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區華裔中學生參與組團 拍紀錄片揭校內真實

加拿大都市网

Nusha Moosavipour, Mikayla Astroff and Emily Chau (left to right) are a group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want to form a non-profit dealing with mental health issues and stress at schools. As they go about their journey, they discovered other issues such as racism students are dealing with after receiving about 100 responses from other Ontarian students. September 23, 2020

(■■三名中學生(左起)Nusha Moosavipour、Mikayla Astroff 和Emily Chau組成安省青年之聲,倡導心理健康及讓學生髮聲。星報)

約克區三名中學生組成「安省青年之聲」(Youth Voices of Ontario),以挑戰人們對高中生的歷程持先入為主的看法。他們的任務是通過透明度的教育,倡導心理健康及讓學生髮聲,藉此啟發一些改變。

新聞網站yorkregion.com報道,約克區康山的Thornlea中學三名12班學生,分別是Mikayla Astroff,Emily Chau和Nusha Moosavipour,於5月10日成立安省青年之聲,目前在社交媒體Instagram最少有1,248名跟隨者,並在省內不同城鎮分設9名大使。

三名創辦人有意把這個小組轉為非牟利組織,最近成功製作一出紀錄短片《高中生接受教育的機會》(High School Students Open Up About Their Education),已於9月4日公映。該片令人大開眼界,通過100名匿名學生的聲音,他們坦率地談論學生所經歷的事情。

匿名反映老師或有歧視問題

Moosavipour表示,這些回應者談及的事,由壓力至環保議題,令人感到驚訝。其中一名匿名者說,自從知道學分成績不及其他人高,感到自己不夠優秀;或另一人感到被迫參加課外活動以取得良好成績;又有人對高中學成績來決定身份感到討厭。

片中反映千禧一代的投訴,例如學校沒有教導學生學習如何支付按揭或稅款等實用技能;其他有關學校的「黑材料」,包括老師作弄或要求在同一天完成大量功課,令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與親人在一起,並享受喜歡的事情。

有一些歧視的問題不僅是來自其他學生,也有老師表現這種態度。有加籍華生說經過多年才明白這些行為的意思,如被人稱呼為黃色或橙色,或被指食貓狗,這些是不適合在學校談論。另有匿名學生指,老師經常稱其為以前的亞裔學生。有學生表示,如果中學應該幫助學生髮展技能,鼓勵他們學習,為何要令人感到如此恐懼。

對於抑鬱症的問題,有學生指老師並不重視個人教育計劃(IEP),這是老師、支援人員和家長,共同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有些學生回應稱,本來已有抑鬱症,起床後又要完成事情,這是十分困難;在學校被人圍着6小時,沒有小休,令人感到焦慮。

三名創辦人在去年6月告知一名老師,表達在學校感到這份壓力。當時老師暗示他們應該用自己的方法改變環境,因為在中學畢業後的生活會更加困難,可能需要更多韌性。他們經過討論後決定製作這出短片。

Moosavipour說,自公映這套紀錄片後,有些老師才知道學生所經歴的事,明白他們的處境。Astroff稱,中學不應該為學生添加壓力,而是讓他們學習管理壓力。星島綜合報道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便携式蒸汽清洁器升级版 原价54.99特价29.69

美国知名寿司店食物中毒2死51疴呕 “顶级食材”生食惹祸

美考虑对中国金融机构等实施制裁 中国回应

62岁刘德华睽违10年内地开巡唱 八大城市都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