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安省財政問責辦公室(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Office,FAO)在不足一個月內,再次抨擊省政府的削赤計劃。新報告用辭更尖銳,由原先的「過分樂觀」(Optimistic)升級為「不太可能的假設」(Unlikely Assumptions)。
資深總監Mario Angastiniotis指出,預計安省的凈負債(net debt)在未來5年將增加760億元,在2021財政年度達3,920億元,令凈負債與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率上升至40.3%。即使按省府財政廳的經濟報告,凈負債在未來5年只是增加620億元,凈負債與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仍高達37.5%,依然超出財政預算案的36.3%。
省政府的2017年度財政預算案重提要將凈負債與本地生產總值比率降至27%,並預期在2029財政年度能夠達標,是基於3大假設,首先是未來12年平均維持平衡預算、非經常性開支分攤為長遠基建計劃,以及不斷的強勁經濟增長。然而上述任何一項樂觀的假設有失,省府都無法實現將債務比率降至27%的目標。
Angastiniotis指,安省政府逐步減低債務比率的預期,很大程度依賴未來12年持續達到平衡預算,但回顧安省過去30年,鮮有連續保持盈餘或平衡預算。與省府的2017年財政預算案相反,FAO基於收入增長輕微和高開支,因此一再預測安省財政赤字在未來5年將持續惡化。
省府的削赤承諾也連繫到為期13年的1,900億元基建計劃,然後在2020年開始大幅削減基建投資。基建在2019財政年度達到占本地生產總值2.4%的高峰後,將在2027財政年度跌至0.8%,只有歷年來平均1.6%的一半。他說,省府在過去10年大量投資於醫院等公營資產,可以預期會有所回落,但省府重新的大規模公共交通和高速公路項目,將需要大筆注資。未來超出規劃的非經常性開支會調高債務比率。
他說,安省政府期望未來一段長時間的本地生產總值可以維持每年平均增長4%,但安省過往15年的平均增長率僅3.6%,再加上人口老化和勞動力增長較預期慢,每年4%的增長率是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