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如凤凰涅槃般重生

加拿大都市网

文:沈雯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久前,失踪大学生于林海的死亡,牵动了大温很多华人的心。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已值阳雨绵绵的忧郁症高度发季节,记者采访了走出忧郁症的一位女子和一位心理学家,探讨了大学生的忧郁症问题。

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显示,青少年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之一。在加拿大,15岁至24岁之间自杀的人数占到所有死亡人数的24%,许多年轻人深受心理疾病的折磨,抑郁症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远离家乡,没有归属感,还要背负繁忙的课业压力与父母的期望,不少留学生感叹艰辛,还有些留学生尽管面带微笑,但是心中郁郁不乐。那么到底该如何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呢?本期《都市报》采访了一位备受重度抑郁之痛苦,在死亡边缘挣扎终于幸存下来的韩裔女生,希望通过她的深度感悟能够令你更爱生活。

朋友自杀带来无尽创伤

Ji Youn Kim走出低谷,找回快乐生活。

韩裔女生Ji Youn Kim还记得在UBC读大三时,即将期末考试前,她总是从恐慌中惊醒,眼前还出现幻影,脑子里不断盘旋着考试即将到来的场面,她彻底崩溃了。

看着眼前这位阳光开朗的女生,很难想象到她曾经五次尝试自杀,懂得自己脆弱的Kim在听了几百个他人相同遭遇的故事后,逐渐寻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现在她懂得成功是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不再是常挂在父母口中的读名校、赢得尊重与声望、拥有很多的财富,成功也可以是享受与朋友亲密无间的友谊,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

可是五年之前的Kim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认识,为了得到来自父母的鼓励,她竭力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2000年时,年仅5岁的Kim跟随父母从韩国移民到加拿大,等到她长到9岁时,她的父母经常说:“你一定要比班级里的西人同学要更努力,因为他们在这个社会拥有特权,我们的人脉圈留在了韩国,这里不认识任何人,你要学会交际去认识更多的人。” 9岁的女孩在温哥华如此美丽的城市原本应该享受阳光海滩,但是Kim却被无形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Kim12岁时,她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向她抱怨生命的黑暗,随口表达着负能量的情绪。这位朋友和父母相处不佳,动不动就要争吵,这样的状况持续到Kim15岁,一天她的朋友突然自杀了,昔日的友情因为朋友的离世而告终,每次想到当初朋友言语中透露着绝望,Kim心中的遗憾与愧疚如海水般汹涌而来。紧接着Kim的和母亲的关系也慢慢恶化,经常和父母闹矛盾,那时学校心理咨询师建议她去看心理治疗师,她第一次被诊断出拥有轻度抑郁症。

“15岁那年我被诊断出心境恶劣障碍(dysthymia),然后我跟着一位治疗师进行了为时半年的认知行为疗法。那个时候父母的确是注意到由于朋友的突然离世,我的情绪低落,可是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种情绪会持续这么久,而且爱面子的父母会觉得让被人知道女儿有抑郁症听起来很丢脸,从不告诉别人。”

然而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后,尽管偶尔袭来的恐慌感,这种胸闷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会令她觉得不适,但是Kim还是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从高中毕业了,她还完成了5个大学先修课程,随后进入UBC的小班化项目Science One就读,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如同专为精英设置的。得知女儿成功考进Science One, Kim的父母逢人就骄傲的分享这个好消息。

所有的尊严都来自学术表现

Ji Youn Kim近照

心怀美好期盼的Kim从第一天就发现Science One是一个特别难的项目,每个星期将近30小时的课程时间,加上每星期10小时的数学作业,而且是纯数学作业,简直是Kim的噩梦。此外除了上述这些任务外,还有铺天盖地的物理阅读、生物方面的阅读和化学阅读等,对于Kim而言每星期身心疲惫。

“我每天路上花两小时的时间去上课,还有额外5个小时的学生会活动。每天从课堂到实验室再到大大小小的会再赶往学习小组,最后赶着公交车回家,我心底里有一个声音在喊:我不适合读这门课程,”Kim说道:“我也逐渐意识到我的班级同学比我更聪明,更成熟,比我对知识更好奇,我发现课外活动反而比读书更有趣。”

进入第二学年以后,Kim从Science One过渡到学习综合科学,从家中搬出来第一次自己住,Kim还投入到各种学生活动中,每天基本上有三场会议,在此期间她还在做兼职,深夜回到家开始做数学作业,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她彻底崩溃了。到了第二学年的下半学期,Kim的精神状况变得直线下滑,她不得不删掉很多课程,由于精神濒临崩溃边缘,在实在撑不下去的情况下,Kim去了亚洲待了两个月想弄清楚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亚洲金色的海滩上,Kim决定从Science One这个项目转到人文学科。

随着转系,父母的态度也跟着180度大转变, Kim回忆道:“当我在Science One项目里学习时,我的父母以我为傲,逢人就夸我,但是当我大三转系那年,我的妹妹在UBC商学院就读,他们再也不夸我了,而是把妹妹捧上天。我的学术表现和所有的一切都挂钩,当这方面开始瓦解时,我的世界也开始崩塌了,我觉得抬不起头来。”

大三毅然决然选择辍学

等到开学时,已步入大三的Kim决定重头再来,她给自己打气:“这次我一定行的!”Kim一口气直接登记了4门课,但是由于医生开的控制抑郁症的药具有副作用,每次服用后她都需要睡12小时,早上10点的课根本爬不起来,因此最后还是留下了2门课。就在期末考试的前夜,强烈的恐惧感又疯狂袭来,Kim紧张到眼前出现幻觉,那个时候她每天只能读20分钟的课本……

“我经历过无数次从哭泣中醒来,在电脑前的情绪失控,最终我还是完成了原先以为自己永远都完成不了的考试,一切都结束了,”Kim说道,那一刻仿佛如释重负。作出决定的Kim当天就在脸书上发布了一条标题名为“我准备辍学的文章”,不料这篇感人肺腑的独白竟然得到了几千个的点击和转发,结果还有几百个学生私信给Kim说:我和你的遭遇相似,你并不是一个人。直到那一刻Kim突然发现原来精神疾病在学生中如此流行,不过很多学生都是用大大咧咧的抱怨把焦躁抑或是抑郁给掩盖了。

生而为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Kim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别人。

Kim现在很平静的说她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才得到痊愈,她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自杀失败后,在医院里她被诊断患有重度抑郁症,是包含两方面的病因,其中一个是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这是由于童年好友去世的打击太大所造成的;另外一个是复合型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可能在很多移民家庭比较常见。

在Kim看来很多亚裔移民家庭像她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收到来自父母的鼓励,想要向父母“讨”一些安慰时,父母总是冷冰冰的回答:我们一直都在背后默默支持你。但是从小在这里生长的孩子总是迫不及待的希望亲耳听到来自父母的肯定。

“我觉得这是一代又一代造成的创伤,不过这不是我父母的错,我不怪他们。他们从小就成长在一个没有那么多肯定的环境下,会习惯性的压抑住情感和表达。而且在亚洲文化里,展现自己的脆弱是如此愧疚的事情,如果总是对任何任务说不,会觉得被人看不起,”Kim继续说道:“其实展示弱点也是勇气,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生而为人,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作为移民二代很多人往往把痛苦压抑在心中,最后释放到后代身上,让后代深受其苦。”

“抑郁症仿佛是被放在火上烧”

现在Kim回头想想十分理解曾经试图自杀的人,可能很多人会说心情不好,这有什么?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的,过段时间就好了。还有些朋友会轻描淡写的说:自杀的人有没有考虑过亲人和父母的感受?简直太自私了,平白无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

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对于一些身患抑郁症的人而言活着比死难受多了,仿佛是在失落的荒野里奔跑,直到精疲力尽,歇斯底里,终于将一切画上圆满的句号。 Kim说身患抑郁症仿佛在火上烧,根本就无暇顾及其他,对一个抑郁症的人说再等待十分钟,简直是生不如死,没有人想要痛苦的死亡,可是每个试图了解生命的人都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折磨。

“我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如果你认为Kim的故事到这里就嘎然而止,错了,她的故事还在继续。为了让加拿大不同学校里的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Kim创立了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机构The Tipping Point。可能目前的教育体制并不是适应于每一个人,那么The Tipping Point还提倡为所有的学生营造出更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共建一个社区,让有需求的学生来分享自己不为人知脆弱的一面,并意识到其实敢于直面脆弱也是勇敢的一种体现。

“我现在参加很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研讨会,也为深陷痛苦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为学生创建和谐友爱的环境。对于那些深陷抑郁的学生,我对你们的遭遇感同身受,现在的我强大到足以握着你的手穿过种种困难,帮助你找到从前那个快乐的自己。”

心理学家可以助患者一臂之力。

心理咨询专家Washburn:“我们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Dr. Cheryl Washburn是一位注册心理学家,为数以万计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她认为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国际学生步入大学后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转变,然而国际学生面临的挑战则更多。他们千里迢迢从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国家来到这里,需要攻克语言困难和文化差异,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立足并且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生活中的挑战就会接踵而来。而且克服困难的技巧并不是一夜之间练就的,培养出这些能力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学会的。

“对于那些高中毕业后就来本地深造的学生而言,承认自身不足的确需要很多时间,通过时间的流逝,他们会慢慢愿意分享自身面临的不足,” Dr. Cheryl Washburn还表示:“国际学生对于自身要求总是很苛刻,当事情没有朝着他们设想的方向发展时,他们会很愧疚和失望,得到家长和教授的认可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面对同伴却不想承认自己的困难,生怕同龄人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对于这类群体,我们需要特别照顾和呵护。”

对此,Cheryl博士建议当国际生刚走进本地大学时,应该多参加校园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比如UBC有专为新生提供的Jumpstart项目,通过这些项目能够更了解学校,作好充足的准备,调节心态开始全新的生活。

“在大学时,国际学生应该保持和大学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更多的伙伴,促进学业方面的成功。同时作为老师也应该时刻关注自己项目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发现学生的精神状况并不是特别好,老师就会私下和学生沟通看一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如果学生觉得实在是难以启齿的话,我建议去找单独的咨询师做心理咨询,这种类型的心理咨询可以是远程沟通或者面对面,完全按照学生本人的意愿来,但是所有国际学生要牢牢记住我们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扛不下来,就来向我们寻求帮助。”

share to wechat