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華人餐館紮根多倫多20年 皇后名粥老闆談往事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都市網】很難想像在 Yonge 和 Dundas街能穿過皇后名粥的大門。這間大多倫多地區的特許經營餐廳共有九個地點,包括萬錦、北約克和士嘉堡。

對於那些不熟悉皇后名粥的人來說,實際上它有很多忠實客戶。星報記者Karon Liu在 Twitter 上詢問人們會在皇后名粥點什麼菜時,有100 人作出了回應。

當中皇后名粥的前員工選了廣東炒麵、椒鹽鮮魷和炸豆腐;菜譜設計商則選了皮蛋蘿蔔糕和豬肉粥;其他人則選叉燒海鮮粥。沒有人的選擇是是相同的,因為皇后名粥提供四種類別: 粥、粉、面、飯。每個類別都有數十個配搭,從而形成一個包含 300 多個菜品的菜單。剛開始可能會覺得不知所措,但一旦有了心儀的選擇,下訂單時就會直接了當。

有很多人或對菜單皆很熟悉,但鮮有人知道皇后名粥的幕後負責人以及現任行政總裁——張Peter。

市中心開業的皇后名粥飯廳後有一排掛爐燒鴨。

張老闆於 1994 年從香港移居多倫多,並在烈治文山金閣廣場的一家粥店找到了一份廚房工作。他從小就在父親的餐館幫忙,所以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 輾轉反則, 張老闆和他的朋友們決定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餐廳。最終選定在萬錦的Peachtree Plaza開設了第一家Congee Wong 天皇名粥。

張老闆和合伙人當時從早上 8時一直工作至晚上 9時,有時甚至會工作至凌晨 1 時。 他們只有 15 分鐘的時間吃飯,因為員工人數太少了所以不能離開廚房那麼久。

主廚 Gordon Li (左)負責帶領廚房裡的廚師們。 位於市中心的皇后名粥僱用了約 20 名廚房員工,他們需要完成 300 多種菜單上菜品。

不久,大多倫多地區附近開設了更多天皇名粥的分店。在 2002 年,合伙人決定分拆,各自獨立管理一個單獨的地點。

張老闆接管了北約克位於 Finch 和 Leslie街的分店。在2004 年,他亦在 Don Mills 和 Lawrence 街開設第二家粥店。 同時,他將Congee Wong 天皇名粥重新命名為 Congee Queen 皇后名粥。

在開設在大多倫多地區新店的過程中,張老闆讓新餐廳涉足了其他餐廳概念。當中包括台灣和日本融合的餐廳——大有名糖; 日本餐廳——團長壽司; 路易斯安那風格的餐廳——Good Catch Boil House ; 萬錦市中心的香港餐廳——萬好冰室。

皇后名粥最受歡迎的菜肴之一是蘿蔔糕,它是將磨碎的白蘿蔔蒸成啫喱的外表,然後用平底鍋煎至外面焦糖化。

此外,在康山、萬錦、士嘉堡和密西沙加也開設了另外七家皇后名粥,每家都由不同的廚師掌管。主廚需在一家皇后名粥當一至兩年的學徒,然後到分店掌舵。早些年,皇后名粥並沒有引起當地美食媒體的注意。但它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區獲得了大量忠實顧客,使部份的顧客願意為它「北上」。

皇后名粥的新店位於 362 Yonge街,是大地色裝潢的兩層餐廳,Swiss Chalet 曾在此營業數十年。作為士嘉堡和北約克分店的長期顧客,我很清楚有哪些是我需要拍攝的菜肴。當中免不了七彩海皇新竹米粉(菜單上的 E4)、星洲炒蘿蔔糕 (菜單上的 K53)和招牌皇后大粥(菜單上的 A7,粥內有櫻花蚌、蝦球、帶子、三文魚、斑球、魚片、蟹柳)。

粉絲是少見的菜肴,迄今為止,蘿蔔糕是Karon Liu在Twitter 調查中最受歡迎的菜肴。這是一道需要使用勞動人力的菜肴,將磨碎的蘿蔔製成肉餅,蒸熟後再使用平底鍋煎至外脆內軟。


皇后名粥在市中心的餐廳橫跨兩層,共容納約 150 人。

現在,市中心的食客也得到與上城區食客的相同體驗。 張老闆說,雖然新店的位置不處於亞洲人社區。但自從第一家皇后名粥開業以來,客人的口味發生了很大變化。 年輕一代的人對中餐了解得更多,因而標準也提高。張老闆指著街對面的多倫多都會大學說,他的兩個孩子是該大學的學生。 多倫多現在是一個多樣化的城市,食物是展示我們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市中心開業之前,張老闆不是主力推廣和尋找的新的客戶,而是尋找空間大的店面。

張老闆表示皇后名粥選址共花了五年多的時間,他表示要找到一個大空間真的很難,尤其是在租金高昂的情況下。市場普遍提供2,000 平方英尺的空間,但皇后名粥至少需要 4,000 平方英尺,因為菜單上有 300 多種菜品。

因此,當 Swiss Chalet 和一大批餐廳關閉時,張老闆很容易就能夠找到大空間店面。

有趣的是,在市中心開業之前,張老闆也在對面街擁有一家泰式小店和珍珠奶茶外賣店。他曾看着 Swiss Chalet,盼望能在那裡開一家餐廳,最後他真的夢想成真了。

(圖:星報) T03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