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35周年专题】上届「杰出青年领袖」选举青年大使奖3得主 续服务社区

加拿大都市网

■1999年11月,住院接受治疗的幼年陈耀伦,得到医护人员细心照顾。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李群报道

2016年即《星岛日报》33周年报庆时,除把杰出青年领袖奖之专业才俊奖颁发予3位华裔精英,更颁发青年大使奖以表彰年轻一辈,鼓励青年人以此为榜样提升自我、贡献社会。两年前喜获青年大使奖的是3位在校学生,分别为当年20岁的卑诗大学(UBC)学生陈耀伦、17岁的中学生王亦嘉,以及西门菲沙大学(SFU) 学生余佩静。今年本报迎接35周年报庆前夕,陈耀伦已实现多年心愿:为卑诗儿童医院(BC Children’s Hospital)筹款100万元的目标;王亦嘉也顺利升读美国的大学,更立下拟在加国从政的雄心壮志。

陈耀伦偿夙愿 儿童医院筹百万

过去的一年对陈耀伦意义重大,他及同伴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为卑诗儿童医院筹款100万元的目标。此外,在获颁《星岛日报》青年大使奖之后,他参与发起创立的青少年爱心大使团队,已为大温8个不同慈善机构筹款,包括通过举办为期两天的电影节活动,为温哥华综合医院(VGH)筹募了13.8万元。

陈耀伦近日接受《星岛日报》记者专访时慨叹时光飞逝,目前他已经是UBC商学院最后一年学生,明年将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他表示,尚未确定未来职业目标,不过就有意创办自己的企业,强调多年来做义工回馈社会、帮助他人的经历,是自己实现企业家梦想的一份宝贵财富。

8年前即陈耀伦还是14岁时,他发起并会同8位志同道合友人创办了青少年爱心大使团队。目前该团队的影响逐渐扩大,大学年轻领袖小组成员有6人,而在多家中学的高中年轻领袖团队成员也有10人。

陈耀伦透露:“青少年爱心大使团队不仅人员有增加,我们更较以往筹办了更多活动。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大踏步进展的一年,不但实现了为卑诗儿童医院筹款100万元的里程碑目标,更筹款支持了多达8个不同慈善机构。”

陈耀伦及年轻伙伴们除自身积极努力工作外,更学会谋求各界帮助以实现目标的能力。他表示,团队由家长组成的建议咨询委员会提供协助,成员更成功邀请了多位社会名人为他们的筹款活动站台助威,例如卑诗大学校长以及联邦政界人物等。

去年最大活动为筹办两天电影节
青少年爱心大使团队成员日常筹款活动,包括在互联网上销售二手货物等,他们也筹办了大型的活动募款。例如,去年最大的活动是举办为期两天的电影节,除了向公众售票之外,也寻找多位嘉宾赞助,最后成功为VGH筹得13.8万元。

早于2012年8月,陈耀伦等12名青少年爱心大使前去中国云南贫困山区,教授当地学生学习英文,也向这些贫困儿童赠送文具和牙齿保健品。陈耀伦表示虽然暂时没有机会重访当地,但去年就通过一位人在云南的青少年爱心大使成员,透过视频连线方式与多年前共处的同学们通话,大家都很开心兴奋。

陈耀伦较普通年轻人有不同的经历。他3岁曾患癌症并住院4年,目前痊愈。他表示因入院时尚年幼,对当年住院治疗并无记忆,但此后看到父母展示当年照片,惊讶之余也感叹自己曾经一度面对死神,由此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他说,自己由衷感谢卑诗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细心治疗令他痊愈,也因此激发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热情。他表示,两年前获颁本报荣誉是鼓励自己做得更好,成为青年领袖的巨大动力所在。

 

■陈耀伦(右二)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此为两年前他为本报提供的团体照,今年受访后他同样坚持要与同伴集体“出镜”。受访者提供

余佩静担任义工 难忘感动一刻

另一得主余佩静两年前接受本报访问时,正在SFU攻读卫生科学学位,她曾经登上SFU校长荣誉榜(President’s Honour Roll),更连续三个学期名列院长荣誉榜(Dean’s Honour Roll)。
 

家人全力支持下 走出抑郁症阴霾
余佩静在14至15岁时患上抑郁症,而且病情持续达5年之久,后来她倚靠常与家人在一起、试图与更多人建立信任等方法,成功走出抑郁症阴霾。

余佩静曾多次前去温市中心东端担任义工,她说:“我服务的对象很多是吸毒者及无家可归者,他们起初对我有戒心,似乎并不信任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人对我说谢谢,表示我的确帮到他们,这是最让我感动的难忘一刻。”她也积极做义工,曾两度获得U-Roc Youth Award青少年义工奖。余佩静曾接受危机协助热线义工训练,参与组织一个长者服务计划,也积极为卑诗儿童医院筹款。

当年她获奖后表示,嘉奖让她有信心做好这些工作,更坚信只要真心无私地付出,就可能成为社区领导者。

 ■余佩静多年前获亲友协助下走出抑郁症阴影,求学期间更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受访者提供

王亦嘉赴美攻读 冀将来从政

得主之一的王亦嘉,两年前还是温市私校圣乔治学校(St. Geroge’s School)视觉艺术(Visual Arts)学系品学兼优模范生,当年获该校极具声望的里格奖学金(Rigg Scholarship)。他近日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已是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美国知名学府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一年级生,正攻读经济学及国家政策双学士学位。

8岁随家人自中国移民加国的王亦嘉可讲流利普通话,两年前受访时显现出年纪不大但极具独立思考能力,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就读私校很多学生家境富有,而他不但不与同伴攀比高消费,反而坚持靠自己奋斗达成目标的理念,也表示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王亦嘉(左)就读中学时留影。受访者提供

王亦嘉现仍坚持这个信念,表示入读美国的大学后结识很多新朋友,都是来自普通甚至较贫穷家庭的同学,他们较其他人要付出很多倍的努力,才能朝自己的目标步步迈进。他说:“我喜欢与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大约每周五都办一个只有简单食物的大派对放松一下,他们都是学业上很拚命但也很踏实的人。”

王亦嘉认为,若生活在富有的家庭,父母能帮助创业起步但不接受,未免有些极端。不过,年轻人先靠自己的努力拚搏一下,将来就不会对父母帮助下的成功感到太容易。

王亦嘉今年较早时在温哥华经济委员会实习两个月,帮助组织策划活动,例如负责为一队来自中国的大学生演讲,介绍温哥华的投资经商环境。他说:“这些活动让我增长了本事,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明年我计划去加州硅谷尝试寻找较大投资银行的工作,我计划先做几年积累经验,将来找机会自己做或与他人合作。”

人人都有潜力 但仍需自己努力
他表示自己最终还是希望能回到加拿大从政,这也是选择经济学及国家政策双修学位的原因。王亦嘉十分看好大温地区的创业环境,面向亚太门户独特地理位置会给大温经济发展提供很多机会,盼望能从经济发展的国家大政策方面,推动本地发展。

王亦嘉也非常热心公益活动,他创立温哥华综合医院青少年领袖团队(VGH Youth Leadership Team),希望以此培育更多年轻慈善工作和社区服务领导人才。他表示升读大学后虽较少参与青少年领袖团队具体工作,但仍经常与团队成员联系,监督及帮助多项活动。

王亦嘉表示十分感谢《星岛日报》两年前颁发奖项,认为这项表彰对他意义重大:“这个奖励给了我鼓励,更给了我更多自信,让我坚信我所坚持的是正确的,那就是人人都是有潜力的,要想获得成功及认可不能仅靠家人,要靠自己努力。”

■王亦嘉(右)最近出席本报35周年报庆记者会。资料图片

《星岛》报庆获 企业与商户支持

《星岛日报》35周年报庆活动获大温企业与商户支持。协平世博集团出任首席赞助,可说相得益彰,皆因协平世博立足大温逾30载,期间参与社区活动的热诚与贡献有目共睹。其他赞助机构包括钻石赞助及特别表演嘉宾赞助三宝亭;钻石赞助:安娜国际容貌矫治中心;指定机票赞助:加拿大航空;金赞助:Intelli Group、London Motorcars、冷医生中医药中心、花仙子美容美体集团、Holt Renfrew 及 Organika Health Products Inc.;银赞助: 狮牌肉干、永安防盗、骆氏合气道馆、美容阁纤体护肤香水化妆品中心、春秋火锅、珠城大酒楼、永达农场、创意地毯、雅兰床褥、林奇苑茶行以及Top Student Academy。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小便四溅肮脏难忍 列治文居民投书呼吁如厕后冲水

加航推出「家外之家」套票 往返香港可先购买积分锁定价格

分心驾驶播视频玩手机游戏 本拿比路检一次逮42人

消息人士:安省国际学生名额 96%分配给公立学院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