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一種蔬菜易致糖尿病 11種飲食習慣增風險 少吃澱粉也出事!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都市網】吃蔬菜反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美國一項研究指,有11種錯誤飲食習慣會增加患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其中包括一種蔬菜。有醫生引述研究指,若平日進食合適的全穀類,減少攝取精製澱粉質,但卻吃太少澱粉的話,患此病風險同樣上升。

184個國家患者數據證實 11種飲食習慣易致糖尿
該項研究由美國塔夫斯大學進行,現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研究人員從全球膳食數據庫中,收集184個國家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據,並分析其飲食習慣與患糖尿病的關聯性,整合出11種容易引發糖尿病的錯誤飲食習慣。

糖尿病成因 11種錯誤飲食習慣 馬鈴薯不能吃太多
該項研究列舉11種錯誤的飲食習慣,以下習慣會增加患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eat_1_3 eat_2_3 eat_3_3 eat_4_3 eat_5_3 eat_6_3 eat_7_3 eat_8_3 eat_9_1 eat_10_1 eat_11_1 eat_12_1

容易引發糖尿病的11種錯誤飲食習慣
吃太少全穀類
吃太多精製澱粉
吃太多加工肉類
吃太多紅肉
吃太少乳酪
喝太多含糖飲品
吃太多馬鈴薯
吃太少水果
吃太少堅果種子類食物
吃太少非澱粉質蔬菜
喝太多果汁

減糖尿病風險 選擇合適澱粉 醫生推介番薯
腎臟科醫生王介立在其Facebook專頁引述研究指,對人體有益的全穀類不能吃太少,不過精製澱粉就應盡量避免:

WHOLEGRAIN_A01 WHOLEGRAIN_A02 WHOLEGRAIN_A03 WHOLEGRAIN_A08 WHOLEGRAIN_A06 WHOLEGRAIN_A04 WHOLEGRAIN_A07 WHOLEGRAIN_A05 refined-starch_A01 refined-starch_A02 refined-starch_A03

全穀類對人體有益,宜適量進食,食物例子如下:

十穀米
黑米
三十三穀米
全麥製品
番薯
藜麥
玉米
精製澱粉有機會增加患糖尿風險,應盡量避免,食物例子如下:

白米
白麵包

腎臟科醫生王介立在其Facebook專頁引述研究指,「吃太少全穀類」是指對人體有益的全穀類,例如十穀米、黑米、三十三穀米、全麥製品、番薯、藜麥、玉米等。而白米、麵包等精製澱粉,就應盡量避免。

王立介醫生又強調,錯誤飲食習慣中還包括「吃太少水果」,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他表示,曾有不少人誤以為吃水果會導致糖尿病,但這次研究正好證明水果的價值,「吃太少水果」比「吃太少蔬菜」更易患上糖尿病。

內容獲「王介立醫師」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糖尿病初期8大癥狀
根據香港醫管局資料,目前香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者,即佔總人口的1成,每10名港人便有1名患者,數目明顯正急劇上升。當中年齡小於35歲的人,有2%已患上糖尿病。而年齡大於65歲的人當中,更有超過20%的人患上糖尿病。

根據香港醫管局資料,部分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或會出現以下8大徵狀: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1_1_0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1_2_0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1_3_0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1_4_0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1_5_0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1_6_0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1_7_0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1_8_0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1_9_0

醫管局指,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當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血糖便會上升。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而言,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

糖尿病初期癥狀
部份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或會出現以下徵狀:

經常口渴
小便頻密
感到飢餓
體重下降
容易疲倦
視力模糊
傷口不易癒合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醫管局指,亦有部份糖尿病患者可能沒有上述徵狀,因此建議定期檢查身體,避免延誤醫治。

糖尿病5大高危人士
香港醫管局指,有5類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2_1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2_2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2_3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2_4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2_5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2_6

糖尿病高風險人士
醫管局指,若屬以下人士,則有較高機會患上糖尿病:

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人士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人士
曾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誕下過重嬰兒(體重4公斤或以上)的女士
體重肥胖人士(其體重指標BMI超過23)
中年(45歲或以上)人士

如何預防糖尿病?
醫管局又指,肥胖是一個引致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預防肥胖有助減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當局建議以下方法預防: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3_1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3_2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3_3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3_4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3_5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3_6 20221108_health_diabetes3_7

糖尿病預防方法
醫管局指,肥胖是一個引致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預防肥胖,減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以下是一些建議預防方法:

保持理想體重,體重過胖者,宜定下減重目標(5-10%現時體重)
亞洲人的理想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 BMI)為18.5-22.9
體重指標 = 體重(公斤) ÷ 身高(米)÷ 身高(米)
均衡飲食,以「三低一高」- 即低脂肪、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素飲食原則為目標
保持活躍,定期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建議每星期最少五天進行30分鐘或以上運動)
由於早期癥狀並不明顯,每年適當的身體檢查可助及早偵測疾病。

延伸閱讀:糖尿病患者外表8大特徵
家醫科醫生李思賢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一般較高,而高胰島素患者的外表會出現8大特徵:

diabetes_1 diabetes_2 diabetes_3 diabetes_4 diabetes_5 diabetes_6 diabetes_7 diabetes_8 diabetes_9 diabetes_10 diabetes_11 diabetes_12 diabetes_13 diabetes_14 diabetes_15 diabetes_16

T03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小林制药红曲风暴︱夺命原因曝光 疑霉菌污染造成

加拿大税务局今年不再要求被动信托报税

星巴克法式烘焙咖啡胶囊 特价仅售18.98

安大略省4教育局起诉Meta、Snapchat和TikTok 指令学生上瘾扰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