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悔!華裔新移民無家庭醫生 貿然掛急診痛付上千診費!

加拿大都市网

■■若無家庭醫生而急需求診者,則可尋求無需預約診所的門診服務。
 

【加拿大都市網】卑詩省家庭醫生短缺,醫療護理系統問題也對醫患雙方造成影響。有新移民港青苦於找不到家庭醫生,對本地醫療體系感到無所適從,更有人貿然看急症室而付出逾千元診費;也有老移民雖認同家庭醫生制,但若涉及需要動手術,仍會選擇回港就醫。

自加國開放救生艇計劃後,不少年輕港人選擇來加發展。但不少來到本省的初到埗港青,適逢省內醫護短缺,正苦於找不到家庭醫生,因而對本地醫療體系感到無所適從。

剛剛來到溫哥華兩個月的Hailey表示,本地的醫療體系和香港大有不同。「從前在港求醫,通常會到家附近的私家診所就診,每次費用約200港元,雖非免費,但若有小病,並不至於出現無處看病的情況。」

通常初到加者,首先須找到自己和家人的家庭醫生;若有身體不適,家庭醫生可初步照料患者的基礎醫療需求。而若無家庭醫生而急需求診者,則須尋求無需預約診所(walk-in clinic)的門診服務。

親身體驗到本地一醫難求

但Hailey至今仍未及登記申請省府的醫療保險計劃(MSP)卡,也未找到家庭醫生。日前,她因病須看醫生,由於無相熟的家庭醫生,害怕會因對方不收新症而浪費時間,情急之下決定到本拿比醫院的急症室碰運氣。「當時我心想,在港時即使要到急症室求醫,費用也只需180港元上下;於是未作多想,便決定先找本地急症室看看。」

這個決定讓她極其懊悔,因其發現求診費用竟高達千元。「我因對本地醫療未有深入了解,所以魯莽做錯決定;另一方面,我也未曾想過像加國這類福利主義國家,診費可如此貴。這件事令我心情低落了很久,且事後馬上申請了MSP。」

Hailey還對之後能否找到家庭醫生,感到苦惱。「我身邊的新移民港青,幾乎全沒有家庭醫生。所幸他們全已收到醫療卡。」

她又表示,雖然自己來加前,已從網上論壇得知加國醫護病患比例低等問題。「但直至自己有切身的本地經歷,才體會到本地不但急症室與香港一樣大打蛇餅,甚至連平時也『一醫難求』。」

老移民動手術寧返港

香港網民對加國醫療的評價不一。部分港人在網絡論壇上表示,加國醫療服務「以輪候時間長聞名」、「醫護人口比例太低」;也有網民聲稱「很多加籍港人若要做手術,均會選擇回港進行」。不過也有網民表示「在加只要家庭醫生好,轉介得當,即使專科也可很快得治」。

對於這些評價,在加23年的葉女士均表示同意。但她認為,加港醫療最大不同,在於本國無私營醫療機構,醫生全是「公務員」。

葉女士以往也曾陪同親人回港做手術。她認為,本地醫生很多均有一種「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做又這麼多,不做又是這麼多,何必如此拚命?)的心態,因此不願多收症,且態度消極,過往亦不乏醫生斷錯症的例子。她說:「我始終把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因此才選擇陪親屬回港,在私家醫院進行手術,以免輪候過久錯失診治時機。」

不過她又認為,本地的醫療制度,實際上是「以預防為先」,以節省醫療資源。她對此深表認同,並表示國民亦毋須負擔高昂費用。另一方面,她指家庭醫生所負責病人數有額度,亦可保證良醫可有足夠時間診症。「從納稅人和非長期患者角度看,我認為加國在基礎醫療服務方面較優;但若有長期病在身,我並不會傻傻地待在加國。相較之下,香港的公私並存,反而提供了更多選擇。」

圖文:星島記者黃良潤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TTC工会拟罢工!负责人警告:下周出行或受影响!

增加竞争!联邦锁定了十多家外国杂货店,入选公司有这些!

躺赢!他们被嘲为懒鬼却因命好成了加拿大最富有世代

小林制药红曲风暴|厚劳省:再验出另外“2种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