們購買很多東西,包括房子、汽車和衣服。但是,後來情況發生很大變化。人們花在買衣服上的錢越來越少,本世紀以來,在消費支出總額中,購買服裝支出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