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 I 視頻】2加人在華蹲牢一年 與孟晚舟待遇差天共地

加拿大都市网

去年12月1日,加拿大按照相關引渡條約,在溫哥華國際機場把中國電訊公司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拘捕,引渡到美國受審。美方對孟晚周提出的指控,包括銀行欺詐、妨礙司法、竊取商業機密等共23項罪名,中國政府對此強烈不滿。10日後,兩名加國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分別在中國被拘捕。在過去一年,孟晚舟獲准住在自己的豪宅,行動基本自由,只需戴上電子追蹤器。反觀兩名加人,連與律師和家人見面的機會也沒有,已如罪犯般在監獄度日。

不知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陽

文:陳儀芬

溫馨的聖誕新年假日將近,對康明凱和斯帕弗的家人來說,卻倍覺辛酸,因為兩人被關在中國已經超過一年了,家人連一面都見不著。
根據《環球郵報》在中國的採訪探知,兩人的牢獄生活是艱苦的。曾在中國蹲過苦牢的李建峰說,中國坐牢不僅用身心俱疲來形容,而是心中會恐懼,不知道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陽。
前中國法官苦牢經歷
李建峰1992年在華東政法學院畢業後,當上了寧德地區中級法院的法官。對當時貪腐橫行、官商勾結、司法不公的現象義憤填膺,曾多次以法律手段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後來他組織了一個名為「勞動同盟」的團體,通過合法訴訟途徑幫助社會弱勢群體伸張權利、尋求公義。
2002年,李建峰和勞動同盟的8位主要成員被中國當局抓捕,他被判「顛覆國家政權」罪,重判16年。他說,在獄中曾經遭受酷刑虐待,數次被暴打電擊至昏迷。「所幸我有宗教信仰,意志較為堅強,但獄友中很多人熬不過的,幾乎有半數坐牢者都曾嘗試過自殺,常常早上一醒來就發現隔壁的獄友身軀已經冰冷了。有人上吊,有人則偷藏了罐頭的鐵片在半夜割脈。」

■曾在中國蹲過牢的李建峰說,兩個被囚加人的情況,令人擔憂。

聽聞兩名加人在獄中遭到每天長時間審訊,不能關燈睡覺,甚至被迫取走眼鏡而無法閱讀、如廁也沒有隱私等遭遇,李建峰說這些並不誇張,身為外籍犯人的他們不會有特殊待遇,唯一有的特殊處,就是有加國領事每個月一次的探訪而已。
暗示要先放孟晚舟
過去這一年,加國政府對拯救兩人出獄無功而返,無論是尋求國際盟友支持或是對中國保持低姿態以求轉圜,都不奏效。中國一再暗示,孟晚舟不被釋放,兩加拿大人的處境不可能改變。總理杜魯多最近表示,已向美方要求,如果兩加拿大人未被獲釋,美國不應與中國簽訂全面的貿易協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諷刺回應:「不知道加方現在是不是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對為他人火中取栗,最終受傷的肯定是自己。我要奉勸加方,通過拉幫結派或者將一些其他議題進行掛鈎向中方施壓,這種做法註定是徒勞的,也是無效的。」
以「綁架人質」方式作要脅
港加聯主席馮玉蘭說:「這再度顯示中國的流氓行為,以綁架人質的方式作為要脅,完全無視法治。站在加拿大立場,逮捕孟晚舟是基於加美引渡協定,況且孟晚舟享有一切法律人權,雖然掛有電子追蹤器,但在大溫地區可自由活動,有專業律師團為其辯護,而兩名加拿大人卻連律師和家人都見不到。中國有甚麼立場來對加拿大說三道四?」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或許在中國蹲苦牢就得保持積極的心態。李建峰說,他當年從未想過放棄自己生命;康明凱的老闆——國際危機組織總裁馬利(Robert Malley)說,獄中的康明凱仍具有「幽默感和洞察力」;斯帕弗的朋友戈爾德(Brian Gold)則表示,斯帕弗有一個支持者網絡,正在盡其所能幫助他獲釋,斯帕弗知道自己得到外界支持後,精神得以振奮。
戈爾德說:「我們為他面對這種情況表現出的適應力感到自豪。」
他們的堅強韌性,令我們揪心又敬佩。

■康明凱(右)和斯帕弗(左)在華已蹲牢一年。資料圖片
孟晚舟離開溫西區大宅前往法院。資料圖片

這正是兩國人權法治的距離

文:廖長仁

加拿大人想起兩名被中國政府扣押的的加國公民的艱苦處境,再比較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本地的悠遊生活,感到難過以至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不要忘記,這正具體地展現了兩國在人權和法治的距離。即使心裏再難受,也不要忘記加國是一個人權和法治之地,我們有自己的水平要堅持。
在被捕一周年之際,孟晚舟寫了一封公開信,當中形容自己在溫哥華被捕的一年「經歷了恐懼和痛苦,失望和無奈,煎熬和掙扎」,從前每天的日程都是排得滿滿的,但現在「時間總是過得很慢,慢得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讀完一本書,慢得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跟同事們討論一件小小的事情,慢得讓我有足夠的時間細細地完成一幅油畫」。
充滿諷刺的對照
一個基本上行動自由,在1,600萬元豪宅中讀書作畫會友的貴婦,每次出庭都一身名牌、保鑣前呼後擁的排場,以「失望和無奈,煎熬和掙扎」去形容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存在主義式的諷刺。
然而,這是她的內心世界,在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如何詮釋自己的處境,別人管不了;但當加人想起,因她的引渡案而隨即被中國關押的加國公民康明凱和斯帕弗在過去一年的待遇,心裏感到難過以至憤怒,並不難理解。
據報,在頭6個月,兩人都被單獨囚禁在中國國家安全部管理的設施中,不見天日,每天面對可能長達8小時的訊問。
至今年5月,他們被轉移到監獄。康明凱現被關在北京南部郊區的一個監獄,與另一名囚犯關在一起。斯帕弗被關在丹東監獄,與20名囚犯一起關在315號牢房中。雖然還未被落案起訴,待遇卻與被定罪的囚犯無異。
兩人目前的生活,只能是「據報」,因為關了整整一年,他們仍未有機會與律師碰面,領事人員每個月只可探訪他們一次,每次30分鐘。
為加國的水平而自豪
「失望和無奈,煎熬和掙扎」,似乎更適合用來形容康明凱和斯帕弗的處境,加國國民怎能不感到如芒在背、義憤填膺?但我們必須記得,中國對待兩個加人的方式和孟晚舟在本國所受的待遇,正具體呈現了兩國在人權法治上的距離。
在本國,即使是疑犯也享有基本人權,不得任意拘留,惡意對待,並且賦予法律上所容許的一切渠道,讓疑犯有辯白的權利和機會。本國的法治制度並非完美,但尊重人權,竭力保持公正,是整個社會堅持的底線。
面對孟晚舟與兩個被囚加人之間的距離,心裏再難受,也不要忘記加國是一個人權和法治之地,我們有自己的水平要堅持,並且帶着這份共識和自豪,敦促聯邦政府向北京發出清楚的信息,加國絕不接受報複式的任意拘留。如果有法律程序要走,就在充分尊重和保護康明凱和斯帕弗司法權利的大前提下,拿出證據,公開審訊。不然,請馬上釋放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