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十位市民分享他們的移民故事。
圖文:本報記者沈雯潔
正在籌建中的加拿大太平洋承傳中心暨移民博物館,周六在溫哥華舉辦移民故事分享活動。主辦機構表示,口述故事的形式能在不同族裔之間搭建溝通橋樑,既可促進華裔群體與其他族裔的交流,同時讓亞裔文化得以傳承與保留。
該活動邀請來自不同族裔的市民參加。加拿大太平洋承傳中心暨移民博物館協會主席張麗玲表示,在今年6月,博物館已與列治文公共圖書館展開首度合作,舉辦移民故事分享活動,廣受好評,許多參與者要求再辦,所以周六該會再舉辦同類活動。
張麗玲指出,位於哈利法斯(Halifax)的加拿大移民歷史博物館,不足以充分展現華裔和其他族裔的移民故事,但通過口述歷史模式能讓更多民眾了解移民背後的心路歷程。她說:「故事通過口耳相傳在激起共鳴時,也能影響許多人,講故事活動是博物館的軟實力。」
幾十位市民周六聚集在溫市華埠新華中心一個單位,分享他們的移民故事。每位演講者有10分鐘時間,講述移民經歷和體會。

■帕克表示,加國生活教會她順其自然並非壞事。
韓裔生:體會順其自然生活真諦
講者之一、韓裔學生帕克(Kilim Park)表示,在韓國居住18年,從未想過在另一個國家生活,選擇移民是意料之外。她說,妹妹在韓國求學期間,教師要求所有學生剪同樣長短的頭髮,她父母強烈反對,全家為此到溫市旅遊散心。他的父親被史丹利公園的美麗景色打動,於是提交移民申請,她們全家於1999年時搬到溫市生活。
帕克說:「韓國社會要求每個人都有計劃,但移民後發現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要接受生活中突然發生的變化,順其自然才是生活真諦。」

■王婉瑩說,即使她出國求學多年,但中國教育理念對她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
華裔生:享受學習過程更重要
另一位講者、卑詩大學(UBC)學者王婉瑩,自2013年從中國北京來到溫市求學。她分享首次在西方社會參加公開演講時,由於緊張導致發揮欠佳的經歷。她表示,失敗的經歷對她打擊很大,隨後在本地學習過程中,她逐漸意識到中國教育要求每個人都爭第一的理念存在問題,其實應該享受學習的過程。
張麗玲說,期望未來能與低陸平原不同機構合作,把故事分享的理念傳播到不同地區,讓更多人可以分享和記錄亞裔群體的移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