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女皇」再發新報告 曾因誤導投資險入獄

加拿大都市网

■瑪麗.米克爾每年發佈的《互聯網女皇報告》總能掀起互聯網圈的快速翻譯和傳播。彭博社資料圖片
 

她是「互聯網女皇」,也是摩根斯丹利的明星分析師,還是凱鵬華盈合伙人。她每年發佈的《互聯網女皇報告》總能掀起互聯網圈的快速翻譯和全球傳播,她就是瑪麗.米克爾。

今年已60歲的瑪麗.米克爾5月31日凌晨第23次發佈了互聯網報告,創投圈熱情依舊。《新京報》報道,「互聯網女皇」這個稱號首次出自1998年美國財經雜誌《巴倫周刊》,此後這一稱號如同一頂皇冠牢牢戴在這位互聯網圈「預言家」的頭上,並且因為一次又一次預測成功而分量漸重。

■「互聯網女皇」預測
 

從小對投資感興趣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01年那場互聯網泡沫為她招來了種種猜忌和惡名,甚至還差點將她送進了監獄。瑪麗.米克爾出生於印第安那州的一個鄉村,父親是一名鋼鐵行業的商人,受父親影響,米克爾很小就開始對投資感興趣。高中時代,她在一次選股比賽中勝出,被她選中的股票飛速上漲,連老師都大吃一驚。

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成功的,剛進摩根.斯坦利從事PC與網絡分析時,如今一預測一個準的女皇,卻因為推薦的股票走勢不佳,人送外號「熱制導導彈」——選中的股票一炸一個準。

職業的轉折點發生在1994年,米克爾在《紐約時報》上偶然看到創業公司Mosaic研發了網絡流覽器,她意識到這可能會改變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隔年,米克爾利用自己的資源給圈內投資者大力推薦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

最後這家公司在沒有任何盈利的情況下就掛牌上市,當天公司的股價上漲46.75美元,而這家被定義為互聯網時代開始的標誌的公司,就是今天的網景,瑪麗.米克爾也因此在圈子裡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圖為瑪麗.米克爾(右二)出席公開活動。GETTY資料圖片
 

有了這次經驗,同年瑪麗.米克爾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份互聯網報告,在報告中她大膽的指出:「電子郵件是當前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流覽資訊的服務則會是明天的『殺手級應用』」。

當時的英特爾總裁安迪.格羅夫給她寄了郵件,稱自己在飛往夏威夷渡假的途中讀完了這份報告之後,下定決心要將英特爾帶入網絡時代。

後來,在《福布斯》的一次專訪中,米克爾透露,其實第一份報告發佈的3年前就開始着手研究了。

「那段日子,我們的團隊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如何謀篇布局。因為沒有經驗,進度非常慢,我自嘲說,如果這份報告最後得以出爐,將創造出版業史上的最慢紀錄。儘管經常毫無頭緒,但我們始終堅信報告會完成。」米克爾表示。

這些預測在隨後的實踐中一次又一次的被驗證其正確性,硅谷著名風投家錢智華說:「整整一代創業者都是看着瑪麗的研究報告成長起來的。把這些報告排列起來,你會發現她的預測會在24個月後成真。」

■圖為瑪麗.米克爾在打高爾夫球。路透社資料圖片
 

重回互聯網圈 獲投資者信任

隨着互聯網泡沫的逐漸消退,帶薪休假數年後,瑪麗.米克爾再度回到互聯網圈。2004年,摩根士丹利成為谷歌IPO的主承銷商,米克爾重新獲得了投資者的信任,此後她每年推出的互聯網報告,仍然是科技互聯網圈的「風向標」。

重回互聯網中心後,米克爾選擇了轉身風投。2010年底,她辭去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的職位,成為知名風投公司凱鵬華盈(KPCB)的合伙人,這家機構曾因投資了亞馬遜和谷歌等公司,在行業內享有盛譽。

此後,米克爾幫助凱鵬華盈投資了幾十家公司,其中不乏Twitter、Facebook、京東等巨頭。
在投資時,米克爾終於將自己的重心由PPT變成了人:是否存在巨大的市場機遇?是否有良好的管理團隊?是否有出色的產品或服務?「我們在摩根士丹利經手了上千筆交易,(決定是否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財務數字而是創業者,這有點像是在看人才」。

5月31日凌晨,瑪麗.米克爾再次為大家帶來了自己的報告。不少人評論,報告怎麼還是這麼長,但很少有人注意,超過半小時的報告,60歲的米克爾一身黑衣,一口氣就說完了,一口水都沒有喝,臉上是慣有的嚴肅。

凱鵬華盈合伙人泰德.舍萊恩曾評價她說,「世上只有一個瑪麗.米克爾。過去30年,沒有人能像她一樣一直站在時代前沿,預測與理解大多數主要科技趨勢。」

曾差點因誤導投資入獄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規律在瑪麗.米克爾身上也沒能倖免。

2000年,反轉來的猝不及防,納斯達克指數崩盤,網絡股泡沫破滅,米克爾不僅從「互聯網女皇」的寶座上跌了下來,還攤上了訴訟案——華爾街投資者對其發起兩起聯合訴訟,理由是米克爾有意向投資者傳遞錯誤購股建議,使他們蒙受了經濟損失。

有觀點認為,由於得到摩根士丹利的力挺,公司「不小心」銷毀了大部分電子郵件,在檢察官能夠找到的電子郵件記錄中,她的內容非常謹慎,辦案人員最終沒有找到相關證據證明她故意誤導投資者。

當時,美林亨利.博羅吉等多名知名分析師為此被判入獄,在其他分析師或入獄或退出行業的形勢下,米克爾成了唯一一個「倖存者」。最後,這一事件由投行們支付巨額賠款,並保證會改進工作流程為結局,畫上了句號。

但社會輿論並沒有就此停息,《財富》雜誌就曾發表文章《瑪麗.米克爾哪裡出了錯》,指出她最致命的錯誤就是太把自己當成「交易人」,而不是安心做一名專業的分析師,這樣的「身分錯亂」在幫助她和摩根斯丹利成名的同時,也毀了一個分析師和行業的名聲。

米克爾事後也承認,自己對互聯網泡沫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波助瀾,她說:「要承認這一點並不容易。投資者的確在我選擇的股票上賠了,對此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的餘生將牢記這一點。」
事實上,米克爾的輝煌並不是一直在延續。

2000年,她主導了美國最大的網絡服務提供商美國線上,斥資164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並自信地認為這將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併購交易,然而2年過去,併購雙方宣布虧蝕近1000億美元,創下了公司虧蝕的最高記錄。

在2001年Amazon、Yahoo、Priceline等公司經歷互聯網泡沫時,市值一度跌落了80%至90%,她仍舊在評估報告上籤署「表現優良」的評價。對於過分干預公司股價的行為,米克爾的解釋是:「因為我參與創造了這些新事物,我有責任保護它們。」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联邦为新奢侈税花费1,900万元 征收税款不到1.5亿

iPhone印度零件厂火势冲天 10人送院逾1500人撤离|有片

安省北部一户居民快被一位不速之客逼疯了!

传说有辆载黄金沉湖的汽车 安省男子搜寻数十年终于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