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全國毒品議題 政客勿當民意透明

加拿大都市网

■ 聯邦NDP黨領候選人駔勉誠,上周建議把個人管有的所有毒品列為非刑事化,包括可卡因和海洛英。資料圖片

撰文:廖長仁

聯邦新民主黨(NDP)在剛過去的星期日進行最後一次黨領候選人辯論會,黨員本周一起開始黨魁選舉的投票,選出新黨領以取代唐民凱(Tom Mulcair),結果將於10月初公布。其中一候選人駔勉誠(Jagmeet Singh,又譯辛格)在早前的候選人辯論中提出,如果他成為黨領並領導NDP在聯邦大選勝出,將馬上推動把個人管有任何毒品非刑事化,包括可卡因和海洛英,因為被控藏有毒品的往往是弱勢人士,有違社會公義。駔勉誠的觀點最令人不放心之處,是只從單一角度為複雜的社會問題開出簡單處方,忽略所衍生的嚴重後果。政客就毒品問題所提建議最令人擔憂之處,絕不是太過前衛,而是思慮不周,常被不同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左右,有意無意間忽略了公眾真正關心的問題焦點。

駔勉誠提出把個人管有毒品罪行非刑事化的理據是,他在刑事司法系統中工作多年,察覺到「被控個人藏有毒品的人往往是窮人,有精神健康問題和有癖癮者」,所以認為藏毒不是「刑事司法問題,依我所看,更似是社會公義和醫療護理問題」。NDP另一候選人卡龍(Guy Caron)認同此說,表示把個人所管有毒品非刑事化,是個「值得研究的好主意」。

把所有個人藏有毒品非刑事化,駔勉誠並非黨內首創此議的人,溫哥華-京士威(Vancouver-Kingsway)選區聯邦NDP國會議員戴偉思(Don Davies)本年年初已提出,在目前大溫濫毒死亡數字飆升下,有必要展開把藏有硬性毒品非刑事化的討論。

卑詩法醫服務處(BC Coroners Service)數字顯示,今年頭7個月,全省濫毒致命個案累計達876宗,較去年同期增82%,其中706宗即81%的化驗結果顯示,涉及強力鴉片類藥物芬太尼。

濫毒死亡問題惡化,社區急欲尋求解決方法,這大概也是駔勉誠特別於9月10日在溫市舉行候選人辯論中,提出個人藏毒非刑事化的其中一個原因;可是,如果把所有硬性毒品非刑事化做法,又如何有助解決芬太尼危機呢?

往往忽視真正影響民生之處

溫市警去年中表明,為鼓勵吸毒者遇事求助,接獲濫毒緊急求助電話,警方不派員到場,而交由醫療人員處理;吸毒者既無被起訴壓力,為何濫毒致死人數不跌反升?卑詩法醫服務處報告指出,90%濫毒死亡個案發生於室內,包括54.1%在私人住所。若把所有毒品非刑事化,會促使「休閑吸毒者」更樂於跑到監管注射屋吸毒嗎?還是增加吸毒者把毒品四處攜帶換送之便?如能有效堵住硬性毒品進入本地,不是可大減毒品流向弱勢者的機會?為什麼駔勉誠和支持毒品非刑事化人士,總是在更開放使用毒品方面轉腦筋,甚少在堵截毒品流入加國方面提出可行建議?

政客就毒品問題所提建議,最令人憂慮的是見樹不見林,思考不足,糾纏於識形態或政治考量,忽視真正影響民生之處。

以目前聯邦自由黨力推明夏實施大麻合法化為例,今年7月,在全國省長年度會議(the Council of the Federation)上,與會省長一致促請自由黨政府就大麻合法化提供清晰細節,讓各省有時間制訂法例確保有效執行,否則應推遲合法化。加拿大全國警察總長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Chiefs of Police)上周在國會衛生委員會上也清楚表明,假如杜魯多政府執意明夏落實大麻合法化,警方無力遵行執法,要求延遲通過有關法案,並要求法案中刪除容許在家種植4株大麻條文,因會引起「年輕人接觸大麻、住宅發霉和火災等健康及安全隱患、大麻生產過剩和走私販運」等多種風險。

溫哥華《星島日報》上周就實施大麻合法化日期及所引發風險議題,直接詢問專責大麻合法化事務的司法部國務秘書貝理爾(Bill Blair)。

■ 貝理爾(右)沒正面回應本報就實施大麻合法化日期及所引發風險的提問,看來杜魯多(左)所領導政府,是鐵了心在明夏實施大麻合法化。 資料圖片 

在回應有關容許在家種植4株大麻是否令小童更易接觸大麻時,貝理爾表示,目前全國已有約10萬名持牌人士在家培植大麻,聯邦將加強規管,並培養國民的社會責任意識,令國民理解大麻對兒童的風險;政府也加強法規,使大麻市場變得有規範,也可使兒童得到更大保護。

別把民間疑慮當公關問題來忽悠

這個回復明顯迴避問題,照貝理爾說法,大麻仍屬違禁品時已有約10萬人持牌種植,不就說明如果有人有足夠理由申請,按目前法例已能種植,那何需大開方便之門,讓全國所有人「自動」可在家種植4株?容許在家種大麻後,當局如何有效防止家中的兒童和青少年接觸大麻,貝理爾基本上沒回答,只搬出培養社會意識、理解風險、加強法規等虛浮字眼忽悠。一言以蔽之,渥太華說過要明夏通過就明夏通過,一切合理質疑都是公關問題,一律忽悠處理即可。

毒品問題影響深遠,公眾歡迎政客提出方案,但政客不能自以為是,以為只須掌握足夠權力,擁有過半數議會票數即把全社會當試驗場,做毒品政策實驗室,把市民關注和質疑都置諸不理。公眾一直願意聆聽和了解政府欲推動的政策,但當政客決意推行自己主張時,又有多大意願坦誠解釋政策內情?又有多大意願認真聆聽市民憂慮?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科学家称人工智能可能在200年内杀死我们

2024CPAC人才招聘会 名企汇集职位众多

索菲:与杜鲁多分居后家庭生活一团糟,但互相支持

三青年藏大量长枪禁药 市值超$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