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就能吃到雪糕?你還真別不信!

加拿大都市网

中國古代一直有着采冰的傳統,《詩經·豳風·七月》里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凌陰」就是古代的冰窖,當時只有天子才能開採並儲藏冰塊,《周禮》中有「凌人」一職,專設為采冰、儲冰、運兵、分冰等事務,當時貴族如果死於夏天,為了防止屍體發臭,會根據職務專門賜予冰塊來進行保存,而當時盛冰多用盤或者是一種叫「鑒」的容器,形制較大,可以容納較多的冰塊,進行冰鎮酒水、室內降溫之用。

 

出土於曾侯乙墓中的戰國銅冰鑒。《周禮·天官·凌人》記載「春始治鑒,凡外內饔之膳羞鑒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鑒,賓客共冰。」因此冰鑒多用於夏季事物的保存和冰鎮

但是由於當時采冰大多為人力開採,需要在冬天前往深山中開採冰塊,再運輸回專門儲存冰塊的建築——凌陰中,有點像今天的地下室,但是每年融化的量依然非常大,所以當時冰塊是非常珍貴的事物,用來製作零食消遣的雪糕根本難以想像。

到了唐代,事情有了轉機,人們在無意中發現硝石溶解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熱量,使水溫降低,甚至結冰,由此發明了硝石製冰的技術,並利用硝石的這種特性,在夏季製作冰飲料,將糖和少量的香料溶在水中,然後將水放入罐內;取一個大盤,在盤內盛上水,將罐置於盤水內,不斷地在盤中加入硝石,結果罐內的水結成了冰,有點像我們今天的冰沙和冰棍。之後逐漸出現了做買賣的人,他們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顧客。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商人們還在裏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雪糕已是十分相似了。

而在唐朝宮廷中,則是發明了另外一種吃法。在乾陵的陪葬墓——章懷太子墓的壁畫中,考古工作者發現有侍女捧着一盆「盆景」的造型,但經過專家考證,盆中所放置的物品很有可能是當時的雪糕——「酥山」。

章懷太子墓壁畫中手捧「酥山」的侍女造型

根據文獻記載,酥山最底層應該是冰,上面覆蓋著奶油、酥油,有的還在期間點綴有花朵、彩樹枝等等。而所謂「酥」,是一種乳製品,與我們今天的奶油、黃油大致接近,是從北方游牧民族喜食「湩酪」而傳入中國,成為了唐朝常見的一種食物。在唐代,「酥」被認為不僅滋味美妙,而且營養價值極高。除了白色的「酥山」,後來還出現了「貴妃紅」或「眉黛青」染出來的紅色或綠色的「酥山」。

而關於「酥山」的製作工藝,其實也非常簡單,一般是由女性製作,先將「酥」加熱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軟的狀態,然後,向盤子一類的器皿上滴淋,一邊淋一邊做出山巒的造型(也有說在形狀近似山脈的冰塊上淋下),然後,放到冰窖里冷凍,就變成了人人喜愛的夏季消暑美食。五代時詞人和凝《春光好·紗窗暖》一詞中「玉指剪裁羅勝,金盤點綴酥山。」一個深閨里的女人,午睡才起,裁剪着酥山上的彩樹、小花等裝飾,為晚宴做準備,顯出一幅別樣的優雅圖景。由此可見「酥山」在當時貴族中成為了一種風尚和流行。

(知乎日報,作者 / 寒墨夜殤)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野生金银花入侵多伦多 和本地品种大不同

花粉过敏季来了 这些方法可降低发病机率

闪购!食物容器24件套 打折叠优惠券43.60

Timex天美时史努比联名女士休闲表 原价85特价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