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们是否依然爱书?—-我的精神家园系列之1

加拿大都市网

图文:记者沈雯洁

曾经有人把书店形容成每座城市的出口,阅读总是能够给人带来静谧深入的体验,找寻在思想上、心灵上和志趣上的共鸣。
书店和图书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文化的象征,可是在互联网时代,它们经常与“困境”,“消失”相联,令人颇感无奈。失去书店的城市会让孤独的人没有去处,让精神没有停泊的港湾,因此在一座美丽的城市里必然有着书店和图书馆的位置,它体现了静水流深的底蕴。本期《都市报》采访了一家位于素里的新华书店和一家走在时代前沿的列治文公共图书馆,希望通过他们的分享能够让你更爱阅读。

Joy 十年守望书香源于热爱

 

Joy在第12届中国图书文化展上。

20年前,Joy初到温哥华,热衷于读书的她托付家人寄《读者》给她,可是每次收到要么读得太快意犹未尽,要么就是收到的杂志过于久远。按耐不住对于阅读的热爱,Joy特地来到唐人街寻找书店,可是推开书店的门看到的景象却让她顿感辛酸。
“唐人街尽管也有书店,但却是极其简陋的书架,旁边放着奶茶,感觉很苍凉,”Joy继续说道:“书店的存在可以代表着这座城市居民的素质,在韩国、日本和台湾,有些小城市整条街上都林立着书店,这一代人通过书本带来的星星点点的指点,慢慢成长。在温哥华有很多名人与学者,这些有品位的读者需要好书。我希望不仅是自己读好书,也想把好书分享给别人。”

不愿辜负文字与生活

开店十多年,Joy的书店成为了读者心灵的栖息处,期间收到不计其数顾客的支持与爱戴,不仅有读繁体字的顾客,甚至还有黄头发蓝眼睛的西人。刚开始,当她亲眼目睹西人字正腔圆地阅读《古文观止》时,这令她在惊讶之余也心生佩服。同时,她也见证了许多咿呀学语的小读者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在和小读者沟通时,Joy意识到在文化上产生的共鸣能够将来自各个角落的读者都联系起来。
在众多读者里,Joy对一位巴基斯坦的孩子印象深刻。这位小读者有着亚裔的长相,他的家就在新华书店附近。或许周围的伙伴都是亚洲人的缘故,这位小读者钟情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常光临书店购买填字本。每次按着描红模板一笔一画临摹完成后,他都第一时间和Joy分享完成“杰作”的喜悦,这些温馨的点点滴滴都珍藏在Joy的回忆中。
“我记得有一次这位小读者跑到我跟前问我Biangbiang面会不会写,我倒是听到过,可惜不会写。这位小读者就一笔一画的在纸上写给我看,现在他已经得到中国政府颁发的奖学金,研究中国文化。看着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无形中也影响着我,在书店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带来欢乐和温暖。”
交谈间隙,有位在一旁看书的老先生突然指向张学良的书表达不满,称海峡两岸对张学良的评价黑白两极分化,相反在他的心目中,袁世凯却是魔力惑人的英雄。Joy随后心平气和的响应道开店也会遇到激进的读者,会抱怨这些简体字是大陆文字,不过读书能够让人的心胸变得宽广,这些激进的言论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心情。

纸质与电子阅读平分秋色

Joy与丈夫已经开了10年书店。

在如今信息时代,阅读朋友圈分享的文章几乎成为了每个人的习惯,当电子阅读和书面阅读产生冲撞的时候,会有许多人疑惑书店的未来会何去何从。对此,Joy的态度却很云淡风轻,她认为电子阅读和书本阅读都是互补的关系,其实双方并不冲突。
“最近香港第28届书展有相关的统计数字,他们在书展现场采访了800个人,发现结果还是对半分。因此人们并没有因为网络的发展而放弃了纸面阅读,这其中的关系犹如饮食,只注重健康的人可能一星期吃两三次素,但是也不会拒绝大鱼大肉,这是一种相互平衡互补的关系。”
在Joy眼里,真正爱阅读的人无论阅读的形式如何日新月与,并不会改变她的坚持。“这其中还需要画一条线: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人,有些人宁可花钱吃大餐,却觉得买书浪费钱。所以无论阅读的形式如何变化,他也不会有阅读的冲动。不过有时网上的信息有误,不像书本经过了编辑长期的审核和纠错,所以补错还不如不补。”

最新阅读书单推荐

新华书店的很多书是读者梦寐以求的。

每次国内有新书上架,遇到心仪的,Joy总想第一时间推荐给本地读者。然而每次选书,她都亲自参与。今年Joy的书店也进了一批书,其中包括《白先勇细说红楼》,散文家白先勇解读曹雪芹,两位文学赤子超越时空的心灵碰撞;周梅森写的《人民的名义》,在电视上热播,环环相扣、正邪较量的情节很引人入胜;林俊宏翻译的《未来简史》,探索人类今后20年面临的挑战;最近被冯小刚拍成电影的《芳华》,是作家严歌苓自喻为“最诚实的一本书”;作品经常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的海岩,为三十周年创作的纪念作品《杀人动机》。
Joy着重介绍了名为《当呼吸化为空气》的书,“只有当死亡逼近,生命才刚开始。这本书的作者(保罗·卡拉尼什)已不在人世了,这位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因患肺癌而离开人世。当他从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即将获得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拥有属于自己的研究室,当生活变成理想中的样子时,他却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肺癌。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这位医生随后冻结了精子,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等待女儿的出生,当保罗说:我准备好了,令人感动。”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Joy提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她亲眼目睹很多出生在本地的华裔少年与母亲用英语交流,而母亲费劲地回应,两代人好似最熟悉的陌生人。她想起了白先勇先生的一句话:“当我们的文化不完全时,我们的灵魂会一直流浪,” Joy感触道:“一位华裔不会说中文,就彷佛没有了根,中华文化犹如小火炖汤,越长久越浓厚,文化的魅力从何处来?就书本当中来。”

一位男子正在使用图书馆一角的计算机进行查阅。

列治文图书馆:阅读方式悄然在改变

在你理想中的图书馆是什么样的呢?每人的桌上都有一台计算机,还可以听音乐查数据随时打印,万一遇到特别难找的书,在计算机上随手一查几秒钟就能显示出来,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便捷。列治文公共图书馆似乎满足了所有人对于图书馆的美好幻想,传统与高科技的结合,宽敞的阅读空间,种类繁复的藏书,还有永远微笑待人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解答问题。

图书馆有了3D打印机

Cindy Ho(中)和两位同事的合影。

Cindy Ho是列治文公共图书馆(Richmond Public Library,简称RPL)的数字服务主管,她表示:“图书馆之美在于便捷和免费,只需要一张图书馆卡,你可以享受所有的服务,你可以找一个僻静的角落阅读喜欢的书;在宁静的夜晚倾听有声小说;学习3D动画以影片的形式更精致的呈现出心中的想法。”
列治文公共图书馆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2013年,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向列治文居民发放了一份市场调查表,目的在于确定是否需要为公众创造一个数字中心。结果却发现大部分市民对于电子书、3D打印、动画与设计以及编程方面的学习很感兴趣,因此于2014年列治文图书馆逐渐迈向数字化的开始,常去的读者会发现图书馆里多了几台3D打印机,许多兴致勃勃的观众把自己家中坏了的零件带来,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照着旧模具的样子打印出一个全新的零件,不由得心花怒放。
Cindy Ho和同事Anne Bechard灵光一现:现在卑诗省中小学课程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上越来越注重电子技术方面的发展,为了支持这些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图书馆应该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为所有人提供免费的帮助。
“之后我们就把重心转向了编程、机器人与电子技术、动画与设计等教学活动,与此同时,电子书籍的数量也在源源不断地增加,只需在图书馆办一张卡,就能免费享受所有的服务,一张图书卡能够为你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你能在里面尽情探索遨游。”
在图书馆里有3D打印机,还有免费电子技术课程,光听上去就让人难以置信,除此之外,列治文公共图书馆还是第一个拥有计算器实验室和免费的WIFI的地方。在宽敞崭新的电子中心,只见高耸的天花板上挂着许多线,可是看上去又不碍眼,只见一位男生走上前轻松一伸手就能把这根线拉下来和计算机连接上。见到记者不解的眼神,Cindy笑着说其实这是充电器,挂在天花板上方便读者取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使用列治文图书馆电子中心的人数突破了2000次。回想起从2015年电子中心的初步运作直至现在,Cindy很感激来自小区民众和同事的支持与反馈。“从一开始我们的电子项目初步试水,我们从同事那里得到许多反馈,小区朋友也给了我们很多鼓励,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是迎合民众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想传达给列治文的居民:根本不用去很远的地方看书,因为你的后院就有这么好的资源。”

老人孩子都来学“新技术”

Cindy正在教一位读者使用3D模型。

在Cindy看来,图书馆塑造的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理念,可能十多年前仅注重读书写作和思考,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伴随着IPAD出生的这一代年轻人渴望通过电子技术来交流,表达情感与思想。然而老一代在子孙的督促带领下也需要掌握新时代的“秘密武器”,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比如运用社交软件和孙女孙子聊天。
“踏入这扇门来学习的人来自各个年龄段,有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来学习,也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孩子说:奶奶赶紧上网和我发短信。因此我们也会教老一辈人如何使用鼠标,如何在键盘上打字,这样永远都不落伍啦!” Cindy笑着说:“我之前一直在思考究竟该如何将电子技术转换为交流工具呢?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转换成一部小电影或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信息交流其实也是思想上的交流。”
可能很多人一谈起学习动画设计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群人认真的坐在计算机前跟着在线视频学习的枯燥场面,但是在列治文图书馆计算机学习却成为了一种社交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交到朋友,因此以前住在同一小区却不曾见面的邻居也能认识,在学习中又多了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最有趣的是我们把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联系到了一起,在学习会上我们会让每位同学互相交流想法,你可以先设计作品,最后会留出一段时间便于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此外,我们每个还会安排见面活动(叫作:Richmond Public Library Meet up),你只需带着计算机来就行,通过彼此切磋,每位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交到朋友。”
谈话间隙,不时有读者向Cindy求助,只见一位西人朋友正在把一个黑胶唱片放置在类似于唱片机的机器上,戴着耳机切割着音频。Cindy解释道其实这是一个音乐转换器,这台机器能够把黑胶唱片上的音乐传送到计算机里,然后读者再把音频轻松收入与手机或者MP3中,这样就可以循环播放经典音乐。就在记者惊讶之余,另外一对学习3D动画技术的母子也向Cindy求助,只见她耐心的弯下腰解答疑问。
看着Cindy专业的回答,记者原以为她以前就读的专业与计算机有关,Cindy爽朗地笑了,“你肯定想不到!”她介绍说之前读的专业是英语,在大学读书时就在列治文公共图书馆工作了,专门负责书本整理和流通,后来由于太热爱图书馆的事业了,她就专门去了图书馆学校进修,2013年她义无反顾的选择重回列治文公共图书馆工作,一直到现在成为了电子中心的主管。

8成读者借的还是纸质书

一位读者正在尝试把黑胶唱片上的音乐刻录到计算机里。

因为在图书馆工作,所以Cindy潜移默化地不断进步。她们会定期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工程师或者科学家学习,专家耐心传授如何建立3D模型,然后Cindy再将所学的知识教给小区中的每一个人。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列治文公共图书馆每天对外借出7,913项物品(包括书本和电子读物),其中仅80%是书本,约13%为电子读物,每天在网上有361本电子读物被下载保存。对于未来,Cindy和同事怀有美好憧憬。
“图书馆很大的社会责任是消除障碍,我们想尽量为大家营造出一个人人平等的学习环境,甚至有些无家可归的人士也有学习的权利,我们尽量保证他们进图书馆时并不会感到不自在。每一个在图书馆的人都应该被同等对待,既能享受传统纸张阅读带来的踏实,也能享受电子阅读带来的便捷。”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