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有活力!人老心不老 长者也有用

加拿大都市网

■ 长者移民切忌自我封闭,只要持开放积极心态,总能找到与本地社会融合点。图为长者在列市一商场做晨运。资料图片

图文:本报记者李群

圣诞节刚刚过去,新年即将到来。年轻人会相约一起举行各项庆祝活动,但家中的长者未必要过苦闷节日,只要心境年轻,圣诞节也不是年轻人独家享用的。

众所周知,人口老化衍生问题成全球各地政府新课题,亟需新思维配合新政策去解决。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加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退休长者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话题。两位大温8旬华裔长者认为,秘诀在于保持“人老心不老”的人生观,应对人生下半场各种挑战。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盼以此告诉自己及他人,年龄虽长但仍然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夕阳生活同样活得精采,更可享受每个节日假期。

加拿大统计局最近公布2016年人口普查第6份,也就是最后一份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06至2016年这10年间,加国65岁以上长者人口增加36%,远超过15至64岁年龄层的7.7%增幅。报告也预计到2031年,加国长者人口比例将升至23%,即接近总人口四分一,且退休年龄推迟,长者生活绝对是个值得长期关注话题,也需要政府及早筹谋对策。

对大温华裔社区来说,长者话题更具独特性。与在本地工作后退休的长者不同,很多华裔长者移民在原居地就已经退休,移民来加多为著与家人团聚、帮忙照顾孙儿等。例如,过去十多年来,卑诗及菲沙卫生局(Fraser Health)辖下市镇长者移民人数呈逐年增长势头(见附表)。

不了解社区语言障碍易生负面想法

由于不少移民长者未曾在本地工作,对社区了解不足,社会关系网络受限制以致出现疏离感,而语言障碍更让他们不易接触本地社会。很多华裔长者移民往往足不出户,有被社会遗弃及自己无用的负面想法,很多人甚至有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对此,今年81岁的曹鼎宽提供建议:“不要总是待在家中。”

■ 曹鼎宽展示在菲沙河畔寻得、写有“人”、“才”两字的石头。受访者提供

曹鼎宽有两个朋友常用的称呼,也反映他的两大爱好。作为“曹师傅”,他20岁开始打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协会武术六段会员、江苏武术协会优秀教练;作为“曹工”,退休前他常年在野外找矿,是中国高级地质工程师。寻找收藏珍稀石头,也是他闲暇时最爱做的事。

曹鼎宽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2002年首次与妻子翁素兰前来大温,探望移民加国的女儿及女婿,下飞机还没倒过来时差,次日清晨就去女儿家附近公园打太极拳。

“退休长者不能总留在家里”

他说:“2011年我们团聚移民获批,来到大温定居,体会是退休长者不能总是留在家里,对新事物须持开放态度。我在附近公园打太极拳,逐渐吸引市民加入。后来我免费教大家练太极拳,最多时学生过百人,除华人外,白人、韩日及越南裔学员也有20多位。”

曹鼎宽20岁工作,60岁退休,从事地质工作40年,曾作为勘探负责人在湖北发现两个大型金矿。天气良好时,常去野外寻找珍稀石头。几年前,他在阿波斯福(Abbotsford)附近菲沙河(Fraser River)河畔找到两块石头,上面的纹路酷似汉字“人”、“才”两字,他极为珍惜并妥为收藏。

不少长者也趁著圣诞节这个机会,除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也会参与很多社交活动,例如出席教会、社区中心的长者聚餐等,而且更成为义工,服务其他长者,甚至更年轻的民众。

有长者会制作食物、为小朋友讲圣诞故事、扮成圣诞老人,替他人带来欢乐、为社区贡献一分力之余,自己也能享受到满足感。

■ 张雍(右)通过积极做义工了解加国社会。旁为杨铭发。

另一位祖籍江苏的81岁长者张雍是中医师,1995年从台湾移民加国。其实张雍50岁在台湾时已退休,移民加国后,他经常观察本地社会,偶尔由女儿驾车外出走走,后来决定通过做义工去了解社会。

通过做义工了解社会

张雍首先在华埠的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做义工,帮忙组织会议、布置会场等。1997年起,张雍在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担任义工,做了10年。

他说:“我希望认识更多人,让自己不孤单。后来也办讲座,在书法、养生、健康素食等方面与人交流。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每年举办义诊,我做义工看到很多长者移民有心理问题。我主张长者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多参与活动,这样才能体会到自己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长期服务长者的温哥华华人耆英会副会长杨铭发等人,都认为长者移民切忌自我封闭,只要持开放积极心态,总能找到与本地社会融合点。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