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日:戰時的多倫多 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加拿大都市网

每年10月底11月初秋冬交替之時,加拿大也迎來了又一個國殤日。蕭瑟凜冽的寒風中,人群中那一抹抹象徵熱血的罌粟花格外顯眼。和每個大小城市一樣,多倫多市區到處舉辦大小規模的紀念儀式。僅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有至少45,000名多倫多市民趕赴歐洲前線參戰。這一數字還不包括留在後方奉獻微薄之力的人們。


一戰前線的加拿大士兵們

1914年8月4日,一封來自英國倫敦的電報被送達加拿大總督府,也帶來了英國政府對德國宣戰的消息。未經國會討論和投票,也沒有召開內閣會議,加拿大隨即宣布參戰,和英國政府共進退。當時的多倫多可謂是傾其所有,將很多學校、公園、工廠改造為軍火庫、監獄、兵工廠,以及徵兵訓練的大本營。市內幾乎每個擁有相當規模條件的場地都被利用。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些當年的史料圖片。


加拿大國家會展中心 1915年


今天的國家會展中心的MUZIK大樓。

THE CNE 加拿大國家會展中心

1914年9月,位於安大略湖邊,佔地近200英畝的加拿大國家會展中心CNE被改造成為軍事訓練基地和戰俘監獄。當時的園藝大樓(今天的MUZIK)和政府大樓(今天的Liberty Grand Entertainment Complex大型宴會廳)則住着大約一萬名士兵。而Stanley Barracks史丹利軍營,則軟禁關押着一批來自歐洲敵對國的新移民。


國家會展中心的一塊區域關押軟禁着一些來自敵對國的新移民


加拿大國家會展中心操練的後方預備軍人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5-19年間,國家會展中心每年舉行軍事匯演,駐紮當地的士兵們以演練的方式,向來訪市民們展示軍力。

The Distillery District 古釀酒廠區

始建於1832年的古德漢--沃茲釀酒廠(Gooderham & Worts Distillery)舊址,是目前北美保存最完好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工業區。

今天我們所知的古釀酒廠區是釀酒作坊、酒吧、餐廳、藝術品畫廊、手工藝品店等一應俱全的文化藝術中心。不過,100年前一戰期間的Gooderham & Worts古釀酒廠區遺址,則是另一間和釀酒完全沒有關係的工廠所在地。這間工廠就是British Acetones Toronto Limited英國丙酮多倫多有限公司。化學原料丙酮是製造彈藥的必須成份。 1889年起,英軍開始使用無煙火藥來製造炮彈,這種火藥的主要成份是硝基甲烷和硝化纖維/火藥棉,丙酮便是其製作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溶劑。根據記載,英國丙酮多倫多有限公司當時每年丙酮產量為至少1.000噸,是英軍最大的供應商。

 
今天的Liberty Grand Entertainment Complex大型宴會廳

Liberty Village自由村

今天高樓林立的自由村,一戰期間可是工廠扎堆的地方。很多當時現有的工廠被改造成戰時彈藥工廠。其中多倫多地毯廠搖身一變,改為生產軍用毛毯和卡其布,以供應前線。曾幾何時,全新出廠的炸彈曾被成批地堆在自由村沿街。


Old City Hall舊市政廳

從徵兵宣傳,到債券募集,當年的多倫多市政廳可是後方全民動員行動的總指揮部。為支付不菲的戰爭費用,加拿大聯邦政府向公民出售有息勝利債券/勝利貸款Victory Bond。

1915--1919 年期間,加拿大政府先後發行共5次勝利債券。勝利債券分為5年期、10年期和20年期三種,最小面值為50元。首次勝利債券超額完成發行任務,共募集資金3.98億加元。第二次和第三次勝利債券分別於1918年和1919年發行,共募集資金13.4億加元。

除卻發行勝利債券之外,還有不少動員宣傳的目標對象則是以後方家庭主婦為主的女性。動員她們收集金屬鍋碗,甚至橡膠、玻璃、紙張、廚餘殘骨,用於彈藥火炮製造,以此對前方戰事作出間接貢獻。

另外,還有數以千萬計的後方女性志願者們,編織手套、襪子、圍巾,製作成衣,小心翼翼地把這些衣物和巧克力、剃鬚刀等貼身物品打包寄往前線,給火線上的軍人們捎去一絲暖意和祝福。

公園

多倫多市內多處公園被改建為戰時訓練基地。 100年前,例如High Park, Riverdale Park和Marie Curtis Park這些公園中,隨處可見打靶訓練、炮彈試射、馬匹演練等。不僅僅是即將前往歐洲前線殺敵的熱血青年,就連很多普通市民也加入了軍事演練的行列。

Union Station聯合車站

從古至今,車站從來都是送別的地方。而這樣的送別,對於100年前,聚集在多倫多聯合車站送別親人的多倫多市民們來說,更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為他們的目的地是硝煙瀰漫的歐洲一戰戰場。這些年輕的士兵們,從多倫多聯合車站乘坐火車前往哈利法克斯,再從那裡乘船前往歐洲。他們中的很多人,有去無回。

仔細想來,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倖存老兵們中最為年輕的一批,也都有90多歲高齡了。我們所在的這座城市,在一戰開始以來的一個多世紀里也早已改變了曾經的容顏。隨着年輕人一代又一代地成長,這段已被多年塵封的歷史是否會最終被遺忘呢?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