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潘金蓮、武松是怎麼樣的?

加拿大都市网

我們熟悉武大郎是因為《水滸傳》,在《水滸傳》里武大郎長得又丑又矮,以賣炊餅為生。他有一個漂亮的妻子,後來與西門慶私通,下藥毒害了他。可以說他在《水滸傳》里是最失敗的男人,不但被潘金蓮戴了綠帽,還讓西門慶給謀害了。

翻閱典籍,發現歷史上真的有一個人叫武大郎。可是這個武大郎非但不醜,還當過縣令。那麼,他怎麼會由一個縣令變成一個賣炊餅的呢?

根據史書記載,武大郎原名叫武植。巧的是他和《水滸傳》里的武大郎都是山東清河縣人。這個武植雖然出生寒門,但人窮志不窮,有着一顆上進的心。他聰明好學、崇文尚武,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終於鯉魚躍龍門,從「朝為田舍郎」變成了「暮登天子堂」。他中年的時候便高官得做,駿馬得騎,成為了谷陽縣縣令。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說起武大郎,就不得不提潘金蓮。那麼,歷史上有潘金蓮這個人物嗎?

我們知道,畢竟潘金蓮不是什麼名人,只是個普通的婦女,因此史料上是不會記載的。不過在武植的墓志銘里卻有記載,「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從這段文字里我們可以知道,武植是武大郎的真名,字田嶺,因為排行老大,所以小時候的乳名就叫「大郎」。武植是一個孝順長輩之人,他的夫人潘金蓮出身名門,根本就不是什麼蕩婦,而是淑女。他的祖上也比較顯赫,是武丁的後裔,身體里流着堂堂殷商王朝的血液,後來他們一家搬到清河縣孔宋庄定居。

 

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

和大多數勵志人物的故事一樣,武植也是幼年喪父,孤兒寡母艱難度日。但是武植卻是個成器的孩子,小時候非常聰明,既喜歡文化知識,又刻苦練武,因此可謂是文武雙全。後來因為考中了進士,成為七品縣令。他為官期間,興利除弊、清廉公明,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於是就送萬民傘給他。可是後來呢?

「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武植古墓,位於河北省清河縣武家那村南方,縣城東3公里處,路北方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以致於名節無端被毀,武植成了「三寸谷樹皮」,而潘金蓮也變成了蕩婦,真的是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

我們現在可以找到的資料就是河北省清河縣的《清河縣誌》,根據《清河縣誌》的記載,武植有一個朋友叫黃堂,曾接濟過武植。後來黃堂由於做生意失敗了,逃難到武植家裡,希望武植可以接濟他。但武植沒有直接表示,而是暗地裡為他在老家蓋房修屋,想要給他一個驚喜。但黃堂等得着急,生氣了,說道:「好個武植,嘴裏答應要接濟我,可是時間過去這麼久了,還沒有動靜,這不是拿我開刷嗎?」於是便憤然離開。

這一離開不要緊,他每到一個地方就說武植的壞話。碰巧的是,他還遇到了西門慶,這個西門慶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不過他沒有和潘金蓮私通。西門慶本是一個鄉紳惡霸,武植曾經治過他的罪,因此早已懷恨在心。巧的是,他正好遇到了這個黃堂,於是兩人狼狽為奸,到處造謠。一個人傳壞話我們也許不信,但是「三人成虎」,就這樣武植的形象就被毀的一塌糊塗。

《水滸傳》中的西門慶(李強)和潘金蓮(王思懿)

非但武植的形象毀了,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潘金蓮也變成了蕩婦。歷史上的潘金蓮本是潘家莊一位大戶人家的女兒,生的是賢良端莊、知書達理。當初武植貧困時在她家幹活糊口,潘金蓮的父親看他聰明能幹、老實穩重,認定他絕非池中之物,將來肯定有飛黃騰達的一天。於是便把女兒嫁給了他,並資助了他一些錢財,讓他進京趕考。後來武植不負眾望,果然中了進士。一個文武雙全,一個賢良端莊,可謂是郎才女貌。

武植和潘金蓮結婚以後,夫妻二人非常恩愛,潘金蓮還為他生了四個孩子。絕對不是《水滸傳》和《金瓶梅》里的那個形象。在《水滸傳》里她是一個妖艷而又狠毒的女人,不守婦道,與西門慶私通,被武大郎發現以後,在他的葯里下了毒,毒死了武大郎。後來武大郎的弟弟武松知道以後,殺了潘金蓮為自己的哥哥報了仇。再後來的蘭陵笑笑生則承襲了這個故事,在《金瓶梅》里着重對潘金蓮的刻畫。自此以後,潘金蓮就被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

《大宋宣和遺事》,為講史話本,是宋代無名氏所作,元人或有增益

既然提到武松,那麼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根據《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的記載,歷史上確實有個武松。但根據《浙江通志》記載,武松是個常在涌金門一帶賣藝的流浪漢,根本沒有兄長。

學界一般認為施耐庵的《水滸傳》所依據的藍本就是《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施耐庵在這兩部著作的基礎上,雜糅了一些民間故事,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進行藝術化加工,於是便有了武大郎、潘金蓮、武松、西門慶的故事。小說的受眾本來就多,再加上說書的推波助瀾,武大郎、潘金蓮的形象就變得廣為人知。

這就是流言的可怕之處,人一旦被污名化以後,即便努力的闢謠,澄清事實,也不會有太大的顯著的成效。


武松打虎的連環畫形象

正如太史公在《史記·張儀列傳》中所發的感慨「臣聞之,積羽沉舟,羣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還是魯迅看得明白,他在《集外集拾遺·題<吶喊>》寫道:「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漢代的應劭在《風俗通·正失序》說:「孟軻云:『堯舜 不勝其美, 桀紂不勝其惡。』傳言失指,圖景失形。眾口鑠金,積毀消骨,久矣其患之也。」

太史公自然有自己的史德,堅持「不虛美,不隱惡」的秉筆直書精神。但後人卻未必,或出於偏見,或出於私憤,於是便故意的歪曲人物。「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雖然當事人已經死了,但是他還有後人,這種不白之冤對後人來說是一種永久的屈辱!

(歷史大學堂,文:甪里先生,圖片來源網絡)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滑铁卢大学这个招聘要求令网友炸锅 直呼“太荒谬了!”

省警捣破大型“祖父母骗局”集团 大部分受害者在安省!

口渴夜尿多恐患糖尿病?自测7大症状 医生教1招减44%风险

惊险!女子托运的猫落地后失踪 三天后在跑道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