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百年前中国引入摄影术 为卑诗内陆留族裔共融见证

加拿大都市网

■亨特观赏周东海其中两幅作品。她左边第一幅拍下三名身穿牛仔装的原住民。

图文:本报记者冯瑞熊
华裔移民在卑诗生活已有超过150年历史,按一般人的认识,早期移民多属低技术劳工如淘金者、铁路工人或农夫。据资料,早期华裔移民不乏专业人士,除了商人、中医师和教师,也有专业摄影师,从中国引进摄影技术到内陆。其中两华人以大量照片,记录下百年前族裔生活及社会面貌,成为多元文化与族裔共融的历史见证。有学者通过老照片,了解当地消失中的原住民文化。
离温哥华东北逾600公里的奎斯尼尔(Quesnel),目前总人口约1万人;1860年代卑诗出现淘金热,数以千计淘金者涌入,位于菲沙河畔也是「卡里布淘金热」(Cariboo Gold Rush)商业中心的奎斯尼尔,就成为了淘金者物资补给点,也吸引大量华裔到该处淘金及做生意。据资料显示,奎斯尼尔在1861年已经有500个华人定居,10年后华裔人口激增至3,000人。
位于奎斯尼尔Carson Ave.的奎斯尼尔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华裔历史资讯和文物,既反映早期华裔的生活,也展示百年前两名华裔专业摄影师生平事迹,他们是周祥荣(Chew Shong Wing,译音)和周东海(C.D.Hoy,Chew Dong Hoy,1883-1973),两人的作品和摄影技术,不仅令人眼前一亮,更是该博物馆的永久珍藏(详另文)。
华工照片背面代写家书寄回乡
奎斯尼尔博物馆经理亨特(Elizabeth Hunter)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周东海有10女2男共12名子女(详另文)。
据他第9名女儿周月圆(Lily Hoy Price)的英文自传《我是月圆》(I am Full Moon)记载,周东海1883年在广东开平出生,1902年即19岁时,他拿着父亲借来的300元到加拿大,曾在温哥华的餐馆当杂役,月薪5元。由于入不敷出,翌年他借了20元前赴卡里布淘金区,干过洗碗工、厨子、皮草生意和铁路工人,随后在卑诗淘金潮首个华埠巴克围(Barkerville)当矿工。
周月圆在自传中透露父亲如何自学摄影。冬季时,巴克围的矿坑因结冰关闭。由于没有收入,周东海于是学习摄影,替华裔矿工拍照,更在照片背面为他们写上家书,代寄回给中国的家人,以赚取收入。不过,周月圆不知道父亲向谁人学习摄影,也不知他的相机从何而来。
发展为奎斯尼尔第一家百货店
亨特解释说,周东海夏季在巴克围参与开矿,冬季则在奎斯尼尔的卡里布酒店(Cariboo Hotel)当厨师。由于工作表现佳,卡里布酒店东主得悉他喜欢摄影,特地写信订购了一台相机,希望借此挽留他继续为酒店工作,无奈周东海未几仍返回巴克围开矿。
为帮补生计,除摄影外,周又帮人修理钟表以及理发,显示他有多方面的才能。
1910年,26岁的周东海返乡结婚,回到奎斯尼尔后开始投身杂货业。1913年开设自己的杂货店C.D. Hoy & Co.。除杂货店外,周同时经营摄影店、工人宿舍和餐厅,他的杂货店后来更发展为奎斯尼尔首家百货公司,售卖杂货、五金、男女服装和布匹等。
亨特指出,周东海十分融入当地文化,更学习原住民语言,也与他们进行交易。当原住民到来奎斯尼尔,周就替他们一家拍照。目前不少人类学家都透过周的照片,了解当地消失中的原住民文化。亨特指著周东海其中一幅照片说:「照片中3名身穿牛仔装的原住民,他们来奎斯尼尔参加加拿大日的赛马比赛。」
积极融入 学原住民语言
亨特表示,周东海曾在一短时期拍下大量照片,对象是他的顾客,其后主要拍家庭照片,但质素仍十分好。
周月圆在自传中称,父亲周东海1973年逝世时,遗物中一个行李箱里,存下1,500幅摄影底片,由于子女对此没有兴趣,封尘在祖屋的地库15年,直至祖屋出售,有人想过把底片扔弃。周月圆坦言每想到这里都抹一把汗;最后,他们把底片全捐给巴克围博物馆,再被爱米莉艺术及设计大学(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毕业生Faith Moosang发现,其后更出版《周东海摄影集:长子》(First Son: Portraits by C.D. Hoy) ,详细记录身为长子周东海的一生以及他的摄影事业,更与Presentation House of North Vancouver合作,把周东海80幅照片在全加巡回展览,7年来逾25万人看过。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舒淇48岁生日!老公冯德伦贴陈年黑图贺寿

方慧兰今日将提交2024年联邦预算!已做出这些承诺!

保护重要资料与照片!迷你热敏塑封机特价27.93

科学家最新研究:盐是如何损害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